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油画家弗洛伊德技法(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哪位画家的自画像画的最好)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哪位画家的自画像画的最好

为艺术爱好者,在看过所有自画像中,有两位大师的自画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两位大师分别是:伦勃朗,和梵高。

喜欢的话,欢迎点赞关注。
我是默默,持续分享有趣有料的精彩作品~

伦勃朗是个酷爱画自画像的人,他一生共画了100多幅的自画像。

伦勃朗画自画像,就好像是记日记一样,他用自画像,来记录自己各个时期的精神状态。伦勃朗的自画像,没有一幅看起来是相似的,他总是在自画像中,进行不断的试验和尝试。

下面分别是他早、中、晚三个时期的自画像:

伦勃朗青年时期自画像

在观看伦勃朗的作品时,总是很容易就被他的作品所触动,人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画中人物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伦勃朗惯用暗色调的背景,再以一束照亮黑暗的光,来突出画面的主体人物。画面的深色背景中,他下笔时往往粗犷而快速,而到了而主体的人物身上时,伦勃朗则细致深入的刻画。

伦勃朗中年时期自画像

伦勃朗尤其擅长刻画人物的神情,特别是对于最能传达人物内心的眼睛,他极为精准捕地捉、传神地一抹,眼睛,往往成了画面中,最吸引人驻足观看的部分。

伦勃朗对于人物的刻画,并不止步于视觉上的表象,而是深入到画中人物的内心、精神,以及情绪的再现,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形神兼备。

伦勃朗晚年时期自画像

这不仅体现了,伦勃朗在平日里对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同时也体现了,他在构思作品时的创新力,和深刻敏锐的洞察。

梵高的一生画了很多幅自画像,这里选取两幅极具代表性的,分享给大家: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和《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是梵高割耳后一个月作的画,这幅自画像是冷绿的色调,画中的梵高有着忧郁的眼神、瘦削的脸颊,整幅画呈现出一种压抑不安的、视觉感染力。

《没有胡子的自画像》,据说是梵高生前最后的一幅画,这是梵高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这幅自画像整体呈现蓝色调,看着上去感觉很温暖,画中的梵高脸颊红润、看着略微有点丰满,这是梵高在挂念着家人、和温暖的善意时所作的画。

梵高自画像

作于割耳朵后一个月的《割耳朵的自画像》,以及梵高生前最后一幅画《没有胡子的自画像》,这两幅自画像,画面色调不同、用笔方法不同,展现了不同时期梵高的不同精神面貌。

是梵高心理状态的最真实的写照,痛苦、忧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微小的快乐和善意,梵高的自画像不是单纯的画作,他更是把自己的心声和感情,全部融入到了画里,自画像更是梵高内心深处的呐喊和渴望。

梵高自画像

就像梵高说的,“我梦想着绘画,我画着我的梦想”。画画就是他的全部,而自画像,就是梵高内心真情实感的吐露。

自画像的魅力,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画家,一生在持续不断的创作自画像?

这在照相机发明之前,画自画像充当照片功能时,还能理解。但在照相机发明出来后,自画像,依旧是许多画家,乐此不疲、不断描绘的主题。

我想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画家们通过自画像,记录的,不仅仅是自己身处不同时期的面貌和状态,更多的还在于,对自身的反思,深入挖掘内心世界的需求和探知吧。

为什么有些画家个性不浪漫,却可以画出浪漫画风的油画艺术作品

一幅油画艺术作品的画风,也是属于油画艺术作品的风格,然后,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和画家的个性、审美情趣、艺术素养以及技法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说,有些画家个性不浪漫,却可以画出浪漫画风的油画艺术作品,这的确让人有些疑惑,或许正因为这种疑惑,所以才越来越多人喜欢上油画艺术,

我们就来谈论一下,有些画家个性不浪漫,却可以画出浪漫画风的油画艺术作品:首先,就如开篇所说,决定油画艺术作品的画风除了画家自身的个性之外,还有画家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等因素,有些画家看起来很不浪漫,但是却喜欢浪漫的风景人物也是很正常的,

就比如,有些性格内向的男生却喜欢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女生,艺术创作同样也是如此,更何况油画创作,画家是依靠色彩来释放自己的情感情绪,而是还可以借助色彩来表现主题、塑造形象、烘托氛围,不浪漫的画家,看到发现浪漫的场景人物,就可以用相应的色彩描绘出浪漫的画风,

值得注意的是,浪漫画风的油画艺术作品,不仅指画作里的人物情调场景氛围的浪漫,更包括那些浪漫主义画派,19世纪西方的很多个性不同的画家都积极参与了浪漫主义画派的创作,浪漫主义画派的创作主题经常指涉令人敬畏的大自然,比如雪崩、咆哮的大海与美得令人震慑和心痛的自然景观。所以,无论哪种个性的画家都可以创作出浪漫画风的油画艺术作品。

偏爱古典写实油画创作的崔小冬,为何被称为“东方雷诺阿”

崔小冬于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后得以留校任教,实力可见一斑。虽然钟情于古典写实主义画风,欣赏崔小冬的油画却总有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这种漫不经心体现在丰富的色彩表现,也体现在灵动的笔触运用。这样的绘画手法的确很像雷诺阿的画风,或许这就是有人称崔小冬为“东方雷诺阿”的原因所在吧。崔小冬油画《秋意正浓》

意大利著名学者、评论家、阿尼戈尼博物馆馆长巴莱蒂很欣赏崔小冬的油画,他也认为崔小冬的油画创作很像法国的雷诺阿,有时候还像德国的弗洛伊德。不仅如此,巴莱蒂还觉得崔小冬在绘画技巧的掌握上堪比皮耶德罗-阿尼戈尼。

崔小冬的用笔精妙,或涂抹、或挥洒、或堆砌,真可谓妙手天成。其实崔小冬油画的漫不经心不仅体现在绘画技法方面,就连描绘形象的神态和动作都是如此。崔小冬油画《茶园春色》

正是崔小冬油画中的这种随意和漫不经心,很自然地弥漫出一种诗意的感觉。尽管这种诗意显得很含蓄,却无法掩饰住那种扑面而来的美感,这就是油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看看那些眼睛里有着神秘微笑的女性,我们不得不佩服崔小冬娴熟的绘画技法和丰富的艺术思维。崔小冬油画《静静的时光》

崔小冬油画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情感和节奏的表达,自由和洒脱的笔触只是一种油画技法的运用,情绪上的主动抒发却需要相当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创作来源大多是生活里的一些场景和人物,内容丰富而真实,很有感染力,也更容易引发欣赏者情感的共鸣。

写实主义油画领域名家不少,从徐悲鸿以来,靳尚谊、詹建俊、杨飞云、陈逸飞、陈丹青、朝戈、王沂东、艾轩等人,都具备相当的影响力。其中杨飞云更是被称为当今写实油画的扛鼎之人。杨飞云对崔小冬的油画也赞誉有加:他注重的是油画的绘画性和油画的特定的表现力。因为他更需要有感而发,更需要对是鲜活的,更需要对象是生活里可信的……用这种表现是比较得体的,而如果是泛滥的一种粗糙就麻烦了,这一点对他来说尤其可贵的。

崔小冬油画《白玫瑰》

崔小冬的油画色彩厚重,笔法清秀、洒脱,这样的画面很有视觉冲击感和艺术感染力,换句话说,这样的色彩表现很有力量。

难怪连陈丹青也对崔小冬的油画不吝赞美之词:崔小冬的作品是很纯正的油画,油画特性发挥得充分,造型的趣味和色彩的表现结合得特别好,具有传统技能的这种油画,技法掌握得这么纯熟。

在崔小冬的油画作品中,有一种画面凝重的质感,通过色彩的层层堆叠,体现出一种厚重的沉淀感。必须承认,崔小冬对于油画语言的理解相当透彻。崔小冬油画《画室的午后》

现在的油画界流行参照甚至临摹照片来创作,对质感、材料的触感很不讲究,对色彩真正的品味和审美越来越滞后,对于油画艺术的表现力也越发的趋于简单。

雷诺阿行笔的感觉很讲究触感,和库尔贝、柯罗、德拉克罗瓦是不同的。崔小冬不仅借鉴了雷诺阿的绘画技法,也借取了传统油画的塑造之功。正是崔小冬别具一格的笔触表现,赋予古典味一种独特的写意、酣畅的力度。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到底有多大

艺术与艺术之间是相通的,比如,绘画和摄影、绘画和书法、摄影和音乐等等,要想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可以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当然了,同一种艺术,不同风格之间又有着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问题来了: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开篇已经说了,艺术与艺术之间是相通的,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包括了人体雕塑、、人体绘画,这些都属于,要注意的是,的“艺术标准”非常高,也就是说并不是随便画一张画就叫,但绝对是的样子,

对于用视觉审美的绘画艺术来说,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到底有多巨大呢?多重要呢?估且三两句话说不清楚,因为这个概念就很难解释清楚,它一直存在着争议,确切的说,并没有完全合法化,它是有选择性的出现在某个环境中,

所以我们只能大概的解释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这么说吧:如果没有,人们对20世纪出现的抽象派绘画是难以理解的,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抽象艺术也极有可能生存不了,为什么说的那么绝对呢?因为人们对任何艺术的审美都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审美,

当人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接受了之后,才明白一个道理:原来艺术是可以颠覆伦理世俗的(当然了,人性的标准道德底线还是要坚守住),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点以及打破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提升了人们对各种流派风格的绘画艺术的审美能力,这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审美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