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请问强迫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你是不是有强迫症

请问强迫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般都是紧张,焦虑引起的和偏执性格,比如强迫洗手,现在你有的症状还不是很严重,有强迫心理的人是一直想一个问题,不想就难受,建议自身调节,缓解压力,放松.。。

强迫症什么方法检查出来

强迫症可以到精神专科做常规检查和精神检查。诊断应根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由于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而引发的强迫症状,强迫症的诊断标准,要作出肯定诊断,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或两者并存。

有强迫症的人是不是心里都不健康

你好!强迫症属于心里性疾病,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必须要药物治疗,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可以通过中医配合心理治疗效果较好,即避免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又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疗,平时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特别重要,建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自我缓解压力,多和身边的朋友们沟通交流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强迫症是怎么产生的

1.心理社会因素:强迫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强迫症是由过度的反复刺激和反应引起的,导致兴奋紊乱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导致异常习惯和病理认知的形成。并建立思考。 2.遗传因素:约有5%的强迫症父母患有强迫症。此外,人格特质主要受遗传影响,

患检查强迫症怎么办

关于强迫症方面的问题我不太了解,应该是属于心理疾病吧,建议找心理医生看看。

身边有强迫症的朋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个我深有体会。

刚毕业的时候,我的高中同学来找我住,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他有强迫症,是住在一起后才知道的。

她强迫症到什么地步:

1、出去和男朋友间,即使是全国连锁的酒店,四件套他都得自己带着,洗漱用品更是得自己带着。回来之后,必须得马上洗澡,不然没有心情做任何事情。

2、我们两个出去吃饭,她得自己带着自己的筷。我们两个从来不吃共同的一份饭,如果一份饭你先吃了一口,他是绝对不会再吃一口的。在我们住的地方也是,他的碗筷和我的分的特别清楚。我们两个也从来不吃同一个碗的饭。

这哪是室友啊,这明明是找了一个同床的。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为什么像她这样洁癖严重的人会选择和别人合租,自己住不是更方便么?

所以我建议,如果是一个人在外面打工,最好不要和有洁癖的人合租,如果平时打交道不多还好,如果两个人经常打交道,那真是一件令人很崩溃的事情。

什么是强迫症,有亲身体会过的朋友吗

强迫行为其实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体会,表现出来表现最多的是过分的安全感和缺乏自信,如房门,抽屉自已锁上了后才走了三步又回来推拉一下,仅仅是不放心。如果连续数次重复那可能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安全行为的问题,可能要考虑是否有强迫症了。

有强迫症的人还真不少,据统计有1%-2%的人有过或仍然处于强迫症的折磨中,尽管他们自已不断地想从强迫症中掙脱出来,但始终难以摆脱,有的人不治疗可以终身处于强迫症的折磨,部分人会有阶段性的好转,或从这种强迫转为对另一种事事的强迫,给人带来的痛苦不比抑郁症好多少。强迫症的表现軽重不一,可以产生强迫的范围太广泛而且根本不易被人理解,最严重的属于强迫性精神病范畴。可分为三种情况:

1.单纯的强迫性的思维或意念:反复出现的想法自已确无法抗拒,不想痛苦想了更痛苦。如遭遇不洁东西后害怕生病,拿刀的水果担心会割自己或割家人,扔了烟蒂后反复担心留下火災的隐患、站在高层玻璃幕墙前老担心自己会想跳下去(怎么个跳法?),老是怀疑自己某器官有问题,各种无法排除的怀疑等等等等,实在讲不完。凡常人想像不到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他都会想到,有时到了穷思极虑的状态。

2.强迫性行为:大多先有强迫性思维或意念后有强迫性行为。洁避就是最常见的如可以表现为他认为接触过髒的东西就要反复洗手,有的人可以一天几十次洗手或每次要抹肥香洗三次,也有的要洗五分钟以上,洗个澡要1-2小时自己觉得时间断了洗不干净。他用的东西谁也不能碰,别人无意碰过后不是反复洗就是扔了再贫买一个新的。反复锁门,鎖抽屉甚至出了大门还要第三次回来重新打开再重锁一遍。用完煤气关上后反复检查,甚至睡觉了也会再去重复一遍。

3.强迫性仪式:往往是自已认定的不经过这个仪式或步序下面事情无法再进行下去,如出门前必须照下镜子,忘了走到门口甚至走出家门仍要回来照个镜子再出门。鞋踩到髒东西在地上必须在地上擦十次,多一次少一次都不行等等。这种情况要注意了强迫已带有一些精神色彩了。

强迫症往往有抑郁的心理背景,强迫有明显的性格特征,强迫症的病因不完全清楚,但肯定与大脑某些高位神经元突触间隙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三种神经介质水平低下有关,甚至治疗剂量比抑郁要大。但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关键是要联合多巴胺受体结抗剂。别以为心理疏导、行为治疗等方法能治好强迫症,拖的时间越久越难治疗。强迫症往往与遗传有关,不是疾病遗传而是性格遗传和从小行为模仿双重因素,因此强迫症的治疗十分重要。少数属于强迫性人格障碍就麻烦了非但自己痛苦把家人折磨得也很痛苦,可能不是药物治疗能解决的。

2019.5.7

怎样算是强迫症

如果存在强迫思维的表现或者是存在强迫行为的表现,并且已经影响到了患者正常的社会生活功能,都可以诊断为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强迫症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的表现主要有反复的纠结、怀疑,或者是回忆一些念头,自觉非常痛苦,并且知道没有意义,但是停止不下来。强迫行为的主要表现是会反复的洗涤、清洁或者是反复计数、检查等,明知道没有必要,但是无法摆脱。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并且已经对个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则可以诊断为强迫症,应该尽快的去心理科就诊,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治疗。

人是如何患上强迫症的

1、遗传

例如病人的父母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5%-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属强迫性人格者也较多。

2、社会心理因素

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3、焦虑因素

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心理,但是强迫症患者比较严重,他们总是关注某一样东西是否安全,或是否做得完美。而实质上,这种倾向是长期焦虑的一种反映,比如担心工作是否做得好、会不会被老板炒掉、能不能找到如意伴侣等都可令焦虑持续存在,而为了缓解焦虑所带来的不适,人们开始寄希望于持续性、重复性的动作、行为和想法。

4、性格原因

约2/3的强迫症病人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或神经衰弱。其主要表现为: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任何事都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决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宁折不弯及脾气急躁。

感觉自己有强迫症怎么处理

感谢您的邀请。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个体能够认识到问题本身并极力做出抵抗,但无法控制,以至于个体承受着巨大的焦虑和痛苦,甚至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生活起居等。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人碰到门把手就会反复洗手,如果不洗就会觉得自己会得病或者会很快死亡,虽然自己能够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无法控制。

造成强迫症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心理研究表明强迫症跟遗传、神经内分泌以及生活事件(这里的生活事件可以是失业、失恋、考试失败、亲人死亡等)有关。

那么对于强迫症患者如何改善呢?临床上常用的的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和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包括思维阻断法及暴露反应预防。思维阻断法是在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思维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施加外部控制,来阻断强迫思维的一种方法。

暴露反应预防则需要有专人引导强迫症患者逐步面对可引起强迫思维的各个情境而不产生强迫行为,比如患者很怕脏必须反复洗手以确保自己不会得病,指导者可以针对他害怕的东西来引导他慢慢接触,当患者意识到他所担心的事情实际上并不会发生时,强迫症引起的焦虑会逐步缓解直至消退,从而达到控制强迫症状的作用。

另一种方法就是森田疗法森田疗法"又叫禅疗法、根治的自然疗法,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创立。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强迫症、社交恐怖、广场恐怖、惊恐发作的治疗,另外对广泛性焦虑、疑病等神经症,还有抑郁症等也有疗效。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顺其自然”。

所谓的顺其自然,不是知道自己有强迫症就任其继续发展下去,而是遵守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交替,我们只能遵守而不能改变,如果你强制改变就会产生强迫等症状。你接受它,遵循它,那么你的紧张、焦虑情绪会很快消散,反之则不然。比如你明天要参加驾驶证科目二考试,这时你感到害怕、紧张,其实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放任自己的情绪不管,那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复习的动力,而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绪,那么你就会更加的焦虑与紧张,这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该工作了工作,该学习了学习,该玩就玩,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对于强迫症患者,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6个月可缓解。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仍旧会频繁出现,仍旧会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消失的,并努力地去生活、去工作。那么,那些杂念、行为就会在你认真生活、工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

最后,祝您周末愉快,希望您早日摆脱自己的情绪困扰。我是心理咨询师四月琼思,期待您的留言与关注。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