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是不是抑郁了,总是控制不住对宝宝发脾气,-怎么跟抑郁症的孩子说话

是不是抑郁了,总是控制不住对宝宝发脾气,

孕育养娃神器

伤害了抑郁症患者怎么道歉

个人觉得既然已经造成伤害,就无法挽留了。只能说该道歉就道歉,多关注他的病情,多倾听他的感受。还有如果他是个重度抑郁症患者,最最重要的是先保证他的安全,看好他别让他去做傻事比什么都强。多宽慰他(她),及时对她(他)进行疏导,多多益善。

青春期的孩子抑郁且内心孤独,家长应该怎样

我家孩子今年高二,重点中学实验班,高一一直是班上倒数十来名,回家基本不做作业,想尽各种办法在我们这拿手机玩游戏,作为父母的我们肯定很着急,刚开始还是以家长的强硬管理,结果离我们越来越远,回家根本就不理我们,问什么都是以“关你屁事”回答。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觉得可能是我们的方法出了问题,我们开始咨询专业的老师,咨询他的同学朋友,网上查阅关于青少年教育心理等资料,我们自我反省,或许是我们对孩子要求实在是太高了,特别是孩子爸,跟孩子一见面,说的全是学习学习,恨不得回家也一直按父母的意愿学习和锻炼,但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同时他也还是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试着跟孩子做朋友,陪着他一块出去玩,同时跟他面对面制定规章制度,假期在家的时间分配,让他签字,达成协议。我们也有意识地邀请表哥表姐来家里给他现身说法,不着痕迹的鼓励他把握现在的好资源好平台努力学习。还带他去拜访优秀的学长,给他学习和生活指点迷津。

作为父母,我们也尽量一有时间就留在家学习,坚决不去打牌了,并告诉他,我们以前麻将瘾是挺大的,但是为了给他树立榜样,我们可以戒掉,只要用心,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渐渐的,孩子没那么烦躁了,能安下心来学习了,也愿意跟我们交流了,脸上也慢慢有了笑容。高二成绩也有进步了,跑到了年级100名左右,我们知道,这个成绩是他努力才得到的。

一路走来,有悲伤绝望,也有小惊喜,作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朋友,在给他指点和分担的同时也可以适当示弱。告诉他,父母只是普通人,也会犯错,也有不能完成的事情,也需要他的帮助和关心。但是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高一的女儿得抑郁症,相处起来特别累,怎么

我很理解,因为前一段时间我女儿也是焦虑症,加轻微的抑郁,我又心疼又气愤。心疼她年龄还那么小,却每天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痛苦当中,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开,花一样的年纪,却感受不到温暖阳光和快乐,明明我就在她身边,却帮不到她,她把所有的人都拒之千里,也包括她的妈妈。那段时间我整夜的失眠,她在她的房间流泪,我在我的房间流泪。同时我又气愤,爸爸妈妈那么爱她,哥哥又让着她,妹妹又给她当玩具,成绩也不错,画画又好,我们从来都不给她太大压力,那么小的孩子有什么想不开呢?人生才刚刚开始,根本没受过什么挫折,以后工作了呢,有了自己的家庭呢,谁会像父母一样包容她呢?当真受到了打击,她又怎么熬过去呢?我真的感觉特别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劝不得骂不得,后来去了医院,开了一些抑制类的药物,又看了中医,调理了大半年,现在是好多了,每天都很开心,就是不怎么爱学习了,我又不敢逼,唉,算了,人好好的就行了吧!如果你女儿很严重,去看看医生吧,咱们该做的努力都要做到,这个时候,除了父母,还有谁会在意她的生死呢?

作为一个正常人,你想对你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感谢邀请。

作为一个精神心理科医生,我有些话想对抑郁症患者说。

首先,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门诊和网络咨询的工作中,很多人一谈及抑郁症,就感觉如临大敌,好像是一种如何如何严重的疾病,用不死的癌症、生不如死等等来形容。其实大家有点对它夸大宣传了。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症是一种发作性的精神疾病,有缓解期,并且缓解期病人如常人一般工作生活不受影响。既然它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有缓解期就有发作期,如果不进行系统的治疗,可能反复发作甚至慢性化,这样的话就会非常麻烦,所以系统规范化的治疗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其次,要消除对抑郁症的病耻感。抑郁症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疾病,都需要规范化的治疗。然而不同之处就是,如果抑郁症不是反复发作病情稳定可以缓慢停药。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却不同,即使血压、血糖、心绞痛等控制的很好,也需要长期坚持服药,也就是终身服药。一旦自行减药、停药,就会出现血压、血糖反跳,心绞痛发作,严重的会出现高血压危象、糖尿病昏迷,急性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当然,这里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相比较并不是要故意歧视这些病人,只是让大家更客观理性的了解抑郁症。

好的我的回答就是这些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精神心理师吕怀宝,一名有15年精神科临床工作的经验的主治医师,我会定期发布精神心理方面的科普知识,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给我发私信。关注我@精神心理师吕怀宝,让我们在健康的路上携手前行。

如何与孤独症的家人相处

正如别的家长的回答,小龄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能根据对自闭症普遍性的问题表达一些浅见。

比如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价值观、思维模式和社会很难兼容,而且很难表达出来,不能指望他们主动向我们靠拢,只能我们主动去了解他身心两方面的需求,包容他,帮助他,支持他。

自闭症多伴发感知异常,所以可能会有莫名其妙的敏感,比如听觉、触觉的敏感,我们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才能保证不会在无意中刺激到他而引爆情绪。

还有一个问题是刻板,对新事物容易产生恐惧感,这点作为家人一定要心中有数。

作为高中生,中度抑郁,不想去学校,父母却

要小心

高一小孩遇到班上多个同学排挤,孤立,得了

先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先问清楚什么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先找心理医生与其找原因,谈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跟有爱心的同学搞好关系,活泼开朗,不要钻牛角尖。多到空气好,树多花多的地方,看天上云卷云舒,看地上花开花落,看小溪流水潺潺。如果太严重,就要让医生开一些中药,比如:酸枣仁、志远等,这样,心理治疗加中药加早晨适当的锻练,就会慢慢好起来。

孩子因为家人的语言暴力患了抑郁证,家长还

首先,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孩子因为家人的语言暴力患了抑郁证,家长很难独立补救。

因为,能够在语言上对孩子施暴,而致其患上抑郁证。可想而知,家人本身的愚昧无知、素质低下,已经到了何种程度。他们自己,根本没有独立根治孩子抑郁症的能力。

那么,作为家长能否补救?该怎么办呢?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做以分析,并阐述相应的补救、治疗办法。

1.

家人必须首先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缺陷、素质缺失,并迅速充电。及时满足培养、教育孩子的基本能力。

语言暴力致孩子患了抑郁证,从心理方面分析,存在两方面原因:其一,如前所述,家长的愚昧无知、蛮横粗暴;其二,孩子自幼的性格胆小、感情脆弱。

这两方面,可以归二为一。即,孩子生理本身或后天形成的性格扭曲或缺失,在家庭不仅没有得到爱的温暖和改善,反而受家长的无知愚昧和粗暴言行影响,致使孩子性格发生极度扭曲、情感完全压抑,进而造成孩子抑郁。

由此可见,家长本身是问题的根源和关键。要解决问题,必须从家长自身开始。而家长受自身观念、知识、能力所限,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一定不知所措、且为力。

所以,家长需要借助老师或社会的指导教育(比如心理学机构)。改变自己的陈旧教育观念和陋习、主动请教、学习教育培养孩子的相关知识、快速提高自己的教育培养能力。

让粗暴和无知,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永远消失。让家长日益提高的能力和对孩子和关爱,充满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

2.

家人必须及时、郑重的向孩子道歉,保证以后永远不会再犯,并在生活上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

每个家庭,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家庭,不同的孩子,也是如此。

所以,在家长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或知识能力,就要及时纠正自己的无知愚昧所犯下的错误。

如何纠正?就是及时、郑重的向孩子道歉。并向自己以前的观念和言行,切实说“不”。

从而,在感官上给孩子以“家长开始不那么凶了”、“家长开始对我好了”、“家长现在很爱我”、“家长也尊重我的意见和看法”...

道歉,不是过场、不是敷衍、不是三分钟热度。而应该是真诚、公开、深刻而温和的对孩子表白自己以前的错误,和由此而带来的后果。

一定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家长不是在欺骗自己、是真心真意。同时,家长也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切实杜绝以前所有不良行为的再次发生。

让孩子脆弱的性格,在家长的共同呵护、正确的培养教育下,逐渐坚强、柔韧,富有阳光、积极向上以及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3.

家长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封建家庭观念,让孩子随时乐意,且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双方建立起和谐与共、朋友般的亲子关系。

家长的改变,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一个阳光、温暖、和谐与共、积极向上、顽强努力的家庭,其下一代孩子的性格及成长也必然如此。

所以,在初步改变了孩子对家长的重新认识之后,家长要继续不断的加强自身能力的学习。与时代同步,与孩子慢慢结下朋友般的友谊,让孩子的思想在家庭中占有他应该占有的一席之地。

但是,朋友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

他需要家长传统思想的逐渐消失、新知识新能力的逐渐提高、固有言行的彻底消声匿迹。同时,需要孩子对家长看法的逐渐改变、个人性格的良好启发和自我扭转、独立完整性格的逐步形成,以及阳光、温暖、和谐与共、积极向上、顽强努力意识的日益崛起。

家长,特别是父母,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把“朋友(孩子)”的心踹入怀里。让“心”真正得到温暖、让心“同步”跳动。

让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共同砰射出幸福、阳光的音符。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