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我觉得这不是高冷的问题,我不喜欢闲聊些重复的东西?(总喜欢删除发过的朋友圈和微博是种什么心理)

总喜欢删除发过的朋友圈和微博是种什么心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般而言,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是不会想到删除的,但是有人就会刻意定期清理,或者在某种强烈情绪的驱动下删除这些内容;其原因有几个方面:

1.维护个人形象。实际上,即使社交媒体是虚拟的,其发布的内容仍然是真实的。这就好比我们穿的衣服、戴的首饰,在心理意义上,这些内容也是一种对外的展示。删除旧的朋友圈和微博内容可以类比于我们衣橱里旧衣服的更替。这是每个人都有维护个人在他人心中形象的需求,不过有的人需求大、有的需求小,特别在意他人评价的人更需要维护个人形象。

2.自我同一性(即对自己的认同情况)。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是自我表达一部分,从理论上来讲,自我表达和自我同一性一样都应是连续的。但是如果在青春期,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没有很好地建立,比如他并不能回答自己是谁、自己该做什么、自我的价值在哪里,那么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同一性紊乱。这样的人往往会不认同自己干过的事情,而删除朋友圈和微博就是这种不认同的付诸行动的后果。

3.自我厌恶。有时候,一个人也会在强烈的情绪下做出冲动行为,比如当一个人陷入极为自我厌恶(自责、自我攻击)的情绪时,他就可能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举动。这些举动最极端的就是,删除朋友圈和微博还是比较轻的自我惩罚行为了。如果周期性地陷入自我厌恶当中,就暗示了他可能具有某种心理障碍。

关注公众号“小崔不抑郁”,了解更多有趣的心理学内容。

为什么很多亲兄弟姐妹容易反目成仇,怎么从哲学角度去理解这其中的根源

我觉得大部分是因为钱或者别的利益上的,其实根本上还是钱的问题。

我和我妹妹就是如此,她读技校时她的学费我是有出钱的,因为父亲和我商议过了,没有我帮忙承担,他难以承担弟弟妹妹的学费、生活费我也答应了。妹妹去读的是会计。三年半时间里我除了出一部分学费还偶尔寄点钱给她零花。后来要出来深圳找工作说需要体面的衣服也寄了钱给她买。

租房子住的,工作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老爸给的钱花的差不多了,打给我,让给钱我给了。她那时感动的说:“姐以后等我拿工资了每个月给你钱,最少给一百一个月。 ——那时候是2004年我的工资也才八百不到。听她这么说还挺开心的,不是说想她的钱,是觉得她懂事。”

后来她安稳下来了,交了男朋友,我挺难过的,因为她一次也没有实现过她的诺言,更让人伤心的是,她习惯性的索取,好像我的给予是应该的 ——那次她的手机在去上班的公交上给偷了,她不是自己掏钱去买而是打给我让我转账给她买手机。她在深圳做会计明明工资比我多一倍我还不想她的钱,她到理所当然的问我了。我气的不行。又不敢直接说她,我把挂了。后来还是告诉了我母亲。我母亲从中调和我们才又相安无事。

在后来,去年她回了老家找工作,安稳下来后想买车,问我借钱。我觉得车就是个交通工具没有必要买那么好的,没有必要借债去买。她就没在问我,没过两个月公司说出国旅游,她又心动了又问我借钱去旅游。我理解不了这样的消费观念。我觉得借钱去旅游不应该。有能力的时候在去,要量力而为。她不高兴了发了长篇幅的文字说我,没有一点姐妹情。还说以后不和我做姐妹了。我想回复她说我对这件事的理解的,结果人家把我删了。我由得她,不问不解释。我在酒楼上班过了年,年初三才回家,我们之间除了最基本的打招呼在没有说过别的话。一直到我两个多月前回去结婚办酒,她又加入了买保险的行列才加上了我。后来因为每天要拉一个人嘛才加的我,我不出声由得她,还没过几天她又要我去县城成为她的保险特邀嘉宾去听演讲会。我当时因为做了稽留流产没几天在加上也不喜欢这种事没去。她很生气,但这次没有把我拉黑而是在朋友圈指桑骂槐的骂我。我还是选择了沉默。

我们性格不同,消费观念不同,我觉得轻易不要问人借钱,除非买楼或者生病没办法,别的就量力而行就好。所以常常因此弄的不愉快,关系淡漠。而她习惯性的有事就指望我能帮她。每个人活的都不容易,我又拿什么帮她,即使我有也是我勤奋工作,不停加班得来的。当年我帮她了那是应该的。现在收入比我高了,消费也高又指望我。谁能帮谁一辈子。我就不愿意去麻烦别人。我对她也同样失望所以我们一直都不联系。

和女朋友没有话题谈,是不合适吗

是一开始,还是出了一段时间?如果是一开始,两个人应该都是内向的,如果出了一段时间,那正常,很多都是

为什么对象会越谈越冷

恋爱是一个过程,所以刚开始的热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了起初的温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