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疗

玩游戏上瘾算是强迫症的症状吗-爱打游戏的人怎么治

玩游戏上瘾算是强迫症的症状吗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玩游戏上瘾一般情况不是强迫症的症状。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强迫症的两个要点是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并且强迫症会出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

身为一个重度游戏玩家,我发现周围的Gamer绝大多数都是被游戏高质量的内容以及丰富的体验所吸引,虽然有时会陶醉其中无法自拔,但极少出现“我不想玩游戏,但不玩游戏就不舒服,一玩游戏更不舒服”的情况。

游戏会缓解人们的焦虑和痛苦,而强迫症徒增焦虑和痛苦,所以一般情况下玩游戏和强迫症没有交集。有些人会说自己有“强迫症”,比如游戏过程中会有固定的仪式性行为或难以改变的习惯。这种嘴炮式强迫症与精神疾病中的强迫症诊断相去甚远。

玩游戏上瘾是精神疾病吗?

据悉,WHO将在2018年新版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将关于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列入精神疾病的范畴。但不是说一个人没事就玩游戏等于精神病,游戏成瘾的特点是因游戏影响到正常生活,表现为①在起止时间、频率、强度、时长和情境等方面,被游戏所控制;②将游戏的优先性置于其他重要事项和日常活动之上;③在游戏已产生负面影响之后,这种行为仍然持续或升级。

综上,玩游戏上瘾一般不是强迫症,而您所谓的玩游戏上瘾也未必是精神病中的游戏成瘾。

一个男人整天沉迷游戏,到哪里也离不开手机

我老公就是这类型的!一有空就抱着手机玩。以前爱玩宾果消消乐,最近迷上了上的那个跳一 跳,斗地主反正两个轮换着玩呗!我就纳闷了,那跳来跳去有啥好玩的?还经常和我说你看那谁,他怎么跳了那么多?斗地主都是几个号换着的,这个豆输完了再换号登,再斗。我都烦死了,我就骂他,可是没用,这都跟抽烟喝酒一样,上瘾!

要说这是不是一种病?那我觉得是,好像大多数男人都爱玩游戏,像我老公这是轻的,有的都废寝忘食,花钱在网上买各种游戏工具,这肯定是病态的。

有句话叫玩物丧志,做什么事情呢都要有个度嘛,适当玩游戏也是可以的,可以放松心情,无聊时打发时间,但是不要沉迷。我劝那些整天沉迷游戏的朋友们,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山大,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老婆孩子等着你养,去干点正事吧!

爱玩游戏的人,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以我本人为例子,我自己也是个喜欢玩游戏的人,最开始是和同学一起接触了单机游戏,喉后来慢慢玩到了网络游戏,上学的时候是纯粹的爱玩,比上学有意思,控制不住,导致了没考上好大学,到现在上班了也有在玩,但是现在就没有以前那种心态了,因为跟最好的几个朋友分开得很远,在外地工作,没什么娱乐活动,下班回家有时间的话能和朋友语音一起开黑玩两把游戏娱乐一下了,可能有些人感觉也挺悲哀的吧。

联合国下属机构发表“游戏成瘾是精神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这次发表认为游戏成瘾是精神疾病并非学界共识的结果,而只是反映在持续的争议中持支持态度的专家在世卫组织中占据上峰。

争议的焦点是,要把游戏成瘾确立为一种精神疾患目前尚没有足够的研究基础,它完全可能只是其他精神障碍的伴生症状。例如,购物成瘾,即所谓的购物癖,其实是焦虑障碍的特异性表现。游戏成瘾作为非物质成瘾中的一类,迄今仍然没有足够理据自成一种独立的精神障碍。

另一方面,就算把游戏成瘾纳为精神疾病之一种,目前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更像是行为失控,需要的不是治疗,而是行为矫正。

例如,就以最新版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为例,临床上确定的非物质成瘾障碍只有障碍一种,对待游戏成瘾就相当谨慎,没有将其纳为其中一种。

即使以这次世界卫生组织所确立的“游戏成瘾”作为精神疾患之一种,其临床甄别标准也十分严格。兹列如下:

1、对玩游戏的控制能力受损(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

2、游戏高于一切,其他兴趣以及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

3、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

另外,要想确诊“游戏成瘾”,行为模式还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换言之,按照世卫组织的诊断标准,游戏玩家中符合游戏成瘾的也属于极少数,大多数游戏玩家都距离临床标准甚远。可以这么说,99%以上的游戏玩家都不是游戏成瘾,即使个别疑似患者,也需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导致行为异常才可能确诊为游戏成瘾障碍。

问题是,世卫组织的这个举动会给社会人群带来误导。具体反映在如下几项上:

一、混淆游戏成瘾与游戏沉浸的区别,大多数沉溺游戏的玩家充其量只是游戏沉浸,他们在一定时间专注于游戏而忽略其他。沉浸状态是一种正常的专注状态,沉浸于游戏与其他沉浸于学习,沉浸于工作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对网络游戏怀有偏见的社会人群很容易误把游戏沉浸当作游戏成瘾,呈现夸大化倾向。二、污名化游戏玩家,特别是现时代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种产业,游戏竞技也逐渐职业化。对于保守人群很容易以精神疾病化来妖魔游戏,污名游戏玩家。

三、给无良的戒除网瘾机构推波助澜,增加和扩大它们贻害社会的程度个范围。像采用电击疗法开戒除网瘾的机构,其疗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而且戒除网瘾的后果往往使被电击者永久地丧失掉感受快乐的能力。事实上,目前尚没有临床上确认有效的游戏成瘾的治疗方法。

四、误导青少年家长。儿童及青少年沉浸游戏往往是教育失控的后果,需要调整和改善的是家庭及学校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戒断游戏。另一方面,甄别儿童及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是相当谨慎的事情,缺乏专业指导很容易将发展中问题当作精神疾病不当治疗,轻则损害孩子自尊及自我认同,重则损害健全人格发展。

网瘾是精神病吗

当然不是,网瘾也许可能是某种神经症,如强迫神经症,恐惧症,多动症,甚至心理层面并无问题。成瘾者能认知周围的世界并正常的感知世界和他的关联,他不过是采取了一种逃避感觉的方法来逃避他内心的痛苦。网瘾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症状,一个表达,一个呼唤,成瘾者在用成瘾行为来进行自我防御

网瘾原因可能很多,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所有成瘾行为都与口欲期没有获得足够支持和帮助有关。举例,出生之后到一岁,是所有人的口欲期阶段,这时唯一的满足的是母乳,但这时也接近断奶期,孩子处在一个渴望母亲的乳汁而母亲又不得不分离的阶段,如果环境和母亲未能提供很好的抱持,教会孩子学会分离,也让孩子感觉安全,孩子终身会陷入抑郁,当孩子逐渐成人之后,一旦遇到挫折,便会陷入童年期对母乳强烈渴望而不得的意象当中 ,会去寻找任何可以满足快乐原则的客体,比如网络,借着这种沉浸来逃避他本应该完成的分离和独立。

还有一个可能,现实世界的环境和社会不允许孩子自发的探索未知世界,只能在指定区域完成指定运动,这种探索是人的和本能,现实无法满足,便会寻找网络寻找代替。现实越要求约束,内心越渴望独立探索。

而精神病的最主要特征是出现谵妄,幻想,以及脱落,患者思维是断裂的,没有办法找到语言,行为之间的联系,他的主体建构是倒塌的。精神病患者,在他的世界里,有神,有鬼,有怪,但是,患者跟现实世界其实找不到某种关联,他不能正常登录社会,文化和语言。

因此,除个别情况外,网瘾并非精神病。它也是一种表达,代表我遇到了困难,我也在寻找方法避免自己垮下去,只不过这个方法让人遗憾,希望能正确看待成瘾者。

世卫将“游戏成瘾”归为“精神疾病”这个问

如果一个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任自己的精神和肢体随意流浪,今生将一事无成,成功人士自我强制力象气车刹车一样,随时可停可走,我认为,人除了吃饭和睡觉去厕所不能丟,其它什么都可以自我强制割掉!

世卫组织:电子游戏上瘾被列为精神疾病!对

看到这则题目,社长不禁反思了一下自己,在《王者荣耀》连跪八局的情况下,还想开始下一局算不算是游戏障碍?

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一版《国际疾病分类》,其中明确的将“游戏障碍”列入了精神疾病的范畴中。当然,这个新的疾病分类还没有在世界卫生大会上由会员国最终审判通过,但也不离十了。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给出了两条“游戏障碍”的判断标准:第一,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第二,社会功能受损。

游戏障碍通俗讲就是游戏上瘾,对游戏失去控制力,将游戏置于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之前。 而且,如果停止使用网络就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更严重的是,在心理上也会产生变化,比如在情感和认知上产生一些偏差,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产生了严重的不适应感,悲观、沮丧、社交恐惧等情况也随之而来。

当然,世卫组织考虑把它加入精神疾病一列主要原因是,游戏上瘾和毒品、这类药物成分上瘾是截然不同的情况,游戏上瘾者的心理其实非常接近饮食障碍者,想玩游戏——停不下来——已经很疲倦了还是想玩——最终垮掉,看上去和暴食症患者是比较接近的。

至于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掉进了“游戏障碍”的陷阱里,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有答案了。毕竟,精神病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有精神病。

网瘾属于什么疾病

网瘾是有一定心理的问题,它属于精神类疾病,但并不是精神病,它属于成瘾行为,也就是沉迷于某种行为不能自拔,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等功能,网瘾也是一种精神障碍。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