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苏发改投资发[2023]358号 江苏省-江苏省十四五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最新

苏发改投资发[2023]358号 江苏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

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12月14日,市残联在9楼会议室召开 “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初稿)讨论会,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听取《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情况汇报,对已形成的初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并研究部署下阶段规划编制工作。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金卓青到会并讲话,市残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规划起草小组全体成员和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编制好《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是市残联今明两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市残联党组高度重视,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分别由市残联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各处室处长、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市(县)区残联分管理事长组成。为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水平,经市残联理事长办公会研究,决定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经公开、规范、严格的招投标程序,确定由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负责承接我市残疾人事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会上,南京大学残疾人事业主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沛对规划编制背景、工作过程、基本框架作了起草说明,中心研究员易艳阳博士对规划的主要内容、特色亮点作了具体介绍。市残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人员对规划初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对下一步做好规划编制工作,金卓青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增加内容。二是立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到传统项目规范精准,创新项目务实有效。三是注重学习借鉴,拓宽眼界,充分利用好“一个意见两个办法”成果,虚心向上级残联和兄弟城市残联学习,高起点做好规划起草工作。

金卓青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做好无锡市残疾人事业“十四五”规划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在江苏考察时重要指示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前瞻性、精准性和实用性。起草小组要学习消化残联、省残联的规划,对初稿作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广泛征求意见,尤其要听取残疾人群众的意见,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如皋355省道改扩建最新消息

据我所知,355省道如皋段正在进行改扩建工程。项目起自与如东县交界处,接355省道如东段,向西经东陈镇,与拟建226省道、沈海高速、宁启铁路交叉后,止于泰兴市交界处,接355省道泰兴段,路线全长43.8公里,一级公路标准扩建,工程概算15.89亿元。项目已列入《无锡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计划于“十四五”后期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前期工可、初步设计已获省批复。建设用地报批因国家用地政策调整,项目建设单位正重新组织申报。下阶段,将根据全市交通建设部署与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杭淳开高速十四五规划是什么意思

杭淳开高速十四五规划是指江苏省和浙江省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建设连接杭州和淳安的高速公路的规划。这个规划的目的在于缩短杭州和淳安之间的距离,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同时,这也将有助于加强杭州和淳安之间的联系,提高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此外,十四五规划还包括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计划,如科技创新、生活、环境保护等,旨在为未来五年安排合理的发展计划,帮助推动地区的全面发展。

2024年江苏省高速公路。普通国省新建计

您好!根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无锡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江苏要建成6座过江通道、新开工5座,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约600公里。但是我没有找到2024年的计划。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系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十四五科技创新中心有哪些

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从“搭框架”向“强功能”迈进。大力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是其中一个重要抓手。

放眼黄浦江畔,李政道研究所、量子科学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树图研究院、朱光亚战略研究院等数十家代表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已启动建设并加快发展。“十四五”时期,这些研发机构“新物种”将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优势,激发科学家创新活力,成为强化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科创新地标”。

在市科委支持下,本报近期推出“探访上海科创新地标”系列报道,带领读者走进这些与众不同的研究机构,捕捉创新前沿脉搏,聆听它们在上海拔节生长的声音。

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描绘中心未来发展蓝图时,记者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幅大脑连接图谱的画面:当一个“神经元”亮起,链路像潮水一般不断点亮新的神经节点,最终整张网络星星点点。将大脑中的“神经节点”映射到创新网络,明暗交替的“星点”就是数不清的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和企业。

作为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三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今年6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本月,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中心总部在张江全新启运。

“这是一个站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层面上,去考虑如何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机构。”在刘庆看来,要建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支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将其打造成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必须先把“为什么要做、怎么做、做成什么样”这三个基本问题想明白。

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这里将打造一张高效运行的创新网络——旗下拥有100家高质量专业研究所,海内外战略合作机构各100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000家,每年为产业需求定向培养万名研究生。

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迈向3.0时代

一体化和高质量,是长三角发展一以贯之的关键词,也是刘庆口中出现的高频词。

在他看来,长三角的科创一体化,从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是1.0时代,那时苏浙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但严重缺少技术,以“星期天工程师”为代表的国内技术领域的中坚力量,突破计划经济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抽出周末时间到长三角各地开展技术指导,助推了江苏、浙江经济的第一次飞跃。

2.0时代的标志件则是跨国公司总部在上海集聚,这带动了零部件生产基地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上海周边城市布局,也带动了苏浙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成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3.0时代的标志是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在这个发展阶段,长三角将由“世界工厂”走向“世界级产业高地”。除了需要打通“断头路”、实行相同政策等一系列必要举措外,更重要的是区域的经济和文化能否深度嵌套在一起。比如,某地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一定会先评估自己的产业结构。在刘庆看来,站在一体化的角度,每一次重要布局都应该从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视野去谋划,思考如何与周边结合、与区域融合。

破解误区 搞研发怎么就不赚钱?

对于怎么搞研发,刘庆有着经年累月的思考,这与他深厚的产学研背景密切相关。当年从丹麦Riso国家实验室回国,他一路从清华大学到重庆大学,再到江苏产研院,这次选择到上海再出发。

“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研发就是投入,只有推进到产业才有产出回报,但在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技术买单,研发完全可以作为一种高端产业来打造。”刘庆说。

转变思维后,曾经困扰区域发展的许多难题也许就有了解决方案,就好像“墙内开花墙外香”。过去,许多地方担心自己辛苦培育的企业“飞”了,想方设法挽留企业。如果把研发作为产业来打造,不断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的上海,可以根据各地提出的需求“定向研发”,并将“订制”技术“卖”给长三角乃至全国。

按照打造研发产业的思路,作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创新综合体之一,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于去年底在苏州相城先期启用,这里将容纳100家以上各类研发公司,集聚各类研发人员超过万名。

强化策源 以“产业 商品”理念扩大科技供给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上海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责无旁贷的使命。刘庆认为,上海可以用好三个优势。

首先是国际化优势。“在海外谈起江苏,有人不知道在哪里,但说到紧挨着上海,大家都知道了。”刘庆说,这就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无可比拟的优势,上海应继续作为创新“龙头”进一步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成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链接、导入全球创新资源。

第二是金融优势。努力把科创基金规模做大,引导资本投资创新型企业,以投资参股有发展潜力的初创高科技企业来获得应有的回报。在早期投资企业后,无论企业做大后到哪发展,也能获得股权收益。

第三是科技供给优势。以“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的理念来优化改造产业结构,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型企业;同时,培育、引进一批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服务公司,以市场化的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生产型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上海拥有庞大的创新资源,需要从“骨子里”与产业深度融合在一起。

共创共赢 人在两地办公,同属一个部门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由上海市牵头,协同苏浙皖三省共同组建。成立这一中心的初衷,就是要“让大家把好东西都拿出来”,实现共创共赢。

为此,中心将按照“一个核心团队、一套运行机制、一体化建设管理、一个创新体系”模式,探索建立一体化高效运行发展的新机制,加强区域创新资源统筹与共享,同时兼顾三省一市各自资源禀赋与基础优势,实现各扬所长的差异化协同发展。

事实上,从中心的基本构架就能看出它的与众不同。目前,创新中心旗下已有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和江苏产研院,浙江、安徽两地相应的机构正在筹建之中。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苏产研院除了办公室、投资财务等部门保持独立外,其他专业事业部和业务发展部门都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比如,虽然有人在上海办公,有人在江苏上班,但他们同属于一个事业部;江苏已有的某方面专家,在上海暂时不会招聘同一类型,但会结合各地优势吸引不同领域的新专家加盟。同时,经过中心评议的项目,在落户不同区域时,无需进行第二次评议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