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怎样能缓解睡眠强迫症-在家待太久强迫症怎么办

怎样能缓解睡眠强迫症

我是闾婧,华大心理咨询师。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华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来信提问:

医生您好,我有睡眠强迫症。我睡觉的时候,如果室友没有睡,我就睡不着。因为我觉得他们会弄出响动吵到我。如果周围人都睡了,但我知道还有人要来我周围,但不确定时间,我也睡不着,必须要熬到最后一个人都睡了。

我觉得是自己对睡眠赋予的压力太大:首先,睡得好第二天效率才高;第二我很惜命,我觉得睡得好才能活得长。越看重睡眠,反而越睡不好,而且现在又添了睡不好会头痛。

其实我不怕噪音,不太怕光线强,不怕寝具不舒服不整洁,不怕有规律的噪音,我就是怕突然的响动。

我安慰了自己睡不着也没关系,安慰了自己忽然响一下惊醒了再睡,安慰了自己睡不好头痛也不严重,可是都不行。

这种现象持续1年多了,想改变,求医生回复。谢谢

心理咨询师闾婧回答:

你好,听你描述你的“睡眠强迫症”,主要是担心睡着后会有响动,所以要等最后一个入睡的室友睡着你才能安心入睡,这使得你的睡眠要依赖外界的条件,很难有稳定性,并且你也尝试做了一些努力,希望通过安慰自己来处理,但没有用,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多。看来的确是很困扰你的一件事。

你的困扰让我想到发生在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身上的一个小故事,俾斯麦虽然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有他深受失眠的困扰,严重时几乎整晚不能入睡,他寻求了很多解决办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位心理医生治好了他。

那位医生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在他入睡前,握着他的手,坐在他的床边,对他说:“你放心的睡吧,我会一直在这里。”当他早上快醒来时,以同样的姿势握着他的手等待他醒来,如此这样坚持三天,他的失眠竟然被治好了。

这其中的治疗原理与心理学中的安全感息息相关,人的睡眠状态可以说一个最为放松的状态,也是最容易受到攻击,受到伤害的状态,如果这个人内在很多对于外界敌意的想象,觉得自己处在一个不安全的,没有保护的环境里,内在的焦虑感会促使他保持警觉,以便随时控制局面。

你每天要等到最后入睡的室友睡着才行,这也是一种控制,为了确保这个环境达到了安全级别,没有响动会威胁到你,这时你才能在随即而来的睡眠中放松下来,因为睡眠阶段也意味着这一段是失控的阶段。

那么可以断定,每夜伴随着你是一份焦虑不安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来源于,对环境中敌意的感知。

这份敌意可能是你说的响动,这个响动,并且是未知何时会发生的响动,它是很折磨人。这种被某个突然的响动惊扰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这种被惊扰后的情绪你熟悉吗?它让你想到什么场景。

我的一位来访者,曾经对楼道里装修的声音讨厌到抓狂的程度,深究下去,我们发现,这跟童年时他的父亲经常突然对他发怒有关,这种毫无防备下受到攻击的情况多了,孩子出于自我保护,为了抵御虑之苦,便会趋向于对周遭的一切加以控制,而一旦局面失控,人便会陷入很深的恐慌中。

所以,也许你的焦虑和控制很久之前就以存在,而住在寝室的这个环境更为凸显了它。同时这样的环境也如同一面镜子一般反应了你的真实内在,它是一种警示,提醒你要正视自己的这份焦虑感了。所以,你可以从探索这个突然的响动跟你的关系所在入手,了解自己焦虑背后的想要控制的是什么?失控后最担心的又是什么?

当你了解根源,也许就更愿意去直面这份情绪,接纳它的存在,让这股能量自然地流动,这能帮助你放松下来,进入平和之境。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我们习惯去推开自己不舒服的感受,而越推开我们离出口便越远。在这方面,你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最后,愿你轻松入眠!

个人简介:
闾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一星咨询师。
咨询收费标准为每小时400元。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专注于儿童教育与亲子关系研究,期待在生命深处与你相遇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拥有一个具有强迫症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体

感觉自己有严重的强迫症。对孩子而言他俩痛苦,不写作业,不洗澡,夜晚不刷牙就睡觉,作为妈妈,怎能忍住不说?尤其这几年,孩子正是叛逆期,前年冬天,他把很喜爱的那条裤子穿20多天都不愿换下来,最开始讲道理,换下来妈妈给你洗洗,洗干净了还是你穿,反复说他依然我行我素,那天早晨我恨得拿把剪刀把他又穿上的那条裤子毫不犹豫呲溜剪开,剪开长长的口子看你怎么穿?好好的一条裤子,时尚大方,结局如此,我是又累又烦。

下午休息后,家里地板没拖,我就难受,那个脏乱差怎一个忍字了得?拖地是必须的。对孩子和家人,妈妈的碎碎念让他俩烦恼。我也改改吧,自己动手,身体力行

有强迫症该怎么办啊

强迫症属于心理的典型疾病,这种疾病的发作是经常性的,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有时候患者明明这是强迫症的表现但是又必须这么做,很多患者都显得十分无奈。其实除了去医院治疗外,强迫症也是可以通过自己进行治疗的。

治疗方法:1、尝试接受不完美

有不少强迫症的患者喜欢追求完美,往往也因这样让自己陷入痛苦。所以在自我治疗的时候不妨尝试去接受不完美,有意识地让自己在这方面进行锻炼,比如在根本不可能收拾的房间里面呆几天,需要认识到不干净、不完美并不会毁掉自己的人生。

2、让自己变得有幽默感

患有强迫症的人应该多些寻找幽默的事情来让自己放松,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多些感受这个世界的意外和有趣的地方。想象平淡幸福的人生也很好,不要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直对无法实现的要求执着,应多些享受当下,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3、开放内心,多与人交流病情

不少强迫症的患者将自己的病情当做是秘密,默默地自己负担,不断地让自己受折磨,似乎承认了疾病就会比别人低下。为了自己的自尊心而将这些秘密留住在心里,当秘密越来越多就会渐渐地膨胀起来,发霉,精神世界得不到释放就会想高压锅一样,终有一天会爆炸,使自己毁灭。病患不妨多些与周围的人交流,别怕别人误会。

4、学着放松

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往往会让自己变得更糟糕,容易导致自己的大脑进入到思维的死循环当中。所以患者应尽量地让自己放松下来,轻松地去看待哪些会导致自己强迫的东西。不妨在平时参加体育锻炼,让身体活跃起来的同时也可得到很好的放松,痛痛快快出一场汗之后你会举得舒服很多。

5、不害怕失败

让自己变得不害怕失败,应告诉自己,失败了又怎样,一次的失败不会是永远的失败,失败的经验并不代表着你的人生都是失败的,因为挫折经验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要知道很多成功的人都是从众多失败经验中走出来的,真实由于这些失败才让他们找到真正正确的路。

就像小编上面介绍的那样,大家千万不要把强迫症当作不可战胜的疾病,只要您对自己保持高度的信心,严格的克制自己,不强迫自己和他人干一些不喜欢干的事情,强迫症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最后祝大家有一个好身体。


怎样克服强迫症

如何缓解强迫症呢?这个问题还先要分析一下患者的病情,如果是初期患者,一般采用情绪转移法,即关注中断法是可以治愈的。

但是如果病情严重者或者患者持续时间比较长,那么最好到正规医院看看专科医生。不要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我遇到过一个男生,他每天进校门后就要停下来看着路边的名人名言警句牌,嘴里还念念有词。经打听,才知道他有轻度的强迫症。别人告诉他,路两边的牌子一共有52块,是代表了学校成立52年的历史。

结果他不相信,放学的时候数一遍,上学的时候再数一遍。而且每次数的都不一样,不是多一块就是少两块。

回到教室就和同学争论不休,为此还受过老师的批评。弄的他沮丧了好几天。

我听说后找到他,又找到后勤主任,给他当面讲清了名人名言共48块,还有三大三小教师风采,师生攻坚和校风校训,一共是54块,那是根据校园的美化需要设计的,和学校的建校时间没关系。

完毕后我告诉他,再遇到这类问题不要纠结,把它搞清楚就好了。

所以,对于轻微的强迫症患者,可以陪着他一起探讨,一起找答案,然后晓之以理就可以了。

关爱和陪伴是化解早期心理问题的最好方法,如果用得好用得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心理医生的。

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强迫症患者,还是要引起家属的密切关注,能去医院检查治疗,最好去医院。

谢谢各位的阅读。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我发现我有强迫症,强迫思维很痛苦,怎么办

强迫思维很痛苦,怎么办?

在关于强迫症的有关解释上,把强迫症分为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两种,但仔细想想,本质都是强迫思维,因为行为是受思维支配的。

强迫思维是在焦虑的时候反复想没有意义的事,觉得想不明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对自己不利,整天战战兢兢,治疗强迫症就是解决怕,怕实际就是焦虑。

只要不焦虑,强迫思维就可以停止,焦虑主要来自不合理认知,来自条件反射,来自个性敏感。从这三个角度解决,就能根本上把焦虑解决。

朋友抑郁好几年了,基本宅在家,人很聪明,

抑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生活不如意,可能是感情遭受挫折,可能是家庭相处环境等。

如果是几年抑郁从没断过,还都呆在家里,那还是建议去心理咨询室,效果来得快一些。靠自己或者家人也或许可以走出来,更多的是耽搁病情。

抑郁,是这几年越来越常见的心理障碍病,病患从小孩子到老人都有,病发率在逐渐上升。很多时候,大家已经到了只要一谈到抑郁,就下意识认为那个人精神状况可能出问题了。

其实,初期的抑郁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它是当自我不能正视自我价值的时候,面对自己的成长过往、现在生活现状,在很高的期盼值与低的现实结果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这种心理上的压力逐渐产生了焦虑,对生活、工作、情感、学习等存在压抑、恐惧、不安的情绪。

当对自己的价值高低判断错误时,他人的评价就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面认知。不敢面对他人,内心中害怕听到他人对自己的声音。哪怕是他人诚恳的表扬,也会潜意识中认为不是在说自己。因为,自我已经在内心中,定位自己是一个“被遗弃”的可怜人。

正常的在家休息,是对自我身体和精神的一种调节。哪怕时间稍微长点,只要有正常的交流,也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最多可能引起的是,心态上判定自己是一个“闲人”。

但是抑郁的人长期宅在家里,最大的表症就是逃避社交。因为恐惧他人的话语、面容、声望而选择了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心理上过度的夸大自己内心担心的时间或问题,把他人当成假想敌,可能造成自己身心严重伤害。认为家是自己的港湾,也承认家也是自己的牢笼,自我约束了行动力。

心理学上研究得出,正常人的心理是围绕在一个常模上下波动的。所以我们有开心、悲痛、平淡才是健康的心理。现在只剩下了因为悲痛,而且还没有了人际交往。自我会觉得自己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所以他人不喜欢自己,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我排斥。认为自己生存下去也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产生了轻生的极端念头。

你的题目别强调了,聪明这个特点。对于抑郁的人,这个并不是一个优点,相反会成为压力产生的来源。聪明的人,脑活动量大,容易想得事情比较多,很敏感。他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瞬间就在心理下意识的判定为对自我的否认、嘲笑、可怜。

能够帮助抑郁患者的,除了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者医生之外,剩下的就是最亲密的人,不一定是家人,是自我内心接纳、认可的人。那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聆听者的陪伴。之所以抑郁,就是内心中有解不开的结。那么这个结不一定是TA所述说的那件事。很可能是之前的童年经历对待同样事件产生的悲痛被压抑后,当同样性质事件发生后,心理产生的不良情绪。

二、减少各种环境上的二度刺激。抑郁不是一天两日形成的,也不会一天两日就康复。所以,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在这个过程期间,要减少周边环境所产生的刺激。包括负面新闻报道、家人日常聊天的话题、以及下意识的态度语言等。更多的是给予理解、包容。

三、积极阳光的认知引领。不要用他人活得光鲜亮丽的话语来引导,要用自己温馨的陪伴,用爱来引导。让其对生活产生认同、渴望。可以适当的分配一些生活任务,在完成的时候,从心理上引导自我价值成就的体现。也可以去往一些环境美好的地方,减轻心理上负面的压抑感。

我是木林,优质心理领域创作者,获得原创文章青云计划奖者。喜欢我的老铁们,欢迎点赞、转发、评论,能给个关注那就更好啦,期待每一位朋友的认可。

经常胡思乱想怎么办

想要停止胡思乱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您只要做到如下几点就可以了:

一,首先要从心里明白什么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是不受自己主观意识控制的一些好无意义和价值的想象。那如果自己能掌控自己的想象,把它用在有意义和价值的想象上就不是胡思乱想了。清楚明白了胡思乱想的真实意义的时候,接下来就好办了。

二,把胡思乱想变成正向,正知,正念。有意识的把自己的想象引导到正面的想象和念头上,并保持觉知清楚的知道这是正知,正念。人的头脑就好比一座花园,当你任它自由生长的时候,它就会里面杂草丛生。拔除杂草的最好办法,不是拔草,因为你拔掉它还会长。而是在长杂草的地方种上鲜花或果树,就没有杂草生长的空间了。也就是用正知,正念代替胡思乱想。

三,想要停止胡思乱想就要从心里做到,不念过去,不念未来,只安住在当下。用心去感知和体验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例如,吃饭的时候先用眼睛欣赏一下美味的颜色,看饭菜的颜色是绿的,红的,白的还是紫的,在用鼻子深吸一口气去闻闻饭菜的味道,是香的,甜的,酸的,辣的。在吃的时候不要着急咽下去,用心去慢慢的品尝每一道菜的味道!而不在象以前吃饭的时候,老是胡思乱想或不停的翻看着手机。工作的时候,眼睛只盯着正在做的事情,脑袋只想着和工作有关的事情,耳朵只听和工作有关的声音。这样下来你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四,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无论大小事情,都要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而且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中绝不去想其它的事情。把手里的事情彻底做好以后,就从心里放下它,不去想它了,然后在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下一件事情中去!这样下来,你就会慢慢的养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当您有了做事专心的习惯之后,您也就停止了胡思乱想。

根据以上几点,我们总结一下,人其实就是金木水火土的一个能量集合体。这些能量你不有意识和有计划的利用它,它就会自己燃烧,就是自动自发的胡思乱想。其实这都是潜意识在捣鬼,也就是你没有觉察的意识在胡思乱想。还有一些你压抑的需求和想法在捣鬼,你越想压抑不让它去想,它反而越想的厉害!例如,你告诉自己不要去想一头红色的大象,这时候你的大脑里一定会出现一头红色的大象。所以我们要用正向的引导,去直接想自己想要的就行了!把自己的能量用在正道上,而不是任由它胡思乱想。慢慢的去培养自己的正向思维,让正知,正念长住心中,让心灯长明,去照亮自己的无意识空间,才能让有意识有价值的思维为你服务。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