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拖延造成的焦虑恐慌、心理疾病-拖延症的焦虑是由任务引起的

拖延造成的焦虑恐慌、心理疾病

病例分析:目前症状看确实有情绪问题,焦虑抑郁表现,但不一定是抑郁症,焦虑症意见建议:需要做一个心理评估检查情绪状态!如果有抑郁焦虑应该抗抑郁剂治疗,多运动转移注意力加强心理训练

立即行动不要拖延感悟


1. 立即行动不要拖延非常重要。
2. 因为拖延会导致任务积压,增加压力和焦虑感,影响效率和质量,甚至可能错过机会。
而立即行动可以提高效率和自信心,减少压力和焦虑感,增加成功的机会。
3.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拖延,比如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设定合理的时间表和优先级,克服拖延的倾向和诱惑,积极寻求支持和反馈。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立即行动,不要拖延。

拖延症 焦虑症 抑郁情绪,如何才能摆脱这

拖延症 焦虑症 抑郁情绪,如何才能摆脱这样的生活?在心理学上,确实有拖延症这样的病症,和焦虑症、抑郁症并成为三代现代病, 很多人,实际上,只是有拖延现象而已。

但是拖延现象也有拖延症的某些症状,比如做事懈怠,提不起兴趣,没有自律能力,总是对事情结果抱有好的幻想,拖延之后又会有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还有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贬低。拖延症中所谓的懒,和我们平日中所说的懒,有类似和交集的地方,但不是一回事。

拖延现象,则是信心不足、动力缺失、冲动分心和回报遥远,我们常规所说的懒是懈怠、懒惰、缺乏行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面临选择,而往往很多人,明明知道如何选择是最为正确的,却一直都在踌躇犹豫。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动因,就是你只顾眼前,对未来虽然抱有期望,但却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未来的结果,在现在来看,不足以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人们普遍有一种现时偏向性偏好的行为活动倾向。那些一拖再拖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被安排、被要求的事情,而且很多是你从内心里不愿意去做的工作。

拖延现象实际上映射出的最重要的方面,是失败的恐惧。实际上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一种应激措施,是应对的,害怕失败和压力,因此通过现在的放松来暂时缓解和逃避,但在放纵的同时也伴随着内疚和自责。把表现不好上的懒,归结于拖延症,又因为拖延现象,作为自己最终没有完成事情的原因,自我设置了一套规避矛盾和克服恐惧的安慰说辞。

想要规避拖延症 焦虑症 抑郁情绪

①明白所谓的完美主义是不存在的;

②不要将自我的失败归结于任何的外因;③目标的制定客观现实,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把小任务解决掉,用自我激励代替自我谴责。该指导意见是由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医院裘建萍主任回复的,裘建萍主任主要擅长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疑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有相关问题,可以通过好心情app与裘主任沟通交流。

如何应对焦虑与拖延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也会有一些拖延的群体。这些群体往往能预知拖延产生的后果,但仍然我行我素。时间观念不强,行动力超差,只要不出任何意外,拖延对于他们也就无所谓了。轻微的症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一旦处于失衡的状态,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都是不利的。

青春向上,积极进取,有梦想的人都会拥有清晰的目标,如果制定的计划不去实行,那将毫无意义,光说不做假把式,梦想也会被打回原形,终将灰飞烟灭。

造成拖延的主要原因如下:

1: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够专注的做事,如果手机上有什么新鲜事,立马被这些新鲜事所诱惑,没有很强的自控力与自律能力。

2:永远在为自己的事情找理由,想复制成功人士的经验,想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赢得胜利,简直痴人说梦。把大量时间花在寻找方面,一拖再拖,最终一事无成。

3:因为有急功近利之心,所以不敢轻易去做,等到所有的障碍和麻烦统统排除才能义无反顾的完成任务。前怕狼后怕虎,往往是因小失大,浪费精力。

只要勇敢去做,就会战胜拖延症的弊端

1:做任何事情不要去想结果如何,如果在过程享受快乐,即使失败又如何。放弃一切杂念,只要跟着自己的内心做事,放下心中的恐惧,就会战胜心魔。

2:我们在吃西瓜的时候,往往会先把西瓜子挑掉,然后再享受其美味。做事也是一样,把最困难的先做完,剩下简单的不就轻而易举了吗?在这方面,一定要学会挑三拣四,切勿循规蹈矩,不会灵活变通。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我们都是拖延症,拖延症我想流泪,真的没有

曾经,我和你一样,拖延症重度患者。不拖延到黄河心不死的那种。总是陷入拖延-焦虑-拖延的死循环。你想流泪我很理解,我也常常觉得自己“没救了”,很绝望,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差...

其实直到现在我打字的这一刻,我任然是个“拖延症”患者,但是比起从前那可是要好多了。犹记得上一份工作我经常加班到深夜,实在撑不住了,上好闹钟,睡2个小时再工作到天明。哪有这么繁重的工作量,只不过上班时间我在拖延,只好用下班和休息的时间来补齐工作时间的窟窿了。

现在我至少能每天晚上12:00前睡觉。我可以分享几个,我觉得还比较有效果的自我管理的小方法给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步,诊断自己的时间

完整地记录一天的时间都用在哪儿了。从起床、吃早饭、工作、学习、运动、洗漱、睡觉,一个都不要落下。

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

1)看看到底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拖延的。比如吃完午饭本来应该午休20分钟,结果睡过了头,睡了1小时,那么这就是诊断出来的时间没用好的地方。

2)看看完成一个正经的任务到底要花多长时间。

用番茄工作法,比如自己规定,25分钟为一个番茄时间,专注25分钟,再花5分钟休息、喝水。比如写一篇文案、做一个报表,到底花了几个番茄钟。

第二步,规划自己的时间

因为有了第一步,那么我们做每日计划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几点到几点是专注工作的,几点到几点可能会习惯性拖延,以及做什么事需要多长时间,完全根据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和使用习惯来的,这样就很好完成了。

第三步,如果非要拖延,也要做有意义的事

一天的安排不可能只有学习或者工作。如果工作烦了,想换换脑子,那么就去学习。如果是学生党学数学烦了,那么就背背单词。在这个任务拖延了,就用下个任务替代。

因为长时间拖延,大脑可能没办法专注在一个任务上很长时间,那么就顺应大脑的这个特点,用多个任务交错的,来完成所有的任务。

第四步,给自己建立奖励机制

如果能按照计划表完成任务,那么就奖励自己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礼物。

比如,这25分钟我干的不错,我可以去休息5分钟,喝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

今天的任务完成得不错,那么晚上安排自己打游戏或者看电影。

本年度都没怎么拖延,那就奖励自己新款手机。

给完成任务的自己一点快乐,一点多巴胺,帮助大脑建立一个正向的反馈机制。

最后,我希望你不要放弃

丘吉尔说过,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热情不改。

坚持也是无数次放弃,而我还是愿意卷土重来。只要你尝试得足够久,总会有收获的。而且,你不是一个人在忍受拖延带来的不悦,世界上100%的人都有拖延的时候。

答应我,不要把自己说得太坏啦好吗。加油!

拖延、强迫与焦虑有着怎样的关系

认识到自己拖延、强迫,都会给你造成心理压力,产生焦虑情绪。

对完成任务的焦虑心理,会让人产生拖延。越拖延,越焦虑,越焦虑,越拖延。

比如你需要完成一篇报告,然后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才能完成好,这种焦虑心理会让你拖延面对这个任务的时间,拖延时间后,想到任务还没有完成,就会开始焦虑,越焦虑越不会写,造成恶性循环。

焦虑的产生很多时候来自强迫心理,觉得任务一开始就要完美解决,或者以前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开始做。

强迫产生拖延,拖延引发焦虑,强迫-拖延-焦虑环环相扣。

但更多时候,任务的解决都是在初步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丢弃强迫心理,立即采取行动,沉浸在行动中的人,也就没时间焦虑了。

拖延者是在害怕成功吗

谢邀。

在现代社会,“成功”这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吸引了无数人去追寻。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即将接近成功的时候,却放慢了脚步。

比如《拖延心理学》的作者之一简博克就讲过一个她自己的故事。简读大学时候的专业是英语,后来她发现自己更喜欢心理学,于是选修了一门心理课程,这门课每周要交三页纸的论文作业,可是简经常洋洋洒洒地写上满满十页纸,她常常因此不能及时交作业。到了期末的大论文,她更是做了太多太多的研究工作,最后没赶上交论文的截止期限,结果是在这门她十分喜欢、努力去学的心理课上她只得到了一个“未完成”。

张三花了几个月时间做一个项目,他非常努力的完成了大部分任务,现在只剩下很少一点收尾工作需要做了,但是他却迟迟不愿继续。

李四最近的工作表现很好,老板找她谈话想给她升职,李四突然觉得很担心,担心自己变成工作狂,担心因为升职被别人伤害,担心升职伤害到别人,恨不得自己在老板和同事眼中变成隐形的。

王五从偏远山村考上名牌大学,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他很自豪,但是在面临要不要继续读研究生或者找个什么工作好的选择的时候,他很迷茫,觉得如果拿到很高的学位、得到很好工作就会和家里人越来越疏远,成为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上面这些例子里面,他们的能力本身可以完成目标,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并不习惯成功、甚至害怕成功,所以用拖延来缓解内心的矛盾和,同时也“避免”了成功。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具体的原因,然后告诉自己:担心和害怕的事情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通过实际的练习来确定,即使某种事情现在是真的,也不意味着以后永远都是这样。

更多请参考《拖延心理学》,大学出版社2009版。

宇宙浩瀚无垠,个人水平有限。如有疏漏,请多指教。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