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亲人有抑郁症(抑郁症被家人说是精神病怎么办)

抑郁症被家人说是精神病怎么办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精神健康的重视度大大提高。然而,目前对心理精神健康知识的普并不够,人们在心理健康或精神疾病的认识上,存在太多的误区,下面分别来讲讲这十大误区和

首先误区一:精神病就是神经病

受很多影视作品,报刊,小说传播的影响,社会上把精神病误称为神经病,事实上,这两类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其主要区别在于精神疾病指心理活动严重紊乱,心理状态出现障碍,导致病人在情感生活,认知事物,以及意志活动等方面出现障碍,如精神症,表现为妄闻、行为怪异、多疑等情况。

而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的病变,脑外伤、脑梗塞等使脑部神经系统受到伤害,可导致肢体疼痛、瘫痪、麻木、意识不清,甚至死亡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误区二:精神障碍就是精神病

很多人一听到“精神”这个两个字就想到“精神病”,误认为“精神障碍”就是“精神病”。

实际上,精神障碍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包括了人格障碍、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情绪障碍、创伤后精神障碍、癔症、性心理障碍,甚至单纯性失眠症、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多动症等;

而精神病是指精神症、偏执性精神病等疾病,是最严重的精神障碍。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可能有“精神障碍”,但不是许多人都有精神病

误区三:中药能够根治精神疾病

事实上,目前关于精神疾病的病因还未完全研究清楚,所以就无从谈起根治。但是中药在治疗精神疾病中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夸大宣传中药在治疗中的作用。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疗还主要依靠西药,同时中药治疗辅导,而还没有系统的研究证实,中药是可以根治精神疾病的

误区四:精神疾病都是受精神刺激所致的

确实,有部分的精神病患者,发病前会有一定的精神刺激因素。但精神刺激只是外因,它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而内因则是人对某种疾病的“易感素质”,包括遗传,大脑神经递质的分布,个性因素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误区五:用吵闹衡量病情轻重

在大部分家属的心里,吵闹是衡量精神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惟一标准,如果不吵不闹,就认为病情是轻微的,可以不用药或用小剂量的药;而一旦大吵大闹,就是病情严重,必须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其实,这又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吵闹并不能衡量精神病的轻重。

精神症病人在幻觉、妄想等症状支配下,可出现到处乱跑、毁物、冲动、伤人,也可能食欲亢进和亢进,甚至吃大小便等怪异行为。不过精神衰退的精神症病人,往往表现为生活懒散、行为退缩、孤僻、与现实社会隔绝等阴性症状。由于这些症状往往不易引起家人的重视,延误了诊治时机,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

躁郁症病人在躁狂发作时,言语动作明显增加,大吵大闹是常有的事;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而抑郁发作时,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反应迟缓,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感觉生不如死,常常悄悄地实施计划,成功率居各类精神疾病之首

误区六:精神病人都是有暴力倾向

有此观念的人不在少数,对精神病人是非常恐惧,看见精神病人就像看到猛兽,躲得远远的,

其实这也是误解,更是对精神病人的一种不尊重,大部分的病人都是害怕、退缩的,只有少数病人在怀疑别人想要加害自己,在“被害妄想”症状的支配下,为了保护自己才可能出现的冲动攻击行为。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误区七:精神病者都言行异常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精神病患者都表现为胡言乱语、哭笑无常,行为怪异,不存在任何正常的行为。

其实,这是一个大的误区,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只是在感知、记忆力、情感、反应注意力、智力、意志活动中的某一个方面,表现异常,而其他方面可以保持基本正常,特别是在疾病早期或者恢复期

说话依然也可以有条理,正常上班干活,平时也较礼貌,不深入了解,并不能发现有什么异常。

误区八:精神病需要休养

精神病是一个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群,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度,目前精神残疾和精神康复已纳入残疾事业的管理范畴。精神病表现为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甚至亲友的工作和生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人都面临着下岗和失业的危机,正常人也很难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精神病人在职业竞争中是弱势群体,其工作权利和利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一个人一旦患上了精神病,不仅要承担被歧视的心理负担,而且单位也往往主张一“休”了事,长“休”不止的情况。这样患者常常被带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以致病人反复发病、反复住院。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误区九:精神疾病只需心理治疗

许多有精神障碍(心理障碍)的人,到医院后希望单纯依靠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解决问题。这种观点也夸大了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作用,许多精神障碍如精神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严重的时候,发病不仅和心理因素有关,还与脑内某种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系,还是要在药物治疗达到一定疗效以后再,辅以心理咨询,许多病人轻信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对这类疾病的作用而拒绝服药,造成了病情的延误

误区十:心理障碍比精神障碍轻

现实中,许多人可以接受“心理障碍”的诊断,而不能接受“精神障碍”的诊断,误认为前者比后者在疾病程度上要轻。殊而实际上,“心理”和“精神”是一个意思,“心理健康”就是“精神健康”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精神病学是一门科学,大家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学习,唯有这样大家才能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并能够正确面对每一位精神疾病患者,把这些分享给身边的人,让世界充满爱心,正确的帮助患病的亲人,朋友,这个年代,谁没有点心理问题,这句话说的轻巧,可是我们必须学会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大家需要更多的心理资讯,可以关注我噢,第一时间给大家分享最有用的,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

妹妹得了抑郁症,对一切都丧失兴趣,打不起精神,我和家人要怎样帮助她

抑郁症是最痛苦的折磨之一,它会让人羞愧不堪、自卑绝望,整天闷闷不乐,不管你妹妹的抑郁症有多严重,康复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如果她不愿意看医生,建议你给她买一本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这本书连续多年位于自助书籍畅销榜第1名,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册,也是美国、加拿大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家最常“开药方”给抑郁症患者的书籍。在过去的10年里,陆续发表在专业科学杂志上的5篇研究报告证明,4周内读完这本书的患者中有70%的人不采用任何其他治疗就可以好转,而且,在长达3年的跟踪调查中,这些患者仍能保持疗效。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思维决定情绪,错误扭曲的认知,会导致抑郁情绪,所谓的认知扭曲,主要包括非此即彼思维、以偏概全、心理过滤、妄下结论、放大和缩小、情绪化推理、应该句式。只要我们的认知扭曲形成惯性思维,抑郁情绪就会不请自来,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就会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恶性怪圈。只要我们相信抑郁情绪带来的感受,不久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几乎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消极,这种反应发生的速度不到千分之一秒,快得让我们没有办法察觉。消极情绪的感觉真是无比,反过来又会让我们认为它营造的扭曲思维绝对可靠,这种循环不断的重复,最后就会陷入精神牢狱。

因此,在书里,作者举了大量的例子,选取了大量的量表,制作了针对各种抑郁症状的实用表格,帮助患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认知,自己对自己进行认知疗法,摆脱情绪混乱的困扰和痛苦。

希望你的妹妹早日康复!

抑郁症只想让家人知道,不想让过多的亲戚朋友知道该怎么办

你該工作工作、該學習學習、該吃喝吃喝、該孝敬父母該對身邊好好、你真不用糾結誰知道誰不知道,做好自己,其他不必去敏感、不必去胡思亂想!心胸放大點、寬廣點,臉蛋多點微笑多點親和,抑鬱症自然無影無蹤!謝謝!

儿子有抑郁症,母亲该怎么办

儿子有抑郁症,母亲该怎么办?

您好,家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做母亲的真的很辛苦,也很为难。对你的处境表示同情和理解。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对你提出几点建议,不知道是否能够帮到你。

首先你应该立即带孩子去具有精神科资质的专业医院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看看孩子现在是否患有抑郁症?千万不可凭感觉猜疑。宁可多去几家医院,也不要随意给孩子下一个错误的结论。

其次就是要尽可能地了解孩子母亲处于“抑郁症”的生命阶段。抑郁情绪持续半年以上才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有抑郁倾向了,也不一定就是抑郁症。如果是初期就比较好治疗。

再次就是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意见和建议,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法和措施。精神科的医生一般都是经过正规学院培训的,方法比较合理,手段比较科学。

当然,完成医生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非常重要的。请你一定遵守规则,按照要求去做啊!祝你的孩子早日恢复健康。以上建议请参考,

摊上一个有精神病的邻居儿子,整天不是在家鬼哭狼嚎的,就是咣咣砸墙,可怎么办

他们已经很痛苦不幸了,我们作为正常人,就多忍耐一下宽容一下吧!这也算是积德行善了。老天会厚待你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