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真的好痛苦,对什么都提不起来兴趣,-抑郁症不想看手机

抑郁症真的好痛苦,对什么都提不起来兴趣,

我之前也有过抑郁症,每天早起坚持锻炼,多看一些世界名著,学会思考跟反思,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慢慢就会好的

一个中年男人得抑郁症在家光看手机是怎么回

老看手机本身不是抑郁症的表现,在家不出门属于抑郁症的表现之一。社交恐惧症。

如果只玩手机或者游戏,不出门不上班,应该不是抑郁症。是无责任心的表现,俗话说,七分病三分装。自私的人往往最关注自己的情绪,放大自己的得失。这种人,不是抑郁症,是自私病。中年了,应该为家庭负责,就算没心情,也应该出门工作,哪怕做个售货员。自私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喜好。就等着天上掉馅饼,一份伟大又挣钱的事业来到他面前。

这种人就算治好了社交恐惧症,也治不好懒惰自私的病。那是基因里面的。

当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失去兴趣时,她是不是

兴趣丧失只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之一,但绝对不是说只要对什么事情都失去兴趣就一定是抑郁症。因为抑郁症还有很多其它症状,在医学诊断标准里面,抑郁症是必须同时满足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和病程标准的。

当我遇到一个对什么事情都失去兴趣的人,该如何判断她是不是抑郁症

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日常的工作中与抑郁症患者打交道最多,那么作为一名专科医生我会如何判断有兴趣丧失的人是不是抑郁症呢?

兴趣丧失只是一个单一的抑郁症状表现,但还不是抑郁症最核心的症状,抑郁症最核心的症状一定是持久的情感低落。我们可以把对事物失去兴趣看做是情感低落的一种表现,但当然还不仅仅如此。抑郁症的患者一般还会出现睡眠减少,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社交退缩,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自罪自责等等一系列的表现。这其中,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影响最大的是思维迟缓。

所以如果我遇到一名兴趣丧失的女患者,我会问她最近睡眠怎么样?有没有莫名的悲伤?沮丧?有和朋友正常的交往吗?有食欲下降吗?有体重减轻吗?有记忆力下降吗?有脑子变笨了吗?有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吗?有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错吗?上面这些表现有持续了至少半个月吗?

如果上面的问题得到数个肯定的答案,那么很可能这名患者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了。

当确定自己抑郁了怎么办?

先简单判断一下自己抑郁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存在上述的几个表现,但日常学习或工作基本上不受到明显的影响,那么你的抑郁程度很可能只是轻度抑郁。这个时候是适用于非药物治疗的进行自我调整或接受心理治疗的,但最好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你的学习和工作已经明显受低落的情感所累,完成日常学习工作都觉得辛苦,那你的抑郁应该已经达到了中度抑郁症的程度,真的不适合在进行所谓的自我调整,或什么自我疗愈,必须要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才能恢复正常的情感水平。

另外抑郁症药物真的没有那么可怕,甚至还被列为四大医学发明,问世以来帮助了全世界十几亿抑郁症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也在医生的考虑范围内,一定能帮你缓解你的抑郁症状,前提是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规范的治疗。

我长时间情绪抑郁,是因为太闲了吗

透过表相看内在,活得清醒又明白。我是夫复何言。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不是为了回答而回答,为的是您能远离抑郁和烦恼。

首先厘清是“抑郁”还是“压抑”;是状态,还是病态?

如果只是一种不舒心的状态,那“太闲了”可能是其中原因。找件自己喜欢的事件做,转移注意力,投入到事情中去,无暇“胡思乱想”,让生活充实起来,便可解决。

如果是标准意义上的“抑郁”,属于西医眼里的所谓“抑郁症”,那您现在有了两个选择:1、去看医生;2、看我回答。

原因分析

有句烂大街的话叫“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据说是托尔斯泰老先生说的)。套用过来,可以说:快乐的人儿各有各的快乐,抑郁的朋友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内在期许与外在际遇的背离与脱节。无论表面上看起来成因、症状、表现如何千差万别。

抑郁的朋友通常都比较要强,不甘平庸,追求完美,对自己有着高标准高要求。

而另一方面,对自我的判断与评价又偏于严苛,不接受瑕疵与缺陷。

如果把抑郁者的精神状态比喻为一条拔河用的绳子,“自我要求”与“自我评价”就如同拔河比赛的两支队伍。当两队和平相处的时候,绳子呈自然放松状态。一旦两队进入比赛状态,开始反方向角力,绳子便开始绷紧。两队越用力,绳子越紧绷。如果不能有一方示弱、认输,绳子最终会被崩断、“”,由抑郁症彻底走向精神病。

而“自我要求”与“自我评价”又是一个主体的两个面向,生就的一对“冤家”,只要一个启动,另一个必然。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抑郁的朋友越是对自己要求高,就越会掉入自我评价低的深坑。

真实案例

说一件我身边发生的真事。

一位朋友,有一个做领导的父亲和做教师的母亲,自小被严格管教、寄予厚望,形成了要强、追求完美的性格。在某大型国企参加工作以后表现突出,深受领导赏识与栽培,年经轻轻就被任命为一个新上项目的负责人。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迟迟不能启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想尽办法,仍然无果。这位年轻的朋友由是得了抑郁症,无常工作,只得入院治疗。经过近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但仍时好时坏。眼见一个前途美好的年轻人就此成为废人,全家都陷入了痛苦绝望之中。

一年后,直到他听到一个消息:那个让他“折戟沉沙”的项目换了负责人后,到现在仍然没有启动起来……第二天,他的抑郁症状全无,完好如初。到现在已经又被提拔,成为单位骨干,并因为那次经历,这位年轻人对生活、对生命有了比同龄人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悟。

解决方案

现在来做“复盘”分析,他因何而发作?目标要求没有实现,自我评价陷入死角。因何而痊愈?目标要求“清空”,自我评价“复位”。

那就让你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评价”这两支“参赛队伍”尽管相向而行并最终握手言和吧。

此外,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学会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因为无论是自我要求还是自我评价,本质上都不过是你头脑中的念头而已。其他辅助方法,在此不展开谈。

供您参考。愿您早日驱散抑郁的阴霾,感受春日的明媚……

如果觉得有益,关注“夫复何言”吧,一个试图以阅历和良善带来希望与温暖的老大叔。

手机玩久了会得精神病吗

手机太久跟亲人矛盾也会大,也有辐射,长期一个姿势也会对身体整体不好,所以一般不要长期玩手机。

17岁的高三男生患了抑郁症没有去上学,在

看得太多了,一个家里出现这么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开始崩毁了!

许多从青春期轻度抑郁状态下走出来的编辑以自己的体会来评论这种现象似乎太轻松了。我的观点这种情况并非可以那么乐观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青少年发育期一般13-17岁也有更早的,是情感、情绪最敏感最不稳定的时期,对自我独立性膨张的阶段,也是性格和人格开始定型的关键阶段,这时候心理抗挫折能力是很脆弱的。所谓的青少年叛逆期即是:对社会一家庭一自我意识强烈的阶段,老师、父母对这阶段孩子的思维、行为、观念的理解和处理正确与否、甚至稍有偏差可能对某些孩子的人生轨迹会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和后果。这个时间也是孩子最容易产生心理、认知、人生观或精神上出现偏差的阶段。

一个17岁读了10年书正在向人生起点的基石一大学发起冲锋的总会有少数孩子倒下了,有的甚至更早。不去上学(不是不想上学)已是行为上的放棄和抵触,抗压能力差与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肯定有关,更应重视是否孩子渐产生的人格障碍和精神障碍。抑郁症患者连打游戏的兴趣都会丧失,因此不愿和人接触,自我封闭,没日没夜沉眠于电游中,尤其是因幻听幻觉产生的自言自语、痴笑等异常行为要注意可能是精神症状的开始。

对这些孩子不要再唱高调了应及时就医于精神或心理医生,但两边都会产生偏失:重精神轻情绪或重情绪缺之精神疾病的专业知识。青少年的抑郁障碍伴不同程度你精神症状决不是少数,錯过了及时诊疗时期其后果不甚設想。

作为一个医生在诊疗患者中首先要排除最环疾病的可能性,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以你狹獈的经驗老是我以为怎样怎样,那你就更本不适合做医生。不少编辑用自身的经历和体会向读者传递信息的局限性就更大了,别以为人人和你都一样。越是不愿改变现状不愿面对医生的孩子可能病情更重。

2019.1.16

儿子得了抑郁症,几个月都没出门,天天玩手

我的一个闺蜜的女儿,今年初三。就在前不久,孩子患上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那天,孩子妈妈向往常一样送孩子去上学,到了校门口,孩子怎么都不下车,只说脚痛,走不了路。没办法,孩子妈妈给给孩子班主任打说了情况,给孩子请了假,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可是到了医院,孩子说脚又不痛了。孩子妈妈对孩子说,那脚不痛了,就回学校上课吧,可孩子怎么也不愿意去上学,也不说原因,蒙头不说话。没办法,孩子爸爸妈妈把孩子带回家里,心想就让孩子在家休息一天吧,等明天再送孩子去上学。

第二天,夫妻俩开车把孩子送到了校门口,孩子又发生了与前一天一模一样的情况,怎么都不下车,他们夫妻俩好说歹说,孩子才从嘴里说了一句,她觉得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她,她不愿意去教室里,不愿意再看见他们等等的话语。

听到孩子这么说,孩子父母知道,孩子出问题了。又马上给班主任请好假,这一次他们直接带孩子去了一家三甲医院看心理医生,医生结合孩子症状,诊断为抑郁症 。医生给孩子开了药,嘱咐孩子父母提醒孩子按时吃药,也提醒孩子父母不要着急,慢慢疏导孩子,不要给孩子压力。

后来,孩子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些言语,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分析孩子可能是刚刚转学过来,成绩有点跟不上班级进度,孩子自尊心又强,觉得没有面子,还觉得同学和老师们私下都在议论她之类的,然后他们家长又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状况,没有及时疏导,最终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从那天开始,孩子就一直休学在家。孩子也知道自己生病了,她妈妈把药给她时,她也乖乖的吃下去。但是孩子妈妈说,孩子表情呆呆的,也不与他们交流,吃饭都是他们夫妻俩端到房间里,吃完就一直玩游戏,白天晚上的玩,玩累了就一头躺下睡觉。天天如此。

夫妻俩着急上火,但也只能每天两人轮换请假在家陪着孩子,担心孩子出意外。同时他们也按照医生的交代,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学习,孩子要做什么,都让她做,不要阻止她。然后每周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让医生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现在孩子在家休息已经快两个月了,病情倒是稍稍有点好转,孩子会与父母说一点点话了,有时候在房间时间长了,也会到客厅喝喝水,看看电视之类的。孩子妈妈说,他们给孩子办理了一年的休学,说等孩子好好调整调整,彻底好了再复学。他们呢,会一直陪伴着孩子,直到孩子恢复健康。他们说,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青春期有忧郁症,玩游戏自娱自乐正常吗

谢邀,玩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是一种转移痛苦的。所以说抑郁症玩游戏是正常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