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怎么改变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为什么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差了)

为什么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差了

答:二方面原因,一方父母长辈的,一方是孩子的。父母不让保护太历害,孩子成长太顺。

如今的孩子为什么心理脆弱,不堪一击

如今的孩子心理脆弱,不堪一击,稍有不顺心或不如意,思想就走向极端,这是一个很普遍也是很严重的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广泛重视和注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溢提高,家庭条件也由贫困走向小康,由一般向富裕转型。城市发展犹为明显,农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地方与城市一般无二。

这几年,国家的优扶政策向农村倾斜,使贫困落后的乡村逐步减少,乃至完全奔向小康。国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剪刀差。在城乡聚集处,农村的矮土房正在消失,拔地而起的新楼房,新社区应运而生。昔日的泥土道,也变成了整洁平坦的柏油路;公交事业飞速发展,村村通公交,乡村的交通条件不断完善,彻底告别了出门难,乘车难的窘境,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家庭多以独生子女居多,农村里二孩家庭不少,城市里几乎一家一孩。这些小家庭的爸爸妈妈,婚前多数是独生子,所以现在的小孩都视为掌上明珠,宝贝中的宝贝。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疼爱有加;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想要摘星星,家长绝对不去够月亮。对孩子成长中的不良现象,更是置若枉闻,长此以往,不知不觉己进入少年行列,各种隐患随埋其中。

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如同温室里的鲜花,虽然靓丽无比,却经不住大自然狂风暴雨的考验。每每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很难有独立思考和妥善处理的能力。

单说每年的升学考试,因成绩不佳,又加之大人的责备,心理素质较弱,承受能力差的学生,选择跳河跳楼轻生的不计其数。给无数家庭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给社会和国家也造成严重的损失。

究其原因,都是娇生惯养造成的危害,错不在孩童,错在家长及众亲。古人育子经验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天一顿,感恩不尽。此话听来有些粗暴,细细品味却富有哲理。树不修难以成材,人不打难以成器,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怎样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难免会遭遇挫折,有些挫折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关卡,有些挫折是内心情绪引起的波澜,挫折或大或小,都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要发展“能够处理、克服挫折,甚至从中学习并自我更新的能力”,最终让孩子像弹簧一样,面对压力、困难,还能反弹回来,为孩子一生的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最好的装备。

最近,看到一段CNN对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的采访,她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提到刚入哈佛大学时的艰难处境时,几度忍不住落泪。

虽然在外人看来,能进入哈佛已经是相当优秀了。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是:“我初到哈佛时,觉得自己就是个失败者。”

她很聪明,但她当时想:“聪明是我唯一的优势,但在哈佛,比我聪明优秀的人太多了。”

她觉得自己与哈佛格格不入,难以融入,甚至填好了转学文件准备转学。

那么是什么促使她转变心态,走向成功的呢?

原来,她去当志愿者,在一个低收入者安居项目里工作,看到那里的孩子时,她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多么幸运,因为这些孩子根本无法触及她当时拥有的机会。

这件事促使她留在了哈佛,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真正的学霸,期间还收获了扎克伯格的爱情。

她自己也下决心要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最终成为一名善良、自信、独立、勇敢、让人钦佩的女性。

普莉希拉在哈佛陷入低谷的经历并不是特殊个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成功并非一条直线,而是迂回曲折的,成长之路上难免会面临各种压力、困难,有时候我们只看到成功人士光鲜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背后他们也挣扎过、失败过。

许多父母都期盼孩子学习优异,最后跻身名校,似乎从此就功成名就了。殊不知,近年来世界各地高校学生的案例越来越多,学生患抑郁症、焦虑症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孩子的学业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是不可忽视。

对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挫折最终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取决于他的思维,而父母在塑造孩子的思维方面可以成为孩子有力的引导者。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面对同样的逆境,有的人会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则越挫越勇,这是为什么呢?

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一个人会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习惯性看法,他称之为“解释风格”。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有的人会把原因看做是永久性的、普遍的,有的人则认为原因是暂时性的、特定的。

前者更悲观,在困难面前容易灰心丧气,更难以坚持;而后者会更乐观,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更愿意努力去尝试。

比如,当一个孩子转学在新学校交友遇到挫折时,如果他认为:“永远没有人会和我做朋友。”这个解释(永久性的)让他很容易陷入沮丧。

而如果他认为:“我刚刚转学过来,交新朋友需要时间。”这个解释(暂时性的)则会让他更愿意花时间去结交新同学。

同样打篮球失败了,有的孩子认为:“我就是不擅长运动。” 这个解释(普遍性的)使得孩子否定了自己运动方面的全部能力。

而有的孩子认为:“我篮球打得不好。”这个解释(特定性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在其他运动领域可能的优势。

如果对困难的解释是永久性的、普遍的,我们就会让自己看问题的视野变得狭窄,走进思维的死胡同,甚至陷入悲观绝望;而如果对困难的解释是暂时性的、特定的,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困难中找到突破口,甚至实现绝地反击。

就像普莉希拉在刚开始进入哈佛时,认为自己除了“聪明”之外一无是处,她当时眼中只看到了强中更有强中手的竞争环境,只看到了自己在精英群体中的微不足道。

而志愿者的经历则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让她更真切地看清楚了她所拥有的机遇和资源,激发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让她得以重新振作,脚踏实地地在哈佛投入学习,并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遭遇挫折、失败、痛苦时,父母该如何做,能更好地帮助他从中学习,增长智慧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说:

有时候父母会希望孩子简单地将经历过的痛苦经验“忘掉”,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教会他们以健康的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将痛苦的经验转化为力量与自我理解的源泉。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每天吃晚饭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一天中有哪些开心的事情,哪些难过的事情。

当孩子讲出自己遇到的困难时,父母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帮助孩子从更积极、全面的角度理解发生的事情,让困难成为成长的契机。

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除了帮助他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引导他用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重要的是要给他情绪上的理解和支持。

跟一位妈妈聊天,她说:我女儿五年级了,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考了80分,比之前成绩下降了好多,我忍不住批评她几句,她就好几天都闷闷不乐的,还说自己讨厌学习,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连说都说不得呢?

其实,不是孩子说不得,玻璃心,而是妈妈说的和重点需要改变。

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发育较早,而负责推理、决策、自我控制等的前额叶发育较晚,前额叶的发展直到24岁左右才能完全成熟。

对于一个11岁的五年级孩子来说,她在面对成绩下降的挫折时,调节情绪的能力肯定不如成人,她的情绪本来就很低落,而妈妈的批评更让她无法理性思考。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生气或者指责,孩子体验到的只能是越来越多的负面感受。

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妈妈可以对孩子说:“这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你很难过,是吧?妈妈在中学时有一次英语考试不及格,我当时也难受得很呢。”

当妈妈表达出她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并和孩子分享自己类似挫折经历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受到支持和爱。

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说什么,一个温暖的拥抱就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支持,帮助孩子从挫折引起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合理地引导孩子,支持孩子,孩子就能在挫折中成长,变得越来越强大。

怎样锻炼心理承受力

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个人要懂得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的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这种才能增强个人心理承受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一、树立独立意识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