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糖尿病并发症含抑郁症吗(糖尿病,情绪焦虑烦躁,会使血糖升高么)

糖尿病,情绪焦虑烦躁,会使血糖升高么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的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B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如果不良心理因素长期存在可以导致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导致糖尿病。不良情绪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主要限于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内分泌功能减退,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下降是不良心理导致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所以 糖尿病人要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这对控制血糖非常关键。

精神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吗

糖尿病的发生与精神压力大有一定的关键,而糖尿病人也会因血糖高或病情控制不好发生心理疾病,精神压力也会让血糖不易控制,所以说心理健康对预防糖尿病、控制血糖也非常关键!

一、心理因素也影响血糖平稳!

糖尿病的发生,离不开心理因素的作用。不好的情绪会对人体产生应激性影响,导致应激性激素分泌量迅速增多,而应激性激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此外,应激性激素的增多,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所以,人在情绪出现较大波动的时候,都会出现血糖升高的表现,出现糖尿病的症状。

二、精神疾病患者的糖尿病筛查现状不容乐观

与一般人群相比,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第二代药物)的患者糖尿病风险加倍。因此,2014年专家共识推荐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进行糖尿病或其他代谢疾病(如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的筛查。但是,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精神疾病患者中糖尿病筛查率仅有30%,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精神卫生与初级保健系统之间未整合。  研究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Christina Mangurian等人对50 915例精神疾病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仅15 315例(30.1%)患者进行了糖尿病筛查。在长达一年的随访期间,有高达15 832例(31.1%)患者未接受任何血糖筛查。进一步分析发现,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中未行血糖筛查者的比例相似;积极到初级保健机构就诊可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糖尿病筛查率——与未就诊者相比,于初级保健机构至少就诊过一次的精神疾病患者糖尿病筛查率显著增高(35.6% vs. 19.8%)。  研究者认为,精神疾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与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有必要加强精神卫生系统与初级保健系统的整合。此外,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筛查时并非一定要选择空腹血糖检测。  乔治大学的Thomas Wise评论认为,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筛查是极具成本效益的,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系统整合问题是导致精神疾病患者糖尿病筛查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三、糖尿病友易发抑郁症处于糖尿病前期或未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几率较低,但正在接受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0% 。最新论文点出了糖尿病和抑郁症的复杂关系:抑郁的人可能比常人更容易患Ⅱ型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得抑郁症的几率也比常人高。在三年时间里,研究人员以五千多名非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分别计算出了有抑郁症状人群和无抑郁症状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的几率。结果发现,在关于抑郁的调查问卷中得分每高5分,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就高出1.1倍。之后,他们又以四千多名无抑郁症状的患者为对象,得出了令人惊讶的发现:处于糖尿病前期或未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几率较低,但正在接受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0% 。糖尿病患者容易患抑郁症,但是任何疾病都是有一定先兆的,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有什么先兆呢?四、抑郁症 糖尿病=的诱因不管是问谁,他们都会告诉你管理系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每天都需要100%的关注细节,没有休息。从无休止的药物管理到食物的选择,血糖过山车可能会引起的并发症等,这些都是糖友额外需要处理的事情。这就可能会让人十分的泄气和沮丧,尤其当你是一个人的时候。 糖尿病与之间的关联因素就是抑郁症。大概有16%的人会经历抑郁症,但是在糖尿病中这个比例会翻倍。糖尿病加上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约为任何一个或普通人的2.5倍。“圣地亚哥糖尿病行为研究所临床服务主任心理学家苏珊·古斯曼博士说。造成死亡或的故意自我伤害风险比神经系统,阿兹海默或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关死亡风险更高。另一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死亡的概率在58%,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更容易感到沮丧。事实上糖尿病管理会到只慢性应激和压力,从长远来看,这就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管理系统不仅是行为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糖尿病和抑郁症往往会以最坏的互补。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会大致治疗的依从性下降,代谢控制变差,并发症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医疗保险成本增加,甚至导致残疾,生活能力下降以及死亡风险的增加。糖尿病会引起抑郁症,抑郁症会导致血糖状况恶化,这就是糖友抑郁症治疗与血糖管理一样重要的原因。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高血糖更容易导致糖尿病抑郁症,三项对照试验也表明抑郁症的治疗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抑郁症人群的糖化水平都大于8,在研究中很少有抑郁症人群的糖化水平低于7。五、糖尿病人心理治疗的几个方法

1、增强健身运动

运动是对于糖尿病最有效的一个自助的方法,它对舒畅一个人的心情,是药物所达不到的。同时运动疗法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

2、观赏花草

我们在患上糖尿病的疾病的时候,我们在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出来观赏一些花草,使注意力转移至种植花草等园艺之作,服药才可奏效,这里就运用了心理疗法。在现代,许多研究表明花香有益于健康,另外花香能调节神经中枢,并唤起人们的美好记忆和联想,经常处在优美、芬芳的花木丛中,能使人心情舒畅、呼吸脉搏慢而均匀。

3、音乐疗法

我们在平时是生活中患上糖尿病这种疾病的时候是利用“同心原理”通过音乐改变心情的办法。当感到悲伤时,开始可先听一些哀伤的音乐,从表面上看似乎增加了哀伤感,但这却是想要改变的心情必然要走的第一步。

4、多接触自然光线

研究表明,自然光照射太少令人缺乏生气,自然光线照射充足令人充满朝气与信心。阴雨天气使人心情抑郁烦闷,天气明朗则心情舒畅。

5、自我激励法

多想想那些身患绝症与死神搏斗的人们的顽强精神,并激励自己充满信心的去与病魔作斗争,自觉配合医生治疗。

6、培养有益的兴趣与爱好

生活增添乐趣,精神上有所寄托,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使人愉快、乐观、豁达、遇事心平气和,有利于人们的心身健康。

六、 糖尿病心理保健九要素:

“麻烦”是病情的需要。糖尿病既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按时服药,又要进行血糖、尿糖的监测等等,确实很“麻烦”。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麻烦”才确保了病情的稳定。这些“麻烦”是控制病情的需要。糖尿病患者要克服“麻烦”心理,不要把治疗糖尿病的一些手段和方法看成“额外负担”。血糖控制不好,一旦并发症产生了,造成功能障碍、致盲、致残。到那时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给家属带来的负担,与现在需要做的事比较起来,现在的“麻烦”是微不足道的。

精神放松。很多糖尿病患者常问医生:“我的病情严重吗?”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不论病情轻重,只要科学地对待它,千方百计把血糖降下来,疾病就不会往严重的方向发展。不论病情如何轻,如果听之任之,不认真规范地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的并发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最后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

不要存在错误观念。“能吃能喝不是病”这是一种错误观念,糖尿病就是能吃能喝,吃出来、喝出来的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尽管刚患糖尿病三五年很少致残或危及生命,但是一定要明白:从血糖升高的第一天起,糖尿病的并发症就开始了,一旦出现临床表现、功能障碍,治疗就十分困难。

培养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建立新的生活规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因而,血糖就会忽高忽低。如果把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安排得非常有节奏、有规律,血糖就不会大幅度的变化。

加强自我管理。糖尿病人往往行为被限制以后会出现逆反心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平常未必想起吃水果,现在得了糖尿病要限制吃水果,反倒特别想吃了,控制饮食、忌烟限酒是治疗糖尿病重要的方面,因此不要存在“偶尔抽一支烟没关系”、“多吃一次没关系”的侥幸心理,往往有一次就能出现第二次、第三次。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也会导致血糖升高。情绪的自控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长期的磨练,只要时时刻刻有这种“自控意识”,一定会有收益。要避免家庭矛盾,不要大事小事就生气,要心胸开阔,大事多商量,小事不计较。任何人在工作中或生活上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碰上不顺心的事,而情绪的波动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把“身体健康”放在这些问题之上,对不顺心的事置之度外,对“名利”淡然处之,可以把对健康不利的因素减小到最低。

克服思想。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自己对疾病重视的程度逐渐淡漠,饮食控制不严格,自我监测也不认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药不按时吃,血糖也不查,甚至又像没得糖尿病时一样,一切顺其自然不管不顾,这样只能导致血糖的波动或升高,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生活丰富多彩。糖尿病患者要与人多交往,参加有益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生活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解除对疾病的紧张与烦恼,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与更多的人交往,尤其与糖尿病患者的交往,可以相互探讨控制糖尿病的经验、体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及方法

三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抑郁是什么意思

病情描述:爷爷患糖尿病,每日情绪悲观,家里人十分着急,最近一次检查,检查说爷爷得了糖尿病抑郁,这是什么意思?

糖尿病并发症都有什么症状

目前,我国有糖尿病人1亿多。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分1型、2型,临床上最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占了糖尿病人总数的90~95%。长期血糖升高可引起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有些是致命的,这才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

先说说糖尿病引起的急性并发症(多系代谢性的):

1、酮症酸中毒;

2、乳酸酸中毒;

3、高渗高血糖性昏迷;

4、低血糖症;

5、感染,如皮肤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尿路感染等发生率远高于非糖尿病人。另外,糖尿病人容易感染肺结核。

糖尿病人的慢性并发症,也可以说是远期并发症,是靶器官受到高血糖长期损害的结果,有:

1、眼睛: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内障。

2、足:足部受伤后,伤口很难愈合,还容易并发感染形成溃疡,经久不愈,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染,危及生命。局部可以发展成骨髓炎,感染无法控制时,往往不得不采取截肢的办法,这就是糖尿病足最严重的结果。

3、肾脏:长期高血糖引起肾血管病变,最终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靠血液透析或者肾移植维持生命,这是糖尿病人致死的重要原因。

4、心血管:糖尿病人中,体重超重或者肥胖、血脂指标异常、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这就造成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变机率加大,并且发病早,病情进展快。

5、神经:对体表的肢体神经,可引起多发性末梢神经炎,表现为肢端双侧对称性、袖套状或者袜套状的烧灼感、刺痛、感觉过敏等症状,这也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对内脏神经的损害,可以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下降等消化系统症状,另外就是生殖系统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心脏功能出现紊乱等。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值内的前提下,达到控制糖尿病症状,防止发生急性代谢性并发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