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讲精神疾病的原因-心理有障碍的人有什么表现

讲精神疾病的原因

讲精神疾病的原因属于业障病,当然这只是观点,精神疾病在现代科学上的说法也就是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之后导致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所产生的一种症状,主要由遗传、心理及体质、社会环境等因素引起,现代医疗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来改善病症,一旦出现精神疾病要及时就医,前往正规医院参与系统的治疗。

一个人老说别人有病时什么心理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总是兴口开合,不顾忌别人的感受,总觉得自以为是,愿出风头,通常这种人爱占小便宜,而失了文雅,同时也暴露出自己的品行、道德、修养、素质.....

心理咨询师要为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做什么工

谢谢邀请。

做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首先要进行鉴别诊断,可以通过问卷和面谈交流,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其次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适的咨询治疗方案。再者在咨询治疗过程中调整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后要注意防止问题的反复。

想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关注头条号@心理危机干预

对于任何事必须据理力争,喜欢说服所有人的

你好,凡事据理力争,喜欢说服别人的人,有一股子杠劲,所谓得理不饶人,凡事打破砂锅问到底,遇到分歧穷追猛打辩到底。在我们这个崇尚中庸之道,追求和气生财、喜欢太极混沌的社会文化中,大多数人奉行“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据理力争的人被人认为是锋芒毕露,幼稚浮躁和争胜斗勇,容易被人误会,更有甚者被人所忌惮。其实不仅仅东方,西方文明也不太喜欢善辩之人,苏格拉底就是因喜欢与人辩论之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言爱辩论的人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病态型的善辩。也就是我们网上俗称的喷子、杠精。这些人为辩而辩,善于诡辩,他们并非据理力争,只是为了享受辩论之后压垮对方时。他们对真理本身没有兴趣,辩论是发泄情绪,表示自我强大的一种挑衅行为。你说东,他们偏偏说西,你说马是马,他们说鹿是马,振振有词,咄咄逼人。其行为背后是某种攻击性和破坏性力量,他们把说服别人作为胜利的标志,从口头辩论的得利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往往这些人生活不如意,平时过得非常委屈不舒展,以至于情绪堆积起来,不得不通过辩论把压力释放出来,并寻找到生命的价值。

第二种是习惯型善辩。这些人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缜密的思维、并且在逻辑思维上得到系统的训练。他们有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喜欢通过语言、文字等头脑风暴碾压知识、智力和思维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例如最近网络上争议很大,受到媒体批评的某辩论节目的两位专业辩手,她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精英。却在时期曾经通过“逻辑论证”,发表了不当的看法,引发了极大公愤。这些辩手的动机我们无断,但是我们可以理解,常年机械的逻辑思维训练,导致了她们习惯性地以专业辩论姿态参与公共讨论,并且仗着“逻辑”为所欲为,当逻辑与事实、正义之间产生时,她们也就而成为被唾弃的众矢之的。这种习惯性辩论来源于智力炫耀,以辩才和逻辑获得价值感,并且成为一种行为,有时非常危险。

第三种是积极型的善辩。比如儒家中大雄辩家孟子、比如刚才提到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们的辩论目的是为了在形式逻辑的世界中寻找到真理,通过辩论和争鸣而探索世界的本质。通过人的思辨,确实能够在思维层面理解事物规律,达到某种启示,这就是为什么在中会有辩经、在司法实践中会有辩护、论文必须经过答辩,在全世界辩论大赛方兴未艾的原因。积极型的善辩是一件好事,这种辩论让人的思维变得更加严谨和缜密,当然,辩论也会让人的性格变得过分的刻板乃至认真,从而成为异类,但是这恰恰也是辩论者的真正价值所在。

得了心理疾病到底该不该休学

不该,因为如果是情绪低落的话,短暂的逃离会得到缓解,但是如果是心理疾病不能放弃和人交流的机会。

就像偏瘫患者更不应该不坚持锻炼一样。

我们不能怎么舒服怎么来。

面对扬言要的人怎么办

如果把一个人逼到了绝路,肯定会的,现实生活中就这样了

抑郁症的人怎样和身边的人交往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就是三低。1.心境持续低落;2.语言思维迟缓。3.意志活动减退。

有了抑郁症的人,由于5-羟色胺水平下降,本身就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回避社交,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来提升5-羟色胺水平。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周围人怎么和他交往。如果抑郁症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与周围人交往的问题,说明他已经好了一大半了。

得了抑郁症的人,最需要的是理解和陪伴。相比心理健康的人,他们会显得慢半拍,而且情绪敏感。所以,讲道理和急于把他们从低落中拽出来的做法,都是与治疗背道而驰的,反而会让他们更加退缩。

临床上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除了药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心理治疗。由于抑郁症的人存在强烈的自我贬低感,所以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让患者把过不去的那些坎不断地表达出来,直到觉得那些事件没那么重大。慢慢地重新评估事件的影响,让自信心重新恢复起来。

对于轻度的患者,或者已在恢复期的,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去包袱,别总用我不行、我有病的标签来束缚自己,淡化负性暗示,去感受交往中的乐趣和收获。慢慢地恢复内心的力量。

【我是咨询师欣然,为大家解答问题,记录随感,如果某些话题引起您的思考和共鸣,请关注我,欢迎留言讨论】

和“双相情感障碍症”(躁郁症)患者聊什么

如何和躁郁症患者相处?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出现妄想、幻觉的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病人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临床上主要有抑郁症和躁狂症两种基本类型。如果两型同时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则称为双向情感障碍,特点是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发作间期通常以症状完全缓解为特征。

那么怎样与躁郁症病人相处,聊什么话题哪?我觉得有两个成语比喻比较贴切:察言观色和循循善诱。因为躁郁症病人躁狂或抑郁是交错发生的,这就需要患者家属包括同事,首先分清病人病情是哪一种,区别对待,才能比较容易的与病人相处。

其次要遵守一个总的原则,即一要和病人及时沟通,到专科医院请由经验的医生诊治,因为这类病人用药必须要恰到好处,才利于康复;二要督促病人按时服药,按时睡觉,规律生活,减少复发;三是当患者出现症状时,一定要理解病人,不要轻易发火,不要和患者较真。别病人没聊好,你倒“得病”了,怎么去相处哪?

病人躁狂发作时,一定要注意他们的饮食护理,因为这类患者常因“忙忙碌碌”而“废寝忘食”,有时候甚至饥饿过度时又会出现暴食暴饮,不注意饮食卫生,因此话题要督促病人按时进餐。如果他们不肯按时进餐,可以将作好的饭菜送至正在忙碌的地方,这时候病人常会自行进食。不过对于这段时间因病人体力消耗大,说话滔滔不绝,可造成口干舌燥,有时候甚至会极度兴奋时还会发生脱水,因而饮食量一般要比平时多,注意鼓励多饮水。对于躁狂发作病人,一般不必限制其活动,有时候他们会在家里搞清洁卫生、整理内务、洗衣服、种菜等,这时候的病人的精力和体力反而会得到一定的宣泄和消耗,正好在药物的作用下,增加其睡眠时间。除此之外的话,也可根据病人的爱好,引导做一些文娱活动,如下棋、绘画、唱歌等等;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等等;给躁狂发作病人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千万不宜听那些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免引起病人兴奋,适得其反。

抑郁发作期的病人,主要是情绪低落、兴趣降低,什么也不想干,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懒”,严重时会出现失眠,饮食差。这个时期,聊的话题更多是关心病人,多鼓励、多陪伴。同时饮食要清淡,劝病人多吃水果和蔬菜;要鼓励病人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特别要鼓励病人做一些体育锻炼,最低也要加强室外散步、做操等,提高病人的兴奋度,减少抑郁。

病人得病有一个过程,痊愈康复也要有一个过程。随着医疗技术进步的发展,对双相情感障碍病人治疗的药物疗效还是不错的,关键是家属要树立信心,在与病人相处中,保持正确的心态,不断积累护理经验,相信病人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最后还是要提醒病人家属,一定要和病人诊治医生保持联系,适时取得医生指导,必要时鼓励病人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不要怕麻烦,更不要自暴自弃,希望总是在前面!

2020年5月19日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