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如何改善自己的“强迫症”-强迫症发展到后面

如何改善自己的“强迫症”

首先我个人就有轻微的强迫症,比如晚上睡觉前必须去一次厕所,玩完电脑必须要洗手,我自我调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通过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减弱强迫性。

2.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通过活动,放松自己的情绪,以达到减压的目的。

3.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钻死理,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4.不要太追求完美。对工作、学习、生活应采取乐观态度,对人对事不必过分认真,对自己也不必过分苛刻。

总之,强迫症不可怕,我们只要适当的调节自我,一切都会得到改善。


强迫症有强迫观念怎么办

转移注意力,做些轻活动,听听轻音乐。

强迫症是精神病吗

您好!老百姓讲的精神病多指“精神症”,也就是我们常想到那种“疯癫痴傻”的疾病。由于社会上对该类疾病存在着偏见,使患者及家属有较强的耻病感。所以说强迫症和精神不是一类疾病,也就不是大众所理解的“精神病”。但是在医学诊断上,强迫症却是一种终身患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在ICD-10中将强迫症归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命名为“强迫性障碍”;在DSM-3和DSM-4中将强迫症划归于于焦虑障碍谱系中,命名为强迫性焦虑障碍;在2013年出版的DSM-5中,强迫症的诊断分类变化比较大,从焦虑障碍中将强迫症分离出来,与躯体变形障碍等合并成独立的疾病分类“强迫及相关障碍”。这就是强迫症的前世今生!

在社会中,由于大众对强迫症普遍认识不到位,很多患者被简单地认为是“怕羞、胆小”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只有该病患者才能体会到强迫症所带来的痛苦。在这里向对该患者说,该病可总结概括为一个“怕”,如怕出现在陌生场合、怕见到陌生人等等。该病病因及病理机制还没有研究清楚、需要药物疗法及心理疗法并重,同时更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有目的的训练自己多接触这些“怕”的东西。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手段。如果想更进一步进行自我治疗,可参考“森田疗法”,个人比较推崇这种自然疗法。可能在起初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要知道任何人都会有这种“怕”的心理,都需要在后天中磨炼,才能够使自己变得自然自信起来。

如果您就得有帮助,欢迎关注和订阅我的头条号。

强迫症与精神病之间有关联吗

  • 强迫症属于一般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过度紧张、对待事情太过于追求完美、如一天反复洗手,洗到手脱皮,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位置摆放必须按照顺序来等。
  • 强迫症患者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自我缓解,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请心理医生进行辅助治疗,与精神疾病有有关联,也属于精神异常的一种,属于一般精神类疾病。
  • 精神病比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一般会出现认知障碍、行为异常、情感异常、注意力不集中、自言自语等症状。
  •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 精神病症严重的还会引起躯体疼痛,如头痛,背痛等由于心理压抑,引起的躯体症状。
  • 建议患者平时注意调整心态,多运动,保持心情放松,以免过度紧张、焦虑。多和身边人交流沟通,并寻求家人情感支持。

有强迫症适合上班吗

可以上班的,只是可能对于效率有些影响。但是不用怕,因为强迫症的改变本身就是要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慢慢去适应,才能够得到最终的调整。

如果有强迫症,锻炼可以减轻吗

我是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有强迫症,锻炼可以减轻吗?

看来提问的这位朋友对强迫症还是缺乏了解,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强迫症,然后再回答通过锻炼可以减轻强迫症的症状吗?

第一,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它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这二者强烈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强迫观念和强迫冲动都来源自己,违反自己的意愿;患者虽然极力反抗,却没有办法控制,患者也知道这些强迫症状的异常性,可是就无法摆脱,对此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强迫症状严重时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第二,对如何缓解强迫症症状,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同时进行,先通过有效的、对症的药物缓解患者的强迫症症状,改善患者因为强迫症状引发的焦虑情绪;然后再采用心理咨询,疏导患者的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了解患者的强迫症的致病原因,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无关联,改变患者对强迫症的错误认识。

根据我看到的治疗强迫症的资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过通过锻炼可以缓解或者减轻强迫症症状;也许锻炼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治疗强迫症还是要遵从医嘱,采用药物和心理咨询的方法予以解决。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强迫症很困扰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了解#强迫症# 的病因,

是遗传还是过量服用药物引起的?强迫症属于神经症范畴,而抑郁症属于一种心理障碍,同时强迫症常与抑郁症共存。

首先提醒大家,如果是一般的强迫症找到自我调节的方法,保持身心愉悦慢慢会自愈的!

如果是严重的,就是有时候感觉自己无法控制自己,那你就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拖得时间越长对您的伤害越大!

以下是病因,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鉴别诊断

强迫症常与抑郁症共存,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某些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会有抑郁症的表现。两种疾病需要仔细鉴别,以免因误诊而耽误治疗。

鉴别主要根据哪种症状是最先发病的,并占主要地位而定,如果抑郁症状和强迫症状都达到了临床诊断标准,则需要做出两种诊断。此外,二者还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从症状上来看

强迫症属于神经症范畴,表现为反复出现某些念头或不断重复一个动作,患者知道这些行为或想法是无意义的,但又无法控制,因此倍感痛苦。

抑郁症属于一种心理障碍,以长期明显的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属于情感障碍的范畴。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下、兴趣减少、精力缺乏、悲观,进而影响身体不适,出现胸闷、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情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幻想,甚至有的行为。

研究发现,约2/3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就有强迫性人格,通常表现为:做事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有条不紊;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难以通融,固执而灵活性差;常有不安全感,为人处事唯恐发生疏忽或差错,经常检查或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拘泥细节,甚至生活琐事也要程序化。

诱发因素

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

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常常是强迫症发病的导火索,如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不佳,责任加重,家庭不和、亲人逝世和突然的惊吓等。

压力

压力使人容易恐惧、焦虑,强迫自己做某些固定事物,比如固定思维、行为模式来缓冲压力。

强迫症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一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每天会花1~3小时实施重复行为,如反复洗手和检查;而有些患者则会出现持续的、顽固的侵入性思维或难以控制的强迫行为,导致社会功能丧失。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

在药物治疗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目前的首选治疗药物,用于初始阶段的治疗。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治疗也是强迫症的一线治疗方案,对改善强迫症带来的影响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需要定期观察随访。

一般治疗

强迫症属于一种慢性病,而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同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一般来说,强迫症的治疗应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缓解期治疗三个阶段。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一般为10~12周,首选SSRIs药物,从处方推荐的较高剂量开始服药。多数患者在治疗4~6周会有显著疗效。如经12周急性期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根据医嘱增加药物剂量,仍不见效者则需要调整药物方案,或选择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

经急性期治疗后,若疗效显著,可进入国内巩固期及维持其治疗,一般时间为1~2年。研究表明,持续坚持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复发几率。当完成维持期治疗后,经过医生的系统评估,患者可逐渐减少药量,但要定期就诊复查,监测减药后的反应和是否复发。如症状反复,则需加回原来的药物剂量,延长维持期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强迫症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等药物包括SSRIs,如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此外还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如氯米帕明等。其中,SSRIs是目前等一线治疗药物,氯米帕明存在不良反应,临床上较为少用。

抗精神病药物虽然不是治疗强迫症的常规用药,但是与SSRIs联合使用时,可以增加SSRIs的疗效。常用药物包括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和奥氮平等。

心理治疗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单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还需要适当形式的心理治疗加以辅助。目前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认知疗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他人及事物的正确看法和态度,从而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需要医生与患者充分配合,共同协作,才能达到良好等治疗效果。该疗法主要包括:思维阻断法、暴露疗法和反应预防、系统脱敏法,其中最有效果的是暴露和反应预防疗法。

暴露疗法

该方法使患者学会面对引起焦虑等物品或环境。

反应预防

要求患者推迟、减少甚至放弃能减轻焦虑等行为,如缩短洗手时间、减少洗手频率,直至放弃洗手。

森田疗法

该疗法是由日本森田正马博士创立的,强调患者对症状“接纳客观、为所当为”,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等态度,先面对现实,不强求改变,一方面学会接受症状,不予抵抗;另一方面带着症状逐渐适应工作和学习。目前,已有不少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有效的报道,慢慢被国人熟知,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其他治疗

当药物和心理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物理治疗,包括:改良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迷走神经刺激等。

这些方法联合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在我国的实际临床操作中,需严格遵守适应证及禁忌证,除非有严重抑郁和倾向的难治性强迫症,其他患者应谨慎使用物理疗法。#我要上头条# #心里学#

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就点个关注呗@蓯心開始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强迫症需要治疗吗

强迫症被认为是精神上的癌症,想一想,如果一个人得了癌症,哪怕一开始是不严重的,需要治吗?如果不治的话能自愈吗?等癌症到了中期、晚期不好治的时候再去进行治疗?答案不言而喻。个人认为只要达到了强迫症的诊断标准,都是需要治疗的。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强迫症不严重就不需要治疗,其实,那只是因为这个人还没有达到强迫症的诊断标准,顶多算是有一些强迫症状,而强迫症状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而强迫症则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活,损害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强迫症就像癌症一样,一开始或许不会很严重,但是如果不进行治疗,那么,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会越来越严重,比如强迫观念里的强迫担心,一开始之时担心自己说错话会被人误解从而在说话的时候诸多顾忌,慢慢的越来越严重,发展到不敢跟别人说话、不敢出门等等,强迫观念越来越严重;还有强迫行为也是如此,一开始可能花在洗手上面的时间一天1个小时以上,慢慢的发展成2个小时、3个小时。。。有一个咨询师接诊的患者每天用于清洗的时间长达18个小时。那么,这些患者知道他们的这种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是没有必要的吗?他们知道,可是他们却没有办法去反抗,或者反抗总是无效的。所以才会如此痛苦。

说到治疗,一般来说,强迫症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分方法,其中,药物治疗见效快,但是比较容易反复,心理治疗时间较长,但是疗效比较好。因此,最好的方法是两者相结合使用。同时要注意的是,进行药物治疗时的药量一定要够,否则也会没有效果,在药物治疗取得疗效后还需要长期坚持服药。

强迫症有什么症状

首先最需要强调的一个典型表现是,你所陈述的“强迫症”它会长期、严重影响你的社会功能、人际交往、情绪等你的日常生活,这是所有心理疾病被定义的最重要的表现。


其次我们来看看在心理疾病中的强迫症是什么样。


强迫症的临床研究开始前会有一个入组评估,其中非常经典的强迫症症状评估量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包含两个分量表,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这两者也是强迫症最核心的症状。


强迫思维指的是反复闯入你头脑中的、无法控制的、令人不快的观点、念头、图像或者冲动。它们的发生可能是违反你意愿的,可能令你厌恶,让你觉得毫无意义,而且可能不符合你的个性特点。


例如害怕手持尖利的物品;怕走近玻璃窗;害怕会在火车前推了某人;害怕伤害某人的情感;害怕会开车撞树,害怕跑步撞到人,怕刺伤朋友;担心受到污染;担心会有不好的事发生等等。强迫思维的出现一般会伴发负性情绪,诸如焦虑、痛苦、愤怒等。强迫行为指的是一些你可能认为毫无意义或者过度的,但又不得不为之的行为、动作。


例如反复洗手;出门前反复检查门窗、煤气;重复进行某项表面上会令你心安的行为,或者操作性想法,例如做一些实际上自己也听不进去的安慰或祈祷;在心中计数。它们也会在同种情境下反复出现。


你可能会在完成这些动作前体验到由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情绪,而在完成之后痛苦焦虑会明显减轻,会觉得很舒服,但这舒服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而是会在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境时又冒出负性情绪来。


除了核心症状外,典型的强迫症还会伴发一些情绪困扰。在具体临床中,不同的人,即使症状类似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人症状很轻,但是会表述自己病情很严重,而有的人症状很重,却几乎缄口不言。前者可能主要表现出了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情绪特点,后者则可能陷入了以抑郁情绪为核心的情绪状态中(这里的焦虑我们可以称之为继发性焦虑,与强迫思维带来的“原发性”焦虑稍加区分,会有助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症状形成和发展)。


对应焦虑和抑郁会有专门的疾病分类:焦虑症和抑郁症,但强迫症在诊断中高出它们二者一个级别,即如果符合强迫症诊断首先诊断为强迫症,可共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状态。以上差不多就是强迫症最典型的表现了,个人认为题主提问的主要目标不必设为对号入座和急切的寻求解决方案,而是作为了解自己和寻求支持的一个切入点。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