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心理 > 职场压力

小时候表现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心理问题更多?_从小动辄挨打被骂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心理

小时候表现越「乖」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心理问题更多?

从小动辄挨打被骂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心理

在心理咨询的工作实践中,接待过不少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中,都曾遭受到抚养者不同程度不同的,比如,有的经常遭受体罚,作业做不好或者不小心做错什么事情会被惩罚,打耳光、挨皮带、面壁、关黑屋、不给吃饭等等;还有的孩子虽然没有遭受体罚暴力,但总是被批评否定——做得好得不到表扬肯定,一旦做不好却总是被无情贬低指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里充满了羞耻感和不安全感,因为缺少成长中必须的爱、信任和肯定,心理上会留下或深或浅的创伤阴影,这些童年创伤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对他们形成很大影响,影响他们的人际,影响他们的自我认定,影响他们对生活的感受。

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表现出这样几种典型的心理问题。

1、缺乏安全感,对人对事都持有戒心,有的会有严重的恐惧心理,如黑夜恐惧、社交恐惧等,尤其对类似父母的权威人士会有潜意识中的畏惧。

2、自卑,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值得被赞美的,如果被人赞美,会怀疑对方的诚意。

3、孤僻、冷漠,或者暴力,因为不相信,所以用孤僻冷漠来对抗外界 、保护自我;因为内化了暴力解决问题的,所以用暴力来对待一切。

4、依赖。与孤僻冷漠相反的另一种表现是过分依赖对自己好的人,而且紧紧抓住,唯恐失去,结果往往会给对方以束缚感甚至窒息感。

5、脆弱、无助感。与暴力表现相反的是软弱无助,因为缺少力量支持,所以遇到困难会有习得性的脆弱和无助感。

6、爱情往往遭遇挫折。由于自身力量不足,爱的能力缺乏,还由于对爱的过度攫取和对分离的恐惧,常使得缺爱的人在爱的过程中中途夭折,而这反过来又加重了其对自身的怀疑。

除了以上种种,缺爱的人根据自身特殊状况 ,往往还有一些其他的个性化表现。这些表现又往往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障碍和陷阱,而能够帮到他们的就是反思自我,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从而发现自己曾经的缺憾和不足,努力成长,成为一个内在力量充足的人。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王红艳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坐长途火车,对邻铺的一个小姑娘印象深刻。

小姑娘大概十一二岁年纪吧,她妈妈将近四十岁。小姑娘还有两个弟弟,一个七八岁左右,一个刚会走路。全程大约要坐20来个小时,她妈妈就买了两张卧铺,一张中铺,一张上铺。

她妈妈穿着将近十厘米的恨天高,还有三个孩子、一个大箱子,两个大背包,我看着都累。我说你带着孩子咋不坐飞机呀,要方便多了,她妈妈说飞机多贵啊,行李还得托运。没事,我家老大懂事,能帮我照顾。(我感觉她们一家真不穷,她妈妈穿的特别时尚,几个孩子也穿的很潮)

那小姑娘的确特别懂事,说话细声细气,全程帮她妈妈拿行李,照顾弟弟。那个刚会走路的小孩喜欢到处跑,全程都是那个小姑娘牵着在车厢里走来走去,她妈妈在一边剥石榴喂那个七八岁的弟弟,她抱着一岁多的弟弟在傍边看着,过了很久才小心翼翼地说,妈妈我也想吃。她妈妈就把剩下的半个丢给她自己剥。

到了晚上,她妈妈说,妈妈我累了,去休息一会,你照顾好弟弟。然后那个小姑娘就抱着一岁多的弟弟一直坐在下面,她妈妈睡中铺,七八岁的弟弟睡上铺。然后直到半夜一点多,我被小孩哭声吵醒,才知道那小姑娘一直没睡。她妈妈被列车员叫起来照顾小孩,那小姑娘才爬上去休息。

那个妈妈全程都在对周围的人说她女儿多懂事、多听话,周围的人也表示很羡慕。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她女儿挺可怜的。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青春期越叛逆

这个观点并不绝对,孩子的青春期是否叛逆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心理发展等。


一些孩子在青春期可能会表现出叛逆行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过多的控制和约束,导致他们在青春期时想要寻求独立和自我认同。此外,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面临着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可能导致他们表现出叛逆行为。


然而,并不是所有乖孩子都会在青春期表现出叛逆行为。一些孩子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足够的自由和支持,他们可能会更加自信和独立,不会表现出叛逆行为。此外,孩子的性格、价值观和家庭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他们在青春期的表现。


因此,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支持,同时也要适当引导和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孩子太乖太懂事反而会使父母更加担心,心疼

孩子太乖太懂事,确实值得让父母警惕,近年来发生的“儿童安全”事故中,大多数的受害者就是很乖很懂事的孩子。因为太乖太懂事的孩子,存在这些问题:

1、容易忽视真实的自己

为了努力迎合大人们的喜好,会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压抑到一边,这些孩子长大后就变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有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2、缺乏独立能力

有句话说:“你剪断了他的翅膀,却想让他飞翔。”儿女被父母过多地进行干预甚至主导,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和世界不敢有过多的想法,失去了对新事物的探索以及冒险精神,遇到问题也不知如何去解决,慢慢地就会变成一个从不提问的“乖”学生、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妈妈包办的“妈宝男”……

3、跟不上时代

现在社会发展快,日新月异,很多长辈的视野是不如年轻一代的。比如说,不少父母依旧认为公务员就是铁饭碗,体制等于保障,“乖”孩子也听从父母的“经验”做了公务员、或是去了石油燃气等大型国企。

事实呢?那些曾经“不乖”的孩子,来到了中关村、深圳等地摆地摊、做商务,抢占了市场先机,成为潮流领导者;而不少乖孩子在忍受着低效的官僚体制,或是经历着油气的萧条与裁员......

关于如何进行子女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用在现在的话讲,就是:

1、高质量的陪伴

在孩子探索中做错事时不要立刻给出正确的答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和鼓励,让其自己修正,不要嘲笑和批评。让孩子在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快乐、自信、理智、充满积极性的人。

2、有规矩即成方圆

给孩子立规矩,首先要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解释到事情本身上,让孩子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为什么能/不能做,当犯了错误是不要推卸,让孩子成为明辨是非、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3、自由与监督

不要一昧定规矩,孩子也应该在不违背规矩的情况下有完全的自由,而且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进行调整,较少规矩。同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培养孩子自律的能力。

4、和孩子做朋友

与其以父母的高姿态干预、主导孩子的方方面面,不如多花时间去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做他们的朋友,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孩子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家长的引导才能积极生效。

5、不要把大人的“价值观”过早传达给孩子

有些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咱家里条件不好,你要争气,别让人家看不起咱们。”、“xx家有钱,他玩具多,你去找他借着玩吧。”、“你傻啊,你这个饼干贵,跟他换着吃就亏了。”这类的话。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几千块的汽车不一定比一个几毛钱的气球有价值。所以,不用觉得家里的玩具拿不出手或者吃亏,玩具的价值在于能让孩子高兴,而不是价签;也不需要为了让孩子有信心,故意透露出家里不差钱。

作为父母,不是简单地要求孩子听话懂事,而是在了解孩子个性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让孩子沉浸在父母的期待中,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攀比不势利。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有的人表现得越乖张,是不是就意味着内心越

主要是性格使然,有的人就这么个乖张的性格,你拿他也没办法,至于内心孤不孤寂,就看他在哪上班,平时跟什么人来往了,遇上俺们这种性格开朗大方的,或许他还能感觉融入,感觉快乐,幸许还能陪俺们喝点小酒,扯开话闸子,感慨舒怀,哈哈,若是遇到同他一样性格乖张的,那就无解了,内心孤寂是必然的了,说不定还要搞出什么事来,好自为之吧!

为什么男孩小时候淘气女孩很听话,反而长大

谢谢邀请。

为什么男孩小时候淘气,女孩很听话,反而长大了,有些男孩很听话,有些女孩很不省心,根据我的经验,分析如下,

01、

孩子小时候,天真可爱,最具有天然的本性,男孩大多活泼好动,顽皮淘气,女孩喜欢安静,比较听话,这是性别决定的,这是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的,男女有别。

我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小时候淘气,女孩小时候听话乖巧,女孩是姐姐,姐姐先上学。每当姐姐做作业的时候,弟弟总是过去打一下姐姐就跑,我批评弟弟,让姐姐安心做作业,可好景不长,一会儿弟弟又去打了姐姐。每次姐姐做作业,弟弟总是三番五次地去打扰姐姐,使姐姐无法安心学习。

姐弟俩最大的区别是,弟弟上了小学,只要一有空,就往外跑,找楼下的小朋友玩。即使到了吃饭时间,找遍整个小区,才好不容易的找到。回家吃过饭后,马上又跑外面去了。姐姐总是在家,不愿走出家门。

02

长大后,男孩很省心,女孩很操心。

儿子已经大学本科毕业,正在读研究生,也谈了女朋友,知道父母生活的不易,也能体谅家长,慢慢地懂事了,知道了肩头的责任,不再胡乱花钱,也能听得进父母的话,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让父母很放心。

女孩让父母操心的原因:女孩晚上走路,家长担心有坏人;女孩工作了,怕职场性骚扰;女孩怕意外怀孕,伤害身体;女孩年龄大了不结婚,恐怕嫁不出去;女孩年龄大了,不好生孩子;几千年的传统观念,老夫少妻,可以接受,但老妻少夫,别人就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为什么在学校受人欺负的大都是乖孩子

不只在学校。

在学校外,各个地方,城市,农村,公司,机关,监狱看守所,受欺负的也都是乖孩子。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话早就被普通百姓总结出来。

知道为什么政商两届发财位高的,从小没几个是老老实实的乖孩子了吧。

<大佬也曾是熊孩子>,网上搜搜看看,都是现在的人。

至于刘邦朱元璋的经历,网上随便搜搜。

一种是遵守规则,循规蹈矩,不爱创新,不喜进取。

一种是颠覆传统,标异立新,大胆开拓,拼搏进取。

你说,哪一种人是乖孩子,哪一种人像熊孩子,可又是哪一种人被现在社会所推崇的?

知道人类社会为什么喜欢乖孩子,可又到处是熊孩子了吧。

两三岁宝宝很懂事是好是坏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 “过分懂事”,不过是“压抑自己,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迎合父母和别人。为什么要隐藏?因为害怕。害怕什么?怕不讨好父母的话就不被爱;怕自己做错了说错了就会被打被骂,怕自己稍微一点儿任性行为就会破坏残存的安全感。


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下,孩子过度懂事,往往与自身的童年经历离不开关系。正应了那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倘若家长不管青红皂白,就对孩子施行“情绪绑架”,会让孩子潜意识地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长此以往,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总是会担心出错,然后变得越来越恐惧,越来越焦虑。


虽然这些过度懂事的孩子,已经尽自己的所能,来满足众人的一切需求,但他却不会因此而产生满足感,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压抑着自己的,也没有勇气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当他们的情感需求被忽略,自然也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快乐。


然而,这些过度懂事的孩子,其实离我们很近,我们常说的“式老好人”,就是他们的缩影。所以,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懂事,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要知道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当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会乐意去帮助他人,这才是真正的懂事。


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


我的一个朋友,曾跟我讲了她自己的一个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她说妈妈从小就对她特别严厉,从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亲昵和宠溺她,在她的记忆里甚至连拥抱都很少有。慢慢的她越来不敢跟妈妈亲昵和撒娇,以至于到后来连心里话或伤心事都不愿跟妈妈说了,她总是表现出不哭不闹、很独立的样子。


但这些在她妈妈看来,却是高情商、懂事和乖。她说妈妈不止一次的当着亲朋好友的面骄傲的夸赞说,“我们家囡囡可乖了,从小到大很少哭闹,从不让心。”

孩子以前挺乖挺听话,但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如题,是这样的,今天我带一家子出去拍照,喊她来拍照她犹犹豫豫,头也不抬一下,镜头也不不敢看,平时和她讲话也总低着头看手机,问她我问了什么她一脸疑惑说是没听。 以前人是挺乖挺听话的,成绩也很好,但是后来爱理不理,连话也不想和我们讲,这什么毛病啊

从小动辄挨打被骂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心理
标签: [db:tag]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