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无力无助无感(作为一个厌学又厌世的学生,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厌学又厌世的学生,该怎么办

怎样对待厌学有厌世的学生,这是不少老师和家长经常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较为普遍问题。

现行教育即是素质教育又是应试教育,学习科目开设的比较全面,学习的内容就相对复杂一些,这就是造成部分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孩子由于早期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没有加强孩子的读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早期教育阶段,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教育为时尚早,树大自直,没有让孩子爱上学习,没有帮助孩子确立人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让孩子整天漫无目的,无所事事,这也是孩子厌学厌世的一个原因。

我认为对待这些孩子,首先,一定不要对他(她)们大喊大叫,甚至大打出手,因为这些孩子本身就厌世心理很强,再加上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有限,倘若如此,会让有的孩子萌发出轻生的念头,结果就事与愿违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最好是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语气,给孩子讲讲事实,摆摆道理,说说我们成人的路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学习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如果咱们学习实在是学不好了,那咱也得热爱这个社会,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的家,学会好好做人的道理,天生我材必有用,人这一辈子总是要有事干才能有饭吃,家长不能养你一辈子,生活总要靠自己去打拼去创造等等这些道理,一次不行两次,不厌其烦,次数多了,必定会有好的效果的。

还有,家长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良好榜样,通过潜移默化,使孩子自己明白过来,重新做好自己,不是更好吗?

我个人的见解,敬请师友们多多指教!谢谢头条平台老师们!

人在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迷茫的时刻。高中毕业生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工作后不知道是否该转行,新上任的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等等……

通常我们迷茫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点:

1. 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2. 不知道该如何抵达自己想要的未来;

那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一种情况是因为他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活在他人的期待里,去满足他人的要求,而没有考虑过自己想要什么;另一种可能是他正深陷于一个接着一个的“紧急”事件,无暇计划未来,比如每天都疲于工作、家务、家庭矛盾、感情问题。

而那些不知道未来如何抵达的人,可能是空有想法,却没有制定计划;或是制定了不合理的计划导致最终无法实施;还有种可能是计划太过死板,没有跟着周遭环境或者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使得计划失败。

那么,要怎么走出这种迷茫的状态呢?

首先,你需要意识到,走出迷茫需要你有意识地去计划将来,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或许过去你总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中,被人告知“你该做什么”,但即使你做到了,那也只是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

其次,实现梦想和目标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心理学家总结出以下四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和完成计划:

1. 拆分目标

将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可被实现的小任务能够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地达到目标。这是因为,相比于一个宏大的想法,人们能够更准确地估计小任务的耗时和投入。

2. 改变记时的

有研究发现,以“天”作为时间计算单位会比以“月”或“年”要更让人们感到时间上的接近。因此,以“天”为单位给自己制定任务的完成期限更能增加紧迫感,从而使你尽早做出努力。这也是为什么高中会以“高考还剩 XX天”而不是“高考还剩XX周”为倒计时的原因。

3. 从他人视角想象实现目标的过程

有研究发现,从他人视角想象实现目标的过程,人们能做出更合理的时间规划。这是因为,当我们将自己代入时,很有可能会存在高估或低估自己效率的情况,而从他人视角来看,能够更客观地安排时间。

4. 保持开放心态

计划在制定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调整。除此以外,在制定计划时,就可以预先设想在每个任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想好备选方案,以及适当留出一些缓冲的时间,以防执行过程中出现意外。

最后,在执行计划时,不要总想着先做“紧急”的事。

比如说,目前你有几个会议要开,但同时,你的伴侣在和你抱怨你没有时间陪他。看起来,会议是更紧急的事,工作上有许多事等着你来决策。但其实,维护和伴侣的关系也同样重要。

有的人可能就会受困于这些看似紧急的事(比如会议),而忽略了一些同样重要但看起来不急的事(维护和伴侣的关系)。结果就可能导致,那些不急的事由于拖延着未被处理,也变得紧急,于是人们就不停地奔波于解决各类紧急事件。

因此,我们不能被紧急的事困住,也要规划好对那些看起来不急的事进行长期投入,比如,每周花一定时间陪伴家人等等。并在适当的时候,从忙碌中跳脱出来,重新审视自己对时间的安排,并作出相应调整。

走出迷茫,始终需要的是“行动”,是投身于生活去探索、去实践。希望以上提及的所有方法能够或多或少地帮助到在迷茫中的你们。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3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Buehler,R., Griffin, D., & Ross M. (1994). Exploring the “planning fallacy”: Whypeople underestimate their task completion tim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 67(3), 366-381.

Covey,S. (1989)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Simon & Schuster.

Reddy,S. (2015). We know why you're always late. Wall Street Journal.

被一个曾经深爱的人拉黑了所有的,心中的无助,痛苦,天天生不如死,怎样走出

这种痛苦就像是身体上的一道深深的淌血的口子。刚开始流着血,很是疼痛。都不忍去察看,更不能去瞧。心想这要痛到何时才能痊愈,心里痛着就越是觉得痛,心里越是拿这伤口当回事,伤口就越是感觉疼。你强挺着,一挺再挺,等你不得不面对它的时候,你也就学会坚强了。

随着时间的远去,伤口不再流血,一点一点的愈合,你这时感觉就不会像刚开始那么痛了。再后来你再看伤口处,它在你的眼里是愈合后的口子而矣!感觉不到它疼了。只是内心里知道自己有过伤,或者留恋伤你的那件事,或者那个人。仅此而已!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不必刻意回避,伤了就勇敢的承受吧!一切都会过去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