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焦虑症应不应该辞职-重度抑郁症还能坚持上班吗

抑郁症焦虑症应不应该辞职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根据我的经验帮你分析一下。

朋友说你被工作“绑架”了,那么你自己是怎么觉得的?你也觉得自己被工作绑架了吗?看来你也是受工作所累,但又怕没了工作影响生活,服药已经5年,看来一直未有进行住院治疗,因为没有时间吗?既然你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已经让你身心俱疲,那为什么不休个病假,好好住院调理一下,相信我,作为精神科医生我有很多种方法帮你解决问题,因为你说的问题很普遍,治疗效果往往很好。

很多患者说既然口服药物治疗,为什么还要住院?回家吃药不行吗?作为医生只能说不建议,住院治疗每一天专业的医生会根据你的变化调整治疗药物和剂量,这种调整一般是动态的,是在家自行服药没办法达到的,而且脱离家庭和社会的纷扰毕竟可以创造更加适合患者养病的环境,更有利于患者抑郁症状的缓解。而且一些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需要物理治疗和辅助心理治疗,这些都是在家自行服药无法比拟的。

根据你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应该像单位申请休病假,然后踏踏实实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抑郁症状缓解后再出院恢复工作,当然要坚持服药,这是治疗的关键!

有中度抑郁症狀的人可以上学和工作吗

你好,这要看具体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是否有无精神病性症状才能具体分辨中度抑郁症状的人是否可以上学和工作。

中度抑郁症

中度抑郁症是属于满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对社会功能存在一定影响,但辛苦一点也是完全可以坚持工作和学习的。所以,按理说,中度抑郁症的患者是完全可以坚持完成学业和工作的。但最新的ICD-11诊断标准中更改了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分级,根据最新的严重程度分级,中度抑郁也是可以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的,所以,如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中度抑郁症,可能也可以坚持上学和工作,但一定会加重日常困难,及疾病负担,即使坚持学业和工作,也是一件相对更辛苦,更困难重重的事情。

中度抑郁症患者更需要什么?

临床上来就诊的中度抑郁症患者其实不多,因为中度抑郁可能仍可以坚持日常工作,所以很多人仍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苦苦坚持,而不是选择就医,但不代表他们就真的不需要就医,其实这个阶段抑郁症状非常明显,而且已经明确的对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再继续下去,只能加重患者抑郁症状,很有可能中度抑郁不经过系统治疗演变成完全无法坚持工作或者极其辛苦的坚持工作的,

所以说,中度抑郁的患者,同样需要尽快到专业的医院进行科学的抗抑郁治疗。而且是最为重要的首次系统药物治疗,如果首次治疗,科学、系统,很有可能患者就可以达到不再复发的50%治愈率之内了。即使不能完全避免再次复发的可能,但起码可以快速缓解本次发作的病情。

个人意见

该不该停止学习和工作是很多家属都同我探讨过的问题,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不一样的,很多人认为,可以坚持工作对于抑郁症状是存在一定帮助,但其实很辛苦的坚持一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负担。抑郁症患者本身就是精力减退,更容易疲乏,再背负巨大的精神负担,是会额外加重抑郁病情的。

所以,我的意见不论上学也好,工作也好,都应该暂时放下手头的事情,全心全意的去系统治疗抑郁症疾病本身。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需要可以私信说明你的问题,我会帮你解答的。

32岁女公务员,单身,诊断中重度抑郁症,

万万不可辞职,不然以后压力更大。对治疗更不利,对病情更不利!祝愿你早日康复!

重度抑郁症可以自愈吗

重度抑郁症可以治愈但几乎不可能自愈,之所以说几乎不可能,是因为在历史上,倒是真有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愈了,他的名字叫“荣格”,荣格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学生,他本人也是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所以,准确的说,他也不是自愈而是治愈,只不过他是自己把自己治愈了而已。

重度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严重时有观念甚至行为,要到医院配合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因为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而重度抑郁症需要结合药物治疗,服用一些抗抑郁的药物,结合心理疏导,是可以治愈的。

抑郁症患者价值感极低,常常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价值,活着没有意义,所以,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的家人和朋友,一定要多鼓励、多认可、多肯定他!同时可以带其多进行户外运动,如跑步,跑到出汗为止,因为跑步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也可以建议患者多听听音乐,音乐对疗愈心灵、改善情绪有很好的疗效。和抑郁症患者相处,要多给其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有条件,建议重度抑郁症患者治愈后,在康复时结合做心理治疗,以巩固治疗效果。

抑郁症上班,不想坚持了怎么办

不想坚持就让自己休息休息。

很多抑郁症的人即便是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了。

依然会强迫自己去按照正常人的生活去进行。

这背后更多的是周围,尤其是家人,对抑郁症的不理解。

总是会把问题归结到自己太脆弱,想太多。

可悲的是,抑郁症还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

如此一来,会变得更自责,更有压力,更强迫自己要变得正常。

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抑郁症会影响工作和生活吗

轻度抑郁症的人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重度抑郁症患者是不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的。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疾病,发病的原因很多,其中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的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念头。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

一、抑郁症的分类按照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根据对社会功能损害的程度抑郁症可分为轻性抑郁症或者重症抑郁症;根据有无“幻觉、妄 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又分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根据之前(间隔至少2个月前)是否有过另1次抑郁发 作,抑郁症又分为首发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

二、抑郁症的危害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本人承受着精神甚至躯体的极大痛苦,影响生活治疗,影响患者的家庭或者职业功能,并且抑郁症风险很高,一旦患者疑似有抑 郁症,需引起患者及家人的重视,及时去精神卫生机构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抑郁症患者到底该不该出去工作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有一个“绝对”该或者不该的答案。

临床心理学家们发现,继续工作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实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患者工作的类型,患者工作的环境(令人崩溃还是其 乐融融的工作环境),患者本身对于“工作”、“人际交往”的看法,他的同事老板对此的看法,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程度等等。

除此之外,患者抑郁的程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抑郁的程度不同,对人的影响也截然不同。事实上,当一个人被严重的抑郁症所困扰时,就连起床或者去洗澡都变成很难完成的事情,更不要提去工作了。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心理生理功能都被影响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讨论的就不是该不该出去工作,而是能不能出去工作。

当然,如果一个人的抑郁程度是在可控制范围内,适当的药物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介入可能可以支持其维持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针对具体个人案例看一看工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综上所述,我们很难绝对地说抑郁症患者该或者不该去工作。既然如此,我们就简单谈谈工作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可能有的好处与坏处。

图自:pexels

工作的好处

1. 工作不仅可以降低我们的空虚感,而且可以给我们一种存在感并帮我们实现自我价值。

相信大家都有相似的经历,虽然当你上班的时候你会抱怨着有多忙有多累有多想休假,但是当你真正闲下来有大把的时间休息的时候,你没开心几天就会感到空虚,并且很有可能会开始胡思乱想一些你平时忙碌的时候并不会想的事情。当你和自己钻牛角尖的时候,你很容易会走进一个“抑郁”的怪圈。对于已经患有抑郁的人来说,这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被别人认可和接纳的。这不但会提高我们的自尊心,而且让我们觉得自己原本微不足道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有了意义。当你在工作中得到认可,找到热情,有奋斗目标,你会充满干劲地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变得更加优秀。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是感觉内疚或懊悔,并伴随着自我贬低。所以在工作中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帮助的。

2. 工作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好处。

研究表明相对于正在工作的人们,失业或者不工作的人整体上有着更差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水平,他们更经常去看医生,住院频率更高,并有更高的死亡率(由或较差身体状况导致)。

更惊人的是,有数据显示失业12个月以上的人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可能性是正在工作的人的4到10 倍。此外,有研究表明在生病后(包括精神方面疾病)重返工作岗位有助于病情痊愈并且预防长期的疾病。

3. 工作提供给我们社交资源,社会地位,以及金钱和物质奖励。

对社交失去兴趣是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特点。但是行为派心理学家提出:当你对社交失去兴趣的时候才是你最应该出去社交的时候。现如今大部分的工作都会促使你去和别人打交道,不管是同事,老板,还是客户。虽然这种社交可能会让抑郁症患者一开始觉得很不舒服,但是事实上这对他们的恢复是有好处的。

俗话说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能。工作能提供给我们正常的物质生活保障。当一个人连温饱都满足不了,更不要提参加一些娱乐性的活动的时候,他很有可能过得不自信也不开心,也很有可能被别人看不起,有较低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有可能让抑郁症变得更严重。

图自:pexels

工作的坏处

1. 注意力和决策能力的下降使工作本身变得吃力。

抑郁症患者可能无法像以前一样集中注意力, 有些抑郁症患者表明连续不断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觉得很疲劳。他们也表示自己有注意到记忆力在变差。这种情况在面对多重任务的时候会更严重。他们不再知道怎么把事情按轻重缓急的顺序有条理的安排好。而疲倦又会让他们无法集中,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更不要提药物影响(有些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会打乱人的睡眠周期)对抑郁症患者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产出明显是会降低的。更糟的是,很多患者提到他们会牺牲掉空闲时间和与朋友的社交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工作,长期来说,这无疑对他们是有负面影响的。

2. 抑郁症患者低下的效率不仅会给同事和公司带来负担,而且可能导致他们不被理解,并被同事疏远。

前面提到的抑郁症患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其实也会进一步影响到了他们周围的同事,比如同事可能要帮他们完成他们完成不了的任务。长期下来,感受不到抑郁症痛苦的同事们很有可能心里有积怨,并慢慢和抑郁症患者疏远。这种不被支持和帮助的感觉有可能会加深抑郁症患者的病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还是希望有抑郁症或者有抑郁症症状的朋友视个人情况而定,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Hooley, J.M., Butcher, J.N., Nock, M. K., Mineka, S. (2017). Abnormal Psychology (Seventh ed.).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N.A. (2018). Is work good for your mental health?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Ramano, E., Buys, T., & De Beer, M. (2016). Formulating a return-to-work decision for employee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Occupational therapists' experiences. African Journal of Primary Health Care & Family Medicine, 8 (2), 1-5.

Bertilsson, M., Petersson, E., Ostlund, G., Waern, M., & Hensing, G. (2013). Capacity to work while depressed and anxious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 35 (20), 1705-1711.

抑郁症患者应该放弃工作吗

抑郁症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人开始并不严重, 但是呆在家里,不与社会接触,不与人交流,反而会加重。有的人本身已经比较严重,但是他自己意识不到,为了掩盖病情,像平常一样工作生活,一旦遇到更大的压力,可能会恶化。我曾帮助过中度到重度抑郁症患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就主动走出家门找到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正常的工作生活之后,他亲身体会到,这种生活状态比一个人呆在家里胡思乱想,对身心的恢复更好。当然,如果他之前不进行积极的治疗,就去工作,可能反而会加重。

三道身心整合疗愈体系,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每个来访者具体的情况,综合考虑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发病原因,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等,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疗愈方案,并且亲自指导。帮助来访者消除症状,树立正确健康观念的同时,教授自我调节的方法。使来访者获得真正的身心健康!


重度抑郁症不想上班怎么办

半个月前我选择离职,因为在公司感觉特别忙而且工资还低,干着出纳的工作还要处理公司的内勤事务。离职之后感觉时间还长,就没先急着找工作,玩了一周开始找工作,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老有一种不想上班的感觉,逃避,对工作挑三拣四,我感觉我的状态很不好,后来我就选择不去想这些事,放空自己,什么也不想,在家里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慢慢的就调整过来了,你可以试一试

重度抑郁有厌学情绪还应该坚持去上课吗

谢邀!

不太确定问这个问题的是学生的家长,还是学生本人?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重度抑郁且已有厌学情绪,继续回到带给他更多压力、更多痛苦的环境下,对身心的恢复是没有帮助的。就像重感冒的人只想远离寒冷,只想好好的休息睡觉,此时,会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穿着睡衣顶着寒风去跑步呢?

对于学生,真的蛮感动的。身心的痛苦煎熬着,却依旧牵挂着学业,猜想是不是对于未来的那份不确定性,正在搅动着你本就无助的焦虑呢?不要急于去评价未来,你现在只需要在你治疗的同时,感念自己所怀抱的希望即可。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