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睡好回头觉治疗抑郁症-为什么有些抑郁症患者可以痊愈,重回生活

为什么有些抑郁症患者可以痊愈,重回生活

抑郁症不是终身监禁,能否走出,根本的一点在于:他要不要走出。

1、陷入抑郁的人,要避免放大自身的不幸

之所以抑郁,是因为想太多了。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想哇想,总是想着不愉快的事情,不断地放大着自己的不幸。负面能量堆积,压抑,终于到了承受不住压力的时刻。

11月28日,25岁的摄影师@鹿道森跳海,这是第N个因为抑郁症而自我结束的年轻生命。

每次看到这样的事,我都是出离的愤怒。你不幸?至少,你还活着,你还年轻,你还有才华,你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你还存在于这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

经历的世情不足,看的事情不多,以为自己是不幸的集合体。如果这样,无数不幸的人是不是更不应该留在这个世界上了?

2、陷入抑郁的人,不要过于把期望放在他人身上。

不幸,可能是别人给你带来的,而最终是自己造成的结果。

鹿道森的不幸来源于童年。他的父母,也只是普通的人,他们以他们的生活,那么你,周鹏,你就不能以自己的去生活吗?父母和孩子,是链接体,不是完整结合体。如果无法接受他们的,可以暂时斩断链接,走出阴影过好自己,再回头看是不是要恢复最初的链接。对他们的怨艾,就是对他们的要求,苍白无力。不断失望,令自己陷入更深的迷茫和悲观之中。

为什么一定去期望别人能做出改变?渴望被爱,这里没有,另觅他处。等待被爱,不如去吸引爱。不值得的,干脆丢开。

3、不管现实如何,要看到生活的阳光

每个人都会有自身潜在的优势。鹿道森有才华,等待着生活对他的欣赏,承认,鼓励。人生不是别人的给予,而是自己去获取。你相信了自己,承认了自己,展现了自己,生活才会承认你成就你。

被承认可能是个煎熬的过程,认定是你的方向,去成为那个自己就行,而不是去证明。证明给别人看,本身就是个沉重的负担。为了证明,神经紧张不敢松懈;为了证明,拼命努力,工作过量;为了证明,只有负荷,看不到生活的美好。

于是,抑郁愈发严重,陷入黑暗循环。

很多学生不堪学业负担选择,也是这个道理。

能否走出负面循环,规划一下。生活要奋斗也要有晒太阳的时光。

活动身体是驱散抑郁的好工具。

心情不好时,我会去跑步。跑步的时候,身体活跃了,自然心态放松,对路边的草木都想欢快地来一声“嗨”。

开发新的兴趣也是排遣抑郁的好。

我有个朋友产后抑郁症,总想拿剪刀割自己喉咙。怀疑老公有状况,琢磨着是先杀他还是先杀自己。

来到我家,每天和我修剪花草打理院子,做做烘培。两个月后整个人充满生活热情,焕然一新。

用兴趣吸引注意力,走出抑郁区。

4、抑郁症不是获取关注的工具

10月14日,一位网红直播时喝农药。她朋友说她并不是真的想要,只不过证明自己为恋情得了抑郁症,想要引起男友的注意。

不得不说,有些抑郁症的患者,这个症状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个利器。虽然因此可能达到了好些他们想要的目的,但是他们自身在这个症状里越陷越深。

展示弱势来吸引同情赢取关注的,实不可取。

5、多与世界接触,多与阳光的人交流

陷入抑郁的人,更应该避免守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不愿意交流,不愿意走出,或者不愿意打扰别人。生活的范围越小,感受到的就会越发压抑。多和正能量的人接触,用他们的阳光心态影响自己。情绪可以感染,阳光可以传递。

生活多彩,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去做,不用多想;去思考,不用重重顾虑。生活也就变得简单,抑郁将找不到容身的角落。扫除抑郁,简单生活。

所有的结果都在于自己的选择,能否走出抑郁黑暗,最终取决于患者自身。

如果感到抑郁出去散散心会有用吗

多找朋友多聊天,多跟朋友、亲人述说自己的心情,不要自怨自艾,人生在世有喜有悲,有开心也有痛苦,最重要的的是你自己开心与否。

抑郁症整天瞌睡打不起精神心脏乱跳,心动过

当务之急是赶紧睡觉,这个时候的睡眠一定是很差的,借助药物睡眠是必要的,不要顾及药物的副作用及药物依赖了,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吧(括号里举个例子,一看就一目了然了,一次我碰见一个哮喘的朋友,正在发病,并伴有高烧,吃退烧药退烧几个小时,过后又发烧,反复如此,我问他吃什么药可以见效,控制发烧及哮喘,答吃激素可以控制,问为什么不吃哪?答有副作用,我说,喘气都不匀实了,反复发烧能坚持多久?先控制住病情,在谈付作用吧,朋友恍然大悟,靠激素控制了病情,然后在加强自身的抵抗力,身体逐渐好转)已经心动过速了,是睡眠不好闹的,睡眠不好是抑郁症闹的,抑郁症一时好不了,就从睡眠下手,先睡好觉,把心动过速控制住,下一步走出抑郁的怪圈,精神好了,睡眠安稳了,心跳过速就不存在了。《其实,人生在世要明白,自古有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十件事有件都不会如意的,进一步难上加难,退一步海阔天空,该回头时就回头,回过头来一看,抑郁症就好了大大半了》

好害怕得了抑郁症,该怎么振作

你好,朋友,我是一个抑郁患者,时间长了,二三十年了,遗传加恶性近视,和你一样,从小我就是母亲一把鼻涕一把泪拉扯大的,这也养成了我从小就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但由于上了重点高中眼病爆发,视力直逼1400度,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使我整天哭泣,自卑,封闭,好多次想放弃过生命,但一想到亲和家人,生存和死亡反反复复的纠缠,最终放弃死亡,积极治疗(严格的说是自疗),从副作用很大的三环类药物开始到现在的副反应很小的ssRI,高二辍学做眼睛手术后就和妈妈在马路边摆摊卖水果,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空余我自考通过了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本科考试,不久我买了房子,汽车,女儿今年也高三了,但天有不测风云,去年我到超市开了家水族馆,一年下来亏了四十万,我又失眠了,焦虑万分,抑郁再次发作,痛定思痛,花了几个月才走出来,扯远了~,听你的描述建议你做一下具体的测试,即使患了抑郁症也不要急,虽然该病听着有些可怕,但只要积极治疗,多交些朋友,预后是良好的,祝您快乐健康!

面对抑郁症,该怎么办,能彻底治愈吗

你好,我是一个八年童装自由从业者,但是也曾将关注过一段孩子心理领域,先告诉您一句“偶尔郁闷不是抑郁”。

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紧张的精神压力,抑郁症就像流感,在大地蔓延。已经成为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以至不知从何时起,“郁闷”成了很多人的一个口头禅。抑郁症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还有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为主。但是抑郁症与平常偶尔出现的郁闷情绪是截然不同的。以下几种情况您先核对一下,是否您也有类似症状?

您也有类似症状?

①心境低落,可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某些病例有很显著的焦虑状态。

②患者凡事缺乏兴趣,感到“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甚至悲观绝望,感觉生不如死,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

③处在更年期和老年期的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少年儿童可表现为易激惹,如很不耐烦、为一点儿小事发脾气。

④抑郁症状晨重夜轻,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有所减轻。

⑤在发病时,大脑反应迟钝,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学习或者工作能力下降,缺乏动力,以往可以胜任的工作却感到无法应付。

⑥反复出现消极观念或者行为,产生无用感、无价值感,甚至开始自责自罪,反复纠结于自己一些小的过失。

⑦抑郁症大多有睡眠障碍,表现失眠或睡眠过多。有的患者出现减退,女性患者发生紊乱。

以上症状可在患者身上出现其中的几种。抑郁症古已有之,历史上许多名人,牛顿、达尔文、林肯、丘吉尔等都曾受到过抑郁症的困扰。国内有研究显示,有92%的抑郁症讳疾忌医,认为抑郁症是丢脸的病,没有及时去寻找诊断和治疗,导致迁延不愈。因此,抓紧行动起来,摆脱“心理感冒”。

面对抑郁,如何走出来

我想说的一句是:“最好的陪伴是帮助他走出阴影”。此外,生理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驱散抑郁状态下释放的激素、葡萄糖和油脂,提高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的能力,起到降低抑郁水平的作用。

同时,系统的锻炼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葡萄糖的供给,最大限度地提高氧运输能力,使人精力旺盛;

最后体育锻炼可通过释放能量物质,如通过释放脑肽———身体的天然麻醉剂,令人镇静和感到快乐;同时作为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还可以缓解抑郁症状,并能使人自信快乐,促进人际关系,充实生活。我们今天给抑郁症患者推荐几种体育锻炼,希望陪伴她的人一起。

①跑步。

跑步时间在傍晚为宜,速度120步/min,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续15min。

②跳绳。

速度为30~60次/min,隔天1次,每次持续10min。

③健身舞。

可以在健身教练指导下进行,既让患者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乐趣,又不至于因人数太多而使个别患者被忽略每周3次,每次持续20min。

④散步。

在优美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每天步行1500m,并力争在15min内走完,以后逐渐增加距离,直到45min走完4500m。

⑤足球疗法。

根据患者爱好和身体状况,选择恢复期患者参加。为便于看管和避免混乱,以娱乐为主,象征性比赛。每周2次,每次30min。

⑥太极拳。

每周4次,每次20min。

⑦其它集体运动。

如传球活动、排球运动或体育游戏等。每周至少参加2次集体运动,每次30min。

抑郁症有好处吗

我是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抑郁,可以表现得很轻微,也可能很严重;可能很短暂,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它会让我们的生活失去了色彩,会摧毁我们的各种关系,干扰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抑郁症的九种常见的表现为:

1. 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

2. 睡眠过多或失眠;

3. 脾气暴躁,常因琐事发火;

4. 无法集中精力,记忆力减弱;

5. 对一切丧失兴趣;

6. 自我评价消极,无价值感;

7. 持续不可控的焦虑不安;

8. 身心疲惫,精力耗竭;

9. 饱受无法解释的疼痛和不适所折磨;

疾病是痛苦的,但疾病也是一种提醒,它在提醒你,你的身心发生了变化,你需要做一些调整。每一个心理的困惑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所谓的危机不也如此吗?既是危险重重,然而又是成长的机会。

首先,抑郁症的种种表现都是“低”: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保护的反应。需要的是顺应身心状态的放空与放松。

其次,抑郁症的患者往往饱受身心煎熬,深感即便拼尽全力却依旧无助、无望。面对如此的痛苦,套用华的那首歌词:“(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悲伤的时候人会流下动情的眼泪,有研究表明,动情的流泪能够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最后,抑郁症的心境低落,有恐惧、有愤怒、有内疚、有悔恨等等一系列浓烈的痛苦情绪,无一例外的都被包裹在悲伤的浓雾之下。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他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中曾经写道:“悲伤,是完结的力量!”“悲伤所完结的,是人生悲惨的。当然,这永远不会消失,但经由悲伤之路,我们的心灵从这的悲剧中获得了解放。甚至,这的悲剧性还会成为我们心灵的养料,促进我们成长。”

事实上,每一次心理成长的过程,都是一场对痛苦现实的哀伤,承认生活的不公,承认自己的力所能及,才会懂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作者简介
于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困惑等。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为什么睡完午觉后感觉人有点抑郁,而且是醒

为什么睡完午觉后感觉人有点抑郁,而且醒的越晚越抑郁呢?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揭示出了“抑郁就是一种萎靡状态”的问题的本质。

抑郁是一种不良情绪的被动体验,它往往会在人们看似“满足”的状态下突然发生。给别人造成的感觉是猝不及防,给自己的带来的感受是痛苦万分。但是,这种情绪会在下一步的活动中逐渐烟消云散,而且它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从,大概只有1---3分钟左右。尽管时间不长,但足以让人的内心感到一阵莫名的悲凉。这就是抑郁情绪对你发动的一次攻击。(小孩子睡觉起来后会哭闹一阵,你注意过吗?其实,这就是午睡后情绪低落的表现。)

那么,什么样 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相对而言,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要多,复杂劳动者比简单劳动者要多,“帅”型人才者比“将”型人才者多,高度兴奋者比反应迟钝者要多。简言之,就是设想完美者和情绪敏感者,最容易出现抑郁迹象。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感觉到“抑郁”的人,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别人都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我怎么就这么费劲呢?”越是这样想,就越是想不通。所以,想不通即是抑郁。

其次,感觉到“抑郁”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优势“难以发挥”迁怒于他人。“假如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事情会有更好的结局,可是.......”他们越是这样想,却越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现实。所以,不理解即是抑郁。

再次,感觉到“抑郁”的人,是那种“拖延症”和“焦虑症”的集合体。本想有条不紊地往前发展,却又想偷一会儿“懒”,耽误了不久,却又发现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于是就手忙脚乱起来。所以,就有了无望的感觉,无望即是抑郁。

最后,睡午觉后有点抑郁的人,极有可能是觉得自己的计划,因为这一会儿的午觉给耽搁不少;或者是在低落的情绪下,突然觉得自己的能力的确有限,难以胜任如此重担;或者是对即将开始的新工作,感到迷茫和无从下手。

午睡本来是一种恢复体能和精力的最佳,但是,因为彻底的放松使得大脑断片了,再衔接起来却发现疑点很多,不知所措了。

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冲个凉,让自己尽快清醒起来,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行动计划,按照既定目标大胆地往前闯就对了。想得越多,脑子越乱。头脑都不清醒了,那不就是抑郁了吗?

法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方热说:“我们并非全知全能,这没有什么好惭愧的,不完美让人与人之间更亲近。”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分手后焦虑,吃不下东西,会干呕,睡不着觉

我以前分手失恋的时候也出现过这种情况,胃口不好,晚上睡觉容易惊醒,脸上长了好几个月的痘痘,之后我认真找了份工作,工作空闲时还有节假日我认认真真看书记笔记,同时每天写日记,就这样没过多久心情好转了很多,身体状况也好了,俗话说时间是治愈伤痛的良药,过了几个月就忘掉了曾经那个人,现在我也很爱看书记笔记,读书能让我成长,感谢那段日子给我留下了一生受用的好习惯。

抑郁症患者能自愈吗

抑郁症患者自己调节`按时吃药、多加煅练、生活有规律自己会好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