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我对于未来没有渴望和追求,经常情绪化,喜欢独来独往(“我不喜欢所有人”,是自卑的体现么)

“我不喜欢所有人”,是自卑的体现么

不但自卑,而且自傲,对自己是很不利的。后面的路,将是孤独长长的伴随……。

不想说话、见人,厌恶身边的一切人和事,拖延绝望,想过很多种死的方法,却没有勇气执行,我是不是抑郁症

你没有!

人在世上,风风雨雨。比较顺利的,是少部分人。大多数人,忙碌一生。有的人的一生,还充满各种挫折。虽然如此,还过日子。只要你大度,喜欢接受事物,总能找到乐趣。人千万不要这个看不惯,那个也看不惯,开心面对世上的一切。快乐生活吧。

从害怕孤独,到逐渐开始享受孤独,你经历了什么

谢谢邀请: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外孙基本不用接送,逐步感觉一天天做饭吃饭无所是事,随之而来的孤独感日增,六十后不知能话多久、不知该做点什么,可怕的孤独寂寞无处不在。

经过几年的深思熟虑,小时学习毛诗词的韵律还在脑中回荡,决定学习写诗词。可是上了几年小学五六十年过去了有很多字写不着,拼音也忘了、一切从头开始。

经过五六年的拼搏可以说是诗词文章能写,写的好好朋友们一看就知深浅。从此不知道孤独是什么,在头条朋友们的认可下丶天诗词文章交流,学习朋友之长补己之短。

基本上也不去凑人说东道西,活的扎实又在家祖朋友庄乡面前成了文人,自豪感幸福感美在心里笑在脸上,文盲成为文人是小时侯的梦想,谁都想不到也不敢想的事,梦想成真是坚持与拼搏的结精!

一切看淡的人,都有哪些特征

1,喝酒聚餐一般人约不出来,能一起坐在酒桌上的就那么几个人。

2,自己的车档次不高,但只要车况良好,就没有换车的打算。

3,在单位里,领导让多干活,不干,领导要扣钱,随便。

4,对于挣钱没有太高的要求,够吃够喝就行。

5,看朋友圈,刷视频等等基本不会给别人点赞,自己发点东西只为自己欣赏,不求别人点赞。

6,身上基本不会佩戴任何饰品,项链没有,手表没有,连手串也不戴。

7,喜欢大自然,喜欢游玩,多去免费的野景游玩。

8,说话一本正经,对人总保持一定距离,如果别人贬低自己,也只是笑笑。

9,特别孝顺,一生当中最在意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

10,平时就喝白开水,茶,饮料,酒都很少喝。

11,对于有钱有权的亲戚朋友的炫耀,不开心了也会怼两句,自己又没靠他们生活,有啥好显摆的。

……

一切看淡了,专心过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真不多,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有几个符合上述特征?

缺爱的人容易产生什么心理问题

“缺爱”带来的心理问题,往往来自于我们的童年时期。我们来看一看对于孩子来说,缺少家庭中来自抚养者的爱,会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中的爱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家长(父亲或母亲)角色的缺失,和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更常出现的是来自父亲的情感上的缺失。这里我们重点聊一聊,父亲角色的缺失所带来的“缺爱”,会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图自Chinh Le Duc)

父母角色的缺失,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

父母角色的缺失,意味着一方或双方没有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

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是父亲角色的缺失,如父亲是积极的物质与经济提供者,而母亲是孩子生活主要的参与者。因此,我们着重谈一谈父亲角色的重要意义。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对家庭的参与不仅仅是“养家挣钱”,而体现在这三点:

1. 直接互动:比如语言交流、做游戏,等等;

2. 可及程度:当孩子需要父亲/母亲时,父母是否总能积极的回应?

3. 提供资源:父亲/母亲是否满足了孩子成长所需的资源,比如有形的食物、或无形的教育投入,等等。

调查显示,在父母双方都工作的家庭中,父亲和孩子的直接互动时间通常只有母亲的三分之一,可及程度也不如母亲。

在这种“父爱不足”的环境下成长,会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呢?

l 性格上:

父亲,通过与孩子打闹类的游戏,会“激活”孩子:提高孩子的竞争力、更勇于面对挑战和压力。这部分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孩子在陌生坏境中缺乏安全感,缺乏超越极限的勇气,和抗打击的能力 (Paquette, D. 2004)。

l 认知和行为功能上:

研究发现,得到父亲较大程度的参与,会让孩子有更高的智商、更好的学业成绩和更少的行为问题。父亲在成长总参与程度不够的孩子,在社会适应、友情、行为上都更有可能出现问题 (Pougnet, 2011)。

l 精神健康上:

在抑郁症的发病率上,与父母都有正常的参与度相比,成长在父母双全的家庭中、但父亲参与度较低的孩子,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正常水平的两倍,这一数值也高于单亲妈妈抚养的孩子 (Wilcox, 2013)。

此外,父亲参与度低的孩子,也更可能有物质成瘾(比如酒精、毒品等)、破坏性行为、冲动和品行障碍方面的问题 (Lamb, 2004)。

l 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上: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与女性形象,我们会从他们身上学习去爱一个人的。

研究发现,如果父亲在家中与母亲分担家务,女孩长大后,会更自信、更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对自己有更高的发展期望(Croft, 2014)。

而如果父亲总以粗暴的对待女性,不论是冷暴力还是行为暴力,也会让孩子潜意识中认为这些行为这是亲密关系中可以存在的部分,在未来他们遭遇、接受家庭暴力的可能性就更大。

除了父母的参与度外,他们对孩子的情感是否有足够的关注,也是决定孩子是否缺爱的重要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

很多时候,父母会注意到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比如饥饿、生病,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比如:

当孩子和父母谈论自己的情绪时,父母回避、批评或否认孩子的情感需求:“你太敏感了,别老想这么多”、“怎么老哭鼻子,太脆弱了”、“我都供你吃、供你穿了,你还想怎样?”

这种情感忽视,会对孩子的情商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1. 难以识别自己的情绪:

在成长过程中,一个会照料孩子情感需求的家长,会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感,比如在孩子因为被小朋友欺骗而哭泣时,对孩子说:“你现在是不是很失望?”,于是孩子明白了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失望”,不是简单的“不舒服”。

而情感忽视的家长,可能会无视孩子的眼泪,或者讥讽孩子的软弱。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不清楚,为什么自己有如此强烈的情绪波动,对自己的情绪感很陌生。

2. 不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教他们如何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在长大后,他们就会很难正视自己情绪上的需求,在情绪不佳时,也常常用不健康的去应对。

3. 不向他人提自己的情感需求:

因为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情感上的关怀,在长大后,他们会认为别人也无法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因此不向他人表露自己的情感需求。这种不信任他人的行为行为,会进一步让他人远离自己。

4. 忽视他人的情感需要

在情感忽视中长大的孩子,由于长期不关注自己的情绪,因此也不会注意到他人的情感需求,或是即便能注意到,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人调节情绪。

因此,作为父母,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多陪伴在孩子身边,参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游戏;在孩子表达情感需求时,给出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长在充满爱和安全感的环境中。

以上。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关注KnowYourself公众号,可预约国内最专业心理咨询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