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咨询结束总会想念,这正常吗,怎样和咨询师告别?(学习时潜意识总是自动回忆不愉快的经历或已经发生的事件,总是跑神,我该怎么解决)

学习时潜意识总是自动回忆不愉快的经历或已经发生的事件,总是跑神,我该怎么解决

很多人都会,不奇怪,原因可能二方面,一是你学习精力还是没有很集中,松松垮垮,二是你回想的事给你印象太深,而且伴随有坏情绪,这需要放下,有空时好好对这些事作一个评判,处置和了结

如果你离职超过一个月了,原单位还在给你打咨询业务问题,你会怎么操作

说实在的,看到这个问题,心里还真有点感慨,或者说有点说不出来的味道。因为,确实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而且,还真的是三年多了,还在为原来的单位出力。

所不同的是,我不是被人排挤走,而是因为工作原因,调动到其他单位工作。由于从事的是文字工作,到新单位后,任务很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原单位领导由于习惯了我写的东西,其他人给他写的东西始终不满意。因此,经常让我继续给他写一写重要的文章和讲话什么的,搞得我经常要晚上写东西到凌晨两三点钟。直到第四年,还在让我写。好在原单位的领导调任到其他单位任职,否则,真的不知道要写到什么时候呢。所以,非常理解这样的苦衷。

那么,遇到这样的事应当怎么办呢?首先我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是失败的。所以,应当找合适的机会将自己不太愿意这样做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不能一味地忍。否则,真的自己回崩溃。

亲人突然离世需要看心理医生吗

不需要,人生在世都会经历生死离别,离别还有重逢机会,离世就永远见不到了,失去亲人的悲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缓过劲来,那种在痛苦中挣扎只有经历过的才能明白,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希望你能早日解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吧,逝者安息,你还有妈妈和姐姐,你也是她们的精神支柱,生活还要继续振作起来吧!

想去看心理医生但害怕怎么办

你还是去看看心理医生吧,你不会失望的,不用害怕,肯定会被看出“病”来。只不过你的“病”和他的“病”的概念不是一回事罢了。很多人不去看心理医生,都和你的观点有点相似,这大约就是我国心理学远远达不到重视的原因之一。事实上,70%以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但其中有不少会自我调节的人自己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心理医生所看的“病”,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病,而是一个人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上出现偏差所导致的心理障碍,说“心病”比较合适。许多国家会让员工定期去见心理医生,如同我们每年例行体检一样。可见心理医生没什么可怕的,就像赵本山的小品中的“话疗”一样,通过聊天以矫正你的思维,使你对生活有了较为正确的认知。有时候,你身边的人如果常沟通,也有可能会解决了这些问题,但你既然已经认识到了,可能问题会比较严重了,去和心理医生聊聊,会对你有所帮助的。思维清晰了,你对生活的认识也就明白了,你的心病也就自然好了。

分手后还是太依赖对方该怎么办

#最好的爱情#

我是陈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学院签约咨询师

#生活中的心理学#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分离导致的焦虑。你跟他(“她”)的分离,代表了一种“丧失”,这正常都会激起我们内心产生焦虑感。

从小到大,我们无数次地经历过这种分离的情境,比如断奶,然后上幼儿园、上小学,然后初、高中离家住校,大学时离开家乡到另外的城市,或者搬家离开原来的亲友、辞职离开一个公司,当然也包括你所说的与恋人分手......

每一次的分离,都是内心经历的一次“丧失”,而每一次的丧失,自然都会引起我们一定程度的恐慌、担忧,也就是让我们产生焦虑。

尤其,如果在从小到大的每一次分离中,你还残留着没有被处理好的情绪,那么情绪就会更激烈。因为是“新伤”加上了“旧伤”。

分手,不仅意味着跟一个人的分离,还因为这个人本来是“最亲密关系”的备选人,所以,会比一般的分离和人际关系的失去,让我们产生更强烈的情绪。

你用了“依赖”这个词,虽然不知道你所说的依赖是什么状态,但听上去至少是“很腻歪”很“如胶似漆”的,好像比其他人分手后要更粘。

心理学用“依恋”来形容这种最最亲密的关系。

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有三种基本的依恋类型:

安全型:既能跟人很亲密,也能一个人独处,关系的远近他都能灵活调节适应;

回避型:害怕亲密,选择孤独;或者内心渴望,但认为得不到或不安全而宁可以逃避来掩饰;

矛盾型:不能孤独,害怕被抛弃,高度需要与人有链接,非常需要关注和依赖。

根据你说的“依赖”,不知你是不是矛盾型的人?这种人,通常高度需要有人在身边,对对方在哪里异常关注。在从小到大的亲密关系中,跟最亲密的人是一直要“粘”得紧紧的,如果不紧,就担心对方可能消失不见,每次面临跟父母亲人分离的场景,会特别敏感,对任何一段关系的失去,都比常人要难以调适得多 …….

如果你真的是矛盾型的,那么,你很需要修炼一下孤独的能力。

能一个人呆着,也是很重要的本领,人生路漫漫,不可能总是有人一路相陪,唯一能陪伴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同时,能孤独、不依赖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育成熟的标志,因为人生充满分离,一分离就要焦虑,那么也是很耗费心理能量的。

我曾有一个朋友,她人小到大,每次与朋友聚会分开时,内心会感觉到深深的“悲哀”,而在追溯其成长经历,发现父亲非常缺席她的成长,不管过生日还是毕业典礼,都很难见到。到上大学时,她远远地离开了家乡,因为她“再也不想去面对父亲让其感到失望”的感觉,这是她对亲密的逃避,同时她在与男友的交往中,她对对方寄予高度的关注和情感寄托,稍有不顺心,就会“作天作地”,这都是源于她对亲密的强烈的焦虑,…….

追根究底,她是把未曾有过的与父亲的“亲密”感,都寄托在男友身上了,在与男友的关系中,她是典型的矛盾型,既对亲密有异乎寻常的渴望,其实也异常担忧和害怕,她害怕一不小心就会失去。

我是想通过这个朋友的故事,来说明一个人对亲密的渴求、对人的依赖胜于常人,其实都是有原因的,也是值得去探讨的。

分手后有点放不下,是很正常的,因为任何人面对“分离”和“丧失”,都会有点空落落的反应,给自己一点时间调节就好了。

而你,尽管理性上知道双方已经分手了,但还是不由自主地“很依赖对方”,说明心理上情感浓度还很强,强到自己也觉得不甚合适,才会写信来咨询。所以这也是很值得去自我探索的部分。

也欢迎你来电或来信与我进一步探讨。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