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疗

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十大标志是-癌症病人心理建设

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十大标志是

可以参考一下如下网上摘录: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生理、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不仅指没有身体疾病和缺陷,还包括良好的人格适应”。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指机体的生理机能正常、临床检查结果在正常区间、主诉没有异常感觉的状态,可以借身体检查和个人感觉做出判断;心理健康则涉及认知、情感、意志、需要、个性等心理的各个方面,是多纬度多层次的复合感念。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虽有多种表述,但是其共同点是:。二级预防是指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包括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治传染病的传染等。三级预防是指巩固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复发、避免陷入生活不适应等,如为手术后患者提供生活指导和心理服务,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习惯指导,对轻度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回归训练等。上述三级预防是一个工作过程的3个阶段,一级预防即通过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行为指导,强化健康意识,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很多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被称为生活习惯病,均与不良生活有密切关系。为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对成年人反复强化对吸烟、过度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危害健康行为的认识,在幼儿阶段就应让他们把健康知识观念化、健康行为习惯化。近年,在健康教育领域的生活技能训练受到普遍重视,生活技能的获得对儿童的健康习惯养成,预防吸烟、饮酒、不健康性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很重要。生活技能包括意志决定、问题解决、创造的思考、目标设定能力、有效的沟通交往能力、自我意识、共感性、情绪调节等具体技能。2生活习惯疾病日本学者日野原在“健康源于习惯,疾病亦源于习惯”一文中谈到:鸟类不能改变飞行的,兽类不能改变爬、跑的,但是人类可以改变生活的,改变日复一日的生活就可以形成新的生活习惯。新的生活习惯可以由人自主决定,凭着意志和努力坚持新的行为就能塑造新的自己,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运动、营养摄取、睡眠”,“安全、事故预防”,“戒烟、避免过度饮酒”,“健康的性行为”等所有涉及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生活行为。生活习惯疾病指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全过程均与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休养、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有关,也包括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以预防的疾病,主要包括癌症、心脏病、脑溢血、糖尿病、肾脏病等。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与认知、动机、态度、情感、性格、价值观、学习等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故在生活习惯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心理疏导是重要的辅助手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癌症死亡率超过了脑血管疾病位居第一,且呈上升趋势。癌症的诱发因素很多,关系复杂,除了遗传因素、传染病并发症、社会心理因素以外,还有生活习惯因素。日本癌症疫学研究会癌预防指导审查委员会归纳出了各种生活行为与癌症发生及预防的关系:吸烟、过度饮酒、食盐过多、运动不足等是癌症的危险因子,蔬菜和水果尤其是黄绿色蔬菜是癌症的预防因子;情绪、心境等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关系早已有记载,古希腊医生盖在《肿瘤论》一书中谈到:黑胆汁质即忧郁型的女性易罹患癌症。从中世纪到近代医学对癌症患者的描述大致为:遭遇重大的生活丧失、悲观、绝望等。20世纪以后的免疫学研究发现:情绪压抑、意见表达困难、抑郁倾向等者易患癌症。配偶死亡等重大生活丧失,人际关系淡漠、绝望感与孤独感等是癌症的“催化剂”。研究证实,心理因素对癌症等疾病一般通过两条路径发生作用,其一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机体免疫系统的路径。动物实验和对人的血液检查发现:长期的紧张、恐惧和焦虑使体内副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亢进、胸腺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降低,导致癌症发病率增加。其二生活路径,吸烟、饮酒、肥胖、性行为过度等生活习惯因子在癌症的诱因中占了3/4。随着医学的进步,慢性疾病尤其是癌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康复患者越来越多,但手术后的后遗症却难以消除,包括无法治愈的患者,他们往往为了不增加家庭负担和家人的痛苦可以忍受巨大的疼痛,却难以忍受强大的精神痛苦。为帮助他们重新恢复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疾病的勇气,激发“斗病意识”,提供精神支持和情感关怀、进行社会复归训练非常重要。3健康关怀服务与社会支持健康关怀服务是由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和专业机构协作开展的健康服务,其目的是维护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预防、治疗各种疾病,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健康服务的内容包括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看护和护理、社会复归训练、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紧张管理、健康教育和启发活动等。工作人员主要有医生护士、保健师、药剂师、按摩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家庭护士、营养师等,涉及医疗、看护、护理、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还包括与健康与关的行政部门、管理部门、政策制定部门,是系统性和整合性很强的卫生保健工作。服务场所和服务对象包括医院、保健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特别护理中心、精神保健中心、儿童心理介护所、学校或企业的保健诊疗机构、家庭保健支援中心等。在发达国家的健康服务机构内,临床心理学或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专业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主要有:病态行为矫正、心理治疗、慢性疾病的心理应对、协助临床治疗的心理咨询等。社会支持指来自家人、配偶、友人、专家等个人或组织的物质或精神帮助。关于社会支持体系和健康、寿命的关系的最初研究是美国学者伯克于1979年进行的9年的追踪调查,调查对象4700人,30~69岁,根据他们社会关系的广度和质量是否结婚,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密度,有无教会组织,有无归属群体比较他们的寿命,结果发现:不论性别和年龄,社会关系越广泛则死亡率越低。研究发现:遭遇重大危机时亲情和友情及社会指导非常重要,地域内的人际氛围和内聚力是居民精神健康的重要支撑。社会支持系统对不安、忧郁、孤独感、无力感和工作紧张感及各种精神疾病、慢性疾病、癌症等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幸福感、生存价值、生活质量等有密切关系,尤其对重病患者或严重精神忧郁的患者,社会支持系统本身就是治疗手段,对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社会关系结构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把家人、配偶、朋友放在内圈,可见亲情和友情是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同样,当个人被诊断患有严重疾病时,对社会关系结构内层的人群产生的压力也最大。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家人或主治医生的体贴、照顾与癌症的自然恢复有关,是症状转换的原因之一,但患者的家人在得知亲人的诊断结果以后往往会有极大的精神不安,故被称为“第二患者”。日本学者问卷调查发现:手术后乳腺癌患者的丈夫和孩子其中4%~10%有莫名的不安、忧郁。因此,为了控制患者的病情,在欧美国家有针对癌症患者家属的健康介入计划。在我国虽然对社会支持和疾病治疗的关系有普遍的共识,但家属或遗族的心理痛苦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且有过小估计的倾向。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生育观念的变化,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已出现负增长,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对高龄者的身心保健和生活指导及对痴呆性高龄者的生活援助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伴随高龄化,癌症、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疾病也呈增加趋势,因此建立有效的健康服务体系是我国健康保健工作的当务之急,尤其是针对癌症等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疏导、精神支持工作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了帮助陷入健康危机状态的人群,应设置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保健与心理疏导、综合服务人员与专业医务人员相结合的健康服务体系。应树立全社会的健康维护观念,帮助人们选择健康生活,同时应尽快构建体系完整、运行畅通的健康服务体系和社会支持系统。

妹妹查出得癌症该怎么去安慰

当得知妹妹查出患有癌症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和镇定,因为癌症并不是绝症,很多类型的癌症在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情况下是可以治愈的。以下是一些安慰妹妹的建议:

癌症病人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指标不好时,

#喝杯“果然放肆”心情好多了#

做一个美丽的病人,虽然身体疼痛,而精神可以愉悦。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病人角色是一个令人惧怕、厌恶的角色,但此时与其不得已接受不如乐于担当这个角色,并扮演好这个角色。

病人必须依赖周围的人恢复身体健康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所以 首先病人需要放弃原来的社会责任,相信别人的帮助,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诊断和治疗,与人合作以恢复健康。

生病是某些需要未被满足的状态,造成了病人的很多不适,甚至面临死亡。所以需要病人承认自己的需要且积极想办法满足自己(精神的或者身体的)。

病人需要有生存的渴望,对未来抱有希望,放弃自己依赖的角色,独立处理自己日常生活问题等。

住院时主动认识病友,被大家接纳后能够满足自己的归属感。积极尽快熟悉新的环境减少陌生带来的焦虑感。

找到自己的喜欢的消遣和乐趣。比如经常听自己喜欢的歌曲,看自己喜欢的书……打自己爱好的游戏等,总之让自己更多的处于愉悦的感觉中。

生病也是一种生命存在形式,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一种提醒。

“你太累了,也该歇歇啦!”

此时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或许因此我们知道了对自己来说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保持心理健康有哪些

心理保持健康,是一件很容易忽视的事情。等到感觉不好,再去调整就比较困难了。

如果自己平时不注意学习,做到心理健康就很难了。现在精神疾患人数也是逐年增加,抑郁症有一亿人。如果不想加入这个行列,最好的,就是自己学习调整心态。

心理健康也就是有一个思维清晰,遇到人和事,能够选择理性的处理方法。

具体有下面五种。

  1. 有自己的价值观。对于处理事情就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很多不良情绪都是思维矛盾带来的。按照别人说的做不愿意,按照自己想的做又不能,时间久了,就纠结了。如果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就会心安理得了。
  2. 学会换位思考。在出现心理问题中,很容易把自己想法加强给别人,造成了很多矛盾,责怪,抱怨情绪就很容易产生。如果能站在对方角度看,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心态就好平和。
  3. 主动认错。人与人交往,就是关系再密切,也会有不同意见和看法。只要有不一致,一定是一方有错。只要自己主动认错,对方也会停止。这样处理,难题也会化解。对和错都是相对的。
  4. 记得别人的好处。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看别人的优点,自己心情会好,别人也会开心。特别是遇到对立争吵的时候,你只要想到别人对你的帮助,记得别人的恩惠,就是再生气,也会很快消散。
  5. 充足均衡的营养。一个人压力大,有不良情绪,也会增加身体里营养素的消耗,尽管自己感觉不到。所以合理补充营养素,如维生素B族,矿物质的钙,镁,铁等。这些营养素都是有很好调节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

以上五点如果很好的学会和把握,保持心理健康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保持心理健康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也需要花时间去学习。注重自己的心态调整,既可以让自己的情绪平稳,也可以让别人感觉到温暖。

关注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