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怀疑自己生病了(感觉自己好像病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控制不了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该怎么办)

感觉自己好像病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控制不了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该怎么办

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可能是强迫思维,又称之为强迫观念,指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并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患者完全能够意识到这一思想的不必要,力图把这些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但对这种思想并不能自觉的,自由的加以控制和干涉,因此,常有控制不住的体验,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的情绪,存在自我强迫与反强迫。

多数时候强迫思维都会导致强迫行为的出现。不知道题主是否已经有强迫行为的表现

强迫思维一般,分为几个方面,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和强迫回忆。

治疗上,精神分析对强迫治疗效果不是很好。是因为精神分析的治疗核心是潜意识的意识化而强迫是本身来访者已经意识到问题,所以,治疗效果就不尽人意。

目前来说,对于强迫思维最好的方法还是认知疗法和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的核心是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

认知疗法首先,要从根本上认知和领悟,力图对强迫模式加以修正,重视过去的经历尤其是导致目前状况的事件加以重新认识。

也要防止思维的“滚雪球”,需要对注意力进行转移尤其是当自己强迫性思维出现时,及时去注意别的事情或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转移自己对强迫性思维的注意

对自己强迫性思维的症状,要适当淡化,顺其自然,这也是森田疗法顺其自然的核心

另外,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强迫症症多发于个性,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表现为意志力不强,对自己思维活动缺乏有效的控制因此,克服强迫思维的关键仍在自己需要磨练自己的个性,增强自己心理承受和心理调试的能力

对待强迫思维聊要有耐心,恒心,更要有决心!

总是怀疑生病了,可到医院一检查,结果没事请问是什么原因

其实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没病”却盲目检查,所以一切正常!

人类不是机器人,我们有血有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非常脆弱,很多情况都会导致我们受伤,出现疼痛等不良反应。

而且,很多人对疾病这个概念都有些模糊,他们会将一切不同于往日的感觉归结于生病,实际上很多疾病都有着功能性和器质性的区别。

比如长期熬夜导致头痛、乏力,这其中是神经的作用,患者由于长期的作息时间不规律,导致神经正常功能受到破坏,暂时处于紊乱状态,进而产生多种不适症状,这就是功能性改变,由于患者的症状是因为神经异常状态造成的,所以常规检查无法检测出来。

“有病”但检查错误,所以一切正常!

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每一种疾病的确诊都需要慎重的考量,绝非某个人的主观感觉可以确定的,影像学检查就是验证医生猜测的手段之一,但在临床上的检查项目和种类非常之多,我相信基本没有人会全部检查一遍吧。

现代医院科室划分非常精细,这给很多人一种错觉:“疾病也是精确分类的”,很多常见疾病确实如此,但绝非全部,有一部分疾病可能同时跨越多个部位及脏器,对于这些疾病而言,症状部位和病变部位很可能并不相同,如果患者依然心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想法,很可能只会在疾病表面进行治疗,无法深入解决病根。

言归正传:患者感觉患病却检查症状,应该是存在某种异常症状,怀疑自身患有某种疾病,比如“长期胸痛怀疑心脏病,去心内科检查,经过心电、心彩检查后,却没有查出任何异常,可症状确真实存在!”——我判断为:查错了。

在临床上一种症状可能提示多种疾病,我们不应该单纯考虑症状,更应该回忆下病史、发病诱因、持续时间等信息,对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我是罗民,三甲级医院在职主任医师,有着三十多年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医生,我的努力只为收获大家的认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希望您能点赞、关注,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或私信我,我会尽力帮助大家!)

总是怀疑自己被别人传染了疾病,是一种什么心理

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疑病症」。

我一个同学的妈妈,常年觉得自己心脏不舒服,怀疑自己得了严重的病。带她去本地最好的医院检查过多次,所有指标都是正常的。她认为当地医院不行,于是又带去省会医院看,还是没问题。

这样是不是就能说服她了呢?不,她觉得这里的医生也不行。自己一定得了某种罕见的疾病,应该去首都医院。可以预见,如果首都医院不行,下一步就该去美国检查了。

问题来了,这个同学的妈妈到底有没有病?

生理上是没有的,心理上存在一点问题。不叫病,叫做「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每个人都会使用的一种心理工具,它出现的原因在于:面对一些内心的,我们直面会很痛苦,于是为了保护自己,采取了一种扭曲现实的办法,让变得能够承受。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一个小姑娘跟一个坏坏的少年相爱了,小姑娘是很传统的,对于性很保守。少年则相反,较为开放。

在相处的过程中,小姑娘不可避免的感受到这股荷尔蒙的存在。于是,一方面她受到本能的召唤,另一方面社会的道德感让她拼命抵抗这种召唤。这样,在她心中就出现了一个极大的。

特别要提醒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潜意识里。姑娘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分析的这些内容。实际上,如果能够意识到,就没有接下来的事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姑娘开始莫名的头疼,两个人约会的时候,她常常因为头痛而不得不早点回家。在家里,她会向亲人抱怨自己生病了。这个病,当然不可能检查出来。

亲人和男朋友都会观察到,她似乎得了一种怪怪的病,不得不长期承受她的抱怨。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由于带来的压力,姑娘心中首先会产生一种指向男朋友的愤怒,而这种愤怒无法被表达,于是又转向了自责,最后自责变成一种躯体症状,而后转化为抱怨释放出来。

这就是疑病的:潜在的、不被承受的暴怒变成了照顾者可以感知的负担。

防御机制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东西,相反,它是保护我们而存在的。防御机制也不会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我们的成熟而变化。从这个角度上讲,所谓成长,就是我们丢弃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而采用更好、更有利防御机制的过程。

比如例子中的小姑娘,随着她的长大,她不再感觉头疼,而是将自己这段感情经历付诸于文字,写出了一本凄美的爱情小说。这样,她的防御机制就从「疑病」变成了「升华」。

最后,一个「疑病症」患者要做的,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去检查身体,而是将视角拉回到生活、关系和内心。觉察自己与环境,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从认知、行为及情绪上做出调整,不适很快就会消失。

你也将变得更加成熟。

生活中不敢体检,常怀疑自己有病的人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说明你有恐惧心理,使得你不敢去体检,

意识到自己可能得病,没去医院检查,马上去买商业保险可以吗

如果您之前没有去医院检查过,在医院也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包括门诊、住院、体检等),同时之前的体检结果一切正常的话,您是可以在不告知的情况下购买健康险的(健康险包括医疗险和重疾险)。

健康险的健康告知,一是基于保险公司的健康询问,二是基于我们的就医记录(包括门诊、住院、体检等)。

  • 首先,如果是健康告知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回答。比如您觉得自己可能生病了,但是健康告知中没有问到是不是觉得自己生病了,那咱们就不用主动告知。也就是说,做健康告知时,问什么就答什么,没问到的,咱们没责任也没义务主动告知。
  • 其次,如果是健康告知中涉及到的问题,比如询问了“是否觉得自己得病了”,那我们是不是必须如实告知呢?理论上确实如此,但如果无迹可寻(查不到就医、就诊、体检记录等),也可以不告知。因为,自己确实不知道是不是得病了了,所以也没办法算到恶意骗保里。

当然不是,因为健康险都设置了观察期,就是为了防止人们“带病投保”。一般,医疗险的观察期在30~90天不等,重疾险的观察期在90~360天不等。观察期内出险,大部分情况下是免赔的,个别重疾险针对身故责任没有观察期!

那么,出了观察期是不是一定可以获得理赔呢?那也不一定!

大家别骂了,听我慢慢说……

这种情况下是否能够得到理赔,主要看您买的哪种健康险,以及出险是患的什么病!

比如,如果只买了重疾险,但是出险时的疾病达不到重疾险的疾病要求(甚至是轻症、中症也达不到),那实在是不好意思,重疾险肯定赔不了。如果买的是医疗险,那赔偿的是在医院发生的费用,医院之外的费用就不管赔偿了。比如有的人突发心脏病,还没送到医院就不行了,那这种情况下赔的少之又少!

所以,最后回答一下题主的最后一问:该买什么保险?

  • 首先,百万医疗险必须买上,性价比这么高的产品,不买岂不便宜了保险公司?
  • 其次,小额医疗(包含意外险)可以根据自身保障而定。有的单位比较人性化,给员工上着补充商业保险,这样的话这笔钱就省了,小额医疗不用买。
  • 最后,重疾险多多少少还是要买上一些。我知道重疾险相对来说比较贵,但是可以考虑买消费型的重疾险,这样保费就能便宜很多!
  • 至于理财型的保险,和这些不属于一个概念,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去配备!

我是“保险解密局”,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建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共同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