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测试题-抑郁症测试20题目免费

抑郁症测试题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精神等所有所谓心理、精神疾病的与解决之道

心理和精神问题是当前非常严重的一个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孩子中也越来越多,实在让人痛心疾首。由于不明和解决之道,多少人沉浸在别人无法想象的内心痛苦和绝望当中,甚至想放弃生命。也造成无数家庭濒临崩溃。我作为一个从二十多年心理痛苦中走出来的人,发自内心地想帮到更多和曾经的我一样痛苦的朋友。

首先,我想要告诉大家,选择结束生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结束生命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而恰恰是另一个没有尽头的更加无数倍痛苦的开始。生命永远不会结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义。

其次,我想告诉大家,所有所谓心理和精神疾病,无论什么类型,无论自认为多么严重,无论身心症状多么复杂,都不过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而已,也就是说仅仅是症状,是结果,但并无实质病变。这些所谓心理和精神疾病为什么难治愈?是因为我们大多数当事人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本质、和根源。如果找到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无论问题轻重,无论情况多么复杂而又与众不同,任何问题自然都会迎刃而解。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人的情绪、躯体症状表现不同而已。由于症状可谓千奇百怪,人人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病名,但痊愈的过程和途径是完全一样的。

那么,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是什么呢?

心理和精神疾病首先表现为各种负面情绪,比如傲慢、刻薄、愤怒、仇恨、冷漠、痛悔、恐惧、焦虑、渴求、忧伤、无助、吝啬、贪婪、发火、怨恨、绝望、报复、自责等。这些负面情绪本来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绪,就像呼吸一样。倘若能像正常人一样,不去理会它,让它们自然过去,也就不会产生所谓心理和精神疾病了。可是我们却把它们当作一个问题去解决。本来就没有问题,因非要解决它反而产生了问题,并恶性循环下去,越陷越深。这些情绪又怎么可能解决掉呢?这本是人之常情啊。如果我们去关注它或解决它,只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就是心理和精神疾病越解决越严重的原因,因为这是南辕北辙,方向反了,根本就不需要解决。只要我们不去关注它,解决它,随着时间它就很快自然消失了。如果非要去解决的话,除非把生命解决掉才能没有负面情绪。这也就是很多人越解决越严重,直至绝望,甚至最终选择走向绝路的原因。

一般的人遇到负面情绪很快就放下了,但我们不行,非要解决它,哪怕鱼死网破,结果越来越严重。殊不知,不去解决问题,转而放下问题就解决了。根本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根本没有什么心理和精神疾病。这些压根就不需要管的问题在我们把它当成一个问题去解决的过程中产生了所谓的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

情绪和身体是相关的,负面情绪也会引起一些生理和躯体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各种检测结果和躯体症状。其实,这些变化只是负面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并无实质病变。如果负面情绪消失了,这些躯体症状也会很快随之消失。

当然,我说过,这些负面情绪和躯体症状只是症状而已,并非根源。要想疗愈所谓心理和精神疾病,减少负面情绪发生,必须从根源入手。那么,根源又是什么呢?

根源在于我们的内心,在与错误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在于我们非要执着于某一个东西。其实,任何人和事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却总是执着于某一面,执着于非要得到某一个人、物、结果或目标,如果是别的结果就接受不了。比如一些孩子,非要考到某一个成绩,非要得到别人的评价和认可。得不到时会痛苦,得到了又怕失去,各种担忧、害怕、恐惧。

有的人后悔过去,可后悔有什么用呢?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有的人特别怨恨别人过去对自己的伤害,可伤害已经造成,冤冤相报何时了?别人只是伤害我们一时,之后一直伤害我们的是自己,何苦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呢?

有的人事因为自卑。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一样,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没有好与坏。

有的人抱怨父母没给自己带来好的条件,可古今中外世界上出身卑微的伟人也比比皆是,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现实。

有的人认为只要有钱了就会好了。但是,实际上有钱人抑郁的多的是,没钱人快乐的也多的很。快不快乐取决于自己。人的时无穷的,如果思想观念不变,即便有了钱,还有会其它更大的新问题等着我们。

有的人认为只要换个环境就会好了。也许,换个新环境会带来暂时的缓解,但由于没有内心观念的改变,同样还会遇到新的问题。

有的人是因为身体得了难治的病。其实身体上的疾病和心理疾病也是一样的,就和发烧一样,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提醒我们内心错了,都只是症状而已。如果我们改变了错误的内心,疾病也就完成了使命,离我们而去。包括传染病,看似随意,实际上没有无缘无故的。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归结于原生家庭。如果相信这个理论,那我们还能有什么希望?那些一个家庭几个孩子,个个性格不同,如何解释?其实,是因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容易形成类似的错误的信念系统和思维模式。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归结于遗传,这更是荒唐。谁生下来就有心理和精神疾病?得病之前算什么?这种理论害死人。其实这也是因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容易形成类似的错误的信念系统和思维模式。

总之,原因看似各种各样,但都可归结于执着于某有个东西,总事有东西放不下。所以,只要放下了,就什么都好了。

有人说,我不知道我的原因,我是莫名奇妙得的。那怎么可能?你仔细想想,你的的所有负面情绪一定是和某个东西在挂钩,那就是我们的执着。我们脑子里不停的想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执着。

有的孩子很小就得了心理问题,这也是和执着有关,这个执着很可能与家长教育理念或孩子所处社会关系影响有关,通过耳濡目染,孩子很小就形成了了一些错误观念,让孩子有学习压力,或让孩子产生自卑、攀比等心理。其实有时家长都不了解自己孩子在想什么。

任何痛苦背后一定都有一个执着或,放下执着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唯一之道。

由于错误的内心,带来负面情绪,进而带来各种身体变化。心是因,身是果,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我们要改变内心,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不要浏览不良网站,不要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奉献。奉献才是快乐之道。

很多家长不但自己观念错误,还把这些错误观念强加给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还怨天尤人,还埋怨孩子。

所有的和负面情绪都是负面能量,都会不断纠缠与放大,恶性循环,最终正向能量越来越少,最后甚至发展到以负面能量为荣,以正向能量为耻而毫不自知,这能不带来痛苦吗?这不就是现在社会的普遍现象吗?为什么大多数人活得很痛苦?这就是总根源。只是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有的人身体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灾难等等。

一旦得了所谓心理疾病,我们就开始怨天尤人,就认为自己倒霉,就认为上天不公,都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而把原因归罪于遗传、家庭、环境、贫穷、疾病等,逃避责任,让心理和精神疾病来替自己承担责任。不知错改错,又怎么能好呢?当然,这不是故意的,是没有认识到而已。我们在浑然不知中给自己戴上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枷锁,并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其实,上天是最公平的。每个人做的错事,都必须要自己承担。如果不愿意承担,就得一直背着。我们很多人都选择了逃避责任,但怎么可能逃避得了呢?

有人去找心理咨询师倾述。倾述本身又是在释放负面能量,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虽有暂时缓解,但最终还会招致更多痛苦。因为并没有去改变内心,怎么会有用呢?

有人希望靠药物来解决。明明是内心的问题,药物又怎么可以解决呢?这不荒诞吗?还有人希望能别人拉他一把。自己的内心别人怎么可能使上劲呢?内心只能靠自己去改变啊!在负面情绪下会产生各种天马行空的奇葩幻想,别人无论如何都是无法理解的,包括我们的父母。

言归正传,明白了这些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的本质和,所有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自然都会迎刃而解。因为实际上它本身并不存在,当然也就没什么要解决的,去解决它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还会不断恶性循环下去,直至身心无力而绝望。

如何解决呢,首先不要管看起看来无论怎样严重和无法忍受、解决的一切身心痛苦症状,找到它们背后的错误执着,努力把它放下就可以了,这样所有身心痛苦都会消失,人将获得重生,灰暗的天空重新阳关灿烂,人生充满希望、幸福、快乐!

有人说,心理和精神疾病怎么会不存在呢?我们内心煎熬的痛苦多么真实,我们现实面临的问题实实在在,我们就是睡不着觉,我们身上的症状和疾病也是真实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说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吗?

是的,对我们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真实。我想说的是,这些所谓真实情况都只是结果而已,并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它们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要解决这些所有问题,都必须从根源上入手。大家无论通过心理咨询还是药物治疗,都是在用现象解决现象,用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不断加重问题。

所有的心理和精神问题,无论什么样的负面情绪,都会表现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头脑思维,想个不停,吃不下,睡不着,身心疲惫,就想去想明白,结果越想越多,恶性循环,无法控制,直至崩溃。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量会逐渐被耗尽,就越来越失去了对自己思维的控制能力,最后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弃,那是身心痛苦和外在障碍都是低能量状态的幻象。在那种能量状态下,就是一个芝麻都变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压垮。

这种情况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变。这个能量,不光是吃饭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负面能量(负面思维)的侵蚀,不断提升正向能量。就是要必须打破恶性循环,停止思考(我们是永远想不完,也永远想不出结果的),并转向正向思维,积聚正向能量。有了正向能量,就有力量掌控自己的思维,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向能量,过去那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也就由西瓜变成了芝麻。

那么,如何停止头脑思维呢?有人说我们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实,控制不了头脑就是因为负能量(表现为所有负面情绪)太强大了,我们被负能量所控制了。由于不同人负能量所表现的负面情绪不一样,躯体症状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种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的病名,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只要抓住了本质,所有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决,因为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无论我们是什么情况,无论有多严重,无论现实问题多么真实和难以解决,无论躯体上有任何严重,哪怕得了绝症,根源都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也只有一个。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问题都是肥皂泡。

我们活在梦境里,唯有醒来。谁能把梦境解决了?醒来就是,有啥好解决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明白自己错在哪了,要明白没有谁在惩罚我们,都是自己的错。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我们错了还能快乐,那才真是没天理了。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错,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么原生家庭理论、遗传理论,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论。自己的命运是自己做主,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和借口。不要以为是家庭环境原因、是别人欺负我们、是人际关系紧张、没有钱、压力大、身体疾病等等一切现实问题造成的。错了,这些问题也都是现象,都是内心观念错误的结果,和我们的心理和精神问题一样都是同一根源的结果,都是表象,都有一个共同的错误的根。即便这些问题被解决,我们的心理和精神问题照样存在,而且还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来提醒我们。内心错了,执着太多,太多的放不下,把我们的内心牢牢束缚住了。放下这下执着,解放内心。如果我们非把原因归到所谓心理疾病或家庭、遗传、环境等,那怎么会有希望?

其实,每一个痛苦,都是来提醒我们错了,让我们赶快回头。一旦回头,痛苦就失去了存在价值。我们一天不回头,痛苦就会如影随形。在每一个痛苦的背后,都必有一个执着,或有一个。唯有放下执着,放下才能摆脱痛苦。

过去的已经过去,接纳自己当前面对的一切,这是过去的果实,已经无法改变。未来也不存在,如果不非要执着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或害怕失去什么,就不会有担忧和恐惧。我们快不快乐取决于自己,只要自己不愿意,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到我们。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错误执着,从当下开始保持正向能量的心念、语言、和行为,不再传播和释负能量,包括家里和互联网上,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家务做起,帮助他人,奉献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放下物欲执着。这些本来就是我们人生的真谛,是幸福的源泉。现在释放负面能量,将来自然结的苦果,现在播下正向能量的种子,我们的未来自然就已经改变,幸福快乐就已经上路了。哪里还会有什么心理和精神问题?哪里还有什么人生问题需要解决?哪里还有痛苦?哪里还有不平?

有的人说,我放不下怎么办?其实,无论多么艰难,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想一想,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什么都带不走的,不放下也得放下,有什么可以放不下的呢?不放下就得继续背着,继续痛苦,我们别无选择,也没有别人可以帮我们放下。放下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纳,接纳别人和自己经历的一切,接纳未来一切可能的结果,无论好坏。我们何苦要这么认真,何苦非要与自己过不去,非要不放过自己。在现实中比我们情况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没有当回事,没有拿起来,咱们不但拿了起来,还不愿放下,让我们痛苦不堪。只要放下了就没有痛苦了。要说放不下,痛够了自然就放下了,话糙理不糙。

还有,孩子有问题的父母,求您放过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别给孩子灌输错误的观念,会害孩子一辈子的。还孩子自由,别给孩子过多压力。互联网一代,少接触电子游戏等一切成瘾东西和所有不良网站,也别再用精神药物残害孩子了!!!

最后,我可以告诉大家,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所谓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长达二十多年,无论多么的绝望和无助都经历过。现在,我已经重生了。我希望把我用血泪换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还陷在痛苦的无底深渊中的人走出来。希望能够挽救更多濒临崩溃的家庭和孩子。

最后总结,认为自己存在所谓心理和精神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开始,随着解决的过程,痛苦越来越大。这就是正常人与所谓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区别,正常人没有觉得出现负面情绪和小症状问题,很快就过去的。而我们非要去解决,结果愈演愈烈。其实,不光心理问题,我们人生中的所有所谓现实问题布置上都一样如此,不解决是最好的解决,无为而无不为。由于大多数人活反了,所以很痛苦。

当然,我也知道,处于负面情绪中的朋友对于我说的这些话是难以理解的,但我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一定会所有启发的。我们在负面情绪中时会有各种负面想法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常人是无法想象的,这种痛苦和绝望不身临其境也是无法想象的。但是,朋友,我告诉你们,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幻想而已,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幻想,赶快回头,向我指的方向走,否则一定会越陷越深。

其实,心理和精神疾病看似凶猛可怕,其实就是一个纸老虎,一旦我们认清了它的面目,它就什么都不是。它的能量是我们在关注它、解决它的过程中给它的。只要我们不理它,它很快就灰飞烟灭。

无论大家有多绝望,无论大家觉得问题多么严重和无法解决,无论大家觉得自己有多特殊。朋友,我告诉你,它就是个肥皂泡而已,千万不要害怕。

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放下执着,转向正向能量。这一念一起,我们就已经好了。万事开头难,咬着牙坚持一段时间,会越来越轻松的。一旦你慢慢体悟到了我说的话,你就醒了,并掌握了一把无比锋利的利刃,无论再遇到什么事都能轻松应对。要知道,无论如何,这是唯一能走出来的方向,只能坚持,别无选择,而且走出来也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一句话总结:我们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我们非要执著我们有什么所谓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它本身并不存在,但却因我们的执著而真实存在。我们非要去解决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结果越解决问题越多、越大,恶性循环,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直至把自己逼入绝境。其实,只要我们放下对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执著,它就很快消失了,就这么简单。过去的难是因为南辕北辙。整个过程就如同梦中醒来,你会发现就是一场空,纯粹是没事找事。一旦醒来,你也就不会再睡去,彻底解决其问题!

也就是说,心理问题在于把一些不存在的正常的事情当成问题去解决,从而产生了问题,并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并出现了各种身心痛苦,从而更加坚信自己心理和精神问题的存在。唯有跳出这个怪圈,才能根本摆脱痛苦。

我上面的话有些重,也很啰嗦,是反复强调希望能真正帮到大家,引起大家的警醒,如有不当之处还请你原谅!

有感触的朋友,希望能够多多转发,帮人就是在帮己。

抑郁测试心理测试

抑郁自测量表SDS

已测226 免费

测试详情

指导语:稍后答题时,请先仔细读完每组内的各项描述,再在每组题内选择最适合你现在情况【最近一周,包括今天】的一项描述,然后选择。(测试量表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作为确诊依据。若想确诊还需找专业人士评估诊断。)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能有效的反应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和变化,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SDS的评定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SDS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稍差的人使用效果不佳。

SDS按1-4级评分,20个条目反映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

1.精神性-情感症状,包含抑郁心境和哭泣两个条目;

2.躯体性障碍,包含情绪的日间差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心动过速、易疲劳共八个条目;

3.精神运动性障碍,包含精神运动性迟滞和激越两个条目;

4.抑郁的心理障碍,包含思维混乱、无望感、易激惹、犹豫不决、自我贬值、空虚感、反复思考和不满足,共八个条目。

进入测试:

#/homePage/mutuaTest/mutuaTestDetail?mutuaTestId=79174

以下是聆听安宁心理咨询专家马承宁讲解:

抑郁类型

抑郁的原因

抑郁的症状表现

抑郁的治疗…

(凡事抑郁者皆可听,身边有抑郁的朋友或孩子抑郁,都会给你相应的帮助)

产后抑郁症自测题

现在产后抑郁症已经非常普遍,这是由于产孕激素幅度下降导致的。当然这是比较官方的回答了,毕竟导致产后抑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理因素、心里因素和社会家庭等因素(其实就是丈夫给不给力等的因素)等等。

所以广大女性不要觉得产后抑郁症就是可以忽略的毛病,这可是关于心身健康的一个标准。为了能够让大家更了解自己,所以小编有一份测试题,希望大家认真作答,看看自己是否有产后抑郁的苗头,发现之后要对阵下药。

下面这些题目就是了,选项有1是“没有或很少”,2是“少部分时间是”,3是“最近经常有”。请大家给自己评定之后,最后再看答案。

1、我觉得做出决定很容易。

2、平时感兴趣的东西,现在依旧感兴趣。

3、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4、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5、我觉得做事没有困难。

6、我最近有一阵特想哭或者已经哭出来。

7、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很低。

8、我心跳比之前快。

9、无缘无故总是感觉好累。

10、我比生孩子之前更容易激动和生气。

11、我头脑比生孩子之前更清晰了。

12、一天中我觉得早晨让人充满希望。

13、我现在做出的决定很容易,觉得自己一定是正确的。

14、我觉得老公比生孩子之前更有魅力,更有担当。

15、感觉体重在下降。

16、我觉得很难平静下来。

17、我认为我死了,或许是个解脱。

18、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感觉找不到人说话。

19、最近晚上总是失眠,甚至有时候天亮了都睡不着。

20、觉得自己好难熬,似乎自己坚持不下去。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什么是抑郁症测谎题

就是专门测试你有没有得抑郁症的试题

产后抑郁症测试题哪里有

谢谢,这个测试题在心理咨询师或是正规的医院心理门诊再或是心理卫生中心都有。抑郁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单纯的抑郁情绪会通过人体的自愈能力或是环境,事件的改变而恢复的,只有抑郁情绪在两到三周持续的心境低落,伴有失眠,焦虑,烦躁,哭泣,兴趣降低并且有情绪才可定为抑郁症,抑郁症属情绪障碍,并不是人们所说的“精神病”。

有没有一种能测验出抑郁症的题

这种题在临床上叫做量表,对于量表来说,一般情况下,根据测试类型主要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根据测评可以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

自评量表是指:被评定者自己根据自己进一周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他评量表是指: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通过与被评定者进行交谈和观察,然后进行评分,一般情况下会有两个专业人员对一个被测试者进行单独评分。

对于抑郁症的测评量表也是有:他评和自评两种类型。

先说一下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使用比较简便,比较能直观的反映出病人抑郁的主观感受以及治疗中的变化,一直被用于医院门诊病人的刷选、情绪状态的评定等等。

此量表共20道题组成,这20道题分正向评分和负向评分。

10道正向评分,分数依次为:1、2、3、4;10道反向评分分数依次为:4、3、2、1;

记分标准是:按照出现频率来计分。

试用对象是: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

自评时间一般是十分钟以内。

测评状况时间为:最近一周的状况。

在各项的分数相加之后得到的是总粗分,最后把这个分数乘以1.25以后取整数,得到的就是标准分,然后用标准分和我国常模所得数具进行比较(我国常模SDS量表的分界值是53分),标准分在53-62分为轻度抑郁、在63-72分为中度抑郁、大于72分为重度抑郁。

重点:SDS量表为自评量表,不具有诊断功能,所得结果只是作为临床诊断上的参考和检验。

现在还有一个关于抑郁的自评量表,是伯恩斯抑郁症清单 (BDC),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查一下。

再说一下抑郁症的他评量表:适用性比较广的是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有三个版本分别为17项、21项、24项。我们这里主要用的是24项的。(因为是他评量表,在这个简单介绍一下)

此量表适用范围是: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可以用于抑郁症、双相障碍的抑郁症状评定。

评分标准:大部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一小部分项采用0-2分的3级评分。

计分标准:采用总分和因子分的。总分是所有项目的得分总和,主要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总分越低症状越清,反之症状越重。

因子分是反映被测试者的抑郁症状的特点或者治疗之后靶症状的变化特点。(所谓因子是:把24项分为7类因子结构)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也是不具有诊断功能,也是用以辅助临床诊断的。

对于心理量表,目前就临床上来说,都是进行辅助的,用以检测、判断诊断是否正确,以及症状的变化。

不过,对于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这个量表来说,结果是可以直接当诊断结果的。不过施测步骤有很严格的要求。

抑郁症测谎题

1、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是不是总在怀念着以往的美好感伤现在的悲伤?

3、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4、是否总觉得困难太多,怕自己克服不了?

5、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6、这段时间总在贬低自己抬高他人?

7、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不如别人?

8、是否觉得自己总在关键的时候差人一等?

9、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10、这段时间是否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对不起朋友的事?

sds量表计分规则

抑郁症的心理测试分为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其中最常用的自测量表为抑郁自评量表(SDS),最常用的他评量表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SDS一共包括20道题,记分标准说明:每道题有四个选项,分别表示:

A.没有或很少时间(过去一周内,出现这类情况的日子不超过一天);

B.小部分时间(过去一周内,有1-2天有过这类情况);

C.相当多时间(过去一周内,3-4天有过这类情况);

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过去一周内,有5-7天有过这类情况)。

正向题A、B、C、D代表的得分依次为1、2、3、4分,反向题A、B、C、D代表的得分依次为4、3、2、1分,然后将20道题的得分相加,所得到的结果乘以1.25,通过四舍五入后取整数部分,即得到测试结果的标准分。反向计分题号:2、5、6、11、12、14、16、17、18、20。

按照标准,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HAMD有17项,21项,24项三个版本,其中,24项评分标准为:总分超过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可能是轻或中等度的抑郁;如小于8分,病人就没有抑郁症状。

HAMD17项的评分标准则分别为24分、17分和7分。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