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很玻璃心有时候会突然惊恐,情绪容易被感染,正常吗?(玻璃心看什么书)

玻璃心看什么书

没有特定的书可以称之为“玻璃心看的书”。
因为“玻璃心”其实是一种心理特征,不同人对于情感的容忍度不同,看什么书与是否有“玻璃心”并无关联。
但是,推荐一些适合情感脆弱的读者看的书籍,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本书讲述的是自己在一个整日狂奔的人面前的无奈与恐惧,对于控制不住情绪的读者可以起到一定的助益。
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比较乐观向上的书籍,如《向前一步》等。
这些书籍有助于读者调节情绪,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

缺爱的人容易产生什么心理问题

“缺爱”带来的心理问题,往往来自于我们的童年时期。我们来看一看对于孩子来说,缺少家庭中来自抚养者的爱,会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中的爱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家长(父亲或母亲)角色的缺失,和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更常出现的是来自父亲的情感上的缺失。这里我们重点聊一聊,父亲角色的缺失所带来的“缺爱”,会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图自Chinh Le Duc)

父母角色的缺失,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

父母角色的缺失,意味着一方或双方没有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

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是父亲角色的缺失,如父亲是积极的物质与经济提供者,而母亲是孩子生活主要的参与者。因此,我们着重谈一谈父亲角色的重要意义。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对家庭的参与不仅仅是“养家挣钱”,而体现在这三点:

1. 直接互动:比如语言交流、做游戏,等等;

2. 可及程度:当孩子需要父亲/母亲时,父母是否总能积极的回应?

3. 提供资源:父亲/母亲是否满足了孩子成长所需的资源,比如有形的食物、或无形的教育投入,等等。

调查显示,在父母双方都工作的家庭中,父亲和孩子的直接互动时间通常只有母亲的三分之一,可及程度也不如母亲。

在这种“父爱不足”的环境下成长,会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呢?

l 性格上:

父亲,通过与孩子打闹类的游戏,会“激活”孩子:提高孩子的竞争力、更勇于面对挑战和压力。这部分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孩子在陌生坏境中缺乏安全感,缺乏超越极限的勇气,和抗打击的能力 (Paquette, D. 2004)。

l 认知和行为功能上:

研究发现,得到父亲较大程度的参与,会让孩子有更高的智商、更好的学业成绩和更少的行为问题。父亲在成长总参与程度不够的孩子,在社会适应、友情、行为上都更有可能出现问题 (Pougnet, 2011)。

l 精神健康上:

在抑郁症的发病率上,与父母都有正常的参与度相比,成长在父母双全的家庭中、但父亲参与度较低的孩子,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正常水平的两倍,这一数值也高于单亲妈妈抚养的孩子 (Wilcox, 2013)。

此外,父亲参与度低的孩子,也更可能有物质成瘾(比如酒精、毒品等)、破坏性行为、冲动和品行障碍方面的问题 (Lamb, 2004)。

l 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上: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与女性形象,我们会从他们身上学习去爱一个人的。

研究发现,如果父亲在家中与母亲分担家务,女孩长大后,会更自信、更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对自己有更高的发展期望(Croft, 2014)。

而如果父亲总以粗暴的对待女性,不论是冷暴力还是行为暴力,也会让孩子潜意识中认为这些行为这是亲密关系中可以存在的部分,在未来他们遭遇、接受家庭暴力的可能性就更大。

除了父母的参与度外,他们对孩子的情感是否有足够的关注,也是决定孩子是否缺爱的重要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

很多时候,父母会注意到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比如饥饿、生病,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比如:

当孩子和父母谈论自己的情绪时,父母回避、批评或否认孩子的情感需求:“你太敏感了,别老想这么多”、“怎么老哭鼻子,太脆弱了”、“我都供你吃、供你穿了,你还想怎样?”

这种情感忽视,会对孩子的情商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1. 难以识别自己的情绪:

在成长过程中,一个会照料孩子情感需求的家长,会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感,比如在孩子因为被小朋友欺骗而哭泣时,对孩子说:“你现在是不是很失望?”,于是孩子明白了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失望”,不是简单的“不舒服”。

而情感忽视的家长,可能会无视孩子的眼泪,或者讥讽孩子的软弱。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不清楚,为什么自己有如此强烈的情绪波动,对自己的情绪感很陌生。

2. 不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教他们如何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在长大后,他们就会很难正视自己情绪上的需求,在情绪不佳时,也常常用不健康的去应对。

3. 不向他人提自己的情感需求:

因为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情感上的关怀,在长大后,他们会认为别人也无法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因此不向他人表露自己的情感需求。这种不信任他人的行为行为,会进一步让他人远离自己。

4. 忽视他人的情感需要

在情感忽视中长大的孩子,由于长期不关注自己的情绪,因此也不会注意到他人的情感需求,或是即便能注意到,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人调节情绪。

因此,作为父母,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多陪伴在孩子身边,参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游戏;在孩子表达情感需求时,给出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长在充满爱和安全感的环境中。

以上。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关注KnowYourself公众号,可预约国内最专业心理咨询师。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性格本身不存在好不好的问题。内向性格的人,一般来说,思维比较缜密,如果有胆识,一定是个人才,比如:排在第二位的那位军中元帅,就是典型的内向型人才。

我曾经有一位同学,倒是很外向,还被大家冠以“理论家”的称号。可是,作文却写得,甚至把老师气得把教学指挥棒都摔断了。

内向的人,如果胆小,没有见识,其承受能力就堪忧了。所以,人们才总结出一个道理:“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当你压抑得透不过气的时候,就去野外,找一个天高地阔,没有人烟的地方,高声唱歌,或者大叫,尽力地把苦闷释放出来。

在众人面前,觉得很压抑,不知道该如何说话;或者迷惘,找不到方向时,你就学会倾听,带着微笑倾听。在微笑的倾听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情和心态。倾听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方法。你的潜质,会在倾听中被同伴们激发。渐渐地,你就会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你也有自己的想法或观点。当你觉得别人说法不够准确或不够缜密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在内心里帮他/她纠正。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心理反应重复出现的以后,你的心态会趋于平静,你的心智会被打开。此时,你可以试着表达。不能长篇大论,就偶尔插话。表达那些你非常有把握的观点。经验证明:内向的人,一旦开口,就会引起众人的兴趣,也很容易赢得赞赏或掌声。如此,你的自信心就会逐步建立,最终推动着你走出心理的阴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