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为什么得了抑郁症之后总是会经常想起一些愤-抑郁症对感情冷漠

为什么得了抑郁症之后总是会经常想起一些愤

因为得抑郁症的原因就是你想起来的那些让你愤怒的事儿导致的。

别说现在处于抑郁症病中,即使病好了,能导致你抑郁的事,仍旧是值得生气的。

这个时候你就要分析一下这个事情,你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小气,还是因为它确实是过分了。

把自己抽离出来,客观的分析一下。

如果是你小气的话,暂时不说话。

但是如果你把自己抽离出来,在你从小到大的所见所闻中,这件事儿,能让你愤怒的事,你仍旧感到它是过分的。

那就不是你的错。

去拿一根笔,拿一张纸。

把让你愤怒,让你感到受伤的事一件一件的记录下来。

然后再把做这些事情的人一个一个的搜罗出来。

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了。

别人触犯法律的,让你生气的事儿,直接用法律解决。

别人没有触犯法律的事儿,你自己来解决。

也就说秋后算账。

最后总结一下:抑郁症的人本身就是由于之前那些能伤害到你的事儿,处在一个比较弱势的位置上。

再加上别人的不理解,或者是别人的误解,或是别人刻意的误解,就会更加的愤怒,更加的难过。

可是愤怒和难过是没有用的。

不要去理会别人。

还是做上面的,把能伤害到你的事儿,你在意的一件一件记录下来,把伤害过你的人一个一个找出来,然后一一的去解决。

相信我,每解决一件,你的心里就会舒服很多。

这里不是让你偏执阴暗的去找茬,而是让你去拿回本该属于自己拥有的一切。

单身久了容易得抑郁症吗

单身久了不会得抑郁症。只是会更容易遇到渣男。

我有一个朋友,跟上一任男朋友分手后,一直处于空窗期。她自己条件很一般,但是眼光又高,导致空窗期四年之长。眼看马上要三十了,家里着急,她也着急。就开始急切地找男朋友。

人一着急,加之空窗又太久,所以每次刚开始,就投入过度的热情。导致对方都觉得她迫不及待。然后这些男人占完便宜,又都跑了。越是留不住男人,她越害怕失去。越害怕失去,又越会出现还没正式开始就过度投入,甚至比对方更迫切。

这种迫切让男人觉得她太容易到手,觉得她太随便,又考虑到她大龄未嫁,总觉得她属于行为不检点的人。当男人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几乎就出现了破窗效应。所以男人占完便宜又都消失了。而她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没自信。

所以单身久了,不会抑郁。但更容易遇渣男。


抑郁症患者适合结婚吗

如果以前患有抑郁症,现在已经治愈,而且在一年以上没有复发,情绪状态好,能适应工作、生活,可以结婚。但婚后要注意生活规律,尽量避免精神刺激。如果感到有不良情绪,通过自我调节不能缓解,要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婚前需要让对方了解自己有抑郁症病史,让对方在自愿的情况下结合,这样对抑郁症患者婚后的生活、工作及病情稳定有好处。

如果目前还处于抑郁症发病期,不适合结婚。原因在于进入婚姻后,在不同的时期,夫妻双方要面对不同的课题,有时会遇到困难而难以适应。比如结婚初期需要逐步建立夫妻共同体,但此时很容易感觉对方身上有很多婚前没发现的缺点,或者对方不像恋爱时那样对自己好了,或者对方的家人难以相处等等,这会导致抑郁症患者在感情生活上遭遇挫折,加重抑郁症病情。

另外,情绪容易在夫妻之间传染。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比如持续的伤感、焦虑、抑郁,或者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会影响配偶的情绪状态,两个人容易形成情绪的相互传染,恶性循环,家庭生活缺乏良好的氛围,不利于双方的身心健康,影响婚姻质量。

关于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轻重对子辈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数据。但抑郁症除了跟遗传相关以外,也跟后天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如果孩子接触到家庭中抑郁症患者(特别是母亲)的消极认知、情感和行为,导致孩子倾向于选择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来进行认知,一旦形成负性的认知,就会增加孩子患上抑郁症的危险性。所以,家庭中有抑郁症患者,特别是患有产前、产后抑郁症的女性需要及时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来专业治疗抑郁症,避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大的影响。

为什么抑郁症的人情绪忽好忽坏,阴晴不定,

怕啥会有啥,真正敢于面对,也就不怕了。

抑郁症,究竟在抑郁那些方面?一个个攻破,都是压力大,没得到所希望的抑郁吧?

如果是念头想的痛苦,索性就让它想,盯住念头,看它到底能想多坏。

跳出来看,不要完全被陷入进去,这样释放内心痛苦后,就不压抑了。

如果在比较,感到没别人过的好,现实不成功,就当在充电。。。

即使看别人成功,担当的责任也重大,他们在消耗电发光,总有一天,也有电不足的时候。

其实啥也带不走,成功又能如何?都是过眼云烟,就当看电影。。。

只要自己感觉过的好就行。成功者,要付出很多,自己又不想付出那么多,这份简单快乐,别人还羡慕了,是不是?

想想都得到了,还没真正享受却离开了。

不要攀比,就没有抑郁和痛苦,只要活着,就比死去的人幸运。

抑郁症的人是不是因为家庭和个人自私造成的

对自己受到的不公平随时怼回去就好了

抑郁症的人为什么一时能想通,一时又活不下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作为抑郁症几度复发的亲身经历者,我来说一下感受。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好的时候和正常人完全没有任何不同。甚至在发作的时候只要不严重,出行在外或者在家里外人是根本看不出来的,因为抑郁症患者哪怕是病发期间思想意识都是完全清醒的,认知完全是正常的,所以有很多人把这种病人看做娇气病富贵病,没事找事。

实际上,没有经历过,或者在抑郁情绪或者抑郁状态的情况下,很多人觉得自己心里抑郁了,茶饭不思就是抑郁症了,完全不是,是否定义为抑郁症需要精神科医生的诊断,符合精神医学的标准通过测试检查诊断才能定义。

抑郁症患者每天的时间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心里。比如我,早晨起来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精神头也可以,吃过早饭,九点多开始,那种难受的感觉就来了,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穷尽我所有的想法也无法描绘出来怎么个难受法,心慌气短是肯定的,气不够用一样,心悸心慌胆怯,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担心什么,莫名的恐惧,好像心脏在胸腔里提着不上不下,哪怕身边的人说话稍微大点声音,都觉得烦躁得不行,在卧室里待着感觉客厅里的电视都是噪音。

心脏跳的厉害,完完全全的心脏病患者一样,什么都怕,别人打个进来感觉心脏要吓出来了。什么都不敢做,玩手机哪怕是娱乐小游戏也能让自己心脏跳的疯狂,所以今年过年以后我有半个月没有看手机,就是在家躺着休息,不能出门上街,恐惧周围的一切,就像马上不久于人世一样。

下午两三点以后,症状就消失了,又和常人无异,我为此咨询过医生,医生说抑郁症患者就是这样,叫做朝重暮轻,也就是说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上午难受,晚上轻松。

我确实感受到了,上午难受的时候心脏好像要跳出来,有时候动都不敢动一下,觉得死亡就在身边,无边的恐惧,不可名状的难受,真觉得生不如死。大脑发木,身体机械,走出家门都不敢,汽车发动的声音都能吓倒,导致心跳更快。医生也说这就是症状,病情好了症状就消失了,对于这个问题,无解。医生解释很多抑郁症患者的难受法描述不出来,家人同事又看不出问题,完全是个人的心里在承受问题,所以很多人不堪重负和压力,就解脱了。

我是十多天后好转的,那些天就是活在之中,想死不能死,我还有责任:孩子还没长大要照顾,所以就服用抗抑郁药治疗。期间我下了一次楼,孩子陪着我,我一个人甚至下楼都不敢。

晚上的时候,症状就消失了,和常人无异。这个时候谁都无法和上午那个濒死的自己联系到一起,但是抑郁症就是这样,每天时间段不一样症状不一,这就是精神病的可怕之处。

我看过一些人描述抑郁症运动自愈的说法,我不敢说别人不是抑郁症,只能说自己,症状发作的时候确实生不如死,等到晚上,又和正常人一样了。

其实只要跟医生沟通讲好了症状,用药十多天以后症状就会减轻很多,慢慢会越来越好。

抑郁症很规律的一天好,一天坏,是什么原因

有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的朋友,当前对于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贴在你身上的各种“症”和“病”的标签赶快撕掉。

你的所有负面情绪世界上每个活人都有,就如同呼吸,要说是病,那每个人都有病。就如同吃饭症、睡觉症一样可笑。既然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解决,也解决不了,除非把生命解决掉。你们就是个正常人,和别人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心理和精神问题就是个伪命题,去解决心理问题这就是问题本身,这是个可怕陷阱,一旦掉进去,自己浑然不觉,连跳出来的意识都没有。

我们和一般人又有何不同呢,区别是别人有了负面情绪没有陷进去,我们不但陷进去了而不知是陷阱,当然也就不知道要跳出来,更别谈如何跳了,只能无辜地苦苦挣扎。

因此,有了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万别陷进去。陷进去了也别怕,只要知道是个陷阱,不需要解决什么,只需要跳出来就啥事没有了。有人说:“我跳不出来啊”。那是因为你不知道陷阱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陷阱的原理,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掉进来的。你连陷阱都看不见,那当然就不知道如何跳出来的。如果知道了这些,反其道而行,自可跳出来。

陷阱在哪呢?在于我们内心的各种执著和,自己给自己编了一张张无形大网,把自己牢牢束缚住,并在解决以为是自己心理问题原因的各种现实问题过程中,网越织越密,直至自己动弹不得。倘若反其道行之,唯有放下各种执著和,放下对任何问题的解决,就能从陷阱中彻底走出来。这就是迷途知返。

有人非要问我具体方法。并没有什么具体方法。我们的内心无时无处不在。内心的问题不能靠外在的方法解决。我们还是吃饭、睡觉、工作、学习、生活,该干啥干啥。我们既然是正常人,既然没有病当然也只能该干啥干啥,否则还有其它需要干的吗?但这时的该干啥干啥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现在吃饭时只想吃饭,睡觉时只想睡觉,工作就是工作。学习就是学习,安住于当下,既不后悔过去,也不恐惧未来就可以了。

传统心理学由于不明白心理问题是怎么回事,不明就里,针对表面的各种负面情绪和生理反应科学系统地发明了很多看起来很科学、很高明、很高大上的各种“症”和“病”,让人眼花缭乱,不由得赞叹心理学的伟大与高明。为了高明,传统心理学家还精心设计了各种量表,显得无比精确和科学,让人深信不疑。然而,这真是可笑之极。我们的内心居然可以这样精确和不变。任何一个所谓正常人,有负面情绪时,都会给贴上一个标签。

为了掩盖自己的,传统心理学家告诉大家:“这不但是个病,而且一辈子好不了,必须终生服药”。这个结论不知道把多少人推向了绝望的深渊。我们一旦深信这个结论,就会认命,就会放弃自己,就会行尸走肉般度过一生。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要知道,我们的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归因于外在,而我们又改变不了外在,那除了绝望还能有什么?同理,如果我们把所谓心理问题的原因归于外在,认为是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疾病、金钱、别人或某一件事等造成,如果这些外在问题能够改变还好(其实即便改变也无济于事),假如改变不了,那你除了绝望还能有什么。

要知道,我们的内心掌控权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开不开心,抑不抑郁,焦不焦虑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自己的心态只能自己去改变。同样的问题可以不同的心态去应对。假如我们不愿意去改变,那谁也没有办法。

我们的内心与外界没有任何关系,和生理也没有任何关系,相反生理变化是由我们内心变化所引起的。如果我们把原因归于外在,那我们就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掌控权,就会听天由命,就会随波逐流,是对自己的完全不负责任,是把自己交给了别人,任由别人宰割。

然而,你的内心只能自己去改变,别人动不了丝毫。如果希望靠让人改变自己内心,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腿在自己身上,别人只能告诉你方向,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迈。迈一步是一步,不迈就在原地。

我不是说我们大家过去不努力,恰恰相反,而是大家太努力了,可以说是竭尽全力,用尽了各种手段和方法,甚至努力几十年,但就是走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把方向搞反了,没有找到原因,南辕北辙了,结果是越努力越严重,还不如啥也不干。

看似苦海茫茫,其实岸就在身后,就在跟前,一回头,一转身就是。我们只要现在开始停止释放负能量,并开始释放正能量。这一念的转变你就已经好了,你就已经回头了,你就已经转变方向了,坚持下去就好了。那么,什么是正能量呢?正能量就是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是无我利他,我的文章里说的太多了,我就不在详述了。

抑郁症是生理疾病还是心里疾病

我曾经因为小美的病情,专门查过抑郁症相关的治疗。

书上说,抑郁症治疗通常分两大派系:生物精神病学派,俗称“有脑无心”,主张药物治疗;纯心理学派,俗称“有心无脑”,主张通过改善情绪、认知、行为等治疗抑郁症。一般复发3次以上,药物已经不能轻松解决了,医生大多会建议患者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望能重构患者的认知,以达到彻底治愈。

小美是我的大学同学,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察觉出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她性格活泼,与人和善,是一个很好相处的女孩。她的不一样,在她表白被拒后日渐凸显出来。比如她和你说话的时候会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你看,反应也会慢半拍。再比如,她能一夜不睡,等在那个男生楼下,只为了和他说说话。

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候她已经出现很严重的幻听了,可她一直在很努力的让自己听清别人说的话,这样才能和自己脑子里的臆想作斗争。可惜当时的我们还太年轻,只是觉得她有点奇怪,便就被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并没有给予她太多的关注。

后来直到她休学,我才断断续续听说她的消息,听说她父母对她不离不弃,专门停职带她去环游大好河山了,后来她考上了心理学研究生,遇见了很好的室友,逐渐与常人无异。

抑郁症和自卑有多大的关系

抑郁症,其实就是做人纠结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一种病症,它突出表现在情绪上,其实,这是人体整个状态不正常的结果,换言之,抑郁症并不仅仅是情绪或心理上的疾病。只不过在心理上或情绪上更加突出或更加表面化罢了。如果你不相信,那么,就请你去医院做一下生理指标的检查,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结论性的检查结果:人体运行不正常,它会体现在你的血液微量元素的不正常,血压的不正常,内分泌不正常,失眠,吸收消化的不正常,等等,有的甚至是肢体活动的不正常。

人,为什么会纠结呢?其实就是因为过多的沉浸于表象,沉溺于自我的患得患失,沉溺于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或设定,纠结于自我得到与得不到之间的无奈,纠结于被别人认同与不认同之间的联想而深陷其中。所以,就会“想不开”,心想不开,则身体的运行也不可能“开”,也必有纠结,由此,身体怎么能正常运行呢?生理指标怎么可能会正常呢?当然情绪也不可能正常了,身体“不开”体现在情绪上,要么是容易激动,暴怒,要么就是抑郁寡欢,当然在审视自己的时候也就不可能正常看待了,要么觉得天底下的人都对不起自己,都不如自己,这是狂妄自大,要么就是自叹弗如,一无是处。这是自卑,这些其实都是身体不正常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的表现,

那么,抑郁症和自卑有多大关系呢?

答:抑郁症患者在对自我认定方面的表现,要么是自大,要么自卑。反过来也可以说,自卑或自大,其实都是抑郁症,也都是身体不正常。抑郁症与自卑是一个东西,它叫不正常的身体状态,而不是两个有着某种关系的独立个体,你自卑,就是抑郁当中,你自大,也是抑郁当中,但是在“不正常状态当中”。

抑郁症分生理和心理吗

首先,我要重新强调一点,科学家并不知道抑郁症,或任何其他精神病的根源。目前只是有许多有趣的理论,但任何一条都还没有找到证据。但也许有天我们会找到答案。到那时等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时代,会觉得它落后得可笑。但不管怎样,这方面的科学肯定会出现突破口,而且对大脑的研究将呈爆式的速度飞速发展。毫无疑问,在未来的10年内,各式各样的新理论将会不涌现出来。

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我们在大脑工作原理这方面的知识仍然还处于原始阶段。对于人脑的“硬件”和“软件”,我们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一条神经或一系列的神经是如何将受到的刺激转换为思维或感觉的?这是最难解的科学之谜之一。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就像字宙的起源一样神秘。

一些科学家做出了一个假设,这就是:抑郁症可能是因为大脑中缺乏一种或多种这样的生物胺递质,而狂躁症(过度欣快或兴奋的状态)则是由干一种或多种这样的递质过量而引起的。一些研究学者认为,5-羟色胺对抑郁症的影响最大;而另外一些研究学者则认为,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异常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这些生物胺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抗抑郁药物也许有效,因为们可以提升抑郁患者体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数量或使它更活跃。如果没有5羟色胺等化学,那会怎么样?那么,这条神经就无法通过突触将其神经信号正确地发送给突触后神经,大脑中路就会岀现连接故障。这会使人的精神和情绪产生于扰,就像收音机调谐电线松了的时候,传出来的音乐一样。情绪干扰的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色胺不足,这会引发抑郁症;另一种则是因为5-羟色胺过量,这会引发狂躁症。

最近,这类胺理论有了一点变化。一些科学家不再认为5-羟色胺不足,或过量会引发抑郁症或狂躁症。相反,他们开始假定情绪障碍症是因为,神经膜上的一个或多个受体出现了异常。认为突触后神经上的5-羟色胺受体有问题。例如,受体的数量不够,那神经之间该如何沟通呢?尽管突触中也许会有许多5-羟色胺分子,但突触前神经发出信号时,突触后神经却无法发出相应的信号。如果5羟色胺受体的数量过多又会怎么样呢?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即5-羟色胺系统会过于活跃。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发现大脑中至少有15种不同类型的,5羟色胺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类型。所有的这些受体很可能会对荷尔蒙、感觉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不过,至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受体会起到什么作用,以及它们如果有异常是否会引发抑郁症或狂躁症,科学家们还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这些5羟色胺受体的种类虽然很多,但这方面的研究发展极快,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理影响和心理影响了。

在大脑功能中,5羟色胺受体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尽管我们在这方面还知之甚少,但已有证据表明,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时,突触后神经上的受体数量可能会有变化。例如,如果你服用的药可以在神经之间的突触中增加羟色胺的数量,那么几周后,突触后神经膜上的5羟色胺受体的数量将会减少。这可能是因为神经为了避免刺激过多而采取的补偿手段;换而言之,神经会尝试减少信号的数量。这种反应称为“下调”。相反,如果你减少突触前神经中的5-羟色胺,则进入突触的5-羟色胺也会相应减少。几周后,突触后神经可能会采取补偿手段增加5-羟色胺受体的数量;神经将尝试增加信号的数量。这种反应称为“上调”。

这些术语听起来很专业,但它们的意思却很简单。“上调”表示“增加受体“下调”则表示“减少受体”。我也可以说“上调表示调高系统,“下调”表示调低系统—就像调节收音机的音量一样。众所周知,抗抑都药物一般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起效。研究人员直想找出个中原因。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下调”也许可以说明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原理。换而言之,抗抑郁药物之所以可以起效,也许不是因为以前所认为的它可以上调5一羟色胺系统,而是因为它们可以在几周后下调5羟色按系统。这或许可以说明5-羟色胺数量降低根本不是抑郁症的根源。相反,抑郁症可能是由于大脑中5一羟色胺的活动增加而引起的。而抗抑郁药物或作动在几个星期后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可以调低5羟色胺系统。

这些理论可靠吗?有证据吗?不,它们只是假设。我已经说过,要想出某理论实在太容易了,可难就难在找证据。到目前为止,要想证明它或否定它鄙不可能,因为找不到令人信服的证据。此外,目前也没有相关的临床测试或验室测试,我们没法在一组患者或单个患者的大脑中准确无误地发现任何引发抑郁症的化学物质失衡现象。

当前的这些理论的主要价值在于激发硏究的兴趣,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可以对大脑的工作原理有更多的了解。我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想出更可靠的理论,并能提供可以测试这些理论的强大工具。也许你会想:“就只能这样了吗?”科学家似乎只会坐着空想,说什么抑郁症可能是因为大脑中的这种或那种递质或受体过剩或不足”。他们是不是就只能这样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只能这样了。这个问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对大脑还知之甚少,所以在抑郁症这方面,我们的理论还远远不够成熟。

也许抑郁症不是因为任何化学递质或受体的问题。也许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发现,抑郁症事实上更像是一种“软件”问题,而非“硬件”问题。换而言之,如果你有电脑的话,你会知道电脑随时都会死机。有时是因为硬件出了问题。例如,也许是因为你的硬盘出现故障。但更多的时候,死机是因为软件问题—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会因为某个漏洞使程序运行出错。因此,在研究抑郁症和大脑的关系时,我们也许总以为是“硬件”问题(例如,先天性的化学物质失衡),但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却出在“软件”上(例如,由于认知错误而产生的消极思维模式)。这两种问题都是“有机的”,因为它们都和大脑组银有关,但它们的解决方法却有天壤之别。

此外,研究抑郁症的专家还必须处理夕一个关键问题,这就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我们在大脑中发现的变化到底是抑郁症的因还是果?要说明这问题,我们先来做个默想实验。请想像树林中有一只活泼而快乐的小鹿。假设我们有一台先进的机器,通过这台机器我们可以看到小鹿大脑中的化学活动胞电活动。比方说,我们有一台便捷式的未来型脑成像机器,它可以远距离是作就像交警用来测量驾驶速度的激光枪一样。不过,这头小鹿肯定不知道们在监控它的大脑活动。突然,它发现有一群饿狼正在向它靠近,于是它惊此时,我们的脑成像机器可以检测到小鹿大脑中的脑电活动和化学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化学变化和脑电变化到底是恐惧的因还是果?我们可以说这头小鹿之所以害怕是因为它大脑的化学物质突然失衡吗?

同样,抑郁患者的大脑中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和脑电变化。当我们感到快乐、愤怒或恐惧时,我们的大脑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哪些大脑变化是这些强烈情绪的因?而哪些大脑变化又是这些强烈情绪的果?对于研究抑郁症的专家来说,最痛苦的挑战之一莫过于区分因和果。这个问题不是不能解决,只是太难了。虽然我们很想认可当前的这些抑郁症理论,但总是找不到证据。

显然,要想验证这些理论中的任何一条都得进行研究,而这种研究工作却是极其艰难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我们目前还无法准确地了解,人脑中的化学过程和脑电过程。我们没法打开抑郁患者的脑袋去观察里面的变化!就算我们能,我们也不知道该看哪个部位、该怎么看。不过,PET(正电子断层仪)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等先进工具使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成为可能。于是,科学家们开始能够“看见”人脑内部的神经活动和化学过程。这无疑是开天辟地的伟大发现。但这项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只有寄希望10年后,但愿那时会有更多的发展。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