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胰腺癌症状-糖尿病抑郁症症状有哪些症状吃什么药

胰腺癌症状

胰腺癌早期症状,胰腺癌好发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男性是女性的一点五~二倍。此病早期酷似「胃病」,容易被误诊,更须仔细加以自我诊别。 胰腺兼有内外分泌功能,体积很小,其解剖位置深,又与胃,十二指肠,胆总管等脏器邻近,故胰腺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早期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反复上腹不适,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而疏忽大意。。1。症状体征
1)消化系统症状:腹痛是常见的症状,3/4以上患者有此症状,疼痛开始时较轻,逐渐加重,早期疼痛范围广泛不易定位,为性质较模糊的饱胀不适,胀痛,隐痛或钝痛等。起病急者则有部位明确的腹部绞痛或钝痛,胰头癌可引起右上腹痛,胰尾癌可引起左上腹痛,而严重的腰背痛常是癌肿沿神经鞘向腹后神经丛转移所致。胰腺癌的肿块在仰卧时可腹后神经,常加重腹痛,故典型的胰腺癌疼痛为仰卧时引起疼痛,或使疼痛加剧,特别在夜间更明显,迫使患者坐起或向前弯腰以求缓解,疼痛与饮食及排便,排气无关系。除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诉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痛,以致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疼痛可向中背部,前胸及左肩胛放射。本病的消化系统症状还有腹泻,恶心,呕吐,便秘,胃肠充气等。恶心呕吐可为暂时性或仅在腹痛时出现;如果癌肿侵蚀胃肠可引起呕血,黑便。胰体,胰尾癌可扪及大小不定,不规则,十分坚硬固定的肿块。胰头癌患者90%可有胆囊肿大。
2)全身症状:消瘦是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90%的患者有迅速而明显的体重减轻,部分患者还以消瘦为首先症状,尤其是胰尾癌和胰体癌患者。消瘦的原因可能与胃纳大减,胰腺分泌不足,消化吸收不良等因素有关。黄疸是诊断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癌肿部位的特征而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出现,壶腹部癌100%有黄疸出现,即使在早期也发生黄疸;胰体,尾癌早期无黄疸,但到晚期,癌肿波及胰头,或转移至胆总管,淋巴结,肝脏,引起肝外或肝内胆管梗阻时,可出现黄疸。黄疸的性质为阻塞性,且逐渐加深,呈深黄带绿色,伴浓茶样尿液,陶土粪便和皮肤瘙痒。黄疸一经出现,往往不会消退。但个别病例因肿瘤的炎变及水肿暂时消退,胆肠瘘形成,癌组织坏死脱落等因素,黄疸可暂时减轻或消退。胰腺癌约有10%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发热,呈高,低,间歇或不规则热。此外本病还有症状性糖尿病,血栓静脉炎,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3)转移性症状:胰腺癌可直接浸润胆总管壁,或在早期由于癌而发生阻塞性黄疸;在肿瘤发展的同时,癌与胃,十二指肠,大肠和下腔静脉粘连,或向脏器发生癌浸润,进而浸润肠系膜上动脉和门静脉等,导致门静脉高压而出现腹水等症;胰体部和尾部癌明显地向腹膜后腔发展脾动脉,常常发生脾肿大和食道静脉瘤;癌症向后扩展,或侵蚀腹腔神经丛,出现腰背疼痛,同时偶可并发胰腺炎;癌症的骨转移,可致剧烈持续的疼痛;向肺及纵膈转移可产生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胆汁瘀积或转移到肝可引起肝肿大;锁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癌转移而肿大发硬。

我有抑郁症(四五年了),已治疗两个月,主

一般而言,如果某种疾病有明确的原因,我们的感觉可能好一些。但是,与许多其它严重疾病类似,在没有任何诱发事件或疾病的情况下,抑郁症也可以发作。抑郁症往往是各种遗传、心理和环境因素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请继续阅读以更多地了解这些因素。
1.生物化学 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时,大脑中往往有某些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减少。人们认为,如果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不平衡,就可以导致抑郁症或焦虑症。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常常导致情绪低落、动力下降以及食欲和改变。
2.遗传因素 与许多其它疾病一样,抑郁症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现。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症,则孩子患该病的机会增加10%~13%;在完全相同的孪生子中,这个数值还要大。如果孪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然而,在有明显抑郁症家族史的人中,许多人甚至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也从来不得这种病。反过来,有些患抑郁症的人根本没有抑郁症的家族史。
3.社会与环境因素 一些研究提示,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重病或屡遭不幸,可导致抑郁症。日常压力对我们的身体也有看不见的不良影响,事实上可以促成更大范围的疾病,包括心脏病、感冒和抑郁症。对于已经容易患抑郁症的人,如果持续处于暴力、忽视、或贫穷之中,那么更可能会患上这种病。
4.躯体疾病 许多躯体疾病和状况,如中风、心脏病发作、癌症、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乱和晚期疾病,往往可以导致抑郁症。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患有躯体疾病,而且有淡漠症状或者无法解决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应该与医生联系。这些症状可能是对躯体疾病的情绪反应或主观反应,也可能是这个人合并有需要治疗的抑郁症。
5.人格因素 悲观、自信心低、有不良的思维模式、过分烦恼或者感觉几乎无法控制生活事件的人较容易发生抑郁症。
6.其它因素 一些药物可以造成抑郁症(如利血平)。更多信息请向医务人员咨询。另外,经常过多饮酒有时也可以导致抑郁症。 虽然我们有关抑郁症病因的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会继续向前进展,但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不论老幼、贫富、名人百姓,都有人患过抑郁症。不论你是什么人,你在生活中某些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大脑疾患,有其自身发生和发展规律。多年来抑郁症和抗抑郁药的研究,一直是当代精神病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虽然有关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但并不妨碍对此病进行有效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如心理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但当代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病人常有消极悲观念头,重者轻生厌世,医师应高度警惕并告诫家人严加防范。条件允许最好住院,电痉挛治疗有立竿见影、起死回生的效果,应果断及时采用。 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这里仅介绍疗效确切,普遍公认的两类药物: 1,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2,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由于新药发展很快,新药层出不穷,如万拉法星、萘法唑酮等,但目前仍以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剂为主,临床应用这类药物也最多最广。而某些抗精神病药如舒必利、抗焦虑药阿普唑仑、罗拉、丁螺环酮和中枢兴奋药哌甲酯的抗抑郁作用尚存在争议,故从略。 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主要有两种,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1,单受氧化酶抑制剂 异丙肼是本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物。异丙肼原是一种抗结核药,因有多说、多动、失眠和欣等中枢兴奋作用,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人并获得成功。动物实验证实其可逆转利血平引起的淡漠、少动,同时,脑单胺含量升高。推测其中枢兴奋和抗抑郁作用是因为大脑单受氧化酶受抑制单胺降解减少,使突解间隙单受含量升高的缘故。从而提示了动物行为和大脑单受类递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精神药理和精神疾病病因学研究奠定的基础。 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经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惩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80年代后期出现了新一代半日受氧化酶抑制剂,即可逆性单胺氧化酶一个亚型(mao-a)抑郁剂,它的特点是:1对mao-a选择性高,对另一种同功酶mao-b选择性小,故仍可降解食物中的酷胺,从而减少高血压危象风险。2对mao-a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仅8-10小时即可恢复酶的活性,而老的半日胺氧化酶抑制剂抑制时间长达2周之久,因而也降低了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危险。主要产品有吗氯贝胺,剂量150-450mg/d,分次服。据称疗效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当。 虽比老的半日胺氧化酶抑制剂安全,但仍应注意性低血压及潜在的食物、药物间相互作用,一般也不作为首选药。 2,三环类抗抑郁药 是紧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之后的另一类抗抑郁药,以丙咪嗪为代表。 它的化学结构与氯丙嗪相似,原以为可能是一种新的抗精神病药,但临床试验结果大出所料,该药对精神症无效,却能改善抑郁心境。以后又经大量,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从而取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一跃成为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垄断抗抑郁药市场长达30年之久。 三环类抗抑郁药共有产品10余种,我国除丙咪嗪外还有阿米替林、多虑平和氯丙咪嗪。马普替林虽为四环结构,但药理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一致。三环类抗抑郁药的适应证为各种类型抑郁症,有效率约70%-80%,起效时间1-2周,剂量范围50-250mg/d,缓慢加量,分次服。因镇静作用较强,晚间剂量宜大些。治疗范围血药浓度丙咪嗪和阿米替林为50-250ng/ml。 三环类抗抑郁药临床应用时间最长,药理作用研究得也最多最充分,简言之,其主要药理作用为:1阻滞单胺递质(主要为肾上腺素和5-ht)再摄取,使突触间隙单受含量升高而产生抗抑郁作用。2阻断多种递质受体,它与治疗作用无关,却是诸多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如阴滞乙酰胆大碱m受体,可能出现口干、视力模糊、窦性心动过速、便秘、尿潴留、青光眼加剧、记忆功能障碍;阻滞肾上腺素a1受体,可能出现加强哌唑嗪的降压作用、性低血压、头昏、反射性心动过速;阴滞组胺h1受体,可出现加强中枢抑制剂作用、镇静、嗜睡、增加体重、降低血压;阴滞多巴胺d2受体,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内分泌改变。 抗抑郁药物副作用较重者,宜减量、停药或换用其他药。一般不主张两种以上抗抑郁药联用,由于本病有较高复发率,症状缓解后尚应维持治疗4-6个月,以利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让忧郁重见彩虹 自己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于任何事情,更甚者,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出现轻生的念头。大多数人处于这种状态时,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太正常,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他们往往采用一种消极的应对方法,躺在床上对自己说:等我情绪好转时,我就能够……。然而,情绪什么时候好转呢?似乎并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相当苦恼,急于摆脱却又不知该从何处着手,只能茫然地等待。其实,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是相互关联的,一者动,三者皆动。三者中,最易于自我控制加以改变的是行为。因此,当情绪不佳时,个体可以通过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而间接地主动改善自己的情绪。在此,为大家介绍一种行为治疗的方法,只要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你的生活一定会重新绚丽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现在根本没有希望改善的想法,甚至出现了轻生的念头,那么,最好是去找心理医生看一看。) 找一件以前一直很喜欢但已经很久未做的事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完成它,逐渐增加生活中有意义的活动。随着活动的增加,你会发现:你可做的能做的事情很多,你对生活的兴趣会逐渐恢复。
1、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这个目标要可行,也就是说,外在条件和自身条件都要具备。最初的计划要比较易于实现,需要的时间、精力比较少。如果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在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你半途而废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你一想到某个目标就兴致勃勃地准备采取行动的话,你就不必往下看了,你不是这篇文章希望帮助的对象。)如果你住在内陆省份,就先别计划进游大海:如果你只在游泳池里游过泳,就不要计划横渡琼州海峡。这些目标对目前的你而言太远大了些。 现在,我们假定你的目标是"今年夏天学会游泳"。这个目标可行吗?可行的,因为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一个夏天就学会了游泳,他们并不是运动天才;我知道离家不远有个游泳场,开设有游泳课程;我有参加游泳课程所需的这笔钱;这个夏天我有时间。
2、对你的目标精确定义。 只有目标明确,你才能判断是否达到了目标。否则,你总有办法对自己说:"我失败了。"为了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你需要成功的体验。因此,在实施这项行为治疗的过程中,你要确保你会有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你相信你才能力做到你想做到的事情。所以,请你精确定义你成功的标准。 "今年夏天学会游泳","今年夏天"是指什么时候?2004年6月一9月。哪种游泳?蛙泳。怎样才算是学会?能不借助于任何辅助工具游100米。好了,9月30日,你可以依据这些标准检验你的目标是否达到了。
3、将你的行动计划划分成足够小的步骤,确保你的计划一定可以完成。 为你的目标制定一个详细计划,计划的每一步要达到的目标都足够小,以确定你一定可以做到。比如,你第一步的目标可能是:确定游泳课的上课时间。你可能对这个目标嗤之以鼻,觉得太轻而易举了。但对于某些抑郁很重的人而言,能打起精神做这件事也很不容易了。记住,在确定每一个分目标时,要确保你一定可以完成。每完成一个目标,你就胜利了一次,每一次成功会令你的自信逐渐增长。如果你定的分目标太大,就难免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打击你的信心,也许,几次失败之后,你就会对这个计划完全丧失兴趣和信心,半途而废,重又返回到以前什么事也不要做的状态之中去了。
4、用自己的行为定义是否成功。 换言之,目标中不要牵涉到他人的行为。如果你的目标是与人交往,注意不要制定这样的目标:下班后和小李一起喝咖啡。这个目标的不当之处在于: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小李是否接受你的邀请。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控制别人的行为。因此,你的这个目标违背了上一条原则,你并不能确定这个目标一定可以实现。依据确保成功的原则,你可以这样修改目标:下班后,邀请小李一起喝咖啡。只要你开口邀请过,那你就成功了。至于小李的反应,并不重要。邀请技巧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5、目标中不要有情感成分。 在这个计划中,重要的是做,而不是你在做的过程中的感受。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不能直接控制情绪。而在抑郁状态下,你很难从任何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感觉。情绪会受到行为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即刻起作用的,需要一定的时日。因此,如果你一定要感到愉快才算是成功,那么,你很可能会失败。不要制定这样的目标:"我要愉快地游两圈",只要"我要游两圈"就足够了。 好了,主要的原则讲完了,你可以开始制定和实施你的计划了。如果你在某一时刻失败了也不必焦急,头一次尝试时,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再回头看一看这五条原则,找出你的错误所在,加以改正。相信你一定会战胜抑郁,生活得多姿多彩。 参考资料:

糖尿病症状

你好,给你说下糖尿病的症状吧。正常人的血糖,空腹时70110毫克,餐后两小时血糖达到140毫克之间,这都属于正常范围。如果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40毫克以上,我们就要注意这可能已经患着糖尿病。临床上再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容易疲劳、忽然间消瘦等症状。加上葡萄糖耐量试验,给75克葡萄糖,餐后二小时,有两次的血糖值高于200毫克以上的的状况,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这个人已经患有糖尿病了。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有很多人在糖尿病的初期,往往没有感觉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而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恶化,初步发生时可发现口渴多饮,多食善饥或食欲减退,进而感觉头昏头痛,容易疲倦,嗜眠,全身无力感,体温不隐,面色萎黄,频尿或夜间多尿,尿味异常,尿液表面呈油状,体重突然减轻,血糖高,尿糖高等症状。中医依其症候之差别又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等三消症。大渴引饮,随渴随饮为上消,其病在肺。多食善饥,日益消瘦属中消其病在胃。尿频尿多,小便淋浊,如膏如脂,属下消其病在肾,糖尿病甚至与心脏、肝脏亦有很密切关系。糖尿病的并发症患糖尿病的人如果没有妥善治疗或治疗失当,最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如视网膜剖离、眼底出血、视力模糊、白内障,心脏衰弱,血压不平隐,高血脂症,中风半身不遂,手脚麻木或针刺感,小腿抽痛痉挛,肾病变、腰酸、小便困难、水肿、摄护腺肿大、尿余沥不尽,性机能减退,皮肤病、疮痈、伤口难愈合、搔痒,牙龈肿胀出血,习惯性便秘,脂肪肝等。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如果拖延日久,会容易造成眼底出血及周边神经症状,男性性机能减退,,女性异常、性冷感等症状。严重糖尿病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肾脏症候群、蛋白尿、尿毒症及心肌梗塞、脑中风等为症。指导意见糖尿病的饮食宜忌
(1)适当增吃食物纤维纤维素是一种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糖尿病人适当地增加食物纤维的进量,有以下益处其一,高纤维食物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以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其二,能减缓糖尿病人的饥饿感;其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下列食物中含纤维量较多,可做为糖尿病人经常选吃的食品,如绿豆、海带、荞麦面、玉米面、燕麦面、高梁米、、芹菜、韭菜、豆芽等。有一点必须注意,虽然食物纤维对糖尿病人有好处,但是也不宜过份单一食用,凡事总有个度,糖尿病人讲究营养平衡更为重要。
(2)植物油为较理想的烹调用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因其中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必需脂肪酸,在体内能帮助胆固醇的运转,不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所以这对预防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如动脉硬化等有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糖尿病人所需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好。但是,植物油也不能大量食用,过量食用便会暴露其明显的副作用,如产热能过多而导致的脂胖等。科学家们建议;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1~2较好。
(3)有益的大豆及其制品大豆是糖尿病人较理想的食物,这是因为它所含的营养物质成份有益于糖尿病人。其一,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质的来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生理价值也高,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可以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其二,大豆中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与豆固醇,对降低血中胆固醇有利。其三,大豆中碳水化合物有一半为人体不能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此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与B族维生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大豆及其制品,如腐竹、豆腐丝、豆腐干、豆腐脑、大豆粉等,应成为糖尿病人的常用食品。
(4)应付饥饿的办法饥饿感是糖尿病人经常遇到的一种反应。它因糖尿病而引起,也将因糖尿病病情的好转及病人的适应调节而减轻或消失。可以采取下述办法来应付饥饿感的发生其一减少细粮摄入,多增加一些纤维食物,如荞麦面、玉米面、绿豆、海带等。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一些专供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食品,如荞麦挂面、绿豆饼干等,可做为饥饿感严重时加餐之用。其二适当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蔬菜。如西红柿、、黄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等。其三用一些食疗方来加餐。如饥饿感强烈时,可用冬瓜250克、山药100克、猪胰1具(洗净后),加适量调料炖煮后连汤食用,也可以用南瓜、大豆或豆腐等产热量低的食品来炖猪胰食用。以缓解饥饿感为限量。其四心理方法。人的饮食量与饮食习惯有关,在不影响营养基础上的饥饿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忍耐适应,是可以缓解的。此外,病人应相信,减少饮食量,并不一定会产生饥饿,不要有事先的饥饿准备,对糖尿病人重要的是营养平衡,过量的饮食无疑会给机体有关脏器组织带来负担。
(5)甜味品的选择有一些糖尿病人很爱吃甜食,但是甜食大多含糖量丰富,吃了又对病情不利。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棘手的矛盾呢?不妨试试下述方法其一在诸多甜味剂中,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以“甜叶菊”较好,虽然其不含营养素,但是它不提供热能,而且甜度为庶糖的400倍左右,故可选用。其二糖精做为甜味剂可以偶尔食用。但对妊娠妇女禁用。其三桃、梨、菠萝、杨梅、樱桃等甜味水果,可以适量食用。这些水果含有果胶,果胶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延缓葡萄糖吸收。此外,西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也可适量食用。其四糖尿病人应该控制糖摄入,但不可能一点糖也不沾。每日食用糖一般限制在10克以下,但是,每个糖尿病人的情况不一样,病人自己对其规律应有所摸索,包括每日血糖的最低时刻,这是适量进一些含糖食品的最佳时间。
(6)最易使血糖升高的食物在我们经常见的食物中,下列食物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如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蜜饯、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头、汽水、果酱、冰淇淋、甜糕点、蛋糕以及各种甜饮料、口服液、果汁等。
(7)容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血脂升高,对糖尿病非常不利。是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吃使血脂升高的食物,常见的有猪油、牛油、羊油、黄油、奶油、肥肉以及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物(见下表)。关于胆固醇,糖尿病人还应明白,它有两方面作用,首先它是必需的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组成细胞膜等等;但是摄入多了,就会引起副作用,如参与冠心病的生成等。一般认为胆固醇的摄入量以每天在300毫克以下为宜。
(8)饮酒的危害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酒是五谷之精华,适量饮酒可以活血通络,御寒,调节精神。对此要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逢节假日,亲戚朋友相聚,可以少量饮一点酒,并且,最好是啤酒或低度的其它酒;如果病情不稳定,或伴有肝脏或心血管疾病,应禁止饮酒。因为酒有下列危害其一饮酒会增加肝脏负担。我们知道,酒精的解毒主要在肝脏中进行。肝脏功能正常的人,解毒能力强,能把大部分有毒物质进行转化,排出体外。而糖尿病人的肝脏解毒能力较差,饮酒势必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而引起损伤。过量饮酒还容易发生高脂血症和代谢紊乱。其二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饮酒会使胰腺受到刺激而影响其分泌液的成分。其三酒本身就是高热量食物,每克酒精能产7千卡热量,糖尿病人稍失控制,便可引起病情恶化。
(9)饮食宜淡饮食口味过重,对人身体不利,传统中医为说明这个道理,曾用“五行”理论解释说过于多食酸味的东西,因酸味入肝,则会使肝气偏盛,脾气而衰弱;过于多食咸味的东西,因咸味入肾,肾主骨,则会引起大骨之气劳倦困惫,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于多食甘味的东西,甘之性缓滞,会使心气喘满,面色黑,肾气不能平衡;过于多食苦味的东西,则脾气不得濡润,消化不良,胃部就要胀满;过于多食辛味的东西,则筋脉败坏而松驰,精神也同时受到损害。因此,注意调和饮食五味,使其不偏不重,便可以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流畅,皮肤肌理固密,这样身体便健康,正因人们发现淡食有益于身体,所以很早就总结了“淡食最补人”一句摄食格言。对糖尿病人,尤其并发肾病的患者,日常饮食除了应遵循一般的保健要求外,更要注意少饮食钠盐。(10)饮食宜缓饮食宜缓,就是饮食时不要暴饮暴食,粗嚼急咽。食物的消化,咀嚼是第一道工序,只有第一道工序加工的好,食物到了胃肠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粗嚼急咽式的摄食有两大不益之处。其一糖尿病人摄入的食物常常是经估算而来,其有效成份应该是被充分的吸收利用,但是,咀嚼程度的不同,可以影响其营养成份的吸收。有实验证明,粗嚼者比细嚼者要少吸收蛋白质13%,脂肪12%,纤维素43%。可见细嚼慢咽作用之重要。其二粗嚼急咽会加重胃和胰腺等脏器的负担,时间一长,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对饮食宜缓问题,古人早有认识“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盖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补五脏,一也;脾胃易于消化,二也;不致吞呛噎咳,三也。”这一总结,至今看来仍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对糖尿病人。
(11)饮食宜暖糖尿病人的饮食温度要适中,过烫或过寒的饮食都将引起不良反应。按照中医理论,人的脾胃特点之一是喜暖而怕寒,所以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饮食宜暖这一科学的摄食法则在我国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早有发现“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其意思是说凡饮食,热的食物切不可温度太高,寒的饮食也不可温度太低,如果我们吃的能温度适中,那么,人体的正气将不会受到损伤,病邪也就不会乘虚而侵犯机体。这样身体也就太平了。最好营养来自天然食物。

糖尿病人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

糖尿病发生有以下阶段:

一、惊吓期:拒绝,不可能,我怎么会得糖尿病呢?把疾病所有细节关在门外,不理会疾病可能的进展和治疗。

二、反应期:反应期的人往往会用眼泪、失眠、易怒、不甘心表达内心的悲伤,这种情况下,是天底下最自然的反应,需要安慰。

三、修复期: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个时期,你求知若渴,想了解、掌握基本知识,想着怎么面对糖尿病,逐渐开始重建一个新的生活。

四、重整期:很长一段时间后,会进入重整期,每个人会架设一个不同但是可以接受的生活。

由于年龄不同,生活中角色不同,糖尿病知识的不同,治疗的经过、效果不同,每个人可能经历的阶段不同。内分泌医生或许很简单解决这个问题。而小孩子、孕妇、家庭顶梁柱等往往想的更多,心理活动越复杂。有些人会停留在悲伤中无法继续前进,有些人会因为心理压力出现失眠、无力,还有些人会因为恐慌紧张而焦躁不安。

一些心理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具体有焦虑状态,神经衰弱,情绪低落,请理性的面对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会引起焦虑症吗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需长久的吃降糖药,稍有不慎,变可是血糖忽高忽低、住院频繁,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面对心理问题,健康的对待糖尿病?

一、糖尿病引绪障碍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需要承受终生患病、反复血糖检测、长期胰岛素注射、食物限制、严重并发症等造成的长期压力,容易出现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失眠以及不良应对行为,从而加重糖尿病病情,老年患者还存在特殊的认知缺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

糖尿病患者中以新发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伴发器质性并发症及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心理障碍多发,老年女性患者更为多发。

年轻患者易有病耻感,显得更加孤独、更害怕有亲密感、更倾向于抑制发展亲密关系。据统计,这类患者中有小孩的也比较少,他们担心糖尿病会影响自己的婚姻和将来为人父母。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轻度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3.6%,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19.5%。住院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病率为22.5%,焦虑发病率为35%,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二、从心理保健看糖尿病患者5类情绪

1、烦躁不安情绪。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多,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能药到病除。可是“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心里就出现了急躁情绪——“像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于是陷入苦恼和烦闷之中。但这对疾病的治疗不利。

2、不能接受现实的情绪。该患者得了糖尿病后,无法接受“每天还要坚持测血糖,打胰岛素”的现实。未能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忍不住要发脾气”,急躁易怒,遇人遇事易动肝火。

3、心理不平衡情绪。该患者可能认为自己刚刚50岁,得了这种病,以后必须终身控制饮食,对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同时因心境不好,很难积极配合治疗。

4、焦虑恐惧心理。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并存在一些误解,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精神高度紧张,担心疾病会影响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

5、自责心理。该患者“看着家里人为我的病情担心”,自己过意不去。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从而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

三、糖尿病心理保健九要素

1、明确糖尿病是能被控制好的疾病,只要面对现实正视它,科学地对待它,血糖就会得到较好的控制,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2、精神放松。很多糖尿病患者常问医生:“我的病情严重吗?”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不论病情轻重,只要科学地对待它,千方百计把血糖降下来,疾病就不会往严重的方向发展。不论病情如何轻,如果听之任之,不认真规范地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的并发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最后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

3、不要存在错误观念。“能吃能喝不是病”这是一种错误观念,糖尿病就是能吃能喝,吃出来、喝出来的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尽管刚患糖尿病三五年很少致残或危及生命,但是一定要明白:从血糖升高的第一天起,糖尿病的并发症就开始了,一旦出现临床表现、功能障碍,治疗就十分困难。

4、培养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建立新的生活规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因而,血糖就会忽高忽低。如果把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安排得非常有节奏、有规律,血糖就不会大幅度的变化。

5、加强体育锻炼和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一方面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人们往往行为被限制以后会出现逆反心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平常未必想起吃水果,现在得了糖尿病要限制吃水果,反倒特别想吃了,控制饮食、忌烟限酒是治疗糖尿病重要的方面,因此不要存在“偶尔抽一支烟没关系”、“多吃一次没关系”的侥幸心理,往往有一次就能出现第二次、第三次。

6、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也会导致血糖升高。情绪的自控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长期的磨练,只要时时刻刻有这种“自控意识”,一定会有收益。要避免家庭矛盾,不要大事小事就生气,要心胸开阔,大事多商量,小事不计较。任何人在工作中或生活上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碰上不顺心的事,尤其是在评职称、涨工资、工作调动不顺利时更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而情绪的波动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把“身体健康”放在这些问题之上,对不顺心的事置之度外,对“名利”淡然处之,可以把对健康不利的因素减小到最低。

7、克服思想。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自己对疾病重视的程度逐渐淡漠,饮食控制不严格,自我监测也不认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药不按时吃,血糖也不查,甚至又像没得糖尿病时一样,一切顺其自然不管不顾,这样只能导致血糖的波动或升高,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8、生活丰富多彩。糖尿病患者要与人多交往,参加有益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生活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解除对疾病的紧张与烦恼,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与更多的人交往,尤其与糖尿病患者的交往,可以相互探讨控制糖尿病的经验、体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9、“麻烦”是病情的需要。糖尿病既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按时服药,又要进行血糖、尿糖的监测等等,确实很“麻烦”。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麻烦”才确保了病情的稳定。这些“麻烦”是控制病情的需要。糖尿病患者要克服“麻烦”心理,不要把治疗糖尿病的一些手段和方法看成“额外负担”。血糖控制不好,一旦并发症产生了,造成功能障碍、致盲、致残。到那时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给家属带来的负担,与现在需要做的事比较起来,现在的“麻烦”是微不足道的。

四、寻求专业的抗抑郁治疗

1、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对病程的进展有一定不利影响。

2、糖尿病的早期治疗不仅胰岛素应用越早越好,且心理支持越早越好,胰岛素与心理支持的有机结合应成为糖尿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3、抗抑郁治疗不但可以减轻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还可以改善血糖及缓解神经病变的疼痛。

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意味着患有糖尿病

1、饮水量显著增多

糖尿病早期经常表现有口渴的症状,病人经常会不由自主的多喝水,同时在尿液中能测到尿糖的排放,特别是对于一些身患叫严重糖尿病的病人来说,表现更为明显一些。

因此大家如果在平时经常感到口干口渴,同时喝水量与往常相比有显著增多的话,应当怀疑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2、排尿增多

由于糖尿病人喝水量增多,因此也会造成排尿增多的情况,一般来说,越为严重的糖尿病,在尿液中检测到的尿糖水平也越高,这是糖尿病的一项主要检测依据。

因此,大家可以对自己的24小时排尿量进行监测,如果发现与以往有较大的增高的话,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糖尿病方面的检查。

3、食量比往常大

糖尿病人由于血液中糖的转换能力低下,不能满足日常身体消耗的需求,外在表现就是非常容易感到饥饿,有食量增大的表现。

一些糖尿病人平时的主食和糖分摄入量就比较高,而大量的饮食用更加剧了糖尿病的进展,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在糖尿病早期阶段,应当对饮食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到少吃多餐。

4、身体消瘦,体重下降

尽管糖尿病人饮食量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血糖功能异常,不能够及时从血糖中分解成葡萄糖,因此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容易导致身体消瘦、面色苍白等症状发生。

从长期观察看,还会发现体重下降等症状。

糖尿病的并发症神经痛大概痛多久

谢谢邀请!

最近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专委会在《疼痛医学杂志》发表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其中与糖尿病并发神经痛持续时间相关的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概率

约1/3的糖尿病病人和1/4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有对称性远端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诊断后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神经病变,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病人无症状。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占50%。多个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病率为10%~26%。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分急、慢性发作,其持续时间各不相同

急性发作有自限性,病程多小于6 个月,1 年内常可完全缓解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急性发作多继发于血糖水平的突变,包括突然改善与恶化。表现为重度疼痛,痛觉超敏明显,影响日常活动。常伴有感觉异常、体重下降、重度抑郁,神经系统体征不明显。电生理检查正常或轻微异常。急性发作较为少见,预后较好,有自限性,病程多小于6 个月,1年内常可完全缓解。

慢性神经痛常持续>6个月

多见于糖尿病病程数年后,疼痛持续>6个月,夜间痛甚,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慢性神经痛应用镇痛剂效果较差,后期常发生镇痛剂依赖或镇痛剂耐受,影响生活质量。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原则和疗程建议

疼痛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临床症状,约见于50%左右的糖尿病和13%左右的糖耐量受损的病人,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理和精神状态,出现睡眠障碍、营养失调、运动受限、情感障碍,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缓解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主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HT(5羟色胺)和NE(去甲肾上腺素)双通道再摄取抑制药物、抗惊厥药物、局部用药、盐酸曲马多和类镇痛药物等。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几项原则:个体化用药、联合治疗、充足的疗程、有效的血糖管理等。

1.个体化用药:是指针对病人的疼痛进行鉴别诊断,有时相关神经嵌压和受损也会出现类似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的症状,因此,个体化治疗首先依赖于鉴别诊断,其次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分层诊断(疾病的程度和共病),再其次是病人对不同药物种类的耐受性。

2. 联合用药:指许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病人对单一药物疗效不满意时,两种和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常常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 充足的疗程:是指这类镇痛药物常常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有时早期还需要药物剂量的滴定,故4~8周的药物治疗是基本疗程,有时需要更长期的服药来控制疼痛。

4. 有效的血糖管理: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础治疗,由于疼痛系糖代谢障碍所导致的慢性周围神经损伤过程,只要这种障碍存在,欲使疼痛完全缓解或“无痛”状态是非常困难的,临床上常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血糖代谢的改善有助于减少相关疼痛的发生,缓解疼痛症状,也可以保证各种镇痛药物充分发挥治疗效果。

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体征

症状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为主要特征,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痛甚。病程初期以双足远端受累多见,后逐渐向近端发展至小腿和手部。常见的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自发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灼痛,间断刺痛、撕裂痛、电击痛、感觉迟钝等。刺激诱发性疼痛包括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痛觉过敏指正常情况下可引起疼痛的刺激导致,疼痛程度较正常情况下更重;痛觉超敏指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如触觉)导致出现疼痛。体检示足趾震动觉和本体觉受损,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手套袜套样温度觉受损;感觉性共济失调,肌萎缩无力、肌肉颤动。部分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或痛觉超敏。大纤维受累可见较轻微的脚踩棉花感,走路时感觉地面异常,读书时翻页困难,不能触摸分辨硬币等。

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哈!

参考文献

[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疼痛医学杂志,2018,24(08):561-567.

糖尿病人脚麻木的症状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人双脚为什么会麻木?道理很简单啊,血液中的养分送不到脚部啊,缺乏养分,就是先麻木,接着就是溃烂,最后可能截肢,同理,糖尿病很多的并发症都是这个原因,眼睛失眠也是因为眼睛得不到养分。

归根到底,还是血液循环,以及血液中养分代谢问题

糖尿病可引起些什么病

糖尿病并不可怕,如果控制好血糖活到80多~90多岁的很多,我周围就有很多患有糖尿病由于血糖控制的好没任何并发症都在80多~90以上10个80以上的2个九十多的。当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不要㤺,最好的办法控制血糖,少吃多餐,管住自己的嘴尽量不吃带糖份的食品,和油脂高的食品,比如肥肉……水果可以吃但要适量。说白了就是什么都可以吃但必须少吃。除此之外还的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降糖药,多运动,运动以走路形式,心态要好心情乐覌,保证你可长寿。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坏蛆(就是脚指溃烂)主要是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好血压血糖是无大碍的,回答的不太全面请谅解,祝你健康!

糖尿病人出现抑郁怎么办

有时候,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能接受自己得了糖尿病而出现抑郁。这时候,他们需要安慰,但是这些安慰必须是真诚的,不是随意敷衍的。

得病的人总会愤愤不平,但是悲伤还是会慢慢退去,总有一天你会觉得好一点。这不是你的错,疾病不是你造成的。我们必须要有倾听和面对现实的力量,并且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悲伤和害怕。

虽然对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来说,要走过危机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很多时间,但是有时候周遭的人却无法理解。生命是不会再回到从前,但是即使一些规则改变了,生活还是可以充满幸福和欢乐。

然而,总有少部分人无法从抑郁中走出来,这些人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帮助。持续否认会影响您的身体健康。

大家一定要记住,所有伤心的事都会过去的。当你开始接受糖尿病,就像完全愈合的伤口,虽然你还是可以看到疤痕,却已经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我们可以与糖尿病和谐共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战胜糖尿病。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就会回复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注册营养师宋明月老师提供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