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为什么我感觉自己特别害怕别人在我后面坐?(太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怎么办,别人背后里说的一些话联想和自己有关,总感觉被说)

太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怎么办,别人背后里说的一些话联想和自己有关,总感觉被说

背后说人坏话是对人既不尊重又对人不负责任,所以不要去管人家背后说不说,人家不尊重你对你不负责任,那是人家自己的事你管它干啥?不够朋友是人家的事,有空一般见识吗?我行我素你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就行!

总是害怕男朋友不高兴怎么调节这个心理

美女,你这种心里是健康的,是用心在爱的表现。

若你男朋友是理智,担当,有责任感的男生,他会倍加珍惜的。

不过,你别太过于小心,有时也要做回小鸟依人,让男朋友有呵护,关爱你的甜蜜感。

在生活中,不仅只去理解,体贴,包容对方。在一些立场上要有自己的立场与见解,让男朋友知道你也有独立的一面。

爱不只是付出,也要获取。这样才是公平,合理的爱。

另外,祝你幸福!将这份爱进行到底。

为什么自己越来越害怕跟人接触呢

我也是越来越不想跟人接触,在一起很无聊,没意思,尴尬,没有共同的爱好兴趣,没有共同语言,不说话,无聊,说吧又不知说什么,很拘束,不自在不随和,不舒服。就想一个人静静的靠着床头,没完没了的看手机,写评论,胡思乱想些爱想的事,做做家务。

想走出去又害怕走出去的人,为什么

想走出去找一份工作,又害怕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敢走出去,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要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大胆走出去,莫错失良机。

想走出去向心仪的女孩或男孩求爱,又害怕被对方拒绝,不敢走出去,是自卑心理的表现。诗人歌德说得好:“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没有爱情,何来婚姻。要想有美满的婚姻,就要从美好的爱情开始。该走出去,就要走出去啊!

如果身体有恙,想走出去找医生看病,又不愿去,是讳疾忌医,不重视健康的表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才对啊,该走出去就要走出去啊!

想去书店购书、想去图书馆看书借书、想去看电影、想去旅游、想去看望亲人朋友……又不愿走出去,是懒惰的表现。更应该走出去,放飞心情,敞开心扉,该咋办就咋办,热爱生活,珍惜人生!

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是自卑、社交恐惧的表现吗

来跟题主聊一聊社交恐惧。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呢?

在进入陌生环境、和他人进行社交时,许多人都会有紧张和不适,会产生手心冒汗、脸红等身体反应。但是,不是所有对社交感到焦虑的人都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过去也被叫做“社交恐惧症”,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上规定,要被确诊为“社交焦虑障碍”,需要符合以下标准(American PsychiatricAssociation, 2013):

  • 对社交情境有显著或强烈的焦虑。比如和他人互动时,会担心别人对自己有负面评价或是冒犯到他人。而且这种焦虑不合常理,例如下周要演讲,这周就焦虑得无法入睡。

  • 主动回避让自己害怕的社交情境,或是带着强烈的焦虑去忍受。这种回避可能只是轻微的(比如避开和人的视线接触),也有可能很严重(比如缺考旷课)。

  • 至少持续6个月,并且真的导致了对工作、社交、生活等方面的显著损害比如你为了逃避社交焦虑,而不得不放弃一个你梦想了很久的职业;或者因为过度焦虑,而无法进行考试等等。

作为社交焦虑者,你是不是在低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心理学家Thomas Rodebaugh发现,社交焦虑者往往会低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实验中,他让112名参与者与自己的朋友分别回答一个问题:“你认为你们之间的关系有多好?”结果显示,社交焦虑者普遍认为自己与朋友之间关系较差;但朋友们的意见却相反,他们觉得两人的友谊很牢靠。也就是说,如果你有社交焦虑,且认为自己和朋友之间关系一般、或是感到朋友不在乎自己,你可以试着问问朋友的看法,有可能你会发现这只是你的消极臆测而非事实(Seeker, 2014)。

社交焦虑也会给人带来积极影响。社交焦虑者虽然会因为焦虑而回避和人交流,但是他们依然渴望与人亲近,这促使他们用其他来和别人建立联结。社交焦虑者会作出更多利他行为,用“提供回报”来吸引他人和自己交往。比如,社交焦虑者会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鼓励朋友对自己倾诉。而且,社交焦虑者会倾向于回避,他们会努力维持关系的和谐、友好。

与其他类型的焦虑一样,社交焦虑的恶化,是因为人们渐渐开始恐惧这种焦虑本身。起初,我们因为社交场景感到焦虑;但渐渐地,我们会因为“自己为什么过度焦虑”本身而焦虑。

设想一下,最开始你进行一个公众演讲,面对底下陌生的人群,你感到手心冒犯、头晕反胃,你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想不起来该说什么,最后你不得不中断演讲,去厕所平复你的肠胃。

当下一次你不得不演讲时,你担心自己又会在观众面前出丑,于是在演讲之前,你就开始紧张:“我可千万别又想吐,我的肚子要撑住啊。”在这时,你担心的已经不再是底下陌生的人群,而是不断地焦虑于“自己可能即将被焦虑袭击”,这种“对焦虑的焦虑”从而让你进一步发挥失常,反而印证了你对社交焦虑的担忧,最终,对焦虑的焦虑逐步加深,形成了负面循环。

那,社交焦虑怎么办呢?

一个可能不符合常规印象的观点:我们未必像自己所想的那样需要社交。如果从小开始,你就对和人交往感到不舒服,你也可以为自己规划一种“不那么必须社交”的生活,或是适当地减少社交在生活中的比重,像是选择较少和人打交道的职业(比如技术型工作)。

而且,不要将“喜欢社交”与“不喜欢社交”看得过于绝对,它们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两端,在它们中间还存在大量“过渡地带”。即便是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喜欢社交,也不代表Ta讨厌所有类型的社交。比如你可能不喜欢和一群人社交,但是你很享受和几个人进行“小圈子”聊天;可能你不喜欢和陌生人社交,但是和固定的朋友社交会让你很舒服;又或者你可能喜欢与人深交、和他人分享更私人的话题,而讨厌肤浅地聊天……

即便对于那些认为自己特别“社交“的人,也有空间试着探索自己喜欢的社交,增加它们在你社交生活中的比重,并减少让你不舒服的社交情景。

除了接受治疗,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一些方法改善社交焦虑。以下是一些tips:

1. 在社交过程中,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他人身上,减少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如果我们不再总想着“我看起来紧张吗?”,我们自然会停止担心自己该如何在社交中做到完美。实际上,他人往往注意不到我们是否紧张,因为他人不会像我们自己那样花心思关注我们。

2. 检查我们的“社交焦虑触发点(trigger)”是什么?你在哪些场景下会更容易感到焦虑?焦虑时你在想些什么?社交焦虑有时来自于对结果的过度负面预期。比如,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和别人争执时感到格外焦虑,是因为担心“如果我和对方有,Ta会不会不喜欢我”。那么当下一次你和他人争执时,你可以在过程中回想一些积极经验,告诉自己“不代表我们的关系一定会恶化”。

3. 提前为社交作好准备。在参加一个社交场合之前,我们可以尽量提前了解场合的主题,或是参与人员的组成。我们可以根据主题或者参与者的背景,提前准备一些能够聊的话题,例如相关领域的趣闻,近日的热点等等。想好你的社交目的,如果你打算和一些人深入交流,那么你需要比较透彻地了解相关内容;如果你只是打算进行几段闲聊,那么泛泛地准备一些信息即可。

而有些社交焦虑者表示自己“不会说话”、“往往聊着聊着就会冷场”。建议可以在闲聊过程中,适当地丰富内容的细节。比如当被问到“你住在哪里?”时,不要只是回答“我住在X小区”,而是扩充细节,像是“我住在X小区,附近有个很大的商场,最近因为XX事件在做宣传”。他人可能会从这些细节中发现能够继续聊下去的话题。

不过也有可能,大可以不必对自己的社交焦虑过分紧张,因为可能十年之后它就不再困扰你。一项针对3000个挪威人、持续了十年的调查发现,在20岁阶段感到社交焦虑的人中,有2/3到了30岁时,社交焦虑发生了好转。研究者说,可能因为20岁阶段让人们感到社交焦虑的事(比如被老板训斥、求职时感到尴尬等),在30岁时发生了改变、或变得不再那么重要(Torvik, 2015)。

此外,如果有人让你多参与社交,你可以跟他们开玩笑地表示,你不喜欢社交,可能是因为你更聪明哦。2016年的一个研究显示:对智商高的人而言,社交越多,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就越低。这是因为高智商者认为自己有更长远的目标要完成,而社交会让他们分心(Li & Kanazawa, 2016)。

不过,如果社交焦虑确实让你感到困扰,建议你尽快向专业的精神健康工作人员进行求助,考虑服用药物或/和进行心理咨询。

以上。

欢迎关注头条号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才会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