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疗

什么都不想做,对什么都没兴趣,很压抑-爱听低沉音乐是什么心理疾病呢

什么都不想做,对什么都没兴趣,很压抑

问题描述: 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去做,但就是拖延,不想做,但是心理一直想着要做的事情,又感觉对自己很失望,自己都没做,但是很累,很累,有时候也会想东想西,每天都很纠结,很纠结,自己多多少少知道自己的问题,但是感觉自己已无法走出这种压抑,这种低沉,别人也会给一些意见,无论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心理学上忧郁的定义

一、定义不同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念头和行为。

狂躁抑郁症: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

二、症状不同

抑郁症: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减退、、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

狂躁抑郁症:

1、情感高涨

这是躁狂状态的主要原发症状。病人表现为轻松、愉快、热情、乐观、兴高采烈、无忧无虑。这种情感是愉快的并具有相当的感染力。症状轻时可能不被视为异常,但了解他/她的人则可以看出这种表现的异常性。

2、思维奔逸

是指思维联想速度的加快。病人言语增多,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感到说话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思想。有时可出现音韵联想,随境转移。

3、意志行为增强

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其内心体验与行为,行为反应与外在环境均较为统一。与精神运动性迟滞恰恰相反,病人活动增多,喜交往,爱凑热闹。

4、伴随症状

躁狂发作病人常伴有睡眠需要减少,终日奔波而不知疲倦。病人亢进,偶可出现兴之所至的性行为,有时则可在不适当的场合出现与人过分亲热、拥抱、接吻而不顾别人的感受。

三、病理不同

抑郁症:

抑郁症的病因是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

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考试界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

抑郁狂躁症:

传学研究发现一些基因可能和躁郁症有联系。遗传获得的大脑神经信号生化传递系统的某种不稳定性赋予个体罹病倾向,这种神经生化特质导致个体对情绪和躯体应激更敏感。

在特定的生活与生理事件刺激下,大脑的情绪控制系统不能维持适当的安静状态而表现出情绪障碍发作。

双相的“躁狂”具体表现在哪些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是一种心境障碍疾病,简单的说就是躁狂和抑郁两种截然相反的心境交替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躁狂发作就是指一个人持续的情感高涨,言语增多、睡眠需求减少、易激惹等表现。

很多躁狂患者只是出现了躁狂的一部分表现,比如情感高涨、意志增强、睡眠需求减少,这样让他们工作更加有激情,更容易干出成绩。停留在这个程度的轻躁狂在拥有自控能力的时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一些历史上的名人甚至因此创造了自己的事业,比如就是一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同样也是十月革命的领导者。

当躁狂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在任何地方都是典型的不稳定因素,很多患者伴有明显的易激惹表现,很容易和周围的人发生,或者频繁挥霍财务,彻夜不眠,总之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是极大的伤害。

躁狂作为心境障碍疾病,控制症状需要一个时间而这个时间往往在医院中度过比较安全,避免意外的发生。

中度抑郁症的真实表现

中度抑郁症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一旦发现应该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症状表现为:心境低落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心里总莫名的感到害怕,焦虑,难受,脑子里

病情分析:心理疾病,是一种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

情绪总是很低落,时而又很狂躁,这是抑郁症

"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那就是抑郁症了,找到你抑郁的原因,是身体上的原因?生活上的原因?还是工作上的原因?并把让你抑郁的原因解决掉,或是清除掉,你就不会再抑郁了。

嗓音为什么低沉

问题描述: 一个13岁女生,声音为什么那么低沉,不像别的女生声音细,高

总是喜欢抽风,大吼大叫,像神经病或很痛苦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区分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如果一个人坚信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并且坚信不移,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妄想。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与实际处境不相符合,并且长期持续,无法自拔,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神经症性问题。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虽然人类的精神活动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是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不是这样,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者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称为异常状态。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人格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这个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例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改变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