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强制性思维与幻听一样吗-假性幻听与强迫症状的鉴别

强制性思维与幻听一样吗

问题描述: 强制性思维与幻听一样吗?您了

强迫症和精神症又什么区别

精神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精神症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狂燥不安、偏执、抑郁、焦虑、幻听幻觉、敏感多疑、强迫急躁、思维紊乱、胡言乱语、乱摔东西、冲动伤人、不能控制自己等。

      加强病人的饮食管理,适当给以营养丰富的饮食。对拒食者要劝其进食,食欲旺盛者要适当限制,做到合理定量。食品要以质软易消化的为主,不要吃带骨刺的食物同时,要防止患者吃得太快,以免产生误咽或呃逆

总是强迫自己推理别人行为的暗含意义

问题描述: 精神上出了点问题,单位领导内讧,我被夹在中间受到打击,先前总是有领导的亲信在我面前暗示什么,后来导致见到一个人的普通言行,总是不由自主的强迫自己谐音推理他的言行可能暗含的意义,例如,有人用大拇指挠了下头发,大拇指我联想到单位排名第一的一个姓李的领导,头发的谐音是头话,我会觉得那个人在暗示我姓李的大领导要求我说我们头的好话,诸如此类,由于走到那里,都觉得被周围人暗示,有种被跟踪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电脑被监控,自己在电脑上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一个姓夏的领导都知道,没有幻听等别的不适,现在感觉当时没受那么大的刺激,就不会得那个病,

自言自语幻听强迫症恐惧症一到晚上就害怕

问题描述: 自言自语幻听强迫症恐惧症一到晚上就害怕

精神幻听幻想症状.不肯吃药.不承认自

问题描述: 精神幻听幻想症状.不肯吃药.不承认自己有病.怎么治?

我总担心自己会不会得精神

问题描述: 我总担心自己会不会得精神症,想着想着心里就难受,然后因为知道精神会有幻听的症状,就对周围的声音很敏感,听到外界一些嗡嗡或者滴滴的声响就会担心听到的声音是自己出现幻听,也很担忧自己会出现幻听,然后一件事情明明知道做过了,还总怀疑总要去求证,比如明明知道吃过饭了,还总怀疑吃没吃过,我这是怎么了?是强迫症或者焦虑症吗?

心理障碍有哪些表现

心理障碍特征及常见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产生的两个渠道:由一般心理问题不断地累积、迁延、催化而来;脑部有病理性变化或因重大刺激而导致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一)心理障碍的特征

1.与特定的情景没有必然的联系。引起心理障碍的情景已充分泛化。

2.具有持久性和特异性。

持久性指心理障碍一旦发生,常常是经久不消、长期存在、持续发生,不经过专门的心理治疗甚至精神药物治疗,很难自行消失。特异性指心理障碍的表现明显、突出、异样、特殊,即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表现自有特定的、能互相区别的显著的征象或标志,彼此之间不易混淆和融合,常有明显的自我感觉。

3.有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

包括心理状态的变异和心理能量的衰退或丧失,以及心理能力的下降。

(二)常见的心理障碍

1.感知障碍,即感知觉的紊乱和异常。包括:

(1)感觉障碍

①感觉异常

指没有外界刺激,或者虽有外界刺激但很微弱的情况下,自觉身体某个部位或者模糊区域有明显甚至强烈的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这种异样感觉如果发生在躯体内部且不能确切地指明不适的具体部位,则称之为内感性不适;如果发生在体表且有具体部位,则称之为感觉过敏。感觉异常可见于疑病观念、抑郁状态、精神症以及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等。

②感觉缺失

指感觉器官完好,却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名称,不能识别物体的整体而只能识别物体的部分。感觉缺失并不意味着思维过程有严重缺损,故与思维障碍不同。感觉缺失多见于脑器官疾患。

(2)知觉障碍

①病理性错觉

指在意识异常的情况下出现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主观反映),即把客观事物顽固地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自己不能深究不能认识,更不能加以纠正。病理性错觉多见于精神病患者或意识障碍者,也可见于癔症患者。

②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正常人在疲劳、期待等状态下也会出现片断的、短暂的幻觉。作为心理障碍的幻觉,则不仅反复出现,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主要包括幻听和幻视。

(3)感知综合障碍

指能够认知客观事物,但对其大小比例、形状结构功时间空间关系产生了歪曲的感知。主要包括视物变形(视物显大症和显小症)和视物错位。

2.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①思维奔逸

又称意念飘忽。是指思维活动量的异常增多、思维速度的异常回忆和思维活动内容的异常变换,意念缺乏一定的指向性和持续性。思维奔逸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思维挤压、随境转移、音联、意联。思维奔逸主要见于躁狂症,是躁狂症的典型症状

②思维散漫

又称联想散漫。是指思维松弛、内容散漫、叙述难以切题,使人不易理解其含义。思维破裂是思维散漫的严重表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多见于精神症,是精神症的典型症状。

③ 思维贫乏

思维贫乏是指联想极度贫乏,思维内容空洞,言语十分简单甚至久久沉默不语,显得茫然不知所措。思维贫乏是精神症的典型症状,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或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

④ 思维迟缓

思维迟缓是指思流十分缓慢,联想显著困难,反应迟钝,思路阻滞。思维迟缓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也可见于精神症。

⑤ 思维中断

思维中断也称思维被夺。思维中断是指谈话时思路突然中断,不能再接下去谈原来的问题,或者接下去谈的是另一个问题,感到自己的思想突然消失,为外力所夺。思维中断多见于精神症。

⑥ 象征性思维

象征性思维是把象征和现实混淆起来,把毫无逻辑关系的具体事物和抽象的概念生硬地联系起来,违反常人思维的习惯,不经病人自己解释别人也无法理解。象征性思维多见于精神症。

(2)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指各类妄想。妄想是指不以事实为依据但却坚信不移,不能以其所具有的教育水平和社会背景来解释,也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的病态信念。妄想是各类精神病的最重要、最常见的典型症状。其中以妄想占主导地位的精神病则称之为偏执型精神病,也称之为妄想型精神病。

妄想以其内容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 妄想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妄想。坚信有人跟踪、伤害、诋毁、诽谤和自己,甚至想置之于死地。多见于偏执型精神病。如伴有幻觉,则多见于精神症;如认为被是罪有应得,则多见于抑郁症。

② 关系妄想

把与已无关的事牵连到自己身上来,并坚信他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为自己而发、都是在故意刺激自己。

多见于精神症。

③ 自罪妄想(罪恶妄想)

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和不可饶恕的罪行,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理应受到他人鄙视、唾骂等惩罚。

多见于抑郁症。

④ 疑病妄想

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甚至是不治之症,如癌症、心脏病、爱滋病等,因而整天心急如焚、忧心忡忡,以致失去生活的信心。多见于更年期精神障碍,也见于精神症。

⑤ 嫉妒妄想

捕风捉影地认为配偶另有新欢,为证实常采用跟踪、盯梢或窥查配偶衣袋、提包、信件等,如不能证实仍坚信如故。多见于精神症和更年期精神障碍,也可见于夫妻双方条件相差较大的正常人。

⑥ 控制妄想

感到自己的具体行为受神鬼或先进仪器等外界某种力量所控制而不能自主。如果这种控制超 出具体行为而感到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整个精神活动都受到外力干扰、支配和操纵,甚至连消化、呼吸、心跳、睡眠等内脏活动也受外力控制,则称为影响妄想。多见于精神症。

3.言语障碍

分为非病理性的言语障碍和病理性的言语障碍。

(1) 非病理性的言语障碍 主要是习惯性口吃。

(2)病理性的言语障碍

① 持续言语

持续言语是指反复地用同样一句简单的答话回答各种不同的问题,重复多次后才转入另一句简单的答语,表现出严重的思维粘滞。可见于癫痫性或脑器质性精神病,也可见于精神症。

② 刻板言语

刻板言语是指机械单调地重复某一句毫无意义或难以理解的句子。可见于精神症。

③ 模仿言语

模仿言语是指模仿性地重复他人的话,他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可见于精神症。

④ 缄默

缄默是指并无器质性病变的沉默不语状态。常见于精神症、木僵型抑郁症或癔症性木僵状态。

⑤ 脑损伤性失语

脑损伤性失语是指因脑部感染、梗塞、出血、肿瘤、变性和外伤等造成脑损伤而引起的言语功能的局部受损或全部丧失。失语的主要类型和症状有:

◆表达性失语

又称运动性失语。表现为说话困难,不能正确地表达所知道的事物,更不能表达思维的内容,常用错词,且发音也常有错误,使人难以理解,只能听懂一些词。

◆接受性失语

又称感觉性失语。表现为对听觉语言符号理解能力的丧失。

◆传导性失语

主要表现为复述性言语能力的丧失。

◆越皮质性失语

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言语和言语理解发生障碍,但复述性言语正常。

◆完全性失语

主要表现为言语功能的全面受累,说话困难,只能发出几个单调的声音。

◆健忘性失语

主要表现为对熟悉的人或物无法叫出其名称。

◆失读

主要表现为阅读时不能唤起与字词形状相应的音或义,有形、音、义分离脱节现象,故而或者不会朗读,或者虽能朗读但不知字词的含义,或者既不会能朗读也不知其义。

◆失写

主要表现为不能书写字词和语句,是脑损伤引言语的书面言语表达障碍。

⑥ 病理性说谎

病理性说谎是指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博取别人的同情而虚构各种谎言。常见于人格障碍,也见于伴有幻想性虚构的慢性精神症。

4. 注意障碍

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异常。

(1) 主动注意障碍

① 注意增强

注意增强是指持续地高度注意外界事物的细枝末节或自身躯体状态的细微变化而不易将注意力转移。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精神障碍以及各种妄想症状。

② 注意涣散

注意涣散也称注意减弱,是指主动注意明显减弱,注意力难以集中。多见于各类神经症,尤其是神经衰弱,也可见于精神症。

③ 注意固定

注意固定是指注意顽强地凝固在特定的对象上而难以主动地将注意转移到应该注意的新对象上,这是注意稳定性病理性增强的表现。多见于妄想状态和强迫症。

(2) 被动注意障碍

主要是指注意转换,即随境转移。注意转换是指主动注意因被动注意增强而不能持久,常随周围环境即情境的变化而不断转移,很难将主动注意稳定地保持在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多见于躁狂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躁狂状态。

(3) 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双重障碍

① 注意衰退

注意衰退是指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全面减退。多见于精神症、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病以及意识障碍,也见于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

② 注意狭窄

注意狭窄是指主动注意范围明显缩小,被动注意明显减弱,因而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就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对象。多见于知能或意识障碍的痴呆病人,也见于朦胧状态。

5. 记忆障碍

(1)记忆“量”上的障碍

① 记忆增强

记忆增强是指在病理状态下能清晰地回忆起大量过去已经遗忘了的、常人根本想不起来的经验,连细枝末节也历历在目。多见于偏执型精神病、躁狂抑郁症和精神症。

② 病理性遗忘

◆界限性遗忘

界限性遗忘是指全部遗忘过去生活中某一明确的特定阶段的经历和事件,完全不能回忆。这些经历中通常是不利于自己和不原回忆、不原谈及的。多见于癔症。

◆顺行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是指不能回忆疾病发生时及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但疾病发生前的经历则保持着良好的记忆。多见于脑震荡、脑外伤以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意识障碍。

◆逆行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是指不能回忆疾病发生前一段时间所经历的事件。多见于颅脑外伤伴有意识障碍患者,也见于老年性精神病和猝中发作等。

◆近事遗忘

近事遗忘是指不能回忆新近发生的事情,越是新近的事情遗忘得就越彻底,但对以往发生的甚至很早以前发生的事情却能回忆。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早期和其他脑器质性疾病早期。

◆远事遗忘

远事遗忘是指不能回忆过去数月或数年前发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疾病前是能够回忆的。脑器质情疾病一般先出现近事遗忘,十分严重时才出现远事遗忘。这是由于大脑弥散性损害进行性加重的结果。由近事遗忘逐渐发展加重到远事遗忘,并同时伴有日益加重的痴呆种情感淡漠,则称之为进行性遗忘。多见于老年性痴呆等故乡年性精神障碍。

◆癔症性遗忘

癔症性遗忘是指不能回忆局部经历或各种经历,但一般活动正常。多见于癔症。

(2) 记忆“质”上的障碍

① 错构 ② 虚构 ③ 记忆错觉 ④ 似曾相识感 ⑤ 旧事如新感 ⑥ 记忆歪曲

6. 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是指情感性质、波动性、协调性改变的异常。

(1) 情感性质改变障碍

① 躁狂 ② 抑郁 ③ 焦虑 ④ 恐惧 ⑤ 情感高涨 ⑥ 情感欣快 ⑦ 情感低落

(2) 情感波动性改变障碍

① 情感不稳 ② 情感淡漠 ③ 易激惹

(3) 情感协调性改变障碍

① 情感倒错 ② 表情倒错 ③ 情感幻稚

7. 意志障碍

(1) 意志强度上的障碍

① 意志增强 ② 意志减弱

(2) 意向活动上的障碍

① 意向倒错 ② 意向矛盾

8. 动作行为障碍

(1) 精神运动性障碍

① 精神运动性兴奋 ② 精神运动性阻滞(木僵、亚木僵、僵住)

(2) 动作异常

① 刻板动作 ② 模仿动作 ③ 持续动作 ④ 强迫动作

9. 本能行为障碍

(1) 生存障碍

① 自伤 ②

(2) 进(饮)食障碍

① 食欲减退 ② 食欲亢进 ③ 拒食

(3) 睡眠障碍

① 失眠 ② 发作性睡眠 ③ 睡眠 ④ 睡行

(4) 性功能障碍(略)

10. 意识障碍

(1) 一般(环境)意识障碍

① 单纯脑功能抑制性意识障碍

◆意识混浊 ◆嗜睡 ◆昏睡 ◆昏迷

② 脑功能抑制伴有释放症状的意识障碍

◆谵妄 ◆朦胧状态 ◆梦样状态 ◆精神错乱

(2) 自我意识障碍

① 人格解体 ② 现实解体 ③ 交替人格 ④ 多重人格 ⑤ , 自知力缺失

11. 智能障碍

(1) 精神发育迟缓

① 轻度 ② 中度 ③ 重度 ④ 极重度

(2) 痴呆

① 全面性痴呆 ② 局限性痴呆

12. 碍定向障

(1) 环境定向障碍 (2) 自我定向障碍

爱说假话是不是精神病

爱说假话,分二种情况:假如这个人没病,则有可能是个不自信的人,通过这种去引人注意,属心理病。但如果是妄想出来的话,则是有妄想症,属精神疾病的一种。

精神有什么症状

感谢邀请,提到精神症,大家可能想象到的都是那些言语走板、行为怪异、冲动伤人、甚至肇事肇祸的情景,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很多病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都是受到精神症状的支配才发生,精神病性症状是疾病发生的根源,只要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精神症病人是可以恢复部分认知功能的。

记得之前收治过一名精神症患者,来院之前已经明确诊断过,曾经在家服药多年,但是在这次住院之前病人突然拒绝服药,家人百般劝说,想尽一切办法患者都无动于衷;病人在住院后经过一个多月的系统治疗,病情逐渐缓解,也能继续配合吃药了;当我们在问其当初拒绝服药的原因时,患者能够很清晰的和我们讲出原由;患者说当时能够听见其他的人和自己讲话,但找不到人,也不是身边熟悉的亲人,这就是精神症的主要表现之一言语性幻听;声音的内容就是告诉患者不要吃药,不能吃药,如果吃药了自己就会死亡;患者经常受到这样的声音影响,开始认为家人逼迫吃药是想谋杀自己,继发幻觉症状出现了妄想表现;这也就解释了当初病人拒服药物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明白患者出现很多令人不解的行为其实另有原因。

其实很多患者在发病时不一定有非常明确的表达,尤其是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加上患者即使存在幻觉这类症状,由于对于疾病的不了解或者恐惧,也不愿主动和身边的人倾诉和解释。根据我在临床工作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对于年龄偏小一些的患者,生活中多数时间会在学校度过,很多患儿是在学校逐渐出现学习不认真和成绩下降,回避上学,不参加集体活动;他们自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上课爱打瞌睡;考试前不温习功课或无故不参加考试,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及格,不愿去学校,有时逃学;即使在学校期间也会表现的格格不入,孤僻离群,与同学和老师关系疏远。

对于已经工作的成人来说,比如原来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突然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不认真,上班时打瞌睡,聊天,闲走;违纪时受到批评或表现不服,无所谓,经常无计划的调换工作,无故提出辞职要求等等;尤其是调换多次岗位仍与周围人关系紧张,甚至总是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不能胜任工作等借口。

患者生活规律的改变也是核心的表现之一,比如在家无所事事,睡眠规律改变,晚睡迟起,生活料理不主动,包括洗漱、饮食等;整日看电视,但并不专心于某个节目,而是面对电视机不断的转换频道;经常无目的的外走闲游,晚上迟迟不归家,饮食不规律,尤其不喜欢与家人共餐,喜欢独处,一到家就关上房门,拉上窗帘,讨厌与亲人来往,与家长交流极少,即使见面也说不上几句话等等。

情绪的改变,患者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动辄发脾气,有时沉默不语,与家人一言不合就要动手殴打父母,有时可能会认错但过后仍旧习不改,对于外人可能会表现的温文尔雅,所以在外人看来似乎并无异常;病人激怒发作时加以劝说是无效的,反而激起严重的反感。

其他行为的改变,除了上述在学习和工作的行为改变外,还可出现无目的的外出漫游,数日不归,还得家人偏寻无着;购买许多与本人学习和工作无关的书籍,买来后却置之高阁;热衷钻研哲学、宇宙等学问,而这些学问与其过去的兴趣和志向并无关连;有的屡屡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有的出现敏感、猜疑、家人讲话总认为在议论自己,如讲患者不工作、不学习、性格不好、好吃懒做等,病人便会怀恨在心,成为殴骂的理由,而很多家人却认识这是患者脾气任性,思想问题,教育不良等。

这些问题虽然没有幻觉和妄想那么突出,但往往在很早的时间便有了发病迹象,某个单一的表现还不能说明个体一定患上了精神症,但是如果综合来看,这些表现还是具有很强的说明性,而这些表现继续加重,病人很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进而影响其社会功能,造成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互不协调,情感反应平淡,亲密感缺乏等等症状学标准,病程超过一个月我们基本可以诊断为精神症,所以大家应该重视疾病各个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早接受治疗,避免延误病情,感谢大家的关注。

精神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谁知道呢?起码到目前为止,我这个精神科医生也不敢确定精神病的具体病因。但我知道,真正的医学上,精神障碍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有哪些。

精神障碍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

我以前曾经说过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但其实大部分精神障碍疾病都是这样的病因。比如我看有人说,精神障碍都是受创伤之后的结果,但是所谓的遭受创伤或者遭受打击、或者压力太大,其实都属于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并不是任何人受刺激或者压力大都会诱发精神障碍疾病。比如一场地震下来,在经历死亡威胁的人中会有人出现精神失常的表现,也会有人顽强不屈的坚持生活下去。所以,社会心理因素只是精神症发病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决定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毕竟精神科其实还是有很多患者是无诱因发病的。

如何去判断一个人是否精神障碍患者?

我觉得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一定是精神科医生。

判断一个人是否精神障碍,一般要充分了解这个人发病以来的具体情况。在单位同事的印象,在学校同学的印象,在家里亲人的印象等等。通过这些对比患者发病之前和发病之后的变化,同时对比他与周围同龄人,类似的社会地位人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如果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都明显不同,那么可以肯定是一定存在问题的,至于是否严重到哪一种精神疾病的诊断,就要具体对照疾病的诊断标准了。

关于有没有病,是否是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自己和家人只能做出一个粗略的判断,因为精神障碍的表现形式一定是复杂多样的。所以最好还是到精神专科医院,由医生检查后确定诊断。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