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双向情感障碍会遗传吗-女的抑郁症影响下一代吗知乎

双向情感障碍会遗传吗

双向情感障碍不会遗传的。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

女儿是中度抑郁症,经常感觉头紧得厉害,这

抑郁症,不建议谈恋爱,结婚生子。恋爱,结婚,生育,扶养会加剧抑郁,不要害人害己。

妈妈是双相情感障碍,子女遗传到的概率有多

导读:在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似乎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或者是心理上的疾病。与其说是这种类型的疾病变多了,不如说是我们对于这一类疾病的认知变得越来越清晰,以前潜藏在我们身边的疾病被我们逐渐发现。

而对于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患者来说,一方面他们的身心本就遭受着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另一方面在他们和伴侣考虑到生育问题的时候,也会担心自己的疾病会遗传给自己的孩子。那么,妈妈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那么子女会遗传到的概率有多大呢?

相对于“双相情感障碍”它的另一个名词“躁郁症”或许会有更多的人认知,所谓的“双相”其实就是在发病期间表现出来的极端躁动与极端抑郁低落的情绪状态中不停的切换。和我们知道的抑郁症不同,抑郁症是一种稳定的情绪低谷,而躁郁症则是要经历两个极端的情绪巅峰到低谷。

而研究也表明,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中,对于后代是会表现出一定概率的遗传倾向的,但这其中的遗传概率有多大,就有限的文献数据报告来看,会分两种情况:若双方父母均患有情感障碍的,那么遗传几率在50%左右,如果是单亲患病的,那概率在15%~20%之间。

当然了,我们现在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研究依旧没有充足的研究数据和样本,因此在实际的遗传问题上,我们也无法获得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的父母,孩子患病的概率是要比正常的人要高一些的。

但遗传的问题也并非完全不可控,概率的高低还会涉及到很多具体的问题,诸如父母发病及治疗预后的情况好坏,有无复发的问题、情感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处于发病期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对孩子的遗传问题,所以患病或者有过病史的父母们也不用过分担忧。

并且,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还需要有一个更为实际的认识,那就是:有遗传并不等于会发病,是否发病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很多个体的身上,也许其实携带有一些情感障碍的缺陷基因的,但他们却能够做到终生不发病,这样他们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度过自己的一生。

因此,相对于考虑是否对孩子有遗传影响,父母们能够做到的,并且能带来更切实有效的影响的,就是在疾病的发病预防上。很多时候,我们这些疾病的发作往往是和自己周围的环境有关的,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能够很好地缓解甚至是避免发病的情况。

而对于已经发病的个体来说,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也不能够持有悲观的情绪态度,因为这些心境障碍是可以通过后续的治疗来缓解和治愈的。在这其中,我们就需要接受到药物、心理以及一些物理上的治疗,关键的还是要患病的个体能够积极需要治疗的途径和社会帮助。

所以说,我们对于这个疾病还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认知去对待,对于患病的父母来说,积极接受治疗,缓解和治愈自己的发作病情,等自己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后是可以考虑生育的问题的。并且,我们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给予孩子可能需要的支持和引导。

重要提示: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父母对于自己孩子是有一定的疾病遗传概率的,但这其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实际的情况,概率水平的高低也有所不同。而相对于遗传而言,我们更需要注重的是发病的预防工作,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需要积极寻求治疗的方法。

今日话题:青少年的心理疾病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对于孩子情绪的问题,作为父母的你是否有认真了解过呢?欢迎留言讨论。

家长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会遗传给孩子

回答这个问题先看看抑郁症的来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天因素,婴儿出生的时候先天情感敏锐的人容易会有抑郁特质

二,遗传因素,家族内家庭成员有抑郁症的,尤其是父母双方,容易得抑郁症。

三,家庭因素,这个方面会比较多一点

1,儿童陷入困境时,家庭成员的视而不见

2,忌讳表达哀伤的家庭氛围

3,家庭主流道德将哀伤及其他形式的自我安慰看做自私自利,孩子将培养出内疚感,使其习惯隐藏自己的脆弱,认同严厉的父母对自己自身柔弱产生憎恶。

4,父母过度严厉,情感上会导致儿童产生被遗弃的感受,从而形成抑郁倾向

四,社会压力

五,生理因素,比如产后抑郁,就是怀孕期间孕酮激素过高而孕后孕酮激素急剧下降而导致的

症状上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或迟缓为典型症状。

抑郁症和焦虑症会遗传吗

抑郁症和焦虑症会遗传吗?

生物的遗传主要是靠基因,比如色盲就是遗传病,现在医学能检测到遗传色盲的基因。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色盲的人数没有增加,就是在有基因或隐性基因的家族中遗传,并且概率极大极大。

再看看抑郁症、焦虑症,我们发现身边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医学也检测不到这样的基因,说明不是遗传。但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我妈妈有强迫症,我也有强迫症,难道不是遗传?答案也是肯定的,不是遗传,但强迫症患者整天焦虑不安,担心发生不好的事情,这种紧张的情绪,在身边的孩子能感觉到,时间长了孩子就很有可能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这种个性的人受到刺激很可能形成心理问题。

现在心理疾病患者很多,90后、00后基本成了生力军,这是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指责多、鼓励少,体验少,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的个性,这种个性是心理问题最核心的因素。

我女朋友曾经得过抑郁症,父母反对怎么办

抑郁症不是一个遗传疾病,所以不用担心会影响下一代,

抑郁症也没有传染性,所以不用害怕,

抑郁症都是童年成长过程中被错误的家庭教育影响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很难,

我之前有介绍具体的做法,

我们帮助过的抑郁症患者基本上没有发现复发的现象,

只要你足够爱她,

可以直接告诉你自己的父母,

你不娶她你也会跟她一样抑郁,

如果你娶她,

因为你的爱可以让她不再抑郁。

说服父母是你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抑郁本身是不可怕的,

要知道目前十四亿人群中抑郁潜在数据是十五比一,

也就是说有将近一亿人,

产妇的产后抑郁爆发率超过三分之一,

如此大的数据很难避免自己找到的哪个对象不是抑郁症患者,

绝大部分很难在婚前知道,

你的对象愿意结婚之前告诉你,

说明了什么你应该可以感受到,

抑郁症治好的三个前提分别是:

1、认自己抑郁

2、相信抑郁可以治好

3、相信自己一定行

起码你的对象过了第一关。

抑郁症和焦虑症会家族遗传吗

我朋友的两个表姐,两个表哥其中一个跳楼了,一个堂哥都是抑郁症都在服药,她弟弟这几年也有焦虑症的倾向遇事就吃不好睡不好,逮谁就想骂,脾气暴躁,这些都是父亲这边的亲人,母亲那边的没有这样的,所以心里有疑虑是不是会遗传,会不会基因携带而影响下一代或者说隔代的养育。

抑郁症会遗传吗

遇到很多类似的咨询,在这里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抑郁症不会遗传,所谓遗传研究的对象是内源性抑郁症,而内源性则是由躯体"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郁症,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如遗传成分比较突出,遗传的成分这几个字值得商榷,我们从字面上来看抑郁症,为什么叫症而不叫抑郁病,这是因为症只是患者躯体的主观不适感觉,如发热、咳嗽、恶心、呕吐、疼痛、心慌等等。这些症状会遗传吗?同时我们知道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至今临床上也没有找到抑郁症的致病基因,也仅仅是神经递质的单氨假说,既然是假说,那遗传一说更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某些可遗传的生理因素让抑郁症看起来像遗传病

那么我们为什么经常会说抑郁症会有遗传因素呢?这是因为导致内源性抑郁症的因素很多,很多因素是遗传带来的,我们知道父母血压高的,孩子也容易得高血压;而高血压也容易导致抑郁,从这一点上来说抑郁症是可以遗传的是说得过去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内源性抑郁症呢?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去解读似乎更加客观一点,龙生九子各不成龙,除了遗传因素更多是后天的造化,在《了凡心疗愈》里提到限制性信念,抑郁症是本我成长过程中挑战限制性信念的结果,那么什么是限制性信念呢?就是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深入你我潜意识层面的标准,诸如自信不足我永远比不上别人等这样的限制性信念,最最糟糕的一点是,他会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直到你能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而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状态。因为限制性信念这样的特性,所以让抑郁症看起来就像是遗传病!

本我挑战限制性信念导致内源性抑郁症

当你意识到问题的所在的时候,就是内源性抑郁症开始的时候,记得曾经有位37岁的男士过来做心理咨询,他说自己抑郁了,原因是经常跟太太吵架,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家里已经鸡飞狗跳日子没办法过下去了,经了解发现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事后他也觉得小题大做了,但就是抑制不住自己情绪,那为什么要跟太太吵架?真的是因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吗?他想了想摇摇头,支吾了一句:就是她的一些行为我看不顺眼?然后他举例说了一些具体的行为,真的是这些行为导致你的情绪吗?既然这样当初为什么要在一起?他想了想后说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我问他那么你恨你的父母吗?他坚决的摇摇头,我跟父母关系一直都很好的,怎么可能恨他们?我让他再仔细想想,他还是摇摇头说,我什么事情都要跟母亲说,怎么可能恨他们呢?你这问题太可笑了!过几天他给我说:我想你说的是对的,我还是真的恨他们,只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

往往人们意识不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家排系统创始人的海灵格先生曾说:家庭混乱的根源在于家庭成员关系的错位,而我要说导致这种错位的正是本我挑战原生家庭带来的限制性信念的结果,在从小言传身教下父母把你塑造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小时候听话的乖巧的孩子,为了避免痛苦孩子就会主动抛弃他们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愿望,而只接纳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最后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将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和谐的人。在成人后,他们会持续按照父母定的标准生活,上边那个男士甚至每一个重大人生决定都要父母给他做主,甚至参与到自己的夫妻关系里来,否则就会有负罪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我的那部分也在长大,它不想被限制性信念控制,它想挣脱,于是将潜意识里的对抗情绪发泄到妻子的身上,而这种情绪带来的痛苦会更加敏锐,所以他抑郁了。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常说叛逆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因为他们会逐渐建立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形式标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不拘泥于父母的给他拴上的铁链,至少他们长大了心身健康不会抑郁!而这种情形也体现在移民群体,很多移民到其他国家的人们患上抑郁症的比例非常之高,这当初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很多同行是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这种现象的,认为是移民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迫切关注精神世界的需求,其实不全是这样,当人身处一个陌生的世界,自己多年在国内摸爬滚打的那套都不管用了,自己的限制性信念被打破自己人生观价值观被颠覆后的迷惘彷徨失落,有的人沉沦了,抑郁了,有的人重新塑造了自己的标准。

用合一的方法超越限制性信念的二元对立

而在《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里提到是超越这种限制性信念的方法就是合一,因为我们遵循这种限制性信念生活,我一直在寻找是非标准对错标准,一旦找到我们就遵循这个标准生活,这样让我们一直处于头脑思维的惯性当中而不能自拔,而这就是习惯。你活在习惯当中,也就是说,习惯基本上是透过你而活。习惯本身有持续性,有自己的能量,当然也从你那里得到能量习惯会下指令,你变成唯命是从的仆人,只有乖乖听话的份。习惯迫使你去做某些事,你是一个受害者,称之为「业」也就是习气,即便是佛陀在世也无法改变业力。

活在习惯的炼狱当中。你过着囚犯般的生活,就像失去自由的奴隶,因为这座炼狱是由你的习惯、制约及你过去的所作所为构成的,它将你重重包围住、住,但是你还一直欺骗自己,以为是你在决定做这些事的,外界很难打破这个小我的潜意识习惯,活在小我制造的头脑幻象中的我们,生命的质量大打折扣,我们会一直被念头跟习惯操控,活在头脑编制的故事里,你的人生是无意义的、没有爱的,你并不是真正在生活,你只是拖着生命在走。你没有任何理由活下去,但是困难在于:你也没有任何理由。所以,以一种昏睡的,就好像梦游症患者一样,人们继续从摇篮走向坟墓,那是一个很长的旅程,然而在昏睡当中,他们还是试着去走,他们都走到了坟墓,或者应该说是他们所到达的地方都变成了坟墓…但是你的头脑中的念头却越来越多。

打破习惯的桎梏就得从时间入手,实相无始无终,头脑因为有始有终,因此它无法接触到实相,它无法理解存在的恒久,因为它存在有限的时间里,实际上,它就是时间本身,它存在过去和未来,由意识中的“见”“念”而来,确切的说“见”存在过去“念”存在未来,因为具有时间属性所以呈现并不持久的二元对立性,当我们的头脑全部被“见”“念”占据的时候记得默念:此时此地,此时此刻,此时此地,此时此刻......它会将我们的意识从思维拉回到现实当中,同时配合关注自己的呼吸节奏,这样你才能观照你的,通过这种可以破坏的时间属性,但是小我依然存在,这样做不会继续加强我们的小我,会时刻提醒我们自己活在当下,专注于当下手头上的事情了,并与当下合一,只有这样你才能打破习惯桎梏,才能超越限制性信念的二元对立!

一个不幸的婚姻会给下一代造成什么影响

心理阴影与精神缺陷。

领者坚信一个和谐家庭生养出的孩子会更加积极乐观,开朗向上,因为领者自身就是很好的榜样。

领者出生、成长于幸福的家庭。父母意见不同时从不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吵闹,更不会轻易动手,对孩子,也从来都是教育教导,而从不拳脚相加。所以领者也坚信父母之间的爱和对孩子的爱,从不会担心家庭会破裂、父母会离开。

在这样和暖的爱的陪伴下,领者日渐长大,当拥有自己的家庭时,也以同样的深爱去经营。夫妻和顺,家庭幸福是给孩子最安全的爱。

相反,领者见过了太多不幸家庭养育出的孩子,他们或自卑,或叛逆,或胆小,或孤僻。对人缺乏信任感与亲切感,甚至因为缺乏足够的父爱母爱而成为“问题少年” ,这也终究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家庭甚至下一代。

所以,爱孩子,就要让家庭幸福。没有绝对相配的夫妻,只有互相包容携手前进。婚姻也从不是1 1=2,而是0.5 0.5=1,两人都减去各自的缺点、包容对方的缺点,才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