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怎么会突然得焦虑-焦虑症真的存在吗

怎么会突然得焦虑

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影响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不良的认知,自我、本我、超我的失衡,童年、少年或成年期未解决的等。焦虑症在女性中的影响更大,由于女性对各种感官刺激非常敏感,包括身体接触、周围的光线、噪音和气味,很容易因此歇斯底里地发作起来。

焦虑症是精神病吗

焦虑属于神经症范畴,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担心,有的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或者身体不适等,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最近可以在专业的精神科医院治疗,采取药物治疗。期间可以采取抗焦虑药物的治疗。

患焦虑症是种什么体验

情绪症状表现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运动性焦虑病表现为: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这种经历,也曾有过。高三那年由于高考压力大,尤其临近的那几天,每天都变得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晚上也很容易在恶梦中惊醒。

后来,高考结束了,才慢慢自愈。

焦虑症咋回事

巧了我得过焦虑症。太过执着,但现实又改变不了,不愿接受现实导致的。长此以往下去人就变的恐慌,惊恐,害怕看不到希望。每个人焦虑的因真的不同,要么是追求完美主义,要么是绝对的控制狂,我承认我是后者,我想控制一切东西,但现实是有些东西不是人能左右得了的,所以我得焦虑。这病得需要药物的辅助和增加自己的认知开始,转好的转折点是重拾信心不否认也不高估自己,尽人事就好。至于结果吗随它去。有了想法要就要做出改,慢慢的先回归家庭,慢慢的回归人际,慢慢的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记住焦虑症的人是不缺乏勇气和自信的,缺乏的只是那么一点耐心,和走下去的希望。找到希望,耐心一点没问题的

焦虑症的我,为什么天天像做梦一样

焦虑的人,首先要找到自己焦虑的主要因素,

然后把这些事情和最信任的人倾诉,或许他

们能帮助到你。一个人每天胡思乱想,越想

越走不出这个怪圈,只会越来越糟糕!其实

每个人都有焦虑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靠自己

去调节,这个焦虑就像是自己的敌人,你不

去战胜它,它只会让你越来越痛苦,整个人

跟丢了魂一样,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和焦虑对

抗,多往好的方面去想,多和心态好的人一

起交流,让自己忙起来,过得更充实,就没

有时间去焦虑了!

有人说当下焦虑症像得感冒一样普通易得,如

焦虑是一种糟糕的感受 对未来的恐惧担忧的混合状态。

对于心理健康来说,焦虑是众多情绪中的一种。

适当的焦虑,是每个人都会有的;

明显的焦虑,在提示我们要注意休息了;

严重的焦虑,可能是一种疾病,它会损害人的心身健康,要及时得到干预。

经常焦虑的人,ta们身上会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很理性,对情感很克制,内心很孤单,少有有深度的关系,难以与ta人建立亲密关系,内心常有被的恐惧。

很多时候ta们都是孤军奋战,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于稳定很渴求。

所以,可以选择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跟咨询师一起工作,如何解决关于焦虑的问题。

如何判断焦虑症是否严重

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都是因为错误的思维模式和观念,执着于外在的问题,追求外在的东西得不到或丢不下,有时是因为,从言行举止和思想上释放了太多负面能量,身体缺乏正向能量,导致脑力下降甚至失去控制,躯体也出现各种不同奇怪症状,但并无实质病变。如从改变心念入手,并落实在行动上,所有身心症状自可消失。传统心理学不明就里,制造出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病名,并采用药物治疗心病,把人不断推向绝望深渊。请放下所执着的一切吧!心理问题越执着就会越陷越深!脸上脏了洗脸就可以,医生却叫我们去扣镜子!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躁狂症以及双向情感障碍等所有所谓心理疾病的

心理问题是当前非常严重的一个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来越多,让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绝望,多少家庭濒临崩溃,而大多数人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所有所谓的心理问题,无论什么类型,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症状多么复杂,其实根本都不存在。这些所谓心理疾病为什么很难治愈?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解决一个本身并不存在的问题,这怎么可能解决呢?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更多更严重的问题。道理一说都明白,所有负面情绪本来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绪,就像呼吸一样。大家如果非要去解决的话,只能把生命解决掉,这就是很多人最终选择走向绝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负面情绪很快就放下了,但我们不行,非要解决它,哪怕鱼死网破,结果越来越严重。殊不知,不去解决问题,转而放下问题就不需要解决的。无论生活中多么艰难,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

人生就是一场戏,何苦这么认真,何苦与自己过不去。

其实,现实中比你情况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没有当回事,没有拿起来,咱们不但拿了起来,还不愿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没有痛苦了。要说放不下,谁也没有办法。但痛苦有办法,痛够了自然就放下了,话糙理不糙。

我要告诉大家,选择结束生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结束生命这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而恰恰是另一个没有尽头的无尽痛苦的开始。生命永远不会结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义。

言归正传,这些所谓心理问题的本质和又是什么呢?如果如果我们弄明白了这个,所有所谓心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实际上它本身并不存在,当然也就没什么要解决的。

有人说,怎么会不存在呢?我们内心煎熬的痛苦多么真实,我们现实面临的问题实实在在,我们就是睡不着觉,我们身上的症状和疾病也是真实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说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吗?

是的,对你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我想说的是,这些所谓真实情况都只是结果而已,并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它们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要解决这些所谓心理问题,必须从根源上入手。大家无论通过心理咨询还是药物治疗,都是在用现象解决现象,用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不断加重问题。

所有的心理问题,无论什么样的负面情绪,都会表现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头脑思维,想个不停,吃不下,睡不着,身心疲惫,就想去想明白,结果越想越多,恶性循环,无法控制,直至崩溃。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量会逐渐被耗尽,就越来越失去了对自己思维的控制能力,最后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弃,那是低能量状态的幻想。在那种能量状态下,就是一个芝麻都变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压垮。

这种情况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变。这个能量,不光是吃饭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负能量(负面思维)的侵蚀,不断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须打破恶性循环,停止思考(你是永远想不完,也永远想不出结果的),并转向正向思维,积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维,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过去那些困扰你的问题就由西瓜变成了芝麻。

那么,如何停止头脑思维呢?我们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实,控制不了头脑就是因为负能量(表现为所有负面情绪)太强大了,我们被负能量所控制了。由于不同人负能量所表现的负面情绪不一样,躯体症状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种所谓心理问题的病名,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只要抓住了本质,所有所谓心理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决,因为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无论你是什么情况,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现实问题多么真实和难以解决,无论躯体上有任何严重,哪怕得了绝症,根源都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也只有一个。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问题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么呢?根源在于错误的三观,追求了错误的价值。当前,可以说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错误的。追求物质,各种,,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奉献而非索取、压力大(非要追求一个特定的目标或要求)。由于这些错误的三观,导致我们心里每一个念头、所说、所行都是冲着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个负面情绪后面都一定有一个。还有很多家长自己还把这些错误观念强加给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还怨天尤人,还埋怨孩子。我们所有的和负面情绪都是负能量,都会不断纠缠与放大,最终正能量越来越少,甚至发展到我们以负能量为荣,以正能量为耻。这不就是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吗?为什么大多数人活得很痛苦?这就是总根源。每个人表现不一样,有的身体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灾难等等。

我们得了所谓心理疾病,就开始怨天尤人,就认为自己倒霉,就认为上天不公。其实。上天是最公平的。每个做的错事,就要自己承担。而大家都在选择逃避责任,但怎么可能逃避得了呢?有人想去向心理咨询师倾述,其实倾述又是在释放负能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吸引更多的负能量。有人希望靠药物解决,明明是内心的问题,药物又怎么可以解决呢?这不荒诞吗?还有人希望能别人拉他一把。你的内心别人怎么可能使上劲呢?你们的那些在负面情绪下各种天马行空的奇葩幻想别人又怎么能理解呢?

你活在梦境里,唯有醒来。谁能把梦境解决了?醒来就是,有啥好解决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明白自己错在哪了,要明白没有谁在惩罚你,都是自己的错。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错了还能快乐,那才真是没天理了。其实,外面谁都没有错,都是你自己的错,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么原生家庭理论,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论。自己的命运是自己做主,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和借口。不要以为是家庭环境原因、是别人欺负你你害你、是人际关系紧张、没有钱、压力大、身体疾病等等一切现实问题造成的。错了,这些问题也都是现象,都是错误三观的结果,和你的心理问题一样都是同一根源的结果,都是表象,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的根。即便这些问题被解决,你的心理问题照样存在,而且还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来提醒你。

每一个痛苦,都是来提醒你错了,让你赶快回头。一旦回头,痛苦就失去了存在价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一天不回头,痛苦就会如影随形。每一个痛苦的背后,都有一个执着,都有一个。唯有放下执着,放下。过去的已经过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没有人伤害过你,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当前面对的一切,这是自己过去所做的果实,已经无法改变。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知错改错,从当下开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语言、和行为,不再传播和释负能量,包括家里和互联网上,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家务做起,帮助他人,奉献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放下物欲执着,孝敬父母,爱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这些本来就是人生的真谛,回归人的本性,这些正能量越来越多,你的未来自然就会改变,幸福快乐就已经上路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哪里还有什么人生问题需要解决?哪里还有痛苦?哪里还有不平?

还有,孩子有问题的父母,求您放过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还孩子自由,别给孩子过多压力。互联网一代,少接触电子游戏和网站等成瘾东西,也别再用药物残害孩子了!!!

最后,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所谓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长达二十多年,无论多么的绝望和无助都经历过。现在,我已经重生了。我希望把我用血泪换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还陷在痛苦的无底深渊中的人走出来。希望能够挽救更多濒临崩溃的家庭和孩子。

认为自己存在所谓心理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开始,随着解决的过程,痛苦越来越大。这就是正常人与所谓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区别。人生中所有现实问题都一样如此,不解决是最好的解决。无为而无不为。大多数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很多人都说放不下,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时候都的放下,没有谁能把它带走。不放下就得继续背着,继续痛苦,没有选择,也没人能帮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纳,接纳别人和自己经历的一切,接纳一切可能的发生!

有感触的朋友,希望大家多多转发,帮人就是帮己。

为什么有些人会莫名其妙的焦虑,担心,老感

这种情况其实是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

莫名其妙的焦虑,无所适从其实并不单纯只是坏的现象。

当人们有了对自身的审视和质疑,其实意味着人的一种进步。总好过自欺欺人,得过且过。

当然有了自我审视后,一定要认真的解决你已经发现的自身问题,以求个人的进步。

最后呢,我分享一些缓解焦虑的小技巧。

首先,建立自我认可,发现自己的长处,坚信焦虑只是你上升过程中的一个瓶颈期。

其次,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尽可能投入进去,获得一定效果后,你就有一种价值认可,焦虑自然会减轻。

还有就是,要定一个大目标,不要走到一半迷路了,这样最容易导致自我怀疑。

文末,分享一句话给您。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勇于走出黑暗,世界很温柔,人间更值得,你和他很配。


最近总是忧郁不安,做事顾虑重重,是不是焦

我也有过相同的经历,怀疑自己得抑郁症焦虑症之类的,首先呢,不要暗示自己焦虑。你越是暗示越是觉得自己有焦虑症。想一下最近有啥让你放心不下的,介意的,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与朋友交谈,做有趣的事情让你放松心情,笑一笑。睡眠不好也可能是心理的暗示,试一下睡前泡泡脚,做做睡前运动,听听舒缓音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常常感到焦虑与压力,是不是得了焦虑症

其实,焦虑作为一种情绪表达,基本上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并不是说你感到焦虑与压力就是得了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能量。每个人对焦虑的感受不一样,但大体来说,是一种不确定感以及随之而来的担心。这种担心,通常是建立在我们对未来结果的一种负面预测上。这种悬而不决又隐约带着害怕的心情,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不舒适感,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试图消解。

作家梁晓声曾说过:“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农村和城市,不分贫富,不分官民,总而言之,几乎集体陷入了一个终于崛起后的大国的焦虑、志忑的年代。”

在心理学中,个人感受到的压力和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倒U形的曲线,适度的压力(焦虑)水平能够推动效率达到最高水准,而过高的压力(焦虑)水平则会让焦虑弥漫,让人无常思考和感受当下。焦虑症是全球最普遍的心理问题之一,大约每十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人被诊断为焦虑症患者。

防御性悲观主义者

什么是防御性悲观主义?有一句话精辟地道出了防御性悲观主义者的特点:驾驶帆船出海遇到大风的时候,悲观主义者抱怨风大,乐观者期待风停,而防御性悲观主义者会调整风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防御性悲观主义者是明知道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却依然愿意去弥补、改善的那种人,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失败,或者抱怨命运。我们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也是一种防御性悲观主义的表达。

美国心理学教授朱莉·诺勒姆认为,防御性悲观主义者会下意识地将焦虑变成一种动力,将所有对策都考虑清楚,然后坚决执行,同时采取降低内心期待值的方法来有选择性地面对失败。因为期待值低,任何收获都是意外之喜;因为将问题细分和具体化,注意力集中,行动积极且主动,所以更容易成功。在焦虑的时候,防御性悲观主义者不会逃避,也不会拖延,他们通常会选择直面困难,哪怕结果不能改变。

诺勒姆教授用她的理论进行了不同的实验。实验发现,相同的任务里,当防御性悲观主义者将所有的困难都详细地列出来时,他们更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而当乐观主义者完全不去思考可能面对的困难时,他们则能够将自己的最佳实力展现出来。更有意思的是,容易焦虑的人,如果同时能够利用防御性悲观思想,他们往往更容易获得自信,取得成功。

焦虑的产生,与先天的基因、后天的环境都有关系。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从一个无所畏惧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个焦虑的成年人。在转行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我经常觉得自己会失败,设想过无数种最糟糕的结果,后来就干脆抱着“尽力试一下,反正肯定是输”的心态,一步步走到了现在。直到如今,虽然有了一些成绩,我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很厉害,经常还是会焦虑,担心准备不够充分,焦虑专业还不够精进,依然会抱着敬畏的心态,尽力完成每一次咨询。慢慢地,焦虑也变成了一种习惯和动力。所以说,不要害怕焦虑,焦虑也有好的一面,而且防御性悲观主义者的焦虑,往往是成功的必备素质。

适度的焦虑,会让你表现得更好曾经有位来访者是话剧演员,专攻莎士比亚戏剧,戏份多且台词长,着实不易。舞台上夺目生辉的他,在现实生活里其实是一名重度焦虑症患者。哪怕一部戏已经排练过无数次,演出了十几年,台词都熟记于心了,但每次上台前他都会浑身发抖,汗出如浆,以至于将妆面都弄花了。

他来找我咨询的时候,问我:“要怎样才能不张呢?”

我说:“可能是你不那么在乎每一次演出的时候。当然,你也可以用深呼吸的方法来降低心跳速度,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是,正是因为紧张,每次彩排你才会尽全力,每次上台都能那么全身心投入啊,不是吗?”

了解了这一点后,他终于能允许自己焦虑了,也知道了该怎样面对焦虑。从此,焦虑仿佛变成了动力,他甚至开始有点享受那种舞台上心跳加速的感觉。一点点未雨绸缪,就可以让焦虑的我们将内心的担忧排解而出。也正因为如此,防御性悲观主义是一个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让焦虑消失,对成年人来说,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你多么佛系,生活总有办法将你打趴在地。既然一定会焦虑,我们不妨多思考一下怎么利用焦虑的力量。

预想到最坏的结果之后,依然去努力,可以减少焦虑。同样,将细节全部思考清楚,有的放矢,也能够带来一定的控制感。因为不会盲目乐观,在焦虑的时候,我们能够用过去的失败来提醒自己不能放松,同时也可以利用过往的经验来更好地面对现在的困难。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一味地告诉自己不要担心,有时候反而会更糟糕。心理学里有个词汇,叫二级焦虑,就是担心自己太焦虑而引发的更大的焦虑。而防御性悲观主义的倾向,可以让我们在焦虑的时候,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更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沉溺在自己的情绪里,被焦虑全面包围。

在焦虑中依然能够保持独立思考,拥有自我察觉的能力,能够帮助你在未来的生活中乘风破浪,是一笔难得的心理财富。哪怕眼前的困难看上去像不可跨越的巨壑,哪怕你处在巨大的焦虑中,这种能力也会让你集中注意力,直至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法。

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防御性悲观可以用来作为焦虑的动力,但是如果在工作中永远只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很影响团队士气的。你会被当成负能量发生器,成为团队的压力来源。在生活里,一直在准备补救,而不能享受当下的愉悦,也会带来问题,你会被当成煞风景的怪人,让亲近你的人都感到不自在。

我遇见过一名女性,工作中的她抗压能力非常强,简直就是一个问题专家,不管发生什么棘手的事情,她总是能够沉着稳定地解决。久而久之,大家都非常依赖她,也都很敬仰她。但她跟我抱怨说:“平时都对我和气尊敬的同事们,一旦私下里有什么聚会或者放松的活动,都唯恐被我发现似的,更别说主动邀请我了。我有那么恐怖吗?出了问题的时候,都笑脸盈盈地第一个来找我。有好事的时候,怎么就没人跟我分享呢?”

我告诉她,可能大家都习惯了她是一个时刻处在“防御性悲观”状态的人,所以,在一些不需要防御性悲观的情境下,大家就会觉得她缺乏愉悦感吧。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团队工作中,永远只看可能出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团队士气,对不对?在生活里,总是在计划万一发生坏事怎么补救,却不能享受当下的成果,也会带来问题。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如果想要在不同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就要在不同的时候运用不同的情绪武器来分别处理各种问题。焦虑虽然可以是动力,但也是一种内耗,如果不是处在警备状态,就不必时刻带着武器。我们的情感工具库里,需要有更多其他的武器,来解决人生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朱莉·诺勒姆教授有一套关于防御性悲观主义倾向的测试题,大家可以用来思考自己化解焦虑的。

  • 在开始某项任务时,总是预计最坏结果。
  • 会经常想,事情一定会变得更糟。
  • 会尝试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可能有的最糟糕结果。
  • 会担心不能达成目标或者完成任务。·会花很多时间担心事情会出错的环节。
  • 会想象如果任务失败了,自己受伤和挫败的情绪。
  • 会思考应对失误的各种可能方法。
  • 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松懈,不要太过自信。
  • 会花很多的时间来计划所有环节。
  • 会经常担心失误,所以准备也会更充分。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大多数是“Yes”,那你就有可能拥有将焦虑化作动力的能力,好好利用起来吧!

人生路上,如果焦虑无法避免,那么不妨就从焦虑中寻找动力。小说家G.B.斯特恩说过:“乐观的人发明飞机探索天空,悲观的人发明降落伞防止坠落。”

如果我们懂得怎样看待情绪,那么每种情绪都有力量。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