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疗

心理学在哪个国家最受欢迎-澳洲八大心理学排名

心理学在哪个国家最受欢迎

心理学在不同国家的受欢迎程度可能因多种因素而异,例如文化、教育水平、社会需求等。根据一些调查和排名,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受欢迎程度较高的国家:

1. 美国:美国是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的领先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知名的心理学家和研究机构,如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国立心理卫生研究所。

2. 加拿大:加拿大的心理学领域也十分发达,拥有多所顶尖的心理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如多伦多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3. 英国:英国在心理学方面也有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如伦敦大学学院和牛津大学等知名院校。

4.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心理学教育和研究也十分活跃,如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等。

5. 德国:德国在心理学领域也有不少优秀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如柏林自由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国家的心理学受欢迎程度仅代表一部分情况,其他国家也可能有着不错的心理学教育和研究。

抑郁症患者未治愈之前从事高压力的保险工作

抑郁症可以买保险。挑选产品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没有询问抑郁症相关精神疾病的保险产品。这就是涉及到健康告知的内容了,健康告知的详细内容奶爸整理在这篇文章里 ,建议仔细阅读。
线上产品普遍都有智能核保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核保来筛选,说不定可以选到除外或者加费承保的产品。
最后就是多家投保,向多家保险公司投保,不同公司核保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最后选择最满意的一家进行投保。
由于抑郁患者容易产生厌世的情绪,而进行自伤行为,所以意外险都会有这样的免责条款来进行规避:即因抑郁症导致的身故和抑郁症期间的意外伤害,保险公司都是不予赔付的。因此很难买到合适的产品。
寿险以死亡为赔付条件,而抑郁症患者的率比常人更高。所以几乎所有产品,抑郁症都会被拒保。
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医疗险又是承保疾病风险的险种。所以大多数医疗险对抑郁症患者是拒之门外的,但也不是完全无产品可投。有些产品可以抑郁症除外承保,报销其他疾病的医疗费。

临床心理学硕士在澳洲好找工作吗

如果你没有本地的文凭的话,很难! 而且语言也是很大的问题。

但是如果你进修了本地的文凭,语言能过关的话,工作很赚的。

澳大利亚大选结果令人意外吗

任何结果都一样,最终都要服务于本国,服从于本国利益,真正能够从世界角度思考问题得国家少,美国人号称世界警察,最终还是美国第一。所以莫里森即使想改善对华关系,也是为自己得经济利益着想的,看到有利可图了当然改善。

长期患抑郁症的人能买什么保险

在我看来,在国内市场是可以购买的,比如医疗险和一些意外险均可,但是人寿保险就要看具体公司如何审核了。一般来说在一些小公司购买,问题都不大。

至于理赔问题,不要担心,只要你购买上了保险,而且满了2年,在两年期间保险公司没有发现,就会有一个不可抗辩条款保护您的权益。

以下是我搜集到的一个国外的规定,在国外一般都是不能购买的,在澳大利亚,有抑郁症、失眠症病史的人是不能够购买保险的。专家指出,保险公司的这种做法是对这一群体的体制性歧视。

澳大利亚抑郁症与焦虑症倡议志愿组织Beyondblue协同澳大利亚心理健康协会作出报告指出,许多保险公司拒绝向抑郁症者或焦虑症者提供收入保护、寿险、个人健康保险、旅行保险,在有些案例中甚至称他们有风险。

报告强调指出,许多非常轻微的抑郁症者被归到严重的心理疾病一类,它们被放到和精神症、精神变态同等的位置,并作为拒绝为其提供保险的依据,或者收取高昂的保费。调研涉及的500人中,45%被拒绝提供收入保障,36%被拒绝提供寿险。

即便是那些得以购买保险的,许多都在心理疾病相关的索赔条款遭遇例外处理。受调人称,在被保险公司员工直言不讳地询问“你目前有倾向吗?”或“你在今后的一年中有计划吗”等问题时,他们深感受侮辱和侵犯。即使病情是数十年前的事,哪怕医生作出证明,当事人的正常功能未受影响,他们还是经常被拒绝。一位经纪人对客户说,太多人以抑郁症的名义提出索赔,保险公司无力承担,尤其是因为抑郁的病情很容易伪装。

保险公司不得为他们无法评估的风险定价。目前所使用的术语‘抑郁’包含了严重程度不一的各种状态,保险公司并没有能力评估抑郁复发的可能性。

爱可睿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优势是什么

I CAN READ是新加坡最大的3-12岁少儿英语培训机构,1999年在澳大利亚创立。其创办者是澳洲心理教育学家,所以非常懂得如何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以及课堂的趣味性和一流的教学质量,让孩子把学习英语不单单是当成一个任务,而是发自内心的接受并喜欢它。爱可睿是全外教教学。而且所有外教都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保证是全职老师,严格的筛选过程、专业的教学技能培训、定期的考核以及稳定的教学时间,这些对孩子的学习课堂质量来说,是极具保障性的。

被哪些搞笑口误惊呆

我想,全国都会记得一句“大家好,我是渣渣辉”,是不是→_→很熟悉。

影视明星张家辉由于普通话不好,在介绍名字时候,一句经典的口误在全国大江南北广为流传,而游戏厂商也将错就错利用这一“口误”来代言自己的游戏。加上低质的优戏,各个媒体和明星都用“渣渣辉”来戏弄张家辉,这口误你是不是惊呆了。

第二个,我觉得当属我们的“污妖王小哥”费玉清。

很多综艺节目中,当时,看费玉清表演时,一开始觉得他是口误,例如,“唇膏”,“蛋糕”,“抓到我,就让你嘿嘿嘿”等,后来仔细思考,简直逆天了,他也成功在娱乐圈封“皇”。

这可能与早年费玉清的形象有关,费玉清早年在内地的形象,是各位叔叔阿姨心目中文质彬彬、翩翩有礼的美声歌手,唱红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比如《一剪梅》《梦驼铃》等。永远穿着西装,系着领带。温文儒雅。在讲“段子”时,别人都以为是口误,但反应是段子时,都被正经了。

《海王》里的妮可·基德曼好美啊,她是什么

1990年,是妮可·基德曼的幸运年。

她出演了《雷霆壮志》女主,与汤姆·克鲁斯在戏里悱恻缠绵。

戏外,汤姆也对她一见钟情。

他说:“我对妮可的第一反应,是纯粹的”。

彼时,汤姆与第一任妻子离婚不到数月,便向妮可求爱。

但年仅22岁的妮可来不及思考,便沉醉在汤姆的柔情中。

面对世界巨星汤姆,几乎没有女人能抗拒。

不久,汤姆邀请她一同参加奥斯卡。

媒体炸了。

好莱坞最受瞩目的巨星,和出道即巅峰的新星,竟在奥斯卡上公开恋情。

然而,照片背后的妮可,并不开心。

参加奥斯卡,非她所愿。

她只是在汤姆的一再要求下,不得已一同前行。

典礼现场,她就像一个大型合影纸板人。

她蜷缩在汤姆身后,只在他需要合照时,才走到他隔壁,然后露出标准的笑容。

她对奥斯卡十分向往。

然而,第一次前往梦想之地,竟是作他人陪衬。

第二天,她冲上了所有报刊头条。

报刊里,她不叫“妮可·基德曼”,而是“汤姆·克鲁斯的未婚妻”。

不到数月,他们真的结了婚。

此后11年,她一直没有姓名。

她躲在汤姆的阴影下,作为他的妻子而存在。

可11年后,汤姆却毫无征兆地提出了离婚。

妮可耗尽一切建筑的家,顷刻崩塌。

她曾以为她会死。

幸运的是,她最终重生了。

与汤姆相遇前,妮可已经是人生赢家。

她生于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澳大利亚著名临床心理学家,母亲是著名出版商。

英国《新政治家》杂志曾做过一个调查,研究“拥有土地最多的个人与家族”。

而基德曼家族就是澳洲最大的地主。

他们拥有澳洲9.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排行世界第8。

也就是说,妮可是不折不扣的白富美。

注:地图红色部分均为基德曼家族所有@搜狐娱乐

从小,妮可就接受严格的教育。

在学校是学霸,尤其在艺术上,她展现出极强的天赋。

芭蕾、戏剧、舞蹈、歌唱,样样精通。

16岁时,妮可第一次做出违背父母的决定。

她不愿循规蹈矩当律师,在家族庇护下,过上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

她想要演戏。

于是,跟父母做了一番斗争后,她真的出道了。

图:《越南战场》剧照@豆瓣

妮可是幸运的。

出道便参演优秀作品《越南战场》。

凭借这部作品,她获得了澳大利亚电影学院最佳女演员奖。

刹那间,她成了澳洲的名人。

妮可的人生,看似完美。

她拥有最好的一切,包括未来。

但这不过是她人生展现出来的其中一面。

妮可的童年,真实的定位其实是“妹妹的参照物”。

小时候,她长着一头爆炸的红发,五官也没长开,看起来乡土味十足。

而妹妹,却是众人心中天使般的存在。

“妮可,你的妹妹真漂亮,你就差多了。”

这句话,就是妮可童年的写照。

身边的人总喜欢用这句话逗她,但却不知这句话成了她的梦魇。

她不自信。

也打心底认为自己不好看。

上学后,妮可也遭受了许多不开心。

她的身体疯长,身高几乎超越了当时所有同学,成了鹤立鸡群的存在。

因为又高又瘦,同学们调侃她是“豆芽菜”。

中学毕业时,妮可甚至没有男生邀约毕业舞会。

最后,她只能独自前往。

梦幻闪烁的舞会里,妮可坐在最角落。

她环视着同学们的狂欢,仿佛这一次与她无关。

童年时被对比的经历,让她养成自我攻击的习惯。

她有很强烈的贬低感。

刚出道时,即便被誉为“澳洲第一美人”,她依旧不觉得自己美。

外界都赞美她谦逊。

但谁也不知道,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感受。

而这种贬低感,也让她渴望被认可。

所以,初到好莱坞,凭借《航越地平线》惊动影坛,她不认为自己优秀。

图:《航越地平线》里的妮可,不管是演技还是颜值,都是惊天动地的存在

直到,汤姆的邀约,激烈的追求,闯进她的生活。

她在汤姆的眼里,找到了自我。

但这种「自我」不过是另一种迷失。

如同童年依附着“妹妹”而活,在亲密关系里,她也是依附着汤姆。

图:妮可比汤姆高7厘米,但在两人的合照里,汤姆却是主导关系者

妮可曾多次表示,不愿活在汤姆的庇护下。

但又一再顺从汤姆的所有决定,坚决站在他身后,接受他的安排。

因为,「依附」是妮可人生里,最深的舒适区。

虽然她很有雄心壮志,但潜意识里却习惯以“某人的谁”为生存定位。

想要摆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杨澜曾问妮可,演戏意味着什么。

妮可回答,演戏是她探索自我的。

与汤姆一起的11年里,妮可的事业几乎处于停摆状态。

她仅有的2部代表作,都与汤姆相关。

而这2部作品,也在隐喻着这11年,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婚后第5年,妮可接拍《不惜一切》,扮演女主Suzanne。

她曾说,这个角色是命运冥冥中的安排,因为她听到这个角色在召唤她。

Suzanne的内在,有很大部分与妮可是重合的。

一样的雄心壮志,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美艳动人。

同时,一样拥有一份稳定的婚姻。

片头Suzanne对着镜头介绍自己,她刻意区分丈夫的姓和自己原本的姓。

为了梦想,Suzanne不择手段,最后为了铲除挡在前路的丈夫,甚至利用计谋,将其杀死。

妮可是嫉妒Suzanne的。

因为,她真正摆脱了「依附」。

图:《不惜一切》

现实中,妮可却做不到舍弃丈夫的姓氏。

她走到另一个极端,彻底放弃梦想,将人生重心放在家庭。

婚后,她唯一的梦想,就是尽可能多生孩子。

但天不遂人愿。

第一次怀孕,她就流了产。

之后,一直怀不上。

后来,他们为了圆孩子梦,收养了两个孩子。

这个家,看似完整了。

彼时,妮可已经将自己逼到无路可退。

因为家庭,她失去了许多绝佳的机会。

昔日的明星光环,早已被“汤姆的妻子”一角取代。

她最大的工作,便是陪伴汤姆出席各种场合,当一个称职的“美丽合照纸板人”。

婚姻,成了妮可人生最大的投资。

她孤注一掷。

但也被此所困。

《滚石》杂志作家南希曾问妮可:“如果你的婚姻出现问题,你会怎么样?”

妮可回答:“我一定会崩溃,因为我非常爱他。”

妮可深爱汤姆,这毋庸置疑。

但这份爱的深处,其实藏着她从童年滋长的不自信。

她缺乏应对人生改变的能力,所以在婚姻里,她手中的筹码,只有顺从。

然而,当时的妮可太过年轻。

她并不知道,任何筹码都无法阻挡人心的转变。

妮可和汤姆婚姻走到第7年时,有些事情正在悄然转变。

彼时,他们接到《大开眼戒》邀约,扮演一对结婚10年的夫妻。

戏里,妮可质问:

“男人有机会就到处鬼混,但对(自家)女人就只有安全感和责任感,以及数不尽的鬼话。”

汤姆回答:

“你说的太绝对了,但有些事情就是这样。”

《大开眼戒》拍了3年,他们按照导演要求,每日每夜都紧密地住在一起。

他们反复质问着对方。

让人惊讶的是,《大开眼戒》上映后不久,他们婚姻也走到尽头。

图:《大开眼戒》里妮可和汤姆的对话,戳破了婚姻本质

2001年,是妮可最悲惨的一年。

年初,她接拍《红磨坊》,预备借此突破自我,向世界展示全新的自己。

但在拍摄过程中,她摔断了肋骨,膝盖遭受了严重伤害,几乎无法活动。

她艰难支撑,最后熬到杀青。

虽然,《红磨坊》获得了成功,但她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她只能接受治疗,也因此错失经典巨作《战栗空间》。

然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等着她。

就在妮可宣布因病息影的两周后,媒体拍到汤姆从家里搬出。

他甚至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已与妮可提出分手。

妮可震惊不已。

她压根不知道汤姆搬走的消息,更不知道自己“已经分手”。

正当众人还震惊于汤姆提出分手的消息,媒体再次发布爆炸性新闻。

汤姆向媒体提出,正式向妮可提出离婚申请。

脚伤了,工作丢了,就连丈夫也突然提出离婚。

妮可没有任何回应。

她将自己藏起来,不让任何人找到。

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妮可藏起来的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妮可流产了。

也就是说,汤姆提出离婚时,妮可已经怀孕。

他们梦寐以求多年的孩子,终于到来。

然而,汤姆不仅没有顾及妮可有孕在身,甚至在她最脆弱的时候,残忍地离开了。

妮可的崩溃,无人知晓。

我难以想象,一个把人生全部奉献在家庭的女人,是如何面对这个巨大的崩塌。

离婚的原因,到现在都无人知晓。

媒体众说纷纭,一时间谣言四起。

但从两人离婚后的状态,我们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汤姆离婚后,宛如新生。

他一直对外界保持着良好的说辞。

他表示,因为有孩子,他与妮可还是最亲密的家人,两人是和平分手,很满意现状。

11年间,一直困扰两人的,还有汤姆对信仰的偏执。

汤姆是科学教的国际倡导人,妮可与他结婚后,因为爱他也试图进入教会,了解他的信仰。

但妮可的父亲是心理学家。

科学教与心理学是死敌。

科学教的成员称心理学者为“抑制者”,意指精神有病之人。

离婚后,汤姆曾公然在采访中,嘲讽妮可是“抑制者”。

他轻蔑地狂笑,眼里看不见一丝爱意。

最让人窒息的是,两人离婚不久后,汤姆就找到了新女友。

他把新女友带到每一个公开场合,与他一起享受被瞩目的荣耀,一如当初带领妮可那样。

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犹豫。

然而,妮可离婚后的生活却截然不同。

她流了产,失去了汤姆,两个孩子也被汤姆接走,身体带着伤,无法工作。

所有她珍视的一切,一夜之间全都没了。

后来,她身体的伤终于恢复。

经纪人为她接了活动,希望借此复出。

但妮可却在活动后台,重重瘫倒在地上。

她一边捶打着地板,一边说:“我去不了,我做不到。”

直到3个月后,妮可才再次鼓起勇气面对媒体。

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对着媒体说:“我终于可以穿上久违的高跟鞋了。”

但随后,她依旧沉下脸,悄然离开了现场。

后来,《红磨坊》让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提名。

她兴奋不已。

下了台后,第一个拨通的,是汤姆的号码。

出道20年,她终于以“妮可·基德曼”的身份,登上梦寐以求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然而,她内心想到的,仍旧是汤姆。

她希望与他分享荣耀。

但最终得到的,只有冷漠的答复。

在妮可的人生里,汤姆是第一个认可她的人。

汤姆欣赏她的演技,让她有机会踏进好莱坞,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但汤姆最终,还是否认了妮可。

这种否定的感觉,是妮可从小最熟悉的舒适区。

她再次自我攻击,甚至舔着脸希望汤姆能再次看到她的进步。

她渴望的,不过是汤姆的一声认可。

然而,一个连自爱都没了的人,怎么可能会获得他人尊重呢?

妮可败了。

真真切切,彻彻底底地败了。

正如妮可总结演戏对她的重要性,戏剧再一次拯救了她。

2002年,她接到《时时刻刻》邀约,扮演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

一开始,妮可十分排斥这个角色。

她认为,这个角色极其孤傲,个性古怪,也不讨人喜欢。

但后来,在家人和经纪人的劝说她,她还是接了下来。

谁知,在拍摄过程中,妮可却迷上了弗吉尼亚·伍尔芙。

她从不曾迷恋过一个角色。

她甚至戴上假鼻子,将自己幻化成弗吉尼亚·伍尔芙。

电影上映后,所有人都没认出,银幕上的是妮可。

她真的把自己,演成了弗吉尼亚·伍尔芙。

图:《时时刻刻》里的妮可,彻底变成了弗吉尼亚·伍尔芙

戏里,她沉溺在黑夜的沉寂,台词在耳边响起:

要面对人生,

要永远直面人生,

你才会知道它真正的含义,

然后不管人生是怎样的,

都要去热爱它,

最后才能放弃它。

一字一句,好像早在这里等待着她。

生活的痛苦,在这瞬间,突然得到了解放。

她第一次发现,她了解了什么叫「人生」。

《时时刻刻》上映后,没有意外的爆红。

扮演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妮可,再次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女主的提名。

这一次,希望没有落空。

她站上了领奖台,碰到了小金人。

她终于成功了。

离婚击败了她。

彻底摧毁了她耗尽心思、全力守护的家。

但离婚也成就了她。

她终于离开了汤姆的阴影,以“妮可·基德曼”的名义,站上了梦想的舞台。

她不再背负世人的嫌弃与不屑。

也凭借自己的力量,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5年后,妮可再次结婚。

这一次,对象是澳大利亚著名乡村歌手,凯斯·厄本。

一样是羡煞旁人的甜蜜婚姻。

但不一样的是,妮可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自己。

她没有因为婚姻放弃事业,一直活跃在银幕前,并且佳作不断。

后来,妮可怀了孕,生了两个女儿。

曾经的遗憾,在这段婚姻里,终于都实现了。

妮可的前半生,在任何人看来,都是“顺风顺水”的。

她含着金钥匙出生。

她成名顺风顺水。

她的丈夫是好莱坞王子。

然而,看似顺利的境遇,写着的却满是依附。

生活中,像妮可这样心态的女孩有很多。

她们总是以为,靠己不靠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于是,她们耗费心思,寻找最好对象,然后满怀希望进入婚姻,以为可以坐享其成。

然而,现实是像妮可这样的白富美,都在「依附」中一败涂地了。

顺从,换不来美满的婚姻。

唯有自爱,才有可能得到幸福。

因为只有这样,幸福才握在自己手中,而爱人不过是锦上添花。

心理学等于算命吗

看到这种对心理学有误解的问题我就忍不住回答。

心理学不等于算命,我可以肯定的说。但不可否认的是,算命的很会“看人”,或者知道你有所求,有所困才会去算命。

  •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是建立在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性反映这一基础之上的。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 心理学研究什么
顾名思义研究的是人的心理现象。但具体是怎么分类的呢?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就是研究心理的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语言、动机与需要,情绪和情感。人格包括:态度,性格和气质。就人格这部分内容而言,是非常吸引人的,每个人都非常希望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

从群体层面而言,研究的是社会群体的心理现象,个体如何受到群体的影响,比如,爱情的产生,个体如何被另一个个体说服等,个体为什么会服从他人,为什么会产生压力,在群体中会有哪些不同于自己独处时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各种关系。

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说,就是研究个体心理过程和人格从出生到死亡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当前的心理学研究以实验和问卷调查为主,通过对实验数据和问卷数据的客观分析来得出结论验证假设。心理学已经从弗洛伊德时代的经验推论,进入到了实证研究阶段。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大脑的某个区域或者说某种激素的分泌会让人产生对应的情绪。

通过专业的量表我们了解个体的人格特质和行事风格等。

在实验室中,借助各种眼动仪,核磁共振仪器来进行追踪和检验。通过抽样调查来预测总体特性。

  • 什么是算命
算命是以易经或者面象说等为基础的,结合个体的出生年月和具体时间,以及星象等方面的内容,对一个人的整体运势做出推测。

由于我对这部分不是非常了解,其科学性更不感随意评述。

从以上各方面来看,心理学都是一门科学,且同算命完全不同。心理学是以实证为基础,而不是主观的推论。当前,社会上各种心理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打着心理学的旗号,做一些有损心理学专业性的事情,着实让人愤慨。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