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的贡献-心里治疗的第三势力

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的贡献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考试界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它考试界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人本考试界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该考试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主要贡献:1、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位。人本主义心理学把心理学看作是一门重要的人学,它在使心理学走上研究人或人性的科学道路上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布根塔尔指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的"一场重大的突破",也是"人关于自身知识的一个新纪元"。它在人类状况方面会发生的变化,将同我们在过去那个世纪已看到的物理学方面的变化同样深刻。2、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批判了传统心理学把性化、非人格化和无个性化的倾向,阐明了动机的巨大作用和层次理论,突出了人的高级需要所具有的更大的价值。3、提出实验客观范式与经验主观范式统合的新构想。人本主义心理学批判了传统心理学中的方的僵化、二歧式思维和实验主义,提出将实验-客观范式experimental-objectiveparadigm和经验-主观范式esperimental-subjectiveparadigm统合起来的新构想,突出了开放研究、整体分析和多学科式跨学科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主要理论:1、马斯洛提出的需要阶段和自我实现等理论。2、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Rogers的在人本主义的治疗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意义:1、相信儿童的潜能--自然人性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基于自然的人性论,认为有机体均有一定的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来发展自我潜能;强调人的基本需要均由人的潜能决定,人性是善的或中性的,每个人生来就是"佛",带有"佛性",恶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是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2、注重儿童的需要--实现"各自"的自我:马斯洛根据动机与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经典的需要层次理论,即自下而上的生理、安全、归属感和爱、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一般模式。3、儿童共同成长--知情统一的教学观:罗杰斯1963认为,生活是一个使个体不断成长并达到完美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实现倾向的,指向于个体的成长、自主、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包括教育的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本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1、理论体系不够严谨,缺乏对基本观点的明确目标和充分论证,一些概念也描述得很模糊。2、过分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忽视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影响和制约。3、人格问题研究方法有其积极意义,但作为一种方体系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排除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和分析方法不足以说明人的精神生活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心理学的四大势力都是什么

一、来访者中心心理咨询这是由罗杰斯所倡导的一个考试界。其基本的假设为我们有了解自己问题的能力,也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因此,作为咨询者必须注重来访者自身的建设性以及健康的一面。把来访者所直接面临的现实场面作为咨询的重点,重视来访者对自身的感觉。咨询的目标是使来访者通过观察自身来求得成长和完善,不需要咨询者过多的干预和指导就可以产生变化,咨询者需要给出的是理解、真诚、支持、接受、关系和积极的评价。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咨询行为主义的心理咨询是以学习理论和行为疗法理论为依据的心理咨询,认为人的问题行为、症状是由错误的认知与学习所导致的,主张把心理咨询的着眼点放在来访者当前的行为问题上,注重当前某一特殊行为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以促进问题行为的改变、消失或新的行为的获得。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但对心理咨询产生较大影响的却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用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无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是如果给狗以铃声时即喂食,这样结合多次后,单独听到铃声狗也会分泌唾液。原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的刺激物——铃声,变成了引起唾液分泌这种无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食物信号,转化为信号刺激物,引起唾液分泌。如果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予强化和保持,就会产生条件反射的消退。对于在无意识中的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习惯、心理问题、心身障碍等,在咨询时可以使用反条件刺激予以清除和击退。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是指强化动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斯金纳在实验箱中放一只饥饿的老鼠,老鼠在箱中乱窜时,偶尔按压了一下能掀动食物的横杆获得了食物,强化几次后,条件作用就迅速形成了。在咨询中,只要咨询者对期望的某种行为予以奖励,这种行为就会获得强化,反之就会消退,若予以惩罚,会加快消退的速度。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学习而获得的。和建立条件反射一样,榜样学习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行为疗法中还有另外一些常用的方法,如系统脱敏法、想象厌恶法、强化法、思考停止法等。三、认知行为的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2017年9月15日,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140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心理咨询师不在目录中。职业道德规范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信仰、价值观等任何因素歧视求助者。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以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3、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建议,必要时还要达成书面协议。4、心理咨询师不得和求助者建立咨询以外的其他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能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医师。6、心理咨询师要始终严格遵守保密的原则。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

人格心理学有哪几个学派,分别说明他们的

精神分析考试界的焦虑观
焦虑“第一势力”的心理分析考试界理论的核心概念,他们主要从社会或文化对自我的过度压抑和排挤,导致自我过于无助或渺小,甚至失去了自我的这一角度出发对焦虑进行界定而且(叶浩生,1998);而且,此考试界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深入(邵秀巧,2019)。其中代表人物是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
作为第一位强调焦虑的重要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Frued,1856-1939)在早期和晚期分别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焦虑理论(琳玲,2019)。Freud在早期的时候,认为焦虑是由于性本能转变而来的,而且里比多(libido)能量的释放受到阻碍时,个体就会表现出焦虑性神经症;可见,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到了晚期,由于Frued发现不同的冲动往往产生同样的焦虑,因此他认为本能冲动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焦虑;然而,在某些病态的人格特征中或者在某些特殊环境和严重事件导致人格系统的破坏时,自我不能协调来自本我与超我的相互时,焦虑便产生了;即自我的协调者角色和自我保护功能受到挑战时,个体就会体验到焦虑这个由自我发出的危险或是不愉快的信号,并且调动相应的自我防御机制,因此这种理论也被称为“焦虑的信号理论”。晚期的理论中Frued认为自我是焦虑的根源而并非本我,而且由于自我受到现实、依底和超我的压制,他把焦虑分为现实焦虑、神经症焦虑和道德焦虑三种类型;还提出一些不可抗拒的基本焦虑:失去或离开母亲,恐惧等,可见焦虑既是遗传又是后天习得的。总之,弗洛伊德认识到焦虑的产生有认知参与,并认为内外刺激威胁自我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但他始终认为焦虑是由本能过程决定的。
后来,Frued的后人们建立了社会文化流派,包括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弗罗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等。他们一方面接受Frued关于焦虑体验源自无意识冲动的观念,另一方面更强调人际和文化对焦虑的作用,并提出一些战胜焦虑的防御性策略。如霍妮指出西方文化中有着使个体产生基本敌意和基本焦虑的典型困境;然而,焦虑则是一种存在于富有敌意的世界里,一个人所经验到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在霍妮(Karen Horney)看来,个体人际关系的失调,尤其是亲子关系的失调是产生基本焦虑的直接原因,而文化环境则是最终的根源(卡伦·霍妮,2001)。又比如沙利文(H.S.Sullivan)在他的人际关系论中指出:焦虑是由于社会性刺激,即重要的他人的谴责对个体内在价值的威胁而产生的,是人际关系的表现;所以,人际关系是焦虑的根源(H.S.Sullivan,2019)。而雅各布森(Edith Jacobson)则继承并发展了Frued“焦虑的信号理论”,她认为焦虑是自我发向其内部指示危险来临的信号,其实质是自我不能选用个体喜爱的行为来释放本能(蔡飞,1995)。
综上所述,精神分析考试界注重从个体内部因素和社会文化的宏观因素来研究焦虑,并试图将心理病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从社会文化中去理解焦虑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显然比克尔凯哥尔的焦虑观更为系统深入。但有学者指出心理分析对焦虑的解释仍然不够彻底,对焦虑心理机制的认识过于简单化,并没有认识到焦虑背后的认知机制(邵秀巧,2019)。
1.2.2 行为主义流派的焦虑观
行为主义的焦虑论主要体现在学习理论领域中,认为焦虑是一种重要的习得。
其中,社会学习理论者米勒(N·E·Miller)和多拉德(J·D·DLLard)在承认弗洛伊德焦虑论的基础上,用的赫尔(Clark L.Hull)的学习理论中的概念来解释焦虑,分别把内驱力、线索和反应看成是焦虑发生的一种原因、条件和结果);并指出焦虑的产生有两个途径:一种是,焦虑是在一级内驱力恐惧的基础上形成的二级驱力,它驱动人们做出回避反应;另一种有,焦虑是由内驱力不一致导致的所引起,是有机体用来回避有害刺激的一种调节机制。有指出这种焦虑观并未超出Frued的焦虑观体系,只是将弗洛伊德的概念客观化,为理解焦虑提供了一个新背景而已(邵秀巧,2019)。
而行为主义者毛瑞(Mowrer,1939)则对焦虑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用“刺激——反应”理论来解释Frued的“焦虑”,提出焦虑是产生痛苦反应的条件刺激;焦虑或恐惧是一个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恰好是有害的或引起疼痛的)经几次伴随(配对)后,即经典性条件反射机制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应;他的研究发现焦虑是激发行为和强迫新习惯获得的内驱力(党彩萍,2003)。
20世纪后期,行为主义焦虑观注意到认知在焦虑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焦虑作为一种情绪反应,受到多层次因素的影响。焦虑的产生不仅与内外刺激有关,还与个体对刺激的认知有关(邵秀巧,2019)。比如社会学习论者班杜拉(Bandura)则认为焦虑是人类生存中的一种机能偏差,它和自我效能有心理社会机制方面的关系。只有在个人认知到自己的自我无效能时,才使潜在的厌恶性刺激让人感到焦虑;而具有较强自我效能的人,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减弱或终止厌恶件对自己的威胁,个体认知到自己增强的处事效能则可消弱焦虑的唤起(琳玲,2019)。另外,相对于Frued的焦虑观和经典行为主义的焦虑观,以艾森克(Hans Eysenck)(1957)等人为主的学习理论的焦虑观不仅强调先天遗传的作用,还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从而提升了焦虑主体的地位,把个体看作具有自我选择和学习能力,并非完全受环境摆布的能动主体,是很大的进步。
1.2.3 人本主义焦虑观
人本主义的焦虑研究是站在存在主义立场上的,认为焦虑是人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一个方面,是由人的内在引发的情绪反应。其中,以心理治疗著称于世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r
May)把焦虑划分为正常焦虑和神经病焦虑。前者是人直接面对某种超过一定程度的威胁时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是人的本性;而且只要是个体在主观上认为某个价值受到威胁,就会焦虑体验;其中,这种威胁可能危机生命,即死亡,可能针对心理,即丧失自由,也可能针对某种价值观,如名誉、地位等。神经病焦虑则不同,神经病焦虑患者不仅体验到正常焦虑,而且面对大量威胁时,有显著的绝望感。罗洛·梅指出焦虑的形成和导致焦虑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影响所致的(R.May,1950);显然,罗洛.梅虽然看到了个体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对个体焦虑的影响,可是他的焦虑理观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推测性和描述性(叶浩生,1987)。而戈尔德斯通过对患者和正常人的比较研究,得到类似的认识:焦虑实质上是有机体的存在受到外界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紊乱的情绪状态(车文博等,2001)。
罗杰斯(Rogers)认为焦虑是当个体接触到与自我知觉不一致的信息时所产生的不安的紧张状态。另一位人本主义的先驱马斯洛(A.H.
Maslow)则指出,当人的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会造成心理上的威胁;而且所有的心理病理都可以溯源于这些威胁,焦虑也不例外(马斯洛,1987)。
1.2.4 认知主义焦虑观
认知领域中涌现出的许多的焦虑理论及焦虑模型,大大繁荣了焦虑研究(党彩萍,2019)。认知主义对焦虑的界定主要从认知因素在个体焦虑形成中发挥作用的角度考虑。如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建人贝克(Beck)则提出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式:其中,认知内容是焦虑产丧生的重要因素,他指出焦虑者的认知内容是以“危险”为主题的负性想法,表现为对个人、社会、心理及躯体完好状态的担忧,夸大危险程度,低估自己的应对能力。而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则认为焦虑是因为在认知过程中,个体的错误的理由和对非理性想法的过分依赖所致,由此发明了理性情绪疗法。凯利(Kelly)的个人建构论则指出,当个体不能能预测将来的事情,即个体建构不适合于预测未来时,焦虑就会随之而来,因为有时候有一些非弥漫性的建构不会轻易允许新元素进入。
认知流派的代表Aronfreed(1968)焦虑观则涉及了认知评价,他指出个体行为的自我调节是基于对以认知评价为中介的情绪体验的内化来进行;所以,像焦虑这样的情绪反应,个体首先体验到这样的情绪,然后将此情绪体验内化,并与某些行为之间建立起联系,继而不断表现出焦虑与某些行为之间的伴随关系。
另外,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是一个关于情绪与自我评价间关系的特色学说。其中,他指出构成自我的三个领域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三者之间的不一致会导致自我差异的产生,而且不同类型的自我差异分别与不同的负性情绪体验相关联。在本人立场的实际自我与他人立场的应该的自我差异中,个体会认为自己未能履行职责,并且将受到责备、惩罚,这种否定性结果的出现往往会导致焦虑等情绪。而且,在自我意识下的自我觉察到的不一致的数量越多,情绪困扰就越大(Higgins E T,1987)。
在认知领域中,新近出现的、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是Ohman(1993)的焦虑的信息处理模型(如图)。此模型中主要探究的是焦虑的信息处理过程的机制,包括如何产生焦虑的生理唤醒的;以及最后当个体大脑中的 意识知觉系统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时,对已觉察的危险作出反应, 如果危险无法避免, 就会产生焦虑。在模型中,Ohman提出两类焦虑: 当特定的思维模式受阻, 个体无法避开危险源时产生的直接焦虑; 由重要性评估器和唤醒系统输入到意识知觉系统的潜意识信息所导致的间接焦虑。但它没有解释焦虑的本质, 模型中假设的那些功能并没有获得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王力娟,2019)。
1.2.5 其他理论
首先,以因素分析为基础的焦虑理论认为焦虑是个体对预料到的环境威胁的知觉及特定反应。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皮尔伯格(Spielberger);他在完善卡特尔(Cattell)的状态和特征焦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状态一特质焦虑理论。Spielberger认为焦虑可区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种:前者是个体暂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主观上意识和觉知到的紧张与恐惧,并伴随着自经系统活动的激活;特质焦虑则是个体在焦虑易感性上相对稳定的一种人格特征,是具有个体差异的相对稳定的焦虑倾向(C.D.Spielberger,1966)。由于Spielberger对焦虑作出了定量分析,使研究者对焦虑研究逐步扩展到实证研究领域,从而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其次,有论综合众多理的不确定性理论,其对焦虑的界定主要强调引起焦虑的因素源于刺激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个体自身感觉没有能力去预测、控制这些刺激以及由这些刺激所引发的结果。代表人物有Mandler(1984 )、Lazarus(1991)和Barlow(2000) 等。其中,Lazarus
(1991)指出,当个体面对即将来临的躯体伤害时,会表现出惊恐反应,但焦虑反应所针对的威胁则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刺激;当个体觉察到这些事物与自己的目标相关、不一致或损害了自身价值或自我认同的保护时,个体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反应。Barlow(2000)则提出,焦虑是个体防御性动机系统内部的一个独特而密切相连的认知——情感结构;焦虑的核心是对可能的威胁或危险的“不可控”性;大脑内的某些神经环路为个体应对可能发生的无助提供了生理准备,焦虑时个体强烈的生理或肌体反应则可能是脑内特定神经环路参与反应的表现。
显然,随着对焦虑的研究的深入,不同流派对于焦虑的认识就更加系统和深入,从而建构出更加完整系统的模型,去丰富焦虑的内涵。

人文主义理论的心理疗法是什么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本性、潜能、价值、经验等。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

我已经抑郁、轻微精神,自己知道,道理

我烙术正在调理一个精神症的患者,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记忆力也超群,三岁之前的事情他都能记起;他也很善良、很孝顺。二十年前考上福州大学,由于太高兴了,精神出了问题,整夜睡不着觉,只上了几天的学,就回家了,后来,经西医治疗,好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因他奶奶去世,伤心过度,整夜整夜地哭,毛病又犯了,到现在二十年的时间,一直服西药控制,西药的副作用太大了,吃到他手脚无力发抖、嘴唇也发抖,走路不稳,经常摔倒,吃到小脑萎缩。后来他家属找到主治医生,经过几名医生会诊,给他换了药,打了几针,症状减轻了,但过段时间又抖了。后来他自己做活络操锻炼,好转一些了,但西药得继续服,即使吃有安眠药,也会一两小时醒一次,但在白天却一直昏昏欲睡。今天是在我这里调理的第六天,前天说头天晚上九点睡觉,中途起来喝一次水后,一直睡到早上五点;昨天说,晚上九点睡觉,中途起来喝水一次,睡到早上四点半才醒,说手扣扣子比以前灵活了;今天早上说,昨晚九点睡觉,今天早上五点零7分才醒,还说,以前走路象机器,现走路比以前灵活了。我很希望他能坚持调理,更希望他能找到好的医生开中药吃,希望他能彻底摆脱西药的控制,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

也希望题主能找到好的中医积极治疗,幸福就在前方!

目前,题主和我的这位患者能健康快乐,才是我也是所有善良人心愿!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学的七大流派吗

介绍一下我比较喜欢的几个流派心理学流派,

我脑子里的恶念。已经到了恶性循环的地步,

多想善事,多看美好事物,多和正直人在一起,让内心充满阳光,不让进入,做一个最强,最捧的好人!我相信你一定做到!

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什么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

美国心理学的三大势力第一大势力:行为考试界行为考试界Behaviorism为当代科学心理学的主流之一,在心理学各派理论中,号称为第一势力.行为考试界由美国心理学家华森J.B.Watson於1913年所创立.此派理论的特徵有以下四点:1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因此在方法上重实验,观察;在研究题材上只重视可观察记录的外显行为.2解释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表现於外的反应,而反应的形成与改变是经由制约作用的历程.3重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不承认个体自由意志的重要性,故而被认为是决定论.4在教育上主张奖励与惩罚兼施,不重视内发性的动机,强调外在控制的训练价值.行为考试界盛行在美国,影响扩及全世界,廿世纪二○至五○年代,其间四十多年,心理学界几乎全为行为考试界的天下.行为考试界亦称为行为心理学BehavioristicPsychology.行为考试界演变到后来,因对行为解释的观点不同,又有激进行为主义RadicalBehaviorism与新行为主义Neo-behaviorism之分.第二大势力:精神分析考试界精神分析考试界PsychoanalyticSchool系指采取奥地利精神医学家佛洛伊德S.Freud精神分析论的观点解释人性的心理学家们的通称.Psychoanalysis一词译为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时,系指采取奥地利精神医学家S.Freud本人所首创,再加上其继承人的修正,对精神疾患治疗时所采用的一套方法.精神分析治疗法的目的是,希望经由精神分析的历程以彻底改变患者人格;而在分析时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鼓励患者将其心中的意念及临时联想或曾有的作梦经验,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以之作为进一步分析的资料与根据.2解析interpretation:对患者解析其联想及梦之内容,以澄清其观念.3移情transferences:根据精神分析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藉以观察患者以往与别人的情感关系.Psychoanalysis一词译为精神分析论或心理分析论时,系指S.Freud的人格理论,或更广义指其对人性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论内容复杂,简言之其要义有三:1人格动力personalitydynamics观:S.Freud用潜意识,欲力,生之本能,死之本能等观念,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此等动力是人类一切行为变化的基本原因,亦即人性之基本.2人格发展personalitydevelopment:S.Freud以口腔期,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徵期以及情结,认同等泛性论的观点,解释人格发展的历程.3人格结构personalitystructure:S.Freud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人格结构,并以,焦虑以及各种防卫作用来解释人格结构中三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精神医学,心理治疗以至辅导,谘商等各方面,受S.Freud影响者,主要是他的精神分析法;在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以至於文学,宗教,艺术等各方面,受S.Freud影响者,主要是他的精神分析论.第三大势力:人本考试界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考试界Humanism或人本论HumanisticTheory,广义言之,本词泛指一切强调人性尊严与重视个人自由及个人价值的理论.狭义言之,本词义同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人本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中,除精神分析论与行为论之外的一派新兴理论.因此,人本心理学号称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心理学兴起於廿世纪五○年代,在理论取向上,一方面反对以病患研究为基础的精神分析论,另方面反对以动物及幼儿简单行为研究为基础的行为论.人本心理学家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经验,价值,欲念,情感,生命意义等重要问题.人本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助长个人健康发展,自我实现以至造福社会。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据清初版《永年县志》记载,崇祯年间连年天灾,导致流民四起,四处都有逃荒的。县志记载,在城南关半路上有个有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还没有断气,不一会儿就被人给吃了。

紧张。心急的时候说话打结。我想请教心理疗

你好:你要进行自我治疗,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你需要改变这一切,你真的需要改变你现在的说话。虽然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但是你依然要全身心投入,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有些人有一种不切实际幻想认为口吃会在某一天自动消失,你不能对此说法抱有希望。另外也不要寄希望于一贴灵丹妙药就能解决你的问题。

你也不能被动等待好的治疗方法某一天会自动上门来找你,相反你必须自己去努力去寻找。你要明白,那些老的治疗方法以及多年来你所为之所付出的努力对你都没起什么作用。

习惯势力总是很强大,你会发现自己很难改变目前的这一切。尽管现在的讲话让你不是太舒服,但是你已经习惯了这种。

我们总是在那些未知的东西面前退缩。为了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长期进步,你必须愿意忍受暂时的不适,有时候甚至是苦恼。天上不会掉馅饼。

为什么你现在不能花点时间和精力来治疗,让你以后能想说就说呢?那么怎样治疗呢?你要把口吃这一世界难题彻底击垮,一次性予以解决。

没有人认为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现在就该开始了吗?要想治好口吃,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提是口吃患者必须深信口吃能够被有效的制服,同时还要有战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品格。

绝望、悲观、被动是自我治疗的最危险的敌人。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