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十岁时父母在面前离开了,现在二十多岁回想太恐怖了(为什么父母去世后兄弟姊妹就不来往了呢)

为什么父母去世后兄弟姊妹就不来往了呢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很有发言权,父母在的时候,好像兄弟姐妹们没有啥矛盾和问题,感觉一家人都和和睦睦的,父母不在了,问题就接二连三的都来了,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我是家里最小的,也是下岗职工,兄弟姐妹都已经成家立业,都有自己的孩子,我也有老公和孩子,因为哥哥姐姐的工作都比较好,家庭条件都比我好,我下岗,所以照顾父母的责任都落在我头上了,父母都七八十岁,能照顾自己,我呢,也就是给他们做做饭,洗洗衣服,收拾一下家里,好在我跟父母都在一个小区,也挺方便的,每天收拾完自己家,给老公和孩子做完饭,就去给老两口做饭,晚上睡父母家,哥哥姐姐基本上不太管家里,里里外外都是我一个人,但是,钱财上,哥哥姐姐都很大方,给父母包括我买东西,毫不吝啬,那时候真心感觉挺幸福的,尽管身体累,心里很满足,这样过了差不多十年,把父母送走后,回归正常生活,矛盾就出来了,先是为了父母的房子跟姐姐闹矛盾,当初说好的,谁伺候父母,以后房子就是谁的,父母走了,这约定就,最后还是掏钱解决问题,哥哥嫂子呢,不参与,但是也不来往,一年都不带打个的,每年三十晚上,我都打拜年,想接,哼哈几句就完事,不想接根本就不接,当初安葬完父母说,父母不在了,家必须在,过年过节大家都要聚聚,现在呢,正应了那句话,父母在,家就在,父母没了,家就没了,想想真的心痛

“父母去,人生只剩下归途”每想起这话,觉得好悲凉,您如何看

关注到这个话题的人群,恐怕都差不多人到中年了。这句话的完整句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是否健在,影响的不仅仅只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影响到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父母去,兄弟姐妹就成亲戚了。所以说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回想儿时随着父母颠沛流离的生活,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在父母的庇护下,无论物质生活水平如何,在内心世界里都有安全感,父母给予的,不仅仅只是日常生活的物质保障,还有精神世界的温暖。

随着我们的成长,父母也随之日见衰老。人间至痛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联想到本人经历,在千里之外的军营服役时,不敢说为国尽忠,但的确是没有在家尽孝,待到父亲撒手人寰时,回到家时已是阴阳两隔!每每忆起,悲从中来……

“三十功名尘与土,几多心事梦如烟”,人生两件事不能等:行善与尽孝。无论走多远,不要忘了来时的路,因为那就是归途!

你亲眼见过自己亲人离去吗

父母离世是人生最大悲痛!

父亲在老家离世,没在跟前,比较模糊。我母亲八十一岁而终,最后几天我陪伴,感受非常深。母亲一生信仰,临终前安顿;不要泣哭,大声呼唤。不要咽气时强拉硬曳,穿衣服。默念一句佛号!只等身体凉了再穿衣服。当时晚上陪妈妈卧床休息,慢慢说了一会话,回忆了已往美好时光。还给妈妈说,我给您写了一篇生平传记,读一读您听。(实际后来改成祭文)其中有"下乡上山"度日艰难之描述,母亲听了眼角慢慢沁出泪水,默默无语,此情此景终生难忘。摸摸索索从身上取出一串钥匙绘我,指着炕柜,伸出两个手指。我不解其意,推说您那着好了还管家。妈妈坚推不要,放在床边。后来都没说话,小睡一会听妈妈呼吸急促,项上大动脉血管,跳跳跳,停停停、间隔时间越来越长。摸腕脉突跳几下停几下慢慢便没了。闭目、脸色赤红渐渐变黄变白,慈目善脸、趋于放松平靜。床于窗下,我轻握着母亲的手,连续不断的默念佛号。感到一股力量腾空而起,似乎母亲的灵魂从窗户里飞升去了。

忍着悲痛,那着母亲给我的钥匙,开了炕柜取出母亲的寿衣,和妻子套整齐了,给母亲换上,叫侄儿等人停放好了,印好纸钱便去大门外焚烧哭嚎。

事后检点,母亲掌家还为我们省了二百元(九七年也是管用的)。才只伸二指的原意。母亲生前和妻关系和睦,为邻里称赞。虽八十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幼读私塾,为举人之外孙女。精于诗文,出身官吏大家而一生怀才不遇。我五岁离父,母终生守节不嫁,其志难能可贵。今过花甲不忘贤母,教育后辈不忘品德。不敢做那些无品无德之事,对不住母亲在天之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