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大学生,很多时候都感觉特别绝望?(学不好数学很绝望,怎么办)

学不好数学很绝望,怎么办

这位亲爱的同学,你是第一个用绝望在形容数学课的,是第一人。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然后有这么一个醒目的字眼,你着实吓到方老师了。

方老师想好好的和你聊聊,如果有同样对数学感动痛苦,甚至感动绝望的同学,也可以一起聊聊。

什么是绝望?就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生无可恋。你说,我们有必要绝望吗?大不了,我不学就是啊。我管你什么数学,我该睡睡,我该吃吃。

所以,方老师觉得你对数学还没有达到那种痛苦得生无可恋的地步。甚至你还深深的爱着数学课。

因为爱之深,所以恨之切。因为你时刻关注着数学,仰慕着数学,可是数学考试啊,你怎么就是不及格呢?所以亲爱的数学,我该如何来绝望你?

同学,你问怎么办?其实,你比我更清楚应该怎么办?要更加努力,更加刻苦,要扎实每天的学习呗。而且,这些道理你都懂。

方老师也懂你的意思,你来悟空问答的意思就是想告诉我们,你是多么的爱数学,否则我才懒得理你呢。你只是想告诉我们,你因为太爱数学,而恨得咬牙切齿。你来悟空问答的意思,只是想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你应该好好的继续学好数学。

1、精读教材,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不能脱离教材,数学更是如此。脱离教材的学习,没有一种知识框架的踏实感。

2、你把教材精读,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字眼都认真读懂读透,每一个定义的引入,每个定理推论的引导证明,每一个公式的推导,然后每个例题都看懂,教材课后的作业,都会做。这是基础,如果你把这个基础做好。你的数学满分120分,考试100分完全没有问题。

3、每次课前一定要预习,通读和精读教材,老师上课专心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不开小差,课后独立思考完成作业,整理好数学笔记。每天扎实解决每天的问题,坚持下来,数学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感谢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方老师数学课堂。

我是大学生,感觉大部分人都在社交、娱乐中虚度时光。生活没有新鲜感,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一个核心点,就是:我们如何进行社交的同时又能掌控自己的时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社交都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组成部分,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是social animal,任何人都绝不可能一个人孤单度过一生。尽管我知道现在有很多宅男宅女,成天不出门,但是他们在做虚拟社交,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社交软件和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人聊天。

话说回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要应付很多实实在在的社交,比如说同事一起出去吃饭,你去不去?同学要玩牌、聊天,你参不参加?对我们来说都是现实的社交问题。我对社交的态度是:我们要参加社交。第一是参与熟悉环境的社交,比如同事、邻居、同学关系的社交,这样的社交有的可能是有意义的,有的纯粹就是聊天,就像这个问题所说的,是娱乐。那是不是每次都要参加这样的社交?我觉得不一定,你可以有所选择,比如拿我自己举例,我有很多大学同学的群、中学的同学的群,还有老乡的群,他们经常有聚会,如果他们每个聚会我都去参加,那我就一年365天都在参加聚会了。所以我会有所选择,我不能一次都不参加,也不能每次都去参加,我会选择其中时间、环境、地点上都还比较方便的去参加,那样的话,既不会和比较亲密的群体脱离,也不会因为过于沉浸社交导致自己大量的时间被占用。

第二是参与能够提升自己的眼界、知识和品位的社交,这样的社交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比如说,为什么很多人去上工商管理学院的EMBA班?是因为在这个班里,往往能结识到一些有社会资源的人,当这些人变成了自己的同学,就方便进行资源交换。因为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资源互换的社会,如果你拥有资源,却没人与你交换,你的资源就是浪费;如果你不了解别人的资源,那么你也得不到别人的资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有效社交,这也是为什么像我们这些做事情算是做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依然会去寻找各种各样的社交机会,比如参加一些高峰论坛,或者跟着更加有名望的人一起到海外去出访,等等。这些东西实际上是能让自己成长的社交。所以,要先找到让自己成长的社交,再去努力进行社交。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设计自己时间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时间管理能力。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但是有的人一年365天能做出很多的事情来,有的人却一点事情都做不出来。造成这个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很多人的生活过得很被动,总是被别人的行为牵着鼻子走,就像这个问题所说的“参加了很多社交,但最后也没觉得有什么正能量,也很无聊,感觉时间被浪费掉了。”但有的人就总是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筹划好哪段时间应该读书、哪段时间应该工作、哪段时间应该思考、哪段时间应该社交、哪段时间应该锻炼身体等等。如果有了这样的规划,那么你就可以主动地把握时间去筹划生活中能给你带来有挑战的、有新鲜感的事情。这个问题中也提到生活没有新鲜感,你之所以觉得生活没有新鲜感,是因为已经失去了自我主动探索的能力和对于生命和知识的好奇心,也就意味着你本人不断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摆脱这个状态,那么你的一生将会永远在懊恼、沮丧、没有长进的状态中度过。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所以,我的建议是:选择式社交,努力与能让自己成长的人往的同时,主动掌握自己的时间,去寻找让自己能够不断成长的机会。

大学生如何摆脱物质贫穷带来的自卑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学阶段意味着你要从自己的原生家庭慢慢的向社会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在很多地方不如别人。相形见绌之下产生了自卑的情绪。我的一个来访者曾经是他们镇高中的尖子生,但是进了大学以后,他突然发现自己那点优越感顿时荡然无存,由于是从农村出来的,他感觉自己跟别人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无形的障碍,他总是没有办法融入到宿舍里面的群体里面去。只要遇到集体的活动他都以学习为由逃开。显得孤僻又不合群,最后原来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正好他开始抑郁了,归咎于宿舍同学对他的排挤打压,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农村出身。

自卑源自于我们对某些事情,无法解决以后带来的无力感,害怕被揭示的恐惧感。逃避封闭是自卑者最常见的行为模式,自卑会发展为社交恐惧症。在意识疗法里面提到自卑源自于原生家庭里面,物质不能够被满足,需求不被重视,或者是自己某种缺失比如残疾,而对自己过度审视以后的形象内化,对自我认同形成的强化。她会过度关注在自己的缺陷上,不足上,同时我们会不断的去掩饰这种不足跟缺陷。但是往往这种关注点,并不是自卑的真正原因。

在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中就提到,你要超越你的自卑,你必须看清楚你的自卑源自什么地方的缺失。自卑往往开启的是补偿模式。如果你觉得物质上缺失的话,你就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物质有着偏执的追求,并由此形成你的价值观。所谓的拜金主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

所以都为物质的缺失他就会表现出,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物质的自卑。有些人在两性关系当中也是非常的自卑,因为他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他就会追求这种安全感,并在安全感人的面前会觉得有些相形见绌,这也是自卑。有人对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满他觉得这方面是自己的缺失,是他会不断的去整容。也就是说,你缺什么东西,你就会对某件东西非常在意感到自卑。

所以看到自卑下的真实非常的重要,有的人错误的去追求金钱,但是他并没有弥补他的自卑感,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的自卑,也就是说他没有看到他自卑的源头是什么。

如果没能看到自卑的源头,它有可能会导致你的穷人思维。变得短视而匮乏。分不清哪些是你应该追寻的,哪些是你应该丢弃的。有一个来访者说起了他的故事:刚上大学为了省钱他同宿舍的同学到了一个打折的超市,买了一大堆东西。结果发现他们的买的东西太多,没有办法徒手扛回去,只能打车。结果打车的费用。超过了他们打折省下来的费用。

在物质匮乏环境当中成长的人,会将追求物质放在第一位,不能够宏观的,高屋建瓴的看待问题,从而失去了很多人生的机会。如果再深挖下去实际上是安全感的缺失,是物质没有保障的体现。过分的危机意识导致了这种心理障碍。如有人会囤积各种各样的物资就是所谓的囤积症。

由此也可以看出安全感的缺失才是隐藏在你自卑下的真实。所以跟人相处的时候,你自然而然的会看到自己的不足。过分的自省从而内化为自卑。有的人会下意识掩盖这种自卑,所以看一个人他缺什么,你就看他炫耀什么就好了。

当然大多数人自卑内化的结果就是变得格外自尊跟敏感,看似高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之下,实际上隐藏的是一颗自卑的心。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自卑,自卑才有可能被转化为自信,往往意识不到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东方儒家文化圈有知耻而后勇的说法,当一个不知自卑为何物的人,他也没有上升的空间了。

由此可见,自卑他并不是一无是处。当你意识到了自己的自卑,然后再找到自卑之下的真实,我们不断立足于自己自身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那么你就可以超越你的自卑,自信成为超越以后最终的奖赏。

陈了凡:社会福利基金心理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认证国际催眠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创始人,自我心理疗愈发起人,长时间潜心研读大师的著作,用两年的时间写下了将近100万字的心理学著作,意识疗法跟森田疗法认知疗法CBT一样是心理疗愈的体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意识疗法它是自我心理疗愈的体系,旨在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在读大学,可是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了信心该怎么办

谢谢悟空邀请。

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了信心怎么办

看着这个题目,书生感觉责任重大,在校大学生,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怎么了得!

不想学习,就不学习也罢,这个容易解决。

而连对生活都失去了信心,这可就是一件大事了。

由于不知道题主为什么会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书生也就无法说应该如何办。

在此,书生只想说二点:

俗话说,人生不如事十之,可说与人无一二

人活在世,谁人是天天过的如意?

只不过,有的人表现在脸上,有的人藏在心中。

题主还小,也许过去在家,你过的顺风顺水、生活规律;而今,集体生活、舍友关系,让你感觉难以适应。

书生只想说,其实人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都会有悲伤失望的时候,都会有感觉过不下去的时候;但事实上,任何事都没有那么可怕,任何坎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迈过。

想开点,不要太过于纠结于小事小结。

书生建议题主,找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聊一聊自己的心结,有的时候,说出来就会轻松很多;或者回家,和父母亲说一说,让他们想想办法,看如何解决。

送李白诗一首给题主

大声多读几遍,心情也会好许多的。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要承担责任

其实,就算是真的生活压力太大,真的无法释怀,但做为子女,为了父母,也要面对生活。

所以,才会有一种说法,人到中年,连生病的权力都没有。

就因为,人到中年,上有父母需要养老,下有子女需要抚养。

题主,想一想你的父母,是不是如此?

从个人的角度,我们可以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我们周边还有人需要我们照顾,所以,可以小任性,不可大任性;

题主这个年龄,还是好好的学习吧。

生活不易,生存不易,再不易也要生活下去。

过了一个一个的坎,题主,你也就成长了。

希望对题主有所启发和帮助。

欢迎探讨,欢迎留言。

书生出马,一个顶俩;书生出品,必属精品。欢迎关注:一介书生945

为什么部分大学生感觉大学生活会很无聊

在大学和美国大学都呆过,现在在美国大学工作,我个人感觉在大学读书的大学生感觉生活无聊的数量要多过美国大学生,仔细思考过其中的原因,认为大致如下。

1、对大学生活的期待过高。

高中的孩子们花太多的时间准备高考,也因此对大学的生活寄予很高的期望,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相反美国的高中生满足条件的可以申请在大学选课、参加科研什么的,美国大学也不像大学那样相对封闭,基本是开放校园,学生申请之前和录取之后都会有多次参观大学的机会,因此对大学的期望值比较合理。

2、高考过后失去追求目标

上大学之前的十几年里,孩子的追求目标就是一个高考,一旦考上了,不少会突然失去了追求的方向,而且也累趴了,失去后劲儿,反正大学是严进宽出,混毕业就是了。相反美国大学是普识教育,能上的都可以上,宽进严出,要想拿到学位是必须努力读书才能毕业的。

3、我能说是闲出的毛病吗?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父母付学费,然后再给生活费,到美国留学的学生们也绝大多数是这样,没有生活压力,追求不高,这样的生活不无聊才怪。相反美国的孩子到了18岁就自立了,家长愿意支付学费的有,但是孩子一般也要自己打工挣点生活费;还不说不少家长是不给付学费的,孩子自己借学贷并打工支付生活费用,也就是说,美国的大学生们有生活压力,要读书,要打工养活自己,忙得想无聊都难。

4、缺少爱好

大学里有各种社团,供有各种爱好的人选择,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是很难无聊的。无奈一些除了读书其他什么也不会,当读书也缺少动力的时候,大学剩下无聊估计就没有什么了。

从总体来看,美国大学生其实普遍比大学生要用功一些,当然像我的母校清华这样好学校的学生也是很用功的,盖因学霸较多的地方有努力的方向,奔考研、考托考G出国等等,这样的生活不会无聊,而那些没有追求、自我感觉没希望或者混日子毕业的大学生们的大学生活,不光自己觉得无聊,别人看着也没意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