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儿子上大学期间检查出来有抑郁症退学了,我-家长如何照顾抑郁症的孩子和孩子

儿子上大学期间检查出来有抑郁症退学了,我

孩子在大学期间查出抑郁症,其实孩子早就有抑郁症的苗头了,只是家长没有注意而已,大学里发现的时候已经很是症状很明显而已。作为父母目前不是担心孩子的学业的问题,而是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问题。

如果你看过武志红老师写的“家为何会伤人”,你就知道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的问题,孩子只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以要帮助孩子走出来,家长必须要改变,要学习。

1.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尽量不要办理退学,家长跟学校辅导员沟通好,办理休学就好了。

2.抑郁症通常是指患者的限制性教育和认知的扭曲及家庭的有毒教条引起的症状。所以需要改变的不单单是孩子,父母也需要改变。

3.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孩子都出现抑郁症了,讲理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反感。家长需要感性多一点或者感性替代理性。

你可以拥抱孩子,让他感受到父母亲的爱;不管孩子的行为在你眼里有很多的批判,但你只需接纳孩子的一切。不管孩子的学习,给他自由的空间,孩子想玩游戏就玩,想睡觉就睡觉。家长都无条件的接纳孩子,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感动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4.寻求外界的帮助,找当地正规的心理机构进行心理疏导。最好是孩子和家长都接受心理疏导。如果孩子不愿意接受心理疏导,那家长也要去学习。家长通过学习,夫妻关系变和睦了,家里充满着正能量,家里的能量场就高了。因为同频共振的原理,家里能量场高了,家就变温馨了,孩子也能接受到家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

5.孩子的抑郁其实是成长中的绊脚石,也是孩子开始开悟的时候。家长不干预孩子的成长,向内看,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只须静待花开。

何其自信,本自清净;何其自信,本自具足;何其自信,能生万法。

小孩得自闭症。请问家长要注意什么

我接触过5个自闭症的孩子,与你分享一点经验:

与孩子交流一定要四目对视

自闭症的孩子与人交流时眼神是四处漂移的。所以,家长每次与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拉着孩子,让孩子看着你的眼睛说话,这样他才能非常专注地倾听并思考。才是有效的交流。

每天固定交流时间,增进亲子关系

自闭症的孩子有的是先天原因,也有的是因为孩子0-3岁时成人与孩子的交流太少,导致孩子一直活在自己的空间里。我遇到的就有三个这样的孩子。还有一个是因为家里老人带,说的都是方言,孩子听不懂,所以就索性不再说话。

所以,家长一定要跟孩子多说话。从现在开始千万别把孩子丢给电视、平板、手机登电子产品。

发现孩子的特长并加强培养

一般自闭症的孩子在某一方面会有明显的优势。比如数学、音乐、绘画等。家长要善于发现,并有意识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引导孩子去和同龄人游戏

平时带着孩子和小区里的同伴一起玩耍,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去,引导孩子去和同伴交流。等孩子结识朋友了,再慢慢退出。

总之,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一定比普通孩子三倍的耐心和陪伴,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千万不要放弃。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是有必要去专门的机构进行训练的。

我是@懒妈育二宝,每天真诚分享和交流孩子成长中的教育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分享。

得了抑郁症父母不理解自己怎么办

你好!非常感谢你能来头条求助,也非常理解你希望得到父母理解的心情。

让我们先来确认下:这个抑郁症的结论是哪儿来的?是你根据症状自己判断的?还是自己做测量表判断的?还是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给确诊的?如果是自己判断的,很大程度上是不靠谱的,还须去医院确诊。

如果不幸确诊,得了抑郁症,对你来说是个难过的事,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干啥都提不起劲。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亲人的接纳、鼓励与援手,但是父母不理解我们,我想这也许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也许父母忙碌,生活的紧张与压力让他们无暇顾及太多。

其次,也许是父母不太会关心体贴人。这也许与他们的性格有关。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父母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知,认识不到抑郁症的危害与当事人的需求。一般来说,父母认识不到这是一种需要治理的疾病,而是当做郁闷、或者懒惰或者其他行为,不仅不会关心当事人,反而还会指责埋怨,有时还会因此发生争执。

思考了父母不理解的原因,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考虑对治疗有利的对策,有几个建议供参考:

1 如果父母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不妨送他们关于抑郁症的书,供他们了解病症、理解你、帮助你。

2 介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给父母。

3 如果他们确实很忙,也可以寻求其他情感亲近的亲朋好友帮忙。

你自己呢,也有一些要注意的:

1 要积极到医院心理科治疗

2 多了解抑郁症,这是可治的病,并没有那么可怕。

3 多吸收治疗知识,树立治愈信心,除了寻求他人帮助,更要学会自己帮助自己。你来头条求助就是自己帮助自己,这对战胜抑郁症是个非常好的行为!

4 建议把之前的兴趣爱好都拾起来,尽量使自己愉悦,最好能邀请好友参与进来。

5 也许治疗时间会长一点,也许治疗过程中时好时坏、会有反复,这是正常现象,但只要我们努力,一切都会过去的!

愿对你有所帮助!祝早日康复!

抑郁症应该休学还是让家长

视病情而定,极其轻度抑郁症不至于休学或。

应警惕并防范校方出现谈抑郁症色变,将患有抑制症学生区别对待,甚至歧视的行为!

很严重的抑郁症也不是休学和可以解决的了。需要校方、同学、家长倾注全部的爱与关怀、正义与人性全情投入保护患有抑郁症学生!

最重要的是:请尊医嘱!

如果我的孩子得了抑郁症,以我这个得过抑郁症的人的经历来说,我会。

第一,请假看病同时要搞清楚孩子得病是因为心理问题还是身体器质性病变引发的抑郁症,也就是得抑郁症的契机是什么?

通常青少年因为身体原因得抑郁症的概率很小(但也不排除因为身体原因得抑郁症,比如常年慢性病折磨或体检查出某些问题,这里你可以随便开脑洞,青少年的身体病变或非病变身体变化引发的抑郁症),那么心理因素可能较多,搞清原因并医嘱治疗。

第二,病情很严重,有自残(重度抑郁症未必上来就,部分抑郁症患者会先经历自残或伤害小动物或别人的心理过程及实践行为,最后走上自我灭亡之路)或情况或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时,外松内紧地高度关注孩子,必要时抛开工作24小时×7秘密监护孩子,防范其残害——自残——等极端行为出现。监督其定时服药或中医手法理疗,保持和孩子的心灵沟通,直至孩子的抑郁症消失。

请了解:

抑郁症就像感冒,每个人都可能得;抑郁症不是心理疾病,很多抑郁症是因病患者身体情况变化(变化没说病变,比如怀孕、衰老)而引发,该吃药吃药,该调理身体调理身体;抑郁症不是西方疾病,中医的理疗手法(按摩、针法灸法)可以在轻度及中度抑郁症治疗上起到作用。

最后,最重要的是:社会各界,主要是校方、同学、家长正确认识抑郁症,接纳患病学生,倾注全部的爱与关怀、正义与人性全情投入保护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帮助其治疗,防止其自残残他、自己结束生命!

对于普通人而言:

抑郁症这东西,没得过不知道啥是抑郁症,到底啥情况,得一次中度左右的抑郁症又没死成并治好了,一辈子都知道怎么和抑郁症斗争!

儿子焦虑抑郁症父母怎么办

我儿子高中时有一天打给我说,自己需要去南宁看心理医生,他说自己得了抑郁症。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觉得这孩子想找借口去南宁干嘛,但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也不能过于干涉,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后,就让他自己去了。(他是坚决要求自己去,不允许我陪)

等他回来,什么诊断证明都没有,更加让我认为他在撒谎。但是,请注意,这是我单方面的认知,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很容易忽略的细节。

青春期抑郁症的表现有轻有重,和青春期叛逆混在一起,当父母的也非常头痛。我孩子之前什么都和我交流,忽然就什么都不愿意告诉我,而且,也不愿意回家,在外面租房子住,这些,正常会认为是孩子一定是交了不好的朋友,学坏了。而其实很有可能,是孩子心理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疏导,让他开始封闭自己。

他有时情绪稳定的时候,也还是会和我交流,甚至告诉我有一个很体贴他的女孩子,还好有她陪着,自己才能开心一点。是不是一般都会认为,天啊,小小年纪谈恋爱了,这还了得?如果父母此时暴跳如雷,孩子就被你推出十万八千里之外了。

我当时虽然也非常担心,对他摸不透,甚至不相信他得了抑郁症,但我还是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此时的我,越反对他越可能失去他,所以,我说,这么优秀的女孩子,带给妈妈看看呗。

后来我见着小姑娘,人真的很斯文很好,我也加了她的。后来和小姑娘的交流中,我才知道,我儿子有一段时间是非常消沉,经常想,她一直开导他安慰他,我儿子慢慢慢慢地就愿意去接受心理医生了。

而这一切,我这个当妈的后知后觉,我陪我儿子去看过一次心理医生。当时医生对我说的,恰恰是我一直在做的。

医生说,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和认同!抑郁症患者,就是被认同感非常差,内心感觉被抛弃,没有安全感,如果此时的父母一味地去指责和不相信,孩子会离你越来越远。

要做到无条件的认同孩子一些不同常人的行为是非常难的,而且还要经常陪伴聆听,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这个过程既艰难又痛苦,但比起把孩子救回来这件事情,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请问怎样陪伴患抑郁症的孩子

面对抑郁症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病了,家长会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确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做的不够好,于是自责、内疚涌上心头,想要补偿孩子。是这种补偿心理会让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反而成为孩子不断要求家长做这做那,不断突破行为限制的砝码。

所以,家长确实要改变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改变教育,但并不需要心怀愧疚,一心想给孩子补偿。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孩子,需要倾听孩子,但更重要的是陪伴孩子,帮助孩子了解成长过程中应该建立起来的行为规则和对自我成长的期待,鼓励孩子去实现自我成长的行为。

家长要原谅自己,因为家长需要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不断包容孩子的行为,首先家长就需要先包容自己,学会了包容自己,在面对孩子过激行为中才能去理解和包容孩子。

孩子得了抑郁症,情绪经常陷入低潮,常常会不明所以的情绪低落,哭泣,有的时候一哭就是很久,家长看到孩子哭泣非常心疼,想要去劝慰孩子,让他不要那么难过开心起来。

不仅是抑郁症患者,对于正常人来说,哭泣也是我们需要的一种情感宣泄。不让孩子哭泣,当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让他哭泣,反而是违背正常生理现象的行为,会让人更加难受,这样的压抑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疾病。

因此当孩子想要哭泣的时候,我们要允许他哭泣,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旁边陪伴,当他愿意讲述的时候我们能够聆听,同时在旁边保证孩子的安全,让他不要在哭泣中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

以前孩子不学习玩手机,家长可以管教、批。但是现在孩子病了,打不得骂不得,好好说孩子不理你,玩之前和孩子商量好了玩手机的时间,到点了孩子又想继续玩,不给孩子又要闹,家长担心孩子病情加重,甚至有自伤行为,只能自己把这个气给“咽”了。怎么办?

首先,父母要理解孩子玩手机的原因,孩子从玩手机中可以得到什么?他们往往可以从玩手机中感受到成就感、发展友情,手机成为孩子的精神世界。抑郁症的孩子往往是在现实世界感受到很多失败的孩子,此时剥夺了他的精神世界,孩子就会有崩溃感。

但是孩子长时间玩手机对身体确实有害,父母还是需要让孩子建立起合适的行为规则。建立行为规则的原则是,小步子法。比如你的孩子目前一天玩手机超过10小时,你希望孩子马上变成一天只玩两小时,显然是不客观的。可以把目标定为:半个月内,让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从每天十小时减少为每天九小时。

只要孩子玩手机时间有减少,哪怕是减少了十分钟,也要给与肯定。

抑郁症患者也会有情绪激惹的时候,对象是带给他很多愤怒的人,父母居多。这些行为在表达这么多年来,父母在他心里积压着的愤怒情绪。

我们虽然要理解,这是孩子情绪宣泄的一种,他的愤怒需要得到表达,但是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这些打骂行为肯定是需要纠正的。

此时父母不能与之对抗,家长要尝试去理解他,他这个激动的情绪背后是想到了什么?是哪一点又让他勾起了曾经的伤心和不愉快。通过这样的沟通,父母可以更了解孩子也更明白该如何和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倾听。家长要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需求,首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家长要少说甚至是不说。对于讲道理,家长要克制自己,因为你理解的“应该”和“正确”,可能孩子的认识并不是这样。父母最好能够先理解孩子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理解世界的,然后再和孩子交流。

其次,家长与孩子沟通要坚持的态度是温柔而坚定。我们不要用指责的语气和孩子沟通,这是他们非常反感的。很多时候孩子仅仅是反感家长说话的态度,就完全忽略了,甚至否定了家长说的内容。因此我们要坚持温柔的态度,但是是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坚持。

再次,和孩子沟通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也就是有关孩子的事情要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并且和孩子共同商量,取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制定行为规则。这个规则是很明确的,比如玩手机时间,不是“尽量少玩”,而是具体的时间,上午在什么前提下可以玩多久,下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玩多久,一旦违规,会取消多久的玩手机时间。一旦制定规则以后,孩子和家长都必须遵守,当有一个可以共同遵守的明确的规则后,家长就可以以此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了。

为什么有些家长不认真对待子女的抑郁症

想要认真对待,首先要知道抑郁症是怎么回事。长时期以来,人只重视身体健康,知道身体有病要去医院看,心理状态是从不在意的,无非是想太多,想不开。

大家会用“神经病”来称呼一些有精神疾病的人,当然也被用来骂人。但其实“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一样的,“神经病”是指一类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精神病”指的是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连最基本的概念都弄不清的人,如何能指望他们能够认真地对待子女的抑郁症呢?

曾经有一个高中女生得了抑郁症,不想去上学,天天在家流泪,奶奶带她去找据说很灵的大仙给她算命,也没用,后来家里人都没辙,父亲气不过还打了她一巴掌,想把她打“清醒”一点。最后,还是在别人的建议下,家里人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一边吃药,一边兼顾做心理咨询,慢慢才好转过来,女生也继续回去上学,最后也考上了大学。为什么这个女孩家里人愿意带她去找“大仙”,也没想起来带她去看医生。因为在人的意识里,只有身体出了问题才会想起来去医院,情绪问题不是问题,自我调节就行了。

这件事发生在十年之前,对比大众现在对抑郁症的了解,那个时候认知度更低。

这类家长虽然不了解抑郁症,但是好在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还是愿意配合。

最怕的就是明明孩子问题很严重了,父母还在拼命地否认。

之前有见过这样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工作能力也很强。孩子呢,原本很优秀,得了抑郁症之后,成绩直线下滑,也不想去学校,有想法,并且已经开始自残了。医院诊断是重度抑郁,需要住院治疗,但是父母不愿意,总觉得孩子只是青春期叛逆,在跟父母“作对”,尤其是妈妈,根本不愿相信自己寄于高期望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病人”。这样的父母才是最可怕的,他们冒着孩子的风险,也不肯承认孩子得了抑郁症,因为承认了,也就是证明了自己教育的失败,这是他们无法承受和面对的。

得了抑郁症的孩子,本身就充满了痛苦和绝望,而无法理解和拒绝认真对待的父母,又在孩子的脆弱的心上扎上了深深地一刀。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那个被父母打了一巴掌的孩子,哪怕最后她已经摆脱了抑郁症,回过头来,她还是对父亲抱有怨恨。因为当时的她那么脆弱无助,那一巴掌,让她永远无法释怀。

十年之前,抑郁症不为普通人所知。

十年之后,铺天盖地的新闻宣传,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信息获取便捷无比,但是人们的观念转变了吗?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欢迎关注 【心理壹点灵】:yidianling0

我女儿27岁了,忧郁症5,6年了,我心里

作为一个接触并帮助过许多抑郁症学生的老师,我能给你的最好建议是:

如果你的孩子抑郁了,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同他们说些什么、怎么沟通,而是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很多时候,说教、开导、安慰对抑郁的孩子没有用,因为他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我想讲一讲小慎的故事,这个孩子患抑郁症三年,后来不治而愈。

小慎上初三时,因为在校门口打群架,被派出所请去教育了一晚上,随同小慎一起被请去的还有对方五个同班同学,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这一场斗殴事件中,小慎唯一的战友是他的爸爸,今年44岁的某企业部门经理。温文儒雅的爸爸在打斗中也挂了彩,西装的口袋也被撕破了,在一群桀骜不驯的熊孩子中间,特别醒目。

小慎长得瘦小,即使到了初三,周围的男同学都长得人高马大,只有小慎,一幅豆芽菜模样,弱不经风,这让小慎不可避免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小慎有五个男同学,个个比他强壮、比他高大,自入校以来,他们就经常欺辱小慎,没有原因、没有目的、没有仇怨,初中生的暴力行为比起成年人的更可怕,小慎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会突然遭到他们的拳脚侍候,仅仅是因为他们看你不顺眼,或者他们心情不好。小慎的爸爸知道了儿子的遭遇时,小慎都差不多抑郁而不敢去学校了。

小慎爸爸向校方反映了情况,几个学生被校方给予了警告处分。但老实了一段时间,他们又故态发作,我行我素,并且他们怪小慎害他们受处分,变本加厉,手段更加残忍。小慎爸爸选择报警。

派出所将几个学生带走警告教育了一番,因为是未成年人,又给放回去了。虽然没受到惩罚,但毕竟是进过派出所了,他们这一次有所收敛,不敢再对小慎施予拳脚了。然而,他们的行为却更加具有侮辱性,令人发指。

他们在塑料袋里放屁,逼着小慎去闻;

他们在小慎的水杯里吐口水;

他们拍小慎解手的照片;

他们将小慎的书包当拖车坐在上面拖着在操场上跑;

他们从小慎的作业本上撕纸下来当手纸,尽管那个擦屁股并不适合;

他们把小慎的早餐扔到垃圾箱里;

……!

小慎的爸爸想尽一切办法想给儿子营造一个稍好一些的学习环境,为此,他找人威胁过那几个学生、提着礼物去到那几个学生家说好话求放过、请班主任协调过、向校方反映过情况……,然而,无果。这些措施只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期。

小慎不可避免地患上了抑郁症。小慎爸爸也考虑过给小慎转学,然而,小慎若一直这么弱下去,谁能保证到别的学校他就遇不到类似的校园欺凌呢?

小慎自己必须强大起来,勇敢地面对这一切。

小慎爸爸觉得必须让儿子勇敢地打一架,才能激发他的血性,即使受点小伤也无关紧要。

为了避免儿子受过重的伤,也为了避免儿子重伤对方,闹出人命,小慎爸爸决定,父子二人联手去跟那五个熊孩子打一架。

开战之前,小慎爸爸郑重其事地对小慎说:“打不赢咱就跑,爸爸掩护你。反正这次打不赢,下次咱们总结经验教训,再打,打到他们不敢再欺侮你为止。”

于是,出现了开头那一幕,小慎打了一架,像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虽然也挨了不少拳脚,也害爸爸被投诉,但他终究敢于面对欺凌他的五个同学了。

而那五个同学,被小慎拼命式的打法镇住了,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他们开始有了忌惮,不敢再随便欺侮小慎了。

小慎后来成为了我的学生,此时小慎长高也长壮实了,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可怜虫,抑郁症也不治而愈,他告诉我,爸爸陪他打架,让他有勇气出手反击欺凌,而打架过程中,虽然对方人多,但他也看到了那几个从来都不可一世的熊孩子脸上的恐惧,这让他明白,如果你能永远保持一颗勇敢的心,你才能避免任人欺凌。

小慎的故事对所有的抑郁症患者的家长都能有所启示,虽然他们的年龄、症状、起因都不尽相同,但小慎的经历告诉我们,孩子抑郁了,作为家长,不应当只考虑同他们说些什么,而多考虑为他们做些什么。很多时候,说教、开导、安慰对抑郁的孩子没有用,因为他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如果你的孩子抑郁了,请不要试图打悲情牌,陪着孩子悲春伤秋,你得乐观起来,脸上常挂笑容,你得衣着光鲜,你得有生活情趣,你得引孩子进入你的生活,而不是你被孩子引入他的生活。你得多说话,就是题主所说的沟通,但不要试图迫使孩子回应你的话。你多说些家长里短,貌似与你们无关,但这会让你的孩子感觉到生活的情趣,回归现实。

我举些例子,希望题主能举一反三,有所启示:

一、今早上有条流浪狗在街边生了六只小狗,碰上下大雨,好心人给狗搭了个棚子,还有人拿来了一个软垫子,有人送火腿肠,有人送牛奶,有人送肉骨头,卖羊肉那家老板娘还送了一盆热腾腾的肉汤。

二、昨天小明爸爸在街上捡了一个迷路的老人,给领回家好吃好喝地供养了两天,结果老人的家人找来,老人居然不想回去了,说小明家的饭菜太好吃了,他以后就长住小明家了。

三、昨天我们单位有个老同事坐车晕车,吐得不行,车没开出去多久,他就大喊:“停车!停车!我的假牙吐出去了”,大家只好停车一起去给他找假牙。

四、昨晚我回来时,见李伯伯喝醉了,站在家门口问我:这是不是我家?

诸如此类的话题,不要太认真、太严肃,避免教育用辞,比如:你得坚强、你得勇敢、你得自信、你得想开些、你得努力。

这些鸡汤,真没用。

抑郁症孩子的家长其实是最无辜、最可怜、最无助的人群,他们除了自己心里难过,他们还自责。这种难过加自责会让他们自己最后也抑郁成灾。

题主,一定有人怪你吧?我看到这个问题下有很多人在怪你。所以,首先,你得必须明白,女儿得忧郁症,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女儿的错,不要自责,亦不要责怪女儿,我们都是这薄情的世界里孤独的存在,必须温暖彼此。

我曾对一位抑郁症学生的妈妈说:您一定受过不少委屈吧?您一定心里很难受吧?相信我,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

这位一向笑容满面的坚强妈妈,瞬间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感觉最近有些抑郁,该怎么和父母说

要保持合理的饮食起居,正常的吃饭和睡觉还是应该有的,不要去考虑太多了,白天家多运动,多走外面走走玩玩,总之要忘记不开心的事情,使自己开心起来,使自己心态变好。晚上睡觉时烫个热水脚或者洗个热水澡再睡,不要考虑什么,静下心来再睡。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保持乐观的心态,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