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从小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联合家庭,是我太霸道,该咋做(作为家长,应该如衡处理孩子的依恋和自立)

作为家长,应该如衡处理孩子的依恋和自立

孩子只有在“安全型依恋”的培育下,才能建立起自立。

一、形成依恋关系的原因?为何每个人都需要建立依恋关系

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发展依恋关系具有生物基础进化的需求,这是人类的需要,孩子对这样的需求是一种自然反应。他们需要对照看者有身体的亲近,这不仅为了满足情绪的需要,也是为了能存活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我们不是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而是找一个信的过的人,一个有力量的人,和他在一起,这样我们才会觉得安全。所以,依恋系统和我们吃饭睡觉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生存繁衍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依恋分为四种类型。

一、安全型依恋,不管与父母分离时有多么难过,但与父母相聚时,能够瞬间得到安慰。因为他们能够感觉到周围是安全的,所以,他们不用在这方面多消耗自己的精力,不用因为怀疑周围的不安全而防御。他们会把这部分力量去探索周围的世界。所以,他们的潜能更容易被发挥出来。

二、回避型依恋。当父母离开他或和他相聚时,都会显示出漠不关心。看上去很平静,但在分离场景中,他们的心率是加快的。回避型婴儿表面冷漠是一种防御性的适应。其实他们内心是渴望得到安慰和照顾的,但由于表达无效,就放弃了要求。回避型依恋婴儿的母亲不喜欢和自己孩子身体接触,这些回避型婴儿被母亲抱在怀里的时候,不是紧紧的搂着母亲,而是显得松软无力。

三、矛盾型依恋

矛盾型依恋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气的,一种是被动的。这类孩子当母亲离开时,会显示出非常大的悲伤。生气型的婴儿会在母亲怀抱里大哭,发脾气。被动型的只是很胆怯的求得母亲安慰。当这类婴儿和母亲在一起时,并没有愉悦,他们一边悲痛一边担忧着母亲再次离开。

四、混乱型依恋

当遇到危险时,先天的反应应该是靠近父母,而混乱型婴儿会在遇到危险时,到底是靠近还是不靠近两种选择间徘徊。

以上四种为四种依恋类型,我们只有培育出安全型依恋,才能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自由探索,形成自立的人格。

孩子的依恋类型与养育有关,也有父母的依恋类型有关。我们千万不要忽略孩子的依恋类型,这将决定他未来的幸福人生,他与所有人的相处模式都是以依恋关系为基础。可以看一些有关依恋的书籍,先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再去观察孩子的依恋类型。在觉察与观察中慢慢的完善自己,从而帮助孩子走向安全型依恋。

孩子被孤立后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感谢您的邀请! 人类是一个群居的社会,虽然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整体是一个大的融合体。如果一个孩子被孤立了,家长要格外重视了。可以从三方面去引导孩子。

1、重视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一个孩子被小伙伴给孤立了,心里是很痛苦的。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要去说孩子,不管是孩子自己的原因还是其他人的原因,都不要去说,先让孩子静一静,然后再慢慢和孩子聊一聊。如果确认是自己孩子造成的,家长可以分析下是性格还是因为某些不良行为造成的。如果是因为不良行为,家长就要加以规范,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性格方面的原因,家长不要太约束责备孩子,只能说目前的环境不适合孩子,可以考虑换个环境。

2、引导孩子发展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人最好的朋友。兴趣相同的人往往更容易因为相同的爱好而走到一起,成为朋友。不是有句话吗,有爱好的人不孤单。家长应当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帮助引导孩子把兴趣发展成爱好并持续下去,慢慢地就能找到因相同的爱好而玩到一起的小伙伴,也让孩子感受到朋友之间心灵相通感受相同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孩子用正确的眼光看世界

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你,就像你也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一样。别人不喜欢你很正常,但是你要喜欢你自己——你不但要喜欢她还要尽一切可能去保护她、完善她,让自己变得的更强大。

您的评论、点赞、转发,是最大的鼓励 谢谢!

孩子进入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后,如何让他们懂得“不能恃强欺弱”的道理

去年11月份,北京西城区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去年底,最高检与一些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探索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

校园欺凌已经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广泛关注,三方共同携手打击校园欺凌。

我觉得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使孩子不“恃强凌弱”,一要立法,二要防患于未然,从幼儿园抓起,要教育孩子不欺负别人,对别人的欺负也要说不。

1.教会孩子学会沟通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环境,小孩子之间难免磕磕碰碰,遇到小朋友爱打人,可以让孩子这样处理:跟打人的小朋友说“我不喜欢这样,你打我是不对的,我们是好朋友,不能打架”;

报告给老师,请老师处理;

最粗暴的:直接打回去,再沟通。

2.通过讲故事,教育自家孩子不能打小朋友

可以选择一些和小朋友如何相处的绘本故事讲给孩子听,培养孩子的爱心,遇事不伸拳头解决。

孩子是父母心头肉,打与被打都心痛难受,愿我们做父母的当好孩子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孩子,远离校园欺凌。

欢迎讨论、点赞,加我关注。

从小在恶劣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第一:性格的养成。如果家长习惯性地批评孩子,遇事互相指责推诿,不主动承担责任,孩子也很容易养成爱撒谎,推诿责任的性格,或者陷入极端的自卑情绪中,形成影响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难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解决这件事,而是先考虑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会不会责怪他嘲笑自己,很可能把事情发展引向错误的发展轨迹。

如果在幼儿园你的孩子被其他同龄孩子孤立,你会怎么做

每个人都希望可以融入群体,得到大家的喜爱,甚至在群体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小时候一些孩子能够成为孩子王,玩游戏时一呼百应,大家都喜欢跟他玩,可是有的孩子却经常被排斥在外,很少有孩子愿意跟他一起玩,甚至在看到他到来时,就转移了游戏阵地。为什么有的孩子受到大家喜欢,有的孩子却被排斥呢?

消极的社会行为

从行为上看,被小朋友们“拒之门外”的孩子通常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比如爱搞破坏、攻击性强,特别是孩子的攻击行为会比较多,那些“小霸王”可能动不动打人,爱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种本能会使小伙伴离开有攻击行为的宝宝,因为害怕“小霸王”从而不愿意一起玩。

性格方面的原因

从性格上讲,“小霸王”更多的会以自我为中心,比如霸占玩具不给其他孩子玩,或者在玩游戏时要求其他小朋友完全听自己的,按照自己的规则游戏,如果其他孩子不配合,就会很生气地打断对方的游戏,渐渐地其他孩子就不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被别人拒绝是一件挺受伤的事,我想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受到大家的喜爱。首先,父母要看到孩子的糟糕情绪,看到他想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愿望,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针对孩子不良的行为,要进行干预。从2岁开始,随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去给孩子立规矩了,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被他人喜欢的行为。最后,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养,如果是溺爱型的教养,更容易培养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他人的感受,多与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培养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的能力。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或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