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因为什么才得了双相情感障碍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轻躁狂或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兴趣和动力增加,精力旺盛,言语行为增多,激惹性增加,自我感觉好,睡眠需求减少等。

双相情感障碍是怎么回事

双向障碍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是抑郁和躁狂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一般经过系统治疗规范治疗服药并达到足够的疗程可以控制。但是不排除复发可能

双相情感障碍被医生一次门诊就确诊,现在被

双相情感障碍被医生一次门诊就确诊,现在被上报,社区医院找我,严重影响到我的生活

要是真的患上双相情感障碍怎么办

如果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必须尽早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不要忌讳去精神病院,也不要心存侥幸心理认为疾病能自行好转。

我的孩子就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住院治疗三个多月,病情好转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只要按时吃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就没有什么问题。切记不能因为病情稳定了,或者担忧药物的副作用就自行减药停药,一定要和主治医生经常沟通,听从医生的建议。我的孩子遵从医嘱按时吃药,病情稳定没有或自残的现象。

作为患者首先要学会改变自己,要有一颗积极的心态,坚持运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为患者的家人用耐心和爱心陪伴患者,相信很快就会走出疾病带来的困扰。

双相情绪障碍症是什么病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相当时间(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浙江新闻给大家小小科普一下:

首先,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它是一种可怕的心病。

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情绪频繁在两个极端里穿梭,一段时间极其狂躁,一段时间又心情低落谷底。

“其实这是很常见的心理疾病-双向情感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有2%,但目前大家对该病的识别率还很低,尤其是该病多起病在青春期,往往会被家长误认为青春期叛逆或抑郁症来处理。”谢健主任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精力旺盛、睡觉时间短、头脑反应灵活、桀骜不驯等。而殊不知在躁狂状态的另一面就是抑郁,甚至会有的念头,这种“两重天”的状态让很多患者痛不欲生。

在临床心理科病房,有个叫小裴的女孩今年12岁。护士介绍,来医院时,她的双手手腕血肉模糊。入院当天除了母亲陪伴,还有一位年龄相仿的男孩。两个懵懂的孩子在病房里旁若无人地抱在一起。身为人母的病房护士长章启秀好心提醒小裴的母亲管管小裴,小裴母亲说:“怎么管,一管就说要死给你看,动不动就要割腕!”

还有一位13岁的女孩舟舟,来医院就诊时一直捧着手机玩游戏——王者荣耀。主治医师胡长春说,舟舟是位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性格外向开朗,学习成绩好。但上初中后开始莫名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学习也学不进,还经常有轻生的念头;但有时又很开心,像个话唠一样有说不完的话,但随后又变得暴躁。这两种状态交替发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差,有自卑心理,还开始沉迷游戏。由于和父亲关系紧张,舟舟只要看到父亲情绪就会不稳定。护士介绍,舟舟有过两次离家出走的经历,数不清多少次割腕。看到鲜血冒出来,舟舟说感觉很舒服,终于得到了解脱。

为什么这些孩子会用割腕的?谢主任分析,他们是想用的痛苦代替心理的痛苦,或者他们本身就想寻求死亡。

那心情低落就是抑郁症?不一定哦,双相障碍被误诊的概率很高

根据现代精神病学的观点,在门诊就诊的所有抑郁发作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属于“双相障碍”。但临床上,约有37%左右的双相障碍患者被误诊为抑郁症。

16岁的莉莉也是因为反复割手腕入院。

一年前,莉莉是门门功课全班第一的“学霸”,在父母心中是品学兼优、让人放心的好孩子。但随后,莉莉突然有了大转变:莫名其妙地不开心,睡眠糟糕,胃口糟糕,虽然在上学,但是上课听不进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慢慢地,情绪恶化到觉着活着没意思,开始反复用刀片割手腕。

1个月前,莉莉要求父母带自己去医院就诊,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后,慢慢有了笑容,话也多了,但却到了另一个极端——兴奋过头,控制不住讲话,抑制不住地想发火,又开始用刀片割手腕。主治医师胡长春说,孩子内心痛苦已经有一年,但直到成绩下降以及用刀片割腕才被父母发现。

13岁的小敏和莉莉一样,一年多前也是莫名心情不好,睡眠糟糕,胃口糟糕,有时还不语不动。主治医师胡长春说,两个孩子一开始都按照抑郁症治疗,当时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缓解了就都恢复上学。但后续依旧发病。“双相情感障碍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几率很高,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等使得病情恶化。”胡长春介绍。

如何区别呢?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双相I型情感障碍和双相II型情感障碍。

I型的诊断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符合躁狂发作的特征,在躁狂发作前后可以有轻躁狂或抑郁发作。II型的诊断标准为存在轻躁狂和重性抑郁发作两种症状。和I型不同的是,II型的躁狂症状较轻,而且有严重的抑郁症状。重性抑郁发作的表现为在持续的2周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心情低落,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兴趣,睡眠出现问题,自我评价过低,反复出现的念头等。

如果从未出现过轻躁狂或躁狂症状,就可能只是单纯的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共性是什么?"父母关系不好"

谢健主任介绍,造成双相情感障碍的原因较为复杂,社会环境、家庭教育都有关系。不过,双相障碍的孩子的家庭多半存在问题,父母离异的比较多,因为父母一方多伴有自身情绪性格问题导致家庭关系不稳定。父母关系不好,意味着家庭关系比较紧张,而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的负面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症状一般不典型,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性情大变、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成绩波动很大、人际关系差、沉迷游戏或者有自残行为,就一定要及时把孩子送到专业的心理医生处进行诊断。

相比其他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更为复杂和棘手。但是现在有很多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调节生理的异常,再辅之以心理治疗,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完全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且患有疾病的孩子如果家庭关系好,那么预后也会比较好。

最后,谢健主任再三提醒,对家长而言,最要做的就是多关心孩子。如果父母感情出现危机,尽量不要在孩子的青春期做出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抉择,尽量等到孩子成年后,这样对孩子的伤害会降到最低。

“如果一个人童年幸福,长大后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长大后更可能复制痛苦。”谢主任说,双相情感障碍的率在重性精神疾病中排在首位。如果家长不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很可能抱憾终身。

双向障碍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也称为躁郁症,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

抑郁时,患者出现情绪低落、自责焦虑、消极轻生的情绪,而躁狂时,又会表现为冲动易怒、精力充沛、自负自满。这种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也有以混合同时出现,会直接损害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能力。

抑郁期和抑郁症没太大区别,患者像失去生命力的死鱼在泥淖中放弃挣扎,几乎丧失掉了一切活力。

躁狂状态下的情绪异常亢奋、自信,但这背后也隐藏着暴躁易怒的本质。轻躁狂的情绪虽然快乐兴奋,但也常常起起落落、反复无常。躁狂情绪则有兴高采烈和夸张自大的特征,好像永远不会被抑郁、恐惧和愤怒。

在轻微的躁狂状态下,各个想法之间的联系通常还比较清晰。

很多人会很留恋轻躁狂的状态,创造力和工作效率奇高,简直太吸引人。

这种奇怪的病症,曾经困扰过凡·高、贝多芬、费雯·丽等许多名人。海明威是最典型的躁郁症,据说他抑郁时,三年写不出一部小说,而躁狂状态下,一年可以写三部小说。

还有的人在轻躁狂状态下,人际关系很活跃,能够一下子与人建立熟络的关系,但难以维持长久,特别是跟亲密的人容易起。

有些患者会出现一些离奇古怪甚至十分滑稽可笑的购买行为,很多时候买来的东西连包裹都不会拆开看,因为TA要的是购买过程中的兴奋感和刺激感。

有些患者会疯狂酗酒,有些会有或者不明智的投资行为,有的沉迷网络、黑白颠倒,有的人在情感上出现频繁的婚外性、婚外情。

对于躁郁症患者来说,如果说抑郁期是地狱,那么躁狂期就是天堂。在现实中,TA很享受躁狂期的状态,会害怕抑郁的到来,不愿意待在抑郁期,所以也会通过以上的一些行为来回避抑郁期,让自己更多地待在躁狂期。无论是美食、美色、购物,或是香烟、酒精、,还是频繁的婚外性、婚外情,只要能让TA兴奋、刺激的,都可以成为TA心目中的“救命稻草”。

躁狂期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不知疲倦,对于睡眠的需求越来越少,而且极其渴望与人接触。这些行为所导致的情绪后果可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随着躁狂症状逐渐变得严重,思维也会变得破碎,甚至常常出现精神错乱的情况。

在严重躁狂的所有临床症状中,最极端且引人注目的,要算是那些疯狂而又暴力且看似没有目标的行为。在躁狂患者身上,有相似的古怪、偏执而又冲动的行为模式,比如酗酒和药物滥用、病理性、严重且反复的财政赤字,以及混乱的人际关系、。

不管是酒精、购物、,还是婚外性婚外情,一旦被躁郁症患者沾染上难以戒断,会反反复复。

由于这样的特点,患者的人际关系和婚姻容易出现问题。在躁狂期,TA可能最自私自大,对于周围人的关心可能会随时翻脸。TA会无端责怪伴侣,甚至是折磨,任何一件生活中的小事都可能成为敏感剧场的导火索。有时候敏感心态加上躁郁期的外显表现,家暴倾向会高于一般人。

躁郁患者会一直处于躁狂与抑郁交替进行的状态,对于家人、伴侣和朋友来说,这是一件令人心碎又头疼的事情,他们起伏的状态、“不可理喻”,会消耗掉周围人的关心和耐心。

但躁郁症不容易被识别,也很容易被漏诊。一般说来,一部分患者在处于抑郁状态时,会有一定的自知力,会主动就医,此时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若是处在轻躁狂状态,他会觉得自己很正常,也非常享受;而处在重躁狂状态时,虽然意识到自己有异常,但仍不会认为这是疾病,甚至会强烈拒绝治疗。

所以,作为朋友、家人或伴侣,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有异常,情绪大起大落,行为冲动如,酒精依赖、疯狂购物,成瘾、游戏成瘾、频繁的婚外性婚外情,就要有一定的觉察意识,考虑TA是否为躁郁症者。若确诊,首先是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进行治疗,若这个病态能够得到改善,这些浮在表面的现象才能够真正得到改变。

怎么样才能确诊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为了方便,以下简称双相)比其他任何一种精神疾患都要难。比焦虑症强迫症难,也比抑郁症难,甚至比精神症都难。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是因为识别难。且不说双相本身内部的亚型需要识别,重要的是双相本身就难以从抑郁症、焦虑症或是躯体形式障碍中识别出来,而只有识别出来,才能进一步谈治疗,避免无用治疗和错误治疗。有很多双相患者最初症状不典型(但仍然有端倪可循),此时如果医生缺乏相关识别训练,缺乏相关诊断经验,缺乏双相的意识,则很可能诊断为抑郁症,从而处方SSRIs抗抑郁药,效果自然不理想,症状倒是会越来越复杂:除了情绪症状,还可能有躯体症状,比如疲劳、乏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心率快、出汗等症状,也有认知功能的减退,上学阶段的患者出现成绩断崖式的退步。这些主诉一多,加之迁延不愈,反复就诊,医生会不胜其烦,很容易失去耐心。于是病家反复换药,到处问诊,治疗陷入困境。患者自己难受,家人也一筹莫展,往往是牵累整个家庭。这是较轻的。目前的观点是抗抑郁药会诱发躁狂发作,三环类较明显,SSRIs稍轻。目前的共识是对于双相患者如果抗抑郁,须配合情感稳定剂,而且要选择不易引起躁狂的药物,如安非他酮。如果按抑郁症治疗,医生又不分青红皂白地主张“足量足疗程”,很可能的后果是诱发躁狂。直到躁狂的症状很重了,转去上级医院就诊,这才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而之前的治疗,不但没有正面作用,反而恶化病状。如果从此规范治疗,大概率会明显好转,那么,以前的时间,岂不是白白浪费?有些少年或青年患者,患病时期往往处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候学业或工作受耽误,很可能改变命运的走向。 据笔者走访观察的几家地级市精神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医生很多不具备这种敏锐。医院所备药物,常用的情感稳定剂如拉莫三嗪等都缺失。曾见过一位患者,服用拉莫三嗪一段时间后出现皮疹,很担心地去医院要求处理,那位医生说,拉莫三嗪这个药,像北京上海那些医院喜欢用,我们不是很清楚。而大医院的做法是,面对所谓抑郁症患者,要反复究问、从各个角度究问,除了情绪低落、意志减退、情感缺失这些情况,有没有自我感觉较好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很愉快的时候,还要问随同的家人,他(她)有没有执意要做某事的时候,有没有夸夸其谈的时候——甚至更进一步,在抑郁的时候,通常会怎么样,是倦怠、懒惰,还是四处闲逛,坐立不安。这涉及诊断标准,也涉及诊断时提问的技巧。有一种流传说法是精神科医生培训三个月就可以上岗。这种说法所反映的事实是:医生凭喜好用药,凭习惯用药(反正精神科药物不过就是那么几十种),而不充分了解药物本身的性能、不分析患者的情况。在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个层面上,尚不太能分出诊疗水准高下,在双相上,则能高下立判。因为双相的隐蔽线索多,线索意义重要。医生的所受医学学术训练和实务训练的高下,决定诊疗水平的高下。因此,不管是您或您的家人患什么类型的精神疾患,不管在当地做了何种诊断,如果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好,一个直接且明智的办法就是去精神领域内高水平医院(北大六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华西医院等)。如果经济不允许或是路途过分遥远,则至少要到省级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在这个级别的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之后,再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