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出什么事父母都说是我的错,为什么?(父母在某个地方大错特错,导致我心理问题,但无法沟通,怎么办)

父母在某个地方大错特错,导致我心理问题,但无法沟通,怎么办

不知错在哪个地方?你如果沟通并做过想改变他们的工作了,那就搞好自己的事吧,如果他们给对方造成伤害你就同对方沟通一下,说明自己对他们的立场,只有这样,你的前途要紧,反正他们是他们,你是你,等你主持了就好了

我家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问,同学骂我,该怎么办

《谢邀》互相谅解,增进友谊,做好朋友。

被父母骂得很难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先谢谢悟空的邀请!此时我心里有些悲哀,又看到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好吧!我就在平台里从一个父亲的立场、谈一下当父母与子女发生时,父母与子女应当采取何种,缓解的升级、解决矛盾消失的措施与、方法。

作为父母一方,问题出来了,首先要保持克制、冷静。固然,人都是情绪化的生灵,以为执,容易受情绪、感性认知为基础的摆布与左右,继而会冲出理智的约束和牵制;使小大,小问题会牵连出平日不良情绪的暴发。

其次,就事论事;只专注于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切记不要扩大问题所涉及的范围,使小事往坏的、难以掌控的方向发展。应抓住问题的实质解决争端,万万不能太冲动;常言说:‘‘冲动是魔鬼。’’人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会让局势恶化、矛盾升级,以致于发生难以预料的结果和局面。 最后,或者一方先作出妥协,使场景先冷却下来。所谓‘‘孤掌难鸣。’’

如果吵架的一方、能够迅速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使对方没有了发泄的对像,那么硝烟会随即烟消云散。等双方都冷静下来,既可以平心静气的共同商讨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又不致于让矛盾悬而未决,从而影响到家人之间的团结。

从做为子女一方来说,当与家人或父母亲发生不可避免的争端或矛盾时,一定要用理智、冷静的态度来处理;切不可任性而为,视父母的尊严与人格而不顾,为人子女者,皆因血亲之缘而聚合;事有不平,生活中难免有风波;心态、性情各异,现实中总会因俗务而生事端;人若有智慧,定能泰然处之。常言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床前无久病的孝子!’’若以人伦来说,子女皆不可违逆父母之意;若父母有错,可行劝戒,劝之不听,可随其意,等其自纠。

为人子女者,生命受之父母,皆因有血亲之缘而能成为至亲,殊非易事,不可因一已之私而任意伤害父母之养育深恩。为人子女者,皆当以孝为立身处世之本,岂能因一己之胡作非为、妄生事端,而致父母于危难之境,于身心不利之旋涡。

更不可当面还击,一泄为快;忍为心上一把刀,何事不能心中忍。退一步风平浪静,忍一时海阔天空!人人都应有换位思考的理念,多替对方着想,利人亦为利已,敬人者人恒敬之。多体谅别人,也是为自已积福纳德;人人有爱人如已之心,世界便会阳光温暖,遍地花开。

开头说心里悲哀,是因为儿子难以体谅做父亲的一片苦心,正因他前天晚上朋友聚会,我因怀疑他喝了酒,故昨天早上没让他开车去城里,在跟我赌气;才有心里悲哀一词。不过,现在已烟消云散,暖阳当空了!

除夕将临,旧岁渐远,新年之福运飘飘然而来;值此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之际,让我们为工作在武汉、为抗击肺炎而辛苦作战的医护人员共同祈福吧!

为什么人都不愿承认自己犯错

为什么人都不愿承认自己犯错?

如果我告诉你,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是人的本能,包括你,我,他在内,你的心里可能是很难接受的。我们经常会说自己勇于面对错误,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情。

什么叫错误?

错误指的是人的认知和客观事实不相符合。

什么是客观事实?

被社会大众普遍认可的事实。

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想想看,你能找到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吗?找不到的,唯一我们可以找到的,就是这个事实是不是符合当下的认知,是不是符合发展的要求。

过去的时候,人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是很正确的。今天呢,你还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就是错误的。因此,所谓的错误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特定情境中与社会认知不相符的认知。

在每个人的主观中,都不会记载已知的错误认知,除非有主观的故意。比如,社会认知到偷窃是一种错误。人去偷窃就是错误行为,被抓了。你问他错没?他会毫不犹豫的说:错了。

换个情境就不一样,特工去偷窃机密,被抓了。你问他错没?他会说自己错吗?不会的,这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所以,我们不要把错误当成是绝对的,它只是相对的。

由于我们的大脑中只存在认知为对的信息,因此每个人在发动行为时,都不会认知到自己是有错误的。你一个两个人评价他是错的,高自知力的人可能很快会觉察到,我的行为是不符合当下情境需求的。他会认识到在这个情境,发生这个行为是错的。对情境认知力低的人,很难觉察的。你说他错,他一万个不乐意:怎么了?我一直都是这样弄的,怎么到你们这儿就不行了,我就错了!

大街上,有人摔倒了,你扶不扶?扶是对的,不扶是错的。是不是?你扶了,被讹了。你对了,他也对了。你扶了,人家感谢你了,你对了,他也对了。你不扶就不知道对错,也不能说你就错了。

所以,我们从不评价人的行为的准确度,我们只评价人的行为的效度。

我们对于常识性的知识还是要去了解的,否则,我们就会感到困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