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疗

自我防御机制是什么-安娜弗洛伊德和弗洛伊德

自我防御机制是什么

自我防御机制这一概念由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主要通过对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

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弗洛伊德认为当自我以理性的消除焦虑而未能奏效时,就必须改换为非理性的方法来缓解焦虑,从而达到自我保护免于发生身心疾病的目的。

人本心理学人的三个方面成就

您好,人本心理学的三个方面成就如下:

1. 倡导人的尊严和自由:人本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认为人是有价值的个体,应受到尊重和关注。这种观点促进了人们对社会正义和的关注,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2. 探索人的内在世界:人本心理学强调人的内在世界,即情感、意愿、价值观等方面,这种探索促进了人们对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认识,也为心理治疗和辅导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3. 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人本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受到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这种强调促进了人们对社会关系和环境的重视,成为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弗洛依德,潜意识、泛性论、本能、情结

安娜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女儿,防御机制

荣格,集体潜意识

阿德勒,自卑感和优越感,出生顺序的影响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同一性危机

霍尼,女性心理学,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弗罗姆,逃避自由

其实人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受了弗洛伊德影响

弗洛伊德的著作目录,按时间顺序

《歇斯底里研究》(又译《癔病研究》,与 J.布洛伊尔合著,1895)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904)

《多拉的分析》(1905)

《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

《性学三论》(1905)

《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 (1906)这本书的日期有两种说法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对童年时代的一次回忆》(1910)

《图腾与禁忌》(1913)

《论无意识》(1915)

《超越唯乐原则》(1920)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2)

《自我与本我》(1923)

《焦虑问题》(1926)

《幻想的未来》(1927)

《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 (安娜·弗洛伊德著)

《摩西与一神教》 (1939)

另外《精神分析引论》(1915-1917)

一直想要远离人群,远离熟悉的人,这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在最近的一段时间,是否在生活、情感和工作上遇到什么重大事情?其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一种心理?想远离人群,特别是熟悉的人有什么原因?它能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正如感冒一样,我们的情绪也会感冒,如果在近一段时间,感觉和人相处比较紧张,不愿多说话,不想打交道,刻意回避一些公开场合,那么可能最近有一些抑郁倾向,需要独处,给自己一个空间来处理自己的情绪。

这就像生活在洞穴里的猿人一样,一旦受到外界攻击,在招架不住的时候,就会躲到洞穴,不愿出门,直到认为洞外没有危险,险情解除,这才慢慢试探这走出洞门。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自我防御机制。它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常见的几种自我防御机制中,有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是:退行。也就是当个体遇到挫折与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

比如,当他在外面受挫或者受到什么事件的刺激,就会有一种本能,回到婴儿期回到他认为安全的地方进行躲避,以此合理化行为,来缓解内心的紧张、恐惧、担忧和害怕。这种退行行为会给他带来一些益处,让他暂时忘记内心的疼痛,来进行一段时间的喘息和休整。

但是,同样要注意的是,这种退行也是早年创伤时间的累积,在过去曾经经历过相似的事情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于是当成年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件,就会激起这个创伤点,成为症状。

因此,当我们有这个心理的时候,可以进行自我调整,比如主动求助,找自己比较信任的朋友倾诉或者把自己的生活尽量安排的丰富一些,看看电影、爬爬山等等。或者也可以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进行深入的咨询,一同开看看在过往的情感中到底压抑的是什么?对创伤事件进行觉察和处理,从而进行情感的疗愈。如果这种情绪长时间的积压而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就会更加自闭、拒绝和外人接触,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会引发抑郁和焦虑。

正如卡尔·马克思所说:人生而孤独,却不甘寂,世界万物都是相互依赖的。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机会,让自己的思想得以沉淀和升华;我们也可以享受孤独,感受孤独的美;但是,我们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更不要封闭自己的心。

因为我们每个生命都要依赖另一个生命,相依为命,结伴而行。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吴燕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和荣格的《心理类型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和荣格的《心理类型》哪本更值得读?

虽然我是一名头条科学领域的作者,但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学的爱好者,碰巧这两部书都读过,也读过不少其它心理学著作,我相信以自己的经历和学习背景能回答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回复:

一、“选择”其实是一个心理问题

当您在提出应该选择看哪本书的时候,其实就是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选择题。如果在选择上遇到了困难,其实是自己的内心出了问题,至少是对自己的认识不清。因为你没搞明白:为什么要看心理学的书,自己有什么目标方向。

不同人看同样的书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人会因为身边人都在看心理学书,那我也要看;有的人觉得自己应该看点心理学书,知识嘛,多多益善;也有的人想把自己搞明白而看;还有的人是想把别人搞明白而看;更有人觉得,心理学很好玩啊,了解一下……

以上看心理学的书的原因不同,还有很多原因,不知道你是哪种?

二、从好奇心角度来说,我建议选择《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梦的解析》可以说是心理学中的扛鼎之作了。只要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可能都读过这两部书。但我想,大多数人读《梦的解析》的原因是处于好奇心。毕竟谁不希望能通过梦境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呢。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其实大师也有错误。毕竟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当时的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事实证明,把很多人的行为强行与性驱力挂钩非常牵强。所以《梦的解析》一书中到处都有漏点,看完了,只能图个乐,解决不了实际操作上的任何问题。

三、从实操性上来说,我推荐《心理类型》

这并不是因为我个人喜欢性格分析,而是完全从一个实操的角度来说的。荣格是弗洛伊德的,但荣格开创了性格分类的学派。从我们今天在应用心理学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性格分类学。什么MBTI、16PF等等、性格色彩、九型人格等等,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甚至,星座这种完全的主观臆断,毫无科学道理的东西,在很多方面也与性格分类学有相似的地方。这是为什么星座这种巫术能这么火爆的一个原因——把自己包装得很科学。

荣格的《心理类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理顺人际关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可以应用于很多的领域,企业管理、职业规划、心理治疗等等。

结束语——如何选择还在于您搞清楚自己看书的目的

因为不知道题主为什么要学心理学,所以我不能给出更具体的答案。这就像你来向我问路,却说不出自己要去哪里一样,我怎么知道你要去哪里呢?

做事,先问本心!

我是郭哥聊科学,欢迎您的关注、点赞、留言和转发支持。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