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经常会害怕别人发信息过来,怎么办?(目光游离什么原因害怕被别人看着,目光对人游离是一种什么原因)

目光游离什么原因害怕被别人看着,目光对人游离是一种什么原因

害怕被别人看一般说来是心理怯懦造成的,对自己不自信,总觉相形见绌,担心自己被别人评头论足;至于目光对人游离,有几种可能:一是他(她)吸引不了你的目光,这很正常,二是你的思绪游离,目光自然也就游离了.总的来说,是你的思想控制着你的行为,可以试着和它较较劲

莫名的恐慌感,感觉很恐惧、焦虑该怎么办

如果这种莫名的恐慌,感到恐惧、焦虑,长时间的影响到你正常的日常生活,那么很可能已经达到了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我们说广泛性焦虑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焦虑,如果你的焦虑是长时间存在的,很可能就是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泛化且长时间持续存在的焦虑,这里的泛化就是指在任何环境下,看到任何人或事,都可能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

比如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总是会感到紧张、恐惧、发抖、出汗、心悸、胸闷、尿频、夜尿增多、头重脚轻、头晕等等症状表现。人们常常观察焦虑的患者会看上去坐立不安,有时来回踱步。

而上述的症状表现持续数个月就可以诊断广泛性焦虑障碍了。

惊恐障碍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急性焦虑障碍,如果你所说的莫名的恐慌感,感到恐惧、焦虑,每次都是突然发作,且甚至感受到类似死亡的威胁,那么很可能你说的真的符合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

这种急性焦虑通常都是突发突止的,发作没有任何诱因,不发作时一切皆好,发作时仿佛下一秒自己就会死去。往往还会随着突然的发作而继发心悸、胸闷、哽咽感、头晕甚至人格或现实解体的感受。

这种急性发作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常常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平静发生。

关于治疗

不管是急性焦虑还是慢性焦虑,都是需要长时间使用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治疗的,这在医学上是得到数十年的治疗肯定的。

治疗药物一般主要包括SSRI类的五朵: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同时如果存在失眠症状,也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治疗失眠问题。在焦虑症的治疗上,我个人比较喜欢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少,对焦虑和抑郁的效果都可以接受。

当然一些躯体疾病也可能导致焦虑,所以确诊前的排查也很重要。如果焦虑是继发于原发疾病,那么还是应该优先治疗原发疾病的。

在焦虑症的治疗中,心理治疗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所以选择一个好的医生,尽快开展医学治疗是最好的选择。

只要你说的对你的生活造成了长时间存在的影响,就一定不要忽视它,起码到精神专科医院确诊一下看看,如果需要,尽早开展抗焦虑治疗。

无缘无故。感到恐惧,害怕,什么原因,怎么办

无缘无故感到害怕,是怎么回事?

问题里你的补充:“谢谢平台,自从我去年住院以后,出来到现在经常都无缘无故感到害怕,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就在我住院期间有个六十多岁的阿姨,我们都还在聊天当时,突然间就说不舒服了,就叫医生过来了,等医生来了马上就不行了,就在抢救,来了好多的医生,吓得我不敢进去了,就在外面坐着打给我老公,叫他来接我回家,医生说不可以回家,我也不听,就回家了,第二天早上又去那里,一直到现在我都这样,总是无缘无故感到害怕,有时晚上加班,下班的时候,马路上黑暗的地方我就不敢过,晚上我一个人在家也要把灯开睡觉,请问一下我是不是有什么病呢”

我的回答:

我是心理咨询师,非精神科和神经科以及心理医生,无诊断权,也无处方权,我的回答,仅可作为初步参考。

这疑似焦虑症的一些表征,细分下来,疑似焦虑症里的自发性惊恐。

这不是一个能简短回答的问题。我分几重点来说。

一、事件与表征

1、去年住院后——到现在无缘无故感到害怕。

2、刺激源事件:住院期间的一个六十多的阿姨,正聊天,对方忽然说不舒服,等叫来医生,马上不行了——急救——你被吓到——在医生不同意的情况也回了家——第二天回到老地方害怕在延续——后期无缘无故害怕——害怕的范围蔓延到加班后马路黑暗的地方不敢过 晚上一个人睡觉要开灯。

3、表征:无缘无故感到害怕(这里其实少了你的身体情况的描述,比如害怕的时候,你是什么身体反应:呼吸短促吗?心悸吗?会颤抖吗?会有流汗情况吗?)

二、焦虑症具体可能出现的症状,供你参考。

当处在惊恐发作中时,以下症状都可能发生:

呼吸短促甚至窒息、心悸(即心跳剧烈或心跳加速)、头昏眼花(站立不稳或意识模糊)、战栗或颤抖、呼吸困难、汗流不止、恶心反胃和腹部不适、不真实感(好像有一部分你不在这儿,人格解体)、手脚有麻木或麻刺感、发热或打寒战、胸部疼痛或其他的不适感、忧虑自己发疯失去理智、忧虑死亡。

真正的惊恐发作会同时出现至少其中四种症状,如果只表现出2~3种,则称为症状有限的惊恐。

而符合以下两点则可以被诊断为惊恐症:

① 经历过两次以上惊恐发作。

② 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至少有一次处于终日忧虑惊恐会再次包围自己的担心之中。

三、有可能引发惊恐的内外因。

1、外因。

短期、突发性原因,包括促使遭受惊恐发作的压力、恐惧的条件和根源。

2、内因。

使焦虑持续的原因,包括了一系列令焦虑挥之不去的内因。

比如,生理原因。

生理原因是指身体或大脑的生理失衡,这种失衡与焦虑症相关。

①生理上的惊恐当你的身体处于任何被威胁状态时,恐慌是一种警觉反应的极端表现。

几年前,有一个外国的心理学家Walter Cannon把这种恐慌称作“搏斗——逃跑”反应。

我们必须认识到,恐慌时释放的肾上腺素将在几分钟内被肝脏和肾脏重新吸收,如果你可以对因恐慌产生的身体症状不采取任何措施,不害怕,也不暗示自己这些症状很严重,它们很有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平息下去。

②惊恐发作如果大脑中的整个神经系统过分敏感时,你就会更有可能遭受惊恐发作。因此,引起恐慌的基础,确切地说,不是“化学物质失衡”,而更有可能是过于敏感的害怕系统。

③会导致惊恐发作和焦虑的病理前提如果本身具有以下任一病症,它都可能成为惊恐发作或广泛性焦虑的原因,其中前六个是最常见的:过度换气综合征、低血糖、甲状腺机能亢奋、二尖瓣脱垂、经前期综合征(PMS)、内耳病症。

了解引起焦虑症的生理原因的重要理由是,在采取后期的治疗方案之前,为了排除一切可能引起或加重病情的其他病理原因。

四、最后,是我的建议。

别着急,就你目前的描述,远没到“症”的情况。

但还是建议可以到三甲医院,请医生先做一个彻底的全身检查,包括血液分析。

因为“无缘无故感到害怕”是很让人不舒服的一种感觉,好彻底解决它,祝你早日回归放松愉悦的生活状态中来。


如何克服人际交流的恐惧

遇到不熟悉的人或在不熟悉的场合,或要通过人际交往实现没有把握的目的等情况下,有些紧张是在所难免的,但千万不要因此觉得自己就不善于人际交往或认为自己有社交恐惧症等问题,因为当你的潜意识开始否定自己的时候,任何的方法都有可能失效。

首先还是要搞清楚容易紧张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

人际交往中容易紧张的原因和对策当然有很多,在此先试举一二:

原因一:关注圈思维。

有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不敢主动出击,往往都因为太关注别人的评价以及无法控制的可能出现的后果,是典型的关注圈思维,而非影响圈思维。

要知道,当你把精力经常放在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时,你就会患得患失,从而挫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原本自己能够影响改变的事情也变得没有精力和动力去影响和改变,长此以往你的影响圈会越来越小,换句话说就是你影响他人的动力和能力将会越来越小。

对策:变关注圈思维为影响圈思维。

你要知道,关注或太过在意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改变,甚至有时候因为你太在意(有可能是杞人忧天的)后果,而让你变得更加不作为,从而让你无法积累经验和自信。

所以我们要从关注圈跳出来,去思考你能够影响和改变的事。把“要是……”的顾虑,转变为“我要……”的行动。比如:为了更好地跟一位异性朋友相处融洽或为了拿下一场重要的谈判,你从自身态度上、身边高人的经验求索上、对对方情况的背景调查上和见面前的充足准备演练上……这些任何一步本着交往目的的“有所为”都比你只在关注圈思维之下的“不作为”要强上许多。

这就是影响圈思维。不是把精力放在“别人万一怎么样会……?别人为什么不怎么样?为什么我没有这个没有那个?”而是把更多关心点和注意力放在“我能做些什么?我要做些什么?我怎么做才能实现目的?”等焦点上。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你能影响的人和事儿越来越多了,你的影响圈影响力自然也就大了许多,甚至原来在关注圈里不能改变的事情也变得有信心和能力改变了。

原因二:人际敏感度缺乏历练。

很多人都很羡慕水一样性格的人,因为这种人往往能做到走到哪里就是哪里的形状,处理人际关系总是能面面俱到,游刃有余。

其实除了一定的性格天性差别,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些人的人际交往实践太少了。跟人打交道也是要找感觉的,就像打篮球要找手感,说英语要找语感,没有足够的人际历练,就找不到那种入化境的感觉,也就更谈不上自信了。

对策:“别怕,上!”

只有经常与不同人交往的人,才会了解人都是千差万别的,只有不断地在与人交往的实战中总结反思,才会更深入地洞察并把握人性。

我曾认识一个人脉特别广的大哥,他跟我聊他的发迹史时,提到他刚出来混的时候,特意借钱买一套好行头,加了个协会给自己印了套副秘书长的名片,专门去蹭那些人脉汇聚的高端论坛,会后想方设法要各种嘉宾的名片,我曾问他,“人家太高层的不让接近该怎么办?比如人家在贵宾厅,你在大餐厅,你怎么办?”他说,“怕啥,上就完了!不让进我就门口堵!”

其实当初的他也不知道怎么更好地跟高层人脉打交道,但一次次主动出击,让他也慢慢总结出来了见人下菜碟儿的套路。其实跟高层人脉打交道也无非是个多次实践后的经验活,这方面可以关注我今日头条的专栏《高层人脉社交课》,从高效链接、慧眼甄选,到有效维护、深交延展,其实都不无方法。

除了有量有质的人际实践,提升人际敏感度也要善于融入共情、多维思考、细审深察、揣摩确认等等,具体怎么做,我已在我的公号文章《提升人际敏感度的十个建议》中详细拆解过。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的今日头条号“跟卢战卡学社交口才”,希望能通过更多优质作品和作答帮助大家解决更多疑难。如果你能从中受益,也欢迎点赞转发,以帮助更多人受益❤❤❤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