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教育 > 大学生心理

精神症入睡前幻觉-精神病患者病发前一般都会有什么症状

精神病患者病发前一般都会有什么症状

精神病患者发病前一般都会有什么症状?这个问题比较好,我们一直强调,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那么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呢?首先,我强调,这里所提到的“精神病”并非特指精神症,而是指大多数重性精神疾病。对于初次发病的患者,通常可能会有以下症状,需要我们及时观察和注意一,性格变化:包括两个方面:1,性格变得与原本性格截然相反:比如,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逐渐变得孤僻、离群,生活懒散,话语少,与人疏远;或者本身一个安静的孩子,突然变化爱说、爱笑,且可能言语内容夸大、离奇、荒谬。2,性格变化成原来病态性格的恶化:比如,本身一个爱挑剔、自私的人,变得更加自我为中心,易怒,言语污秽等。二,患者可能以抑郁、易激惹、或强迫症的发病形势表现出来,简单看病史,可能就是一个强迫症,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的发展,逐渐显露出情感反应的不协调状态。三,感知觉障碍:这里包括我们最为熟悉的幻觉、错觉,还有我很少提及的感知综合障碍或体相障碍。记得几年前我收治的一个小患者,情感反应、谈话、思维模式一切正常,唯一的症状就是喜欢整容,今天说自己的“脸型不完美”,明天又说“下巴需要修”,而在我们看来,他已经算是一个小帅哥了(没错,是个男生),不仅如此,他还刻意减肥,为此节食,严格控制体重。开始时,他并没有来我们这里治疗,而是去的整容中心,但由于对自己过于苛刻,父亲决定带他看心理医生,然而后期我们发现,原来他所看到是事物和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视物变形。比如,同样是一双普通的手,在他眼里却是又宽又大,这便是感知综合障碍,常见于精神症。处于试探性治疗,果然服用抗精神病药后症状有所缓解,而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四,思维异常:往往某些重性精神病人,尤其带有偏执性质的疾病,他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对他人的行为,总是会歪曲的去理解。对于复发的精神病人,又会有哪些早期症状呢?一,睡眠减少:这大概是几乎所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复发前兆;二,吸烟频繁:很多患者发病前情绪烦躁,所以吸烟增多,这一点也应该引起重视,此外,吸烟也会导致大多数的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效减弱;三,坐卧不安:这种情况考虑两种可能,其一是发病的早期症状,其二考虑药源性焦虑,也就是服药后患者烦躁不安,这种情况,就更加可能导致患者拒绝服药,病情复发;四,自言自语、自笑:说明可能是患者的“幻听”再次出现了。以上是我根据初次发病和多次发病的精神病人做出的简短总结,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利,使大家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去预防、观察,尽可能减少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希望我的解答对大家有帮助,请继续关注我,后续会有更多科普。

一个人经常担惊受怕,出现幻觉,胡言乱语,是心理疾病还是精神疾病,该怎么办

你好,看到问题我首先感觉病人可能存在精神症状,但至于是否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精神障碍中很多疾病都会伴随胡语、恐惧,甚至凭空视物,凭空闻人语等表现,需要患者到专业的精神科进一步确诊。人们出现恐惧症状有很多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受到惊吓,或者自身发生了应激事件;如果病人来医院就诊,作为医生我会从多方面来了解病人的情况,只有全面了解病人既往的生活状态,对比现在的日常行为才能做出合理的诊断。需要了解患者的情况如果我们考虑精神科疾病,那病人最好应该先排除其他情况;例如病人有没有脑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曾经是否遭受过脑外伤,发生异常表现之前患者有没有精神活性物质接触史(酒精、药物、毒品等等),问题中患者的异常表现好像带有迷信色彩,那么病人是否有宗教信仰也应该考虑其中;病人在出现这些表现之前有没有感冒、发热,因为脑炎可能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异常。排除上述可能,我们最关心的便是患者在之前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如果有,那病人以前的症状和目前的表现相似吗?当时有没有去精神科医院诊治?有没有明确诊断?是否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病程多久?是否在缓解期达到痊愈?这一连串的问题对诊断病人的疾病至关重要。在精神科很多疾病存在病人的胡语、幻觉、行为紊乱等症状,如分离转换障碍、精神症、偏执性精神病、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等等,但这些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不尽相同。以分离转换障碍为例,这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癔症性精神病,患者一般起病有一定诱因,生气或者受到惊吓,急性起病;表现为胡语、言语走板、行为紊乱,而且病人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在症状中往往带有迷信和表演色彩;存在幻觉症状,患者行为做作、幼稚,有一定的获益心理,自我暗示性较强,也就是家人越关注,病人就会病的越严重;有些家属还请巫医为这样的病人看病,反而加重了症状;其实这类疾病本身存在自限性,也就是很多患者在发病后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疾病是可以自愈的,所谓的巫医有效,只不过是恰巧赶上这类疾病有自限性的特点而已,而这类精神疾病治疗周期短,缓解期社会功能如常人;但多数分离转换障碍的患者存在性格缺陷,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较强,经常容易因小事生气而复发。如果考虑另外的可能,根据病史里的提供,患者如果是精神症,那病人之前应该存在行为异常;说到精神症,属于精神科的重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会出现幻觉、胡语、恐惧等异常表现;除了这些症状之外,病人平时日常行为也会暗示其疾病的严重性;在我们接触的精神症患者中,大部分病人有敏感多疑,这不是普通的多虑,而是严重达到妄想程度的症状;比如病人认为别人在背后讲究自己,其实我们平时也可能有过类似的疑虑,和同事发生矛盾,或者最近遇到了麻烦,被人在背后议论可能很正常;但很多患者是从更多的角度怀疑,在大街上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甚至每一个人都冲自己吐口水,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会偷偷讲究自己,这明显超出了我们日常认知的范围,有明显的泛华倾向;提到胡言乱语,我们不难理解,就是说话不着边际,东拉西扯,毫无主题;精神症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病人讲话跑题常常是因为思维松弛引起,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思维松弛逐渐演变为思维散漫,最严重可以达到思维破裂,患者连一句话都无法说清。幻觉表现在精神症中普遍存在,而且除了幻视,病人还可能出现幻听、幻味、幻触或者幻嗅等等,那么最常见的当属幻听;很多精神病人家属反映患者在家的时候自言自语,言语内容别人无法听清,有时患者还会凭空谩骂,严重的命令性幻听还会导致精神病人出现严重的紊乱行为,这些都是幻觉这个症状在作怪。上面的讲述只是我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的考虑,问题中这位亲属的表现仍需要详细了解情况,能够感觉到作为家属急切的心情,其实患者目前是很痛苦的,每天生活在恐惧中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刺激,建议家属尽早带病人去专业的精神科医院就诊,最好提供详细的病史或者既往就诊的资料,近期在其他医院的检查也是不必可少的,一方面能给予精神科医生诊断上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为家属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您,欢迎大家给予不同意见,感谢分享。

睡前出现幻觉是怎么回事

幻觉包括幻听,幻视等,是对现实不存在的事物的一种自我确认。如果在睡前偶有幻觉,主要是神经系统处于一种极端兴奋状态所致,如果经常如此,精神的可能性很大。

入睡前幻觉,感觉像做梦

这种人心思重,想的太多了。

精神症经常爱幻想怎么办

感谢邀请,精神症患者经常爱幻想怎么办?其实这不叫幻想,而是妄想,是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如果长时间持续存在妄想症状,只能说明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者病情出现了明显的加重。不管哪种可能,持续的妄想状态都没办常的生活,而且有可能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危险,必须尽快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尽快开展系统治疗,如果可以,住院治疗是最好的选择。精神症患者的妄想是什么样的?提起精神症,想必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幻觉和妄想,那什么是妄想呢?妄想是一种不合理的,与现实不符的,错误的观念,妄想的主要特征就是不以客观事实为转变,不管你怎么跟他摆事实讲道理,都不可能动眼他的错误观念。妄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合理的,天马行空的。我接触过的精神症患者的妄想就是这样,天马行空,有的甚至像是另一个人的人生。刚上班的时候收治过的一名患者,本身是一名大学教师,一次看了纪录片后,就突然觉得自己是的孙女,父母不是亲生的,并因此多次联系所在学校的党委,市里有关部门,甚至先后多次跑到北京寻亲,即使同志的家人接见了她,告诉她没有她这么大的遗孤,也不能动摇她哪怕一丝的信念。这种妄想被称为偏执性妄想,坚信自己所想的错误观念,但其它社会功能方面又不怎么影响,甚至只要不涉及她的错误观念,是不影响工作的。还有个患者在一次偶然遇到开出租车的同学,同学好心打算送她回家后,就觉得同学被人收买,在跟踪自己,监视自己,要对自己图谋不轨。后来发展为不敢出门,整日拉着窗帘,觉得自己家的墙里被不知不觉间藏了监控摄像头,甚至住在四楼也觉得窗外总有人趴窗户偷偷监视自己。太多的不合理,太多的匪夷所思,但就是无法对患者解释的通,无法改变患者的病态观念。怎么改善妄想症状?作为精神病性症状的妄想,是几乎不可能被心理治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只有抗精神病药物起效后,患者的妄想不再那么坚决,出现动摇之后,再跟进的心理治疗才会更容易显现出效果。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药物非常多,一般是根据患者的一般躯体情况和药物的耐受情况,关键是能否接受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来决定是否使用这种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一线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氨磺必利等,如果患者妄想症状顽固,在更换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效果均不理想,也会用到不良反应更大一些的氯氮平治疗。不用抗拒抗精神病药物,所有的药物研制出来都是治病的,不良反应都是在人可以接受的程度,真的需要换药,你的医生也会帮助你选择的。所以,遵医嘱,坚持服药,妄想一定会缓解的。

标签: 90的人都会陷入的疗愈误区(疗愈是真的吗) 精神内耗(X),情绪内耗(O)(精神内耗会怎么样) 精神病院里的天才儿子丨伟大的创作皆是疯狂的混合?(精神病院系列) 停止精神内耗的3个好习惯(建议永久收藏)(怎样消除精神内耗) 抑郁、双相的她症状复杂,创伤修复后,病情迎刃而解(双相抑郁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 90的人都会陷入的疗愈误区(疗愈真的有用吗) 《精神卫生法》将再次修订?(精神卫生法修订的主要内容) 这种心理干预可以修复心理创伤,PTSD患者快速走向康复(ptsd病人的心理治疗方法) 问题家庭中的“黑线”:从症状到关系的解构(黑线图片) 家庭教育|帮助ADHD患者学习的10个建议(adhd对家庭造成危害的是) 2小时就治好1个重度抑郁症患者,艾瑞克森为何如此神奇(艾瑞克森治疗实录pdf) 与“精神分析”相遇:从排斥到深入(精神分析的见解) 越休息越累:停止精神内耗,正念是一剂解药(越休息越没精神) 【荐】你不了解的精神分析圈内黑话(精神分析术语大全) 爱是超越绝望的精神力(真正的爱是超越生命的长度) 新冠感染不止一波,面对专家众说纷纭,我们该如何看待(如何看待新冠患者)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这五句话是“关心则乱”(多关心抑郁症患者) 强迫症状心理分析:内心冲突的外化,心理创伤的重现。(强迫症心理问题) 精神心理概念滥用的危害,警惕在国内蔓延(精神心理概念滥用的危害,警惕在国内蔓延的例子) WHO发布最新精神疾病诊断参考指标,修订多项认定标准(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一般包含哪些部分) 数学天才还俗后从事心理工作,患者能找他做心理咨询吗(数学天才能做什么) 精神病房里患抑郁症的“护士先生”二湘空间(精神病患者的病房) 精神内耗,要多看“疯电影”?(精神内耗严重可以恢复吗) 遭受过校园欺凌的孩子,有可能出现哪些精神心理问题?(经历过校园欺凌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三体心理随想:从科学家自杀谈大家都会遇到的应激事件(三体作者预测超级灾害) 《精神卫生法》将再次修订?(精神卫生法发布时间) 数学天才还俗后从事心理工作,患者能找他做心理咨询吗(数学天才的心理学电影) “天才儿子”刷屏背后,是1亿被污名化的精神疾病患者(天才得的精神病) 浅谈心理学——抑郁症≠抑郁情绪,一字之差的区别(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英国大量青少年变性后后悔,精神医学、心理学界应反省(英国反复变性人) 肖水源: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顽固的强迫症状,还有躁狂发作,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强迫症躁狂症怎么治疗) 当了母亲我才醒悟:世上失败的父母都曾是受过伤的小孩(失败的父母会把孩子当成唯一的精神寄托) 全球精神病大流行的背后“推手”,我们都忽视了(精神障碍在全球排首位的病是什么病) 患者、家长的共同困惑:为啥不同大夫的诊断不一致?(不同大夫诊断结果不一样) 表面在笑,内心却想去死:“微笑抑郁”杀伤力有多强?(微笑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 被遗忘的精神障碍:反社会人格(反社会人格精神遗传) 精神卫生支出暴增,患者不降反升!精神病医学将废除?(精神疾病卫生法) 《女性抑郁:五件你需要知晓的事情》(女性抑郁的表现有哪些症状) 与黑狗相伴的“绝望”与“希望”《少年抑郁症》(少年抑郁的表现有哪些症状) 精神病房里患抑郁症的“护士先生”二湘空间(精神病院抑郁症) 英国大量青少年变性后后悔,精神医学、心理学界应反省(英国变性tara) 精神内耗,要多看“疯电影”?(精神内耗的表现) 慢性压力如何改变大脑—你能做些什么来逆转这种损害?(慢性压力的症状) “天才儿子”刷屏背后,是1亿被污名化的精神疾病患者(天才精神问题) 被误诊精神分裂症十年,我以为我的人生毁了,直到……(被误诊为精神病) 为什么抑郁症、双相患者容易肥胖?如何科学减肥?(抑郁症发展成双相障碍) 让抑郁症患者爆哭的3句话,希望你一句都不懂(让抑郁症患者感动的话) 抑郁、双相患者在选择催眠时,千万别踩了这4个坑!(催眠可以治疗双向情感障碍吗) 肖水源: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是?) 经常“精神内耗”的人,建议多做这3件事!(精神内耗是心理疾病吗) 抑郁患者复学时想回原来的班级,背后可能有2个原因(抑郁症复学学校一直推脱) 精神分析家,帮助青少年构建自己的房子!(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家,帮助青少年构建自己的房子!(精神分析模式) 让抑郁症患者爆哭的3句话,希望你一句都不懂(让抑郁症患者崩溃的话) 精神障碍预防和治疗的前沿方向(精神障碍的预防最重要的是) 抑郁、双相患者养宠物,父母这样做才能加快康复(双相情感障碍养狗好吗) 史航们,请了解一下什么是解离!(什么叫解离症状) 抑郁症为何难治?6成患者伴有这种被医生忽视的疾病(抑郁症为什么不好治) “明明很累却不敢停下来”:你的焦虑,可能正在摧残你(明明很累却很难入睡) 超过26的新手爸爸有抑郁经历鲜为人知的男性产后抑郁(爸爸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 最新!STEM精神病学排名出炉:北大六院稳居榜首(精神病学最好的大学世界排名) 焦虑、抑郁...那些被污名化的精神病(精神疾病如何去污名化)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