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的患者跳舞可以改善吗-跑步对抑郁症多久有效果呢

抑郁的患者跳舞可以改善吗

你好,首先要多运动。比如游泳、骑自行车、打球、跳舞、跑步等,每天至少一次(40分钟以上),切记,运动的重点是有乐趣。其次多看幽默、笑话类的书籍,经常放声大笑。最重要的是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

慢跑一次相当吃一次抗抑郁药

慢跑是可以起到抗抑郁以及调节情绪效果的,不仅是慢跑,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情绪的调节和宣泄,在运动时大脑会产生多巴胺,会使人快乐,可以让你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因此建议抑郁症患者可以多多参加体育运动,锻炼也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有益身心健康,同时也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多感受一下大自然,除此之外对于日常记忆力差、神经衰弱、睡眠质量差、精神压力大、焦躁等症状可以尝试服用磷脂酰丝氨酸,其主要成分由磷脂酰丝氨酸,元宝枫籽油,核桃浓缩粉,针叶樱桃果浓缩粉,大豆蛋白等组成,可以起到营养大脑、缓和健忘、提升睡眠质量、抗抑郁、抗焦躁等作用。

抑郁症怎么自我调理好得快

抑郁症怎么自我调理好得快

抑郁症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治疗。自我调理可做辅助治疗,如进行有氧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参加集体活动等。

1.有氧运动。一些研究表明,人体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大脑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会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大脑兴奋性增强。建议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游泳等,运动对于睡眠也是有益的。

2.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至少一项兴趣爱好,范围可以很广,建议多尝试,多学习,多探索,可以转移注意力,从抑郁情绪中走出来。

3.参加集体活动。抑郁症患者会深深地陷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无法自拔,这时候非常有必要多接触外界,与好朋友多交流,另外,与心理治疗师谈话也是很好的。

建议抑郁症患者首先就诊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本内容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常卫利审核

为什么有人说跑步可以上瘾,长期坚持还能战

我50了,跑步也上瘾,一般40分钟以后才有精神上的愉悦,前40分钟蛮累的,而且枯燥乏味,但是一旦过来40分钟感觉身体和精神都很轻松。这也是我跑步上瘾的原因

抑郁症通过跑步能改变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不可能通过跑步来进行治疗,心理咨询师一般会建议有抑郁症的来访者去参加户外活动,这是因为抑郁症会导致行动迟缓,心情低落,参加户外活动主要是通过行为改善抑郁症的这两方面问题。

抑郁症的治疗目前来说,主要还是两种,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是心理治疗。

一般而言,如果是抑郁症的程度不高,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和认知流派的心理咨询师都可以帮到你。

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就必须依赖药物,首先把症状减轻。一般是盐酸帕罗西汀、氟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等。

因抑郁休学该干什么

如果孩子因抑郁、焦虑而休学,大致把休学的整个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自我封闭期(自我调整、自我保护、等待被接纳)、控诉满足期(解决内心矛盾和)、修复成长期(自我重建、能力提升)、复学准备期(融入团队、提升心力、找回自信)和复学巩固期(自我实现、精准修复)。

那么家长该怎么面对呢?首先从整体上来说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 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给孩子最大的尊重

当每个孩子提出不想上学时,对家长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虽然这个很难,虽然你可能因为不理解而感到无比崩溃,整天以泪洗面。但是你能做的还是努力保持冷静,只有这样才能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学习上的压力?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还是同学关系?还是真的生病了?找到原因了才可能对症下“药”。

曾经一位妈妈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冷漠不语的儿子,更无法面对紧闭的房门,整天失控大哭,打算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最后被劝说,冷静了下来。后来她说:“幸亏冷静下来了,孩子最看重的就是被尊重,不敢想象如果当时冲动下去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也只有保持了冷静才会给孩子一个缓冲期,给彼此间留有沟通交流的余地,待孩子心情平复下来,会把心里的困惑向你求助。记住:遇到困难的孩子正是最需要理解和帮助的孩子,做一个值得他信赖的家长吧!

此刻,保持冷静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业,而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2. 多学习、多沟通、多求助,且保持一定频率

冷静下来以后多找具有相同经历的家长及专业人士沟通、咨询,这时的你一定是焦虑不安的,每次求助带给你的能量可能只够维持你一段时间,但是每天看着手机不离手、不提学习、黑白颠倒的孩子,你的焦虑很快就会卷土重来,所以保持一定频率的求助或咨询,以便保持冷静和理性思考。

在我遇到的家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家庭,一位是声音甜甜的妈妈,孩子休学近两个月,情绪平稳,没有就医和服药。从开始妈妈自己坚持定期向人求助,她自己也读了很多书,掌握很多知识,但是她还是坚持找人交流,因为她说:“通过声音的传递和自己看书的感觉不一样,这样可以不断坚定自己的信心和方向。”

另一个家庭是一对儿稍微年长点的夫妇,女儿刚刚停学近一个月,夫妇俩每次都是一起坐在旁,一起参与问答和对话。边讨论边记,讨论过后就去落实。下次再把落实当中出现的问题再拿来讨论。孩子的状态也是越来越稳定。

学习和成长,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希望!

3. 捋清思路、辨别方向,把握治疗原则

青春期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大脑正在积极进行重塑。

从幼年到成年,人类的大脑逐渐形成许多回路,成为一个有层次的功能系统,以实现自控、决策和复杂思维等重要行为。通过绘制儿童和青少年大脑发育图,研究者们发现,人类认知在青少年期间的快速发育,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前额叶皮质(一个复杂的大脑区域,在自我控制中起重要作用)等脑区的结构-功能耦合的长期发展。冲动控制等执行功能对儿童和青少年具有困难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在这些区域中结构功能耦合的持续发展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前脑,即审慎的主管区域,在二十岁之前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这个年龄段之前的青少年冲动急躁,容易做出比较激进的、轻率的决定。

所以希望家长们面对孩子一些异于平时的一些行为时,要客观对待,慎重定性,更要谨慎选择治疗手段。

下面的内容将具体地讲解在每个阶段家长们该怎么对待。

1. 自我封闭期:自我调整、自我保护、等待被接纳

这个时期家长最容易纠结的就是睡眠问题,即黑白颠倒。勉强接受了孩子不去学校,但是期望孩子得保持一个正常的作息规律。晚上不能睡的太晚,早上也不能起的太晚等等,甚至有的家长因为睡眠问题而给孩子吃药。

大家想一想,现在的年轻人,包括白领,如果遇到休息日,有几个晚上早睡的?又有几个是早起的?

在《解码青春期》一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青少年从11岁到18岁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中就提到了这个时期的孩子睡眠时间需要9-11个小时,而且晚上11:00之前很难入睡。所以休学在家的孩子一下子从紧张高压的学校生活中逃离出来,内心许多的还没有解决,借助网络暂时逃离一下,随心所欲一下,完全可以理解。虽然晚睡了,但是人家白天就要晚起把缺失的觉补回来了呀!这也很正常呀!家长们无法接受晚睡晚起,是否把不得不接受孩子不去上学也不学习的不满情绪转移到睡眠问题上来了呢?

有些家长因此去找医生开睡眠药给孩子吃,认为孩子有睡眠问题。真正的睡眠问题是不能睡和不会睡,而不是不想睡!大多数孩子是因为不想睡而人为导致了生物节律的紊乱,这种情况还是给孩子一段时间自我调整或寻找合适时机引导孩子逐步改善。所以建议家长就医时要客观描述孩子的状态,切不可带有主观意愿,让孩子被动吃药。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调整不过来,也不会对孩子的身体有太大的影响。关于睡眠,科学家们介绍说:睡眠和睡眠周期有关,和睡眠时间无关。那么什么叫睡眠周期呢?睡眠周期是指人体在入睡后,从浅睡眠—深睡眠—异项睡眠期(也称快速动眼期)的循环。每个循环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约90分钟,在一整晚的睡眠中大概会经历4-5个这样的睡眠周期。科学家们表示,在异相睡眠结束后醒来,人的精神会恢复的较好,而在其他阶段醒来就会感到疲劳或没睡够。

但是睡眠和睡眠规律有关,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晚睡晚起,明天又早睡早起,即使你睡够了4-5个睡眠周期也属于熬夜。反之,在一段时间内,你都是坚持晚睡晚起并且保证睡够4-5个睡眠周期,就不算熬夜。

希望家长在了解这些知识以后,再去思考该怎样面对孩子的睡眠问题。

这个时期的另一个难题就是手机了。对于现在的90后、00后来说,他们自出生就际遇互联网的环境,互联网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他们被称为“网络原住民”。这个词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约翰·帕尔弗里提出的。而相对于80后及以前出生的人,经历过没有网络或前网络时代,被称为网络移民。因此我们家长要理解和接受网络对于孩子和我们有着不同的感受,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希望家长们在理解这个“网络原住民”和“网络移民”之后再去想着怎样引导孩子更理智的去运用网络。有了这个理论做基础,就不会产生特别激烈的。

这个阶段重要的是不要盲目的去干扰孩子,非要让孩子说出不去上学的理由,而是稳定孩子的情绪,家长尽快多方渠道吸取经验,学习和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和规律,把握方向。

允许和接纳,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2. 控诉满足期:解决内心矛盾和

这个时期许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为什么总是提起过去那么很久远的事,自己都不记得了,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回忆并抱怨之前父母的种种不是的时候,发生激励争吵,认为总是纠结这些过去的事没有任何意义,重要的是往后看。但是殊不知这正是修复孩子内心创伤的大好时机。重要的是父母要真诚地道歉,然后就孩子所说的事件给以合理的解释,足够让孩子接受,从此把这个创伤在心底里抹掉并原谅父母,与父母和解。切忌草草了事,这会让孩子又一次感到父母不在意自己的感受,对父母又一次的失望,对这件事还是在心里耿耿于怀。

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在中学时偏科,数理化成绩很好,但是语文和英语不好。妈妈为了督促孩子把语文和英语成绩提上来,经常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背课文,可是孩子成绩还是不行,有时妈妈都把课文背下来了,孩子还没背下来呢!于是妈妈一着急就说,你怎么那么笨呢?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产生了自卑心理,但是有时又不服气,还想努力努力,但是妈妈那句评价“你怎么那么笨呢?”,深深刻在孩子的心里,一直挥之不去。

这时妈妈只盯着孩子的弱势科目了,而把孩子的优势科目:数理化成绩好,当作理所当然的了,从而没有客观评价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同时如果妈妈能多具备一些教育理论,比如多元智能理论就不会对孩子做出这种不客观的评价了。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提出的。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两项的智力长项,也会存在一两项的智力弱项。

当孩子对这件事控诉妈妈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时,妈妈可以真诚地给孩子道歉!并告诉孩子妈妈通过学习现在知道了多元智能理论,懂得了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妈妈当时没有客观地评价你,你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放下这个心结了。“认怂”,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

这个时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孩子会频繁购物。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四点:一是以前孩子自己的愿望经常被家长忽略,趁机恶补;二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习惯于将孩子跟别家孩子进行比较,导致孩子过于在意外在物质,而忽略了内在成长;三是不当的奖赏也会造成孩子过度关注外在;四是根据荷兰发展心理学家米修·维斯特贝格的研究理论,是孩子在青春期的社会成熟发展过程中某些阶段的正常反应。

这个发展过程有四个阶段比较重要,分别是冲动阶段、自我保护阶段、顺应大流阶段和自我意识阶段,在前两个阶段青少年都存在期望其他人能立刻满足自己所有的愿望和需求,享乐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

这时建议家长如果孩子购买在可以承受的经济范围之内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会让孩子内心得到满足感,心情愉悦,有利于病情恢复。但是往往许多家长无法忍受,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家长认为这些是“没用的东西”,即使几百几千元也会觉得贵,但是如果报课外班花几千几万都不会心疼,那是因为家长觉得是“有用的”。甚至把这些钱花在吃药住院上家长也会舍得,因为那是在治病,其实孩子的合理购物需求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治病,是治心里的病。

3. 成长修复期:自我重建、能力提升

这个阶段已经从内心充满各种矛盾、纠结中走了出来,孩子大多恢复平静,开始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这个时期家长要注意的是要放弃“有用论”。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状态好了起来,就又不知不觉陷入以往的“学科大战”中了。这时家长忘记了孩子出现各种状况而休学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错过了上篇文章(青少年因抑郁、焦虑而休学大致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提到的教育周期中的浪漫阶段了。这段时间正是让孩子好好去体验大自然、接触社会、大量阅读,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来锻炼跟人之间的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将支撑孩子的学业能力,甚至将来的就业能力,千万不可忽略掉。

还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状态好了,就急忙把孩子送回学校上课,或者临时找一个学校过度一下。就我个人来讲是不太赞成的。因为孩子好不容易有时间可以学一些书本以外知识的机会,应该好好利用、好好享受一下,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开拓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阅历,这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同时对于存在抑郁状态的孩子来说,内心都是积压一些创伤的,而这些创伤大多都跟孤独感有关。这种孤独感是内心感受不到被爱和被关注而造成的。所以这个阶段也正好是弥补上篇文章中提到的“儿童所需五种爱的语言”,它包括:身体的接触、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和服务的行动。这五种爱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孩子内心的需求,这将对塑造孩子的性格、社交、价值观等都会有很大影响。在以往的养育过程中家长们可能忽略了这五种爱的语言的输出,或者是输出了但并没有让孩子感觉到。正好利用这个时期好好补上。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孩子进行重塑的过程,也是修复的重要过程,切不可有任何的偷懒。有些家长往往寄希望于某个人,花几万块钱,几次就能搞定,这样省掉许多麻烦。这个过程必须有父母亲自完成,因为这是父母跟孩子建立亲密依恋关系,为孩子内心注入力量的过程,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家长不知道怎么做,可以去学,但是实践的过程必须是亲力亲为。

教育研究者曾经发现孩子们身上有一种可称之为资产的东西在发挥作用。资产包括内部资产和外部资产,内部资产是指积极的性格和价值观;外部资产是指外部环境和经历。由此可见,这个过程的重要性。

所以家长尽量利用休学时间丰富一下孩子的内部资产和外部资产,为孩子面对将来的各种挑战打好坚实基础。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学业,而是成长!

4. 复学准备期:融入团队、提升心力、找回自信

1. 提升心力

这个阶段孩子可能即将结束休学再次返回校园,这时需要帮助孩子提升心力,重新建立自信。

一个人做事,首先拼的是体力,其次是脑力,最后是心力。

那么什么是心力呢?所谓心力,简单的理解,是指一个人 面对外界压力、刺激、挫折等各种事情时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反应能力。它是一个人体力和脑力的基础,并决定了你以什么样的去思考、去行动。

比如不同的人遇到了同一个困难,心力弱小的人会视之为“威胁”,而心力强大的人会视之为“挑战”。

心力包括先天心力和后天心力。先天心力跟家族中的先天遗传因素有关还和每个人天生的体质强弱、敏感性高低有关。先天的心力不是我们可以选择和决定的。而后天的心力则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借助周围的环境和所遇到的每一件事,从碰撞交流中努力吸取并获得的,它代表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征服和包容。

那么是什么造成孩子的心力较弱呢?一是天生心力弱;二是不当养育造成孩子心力弱。比如:过度养育(溺爱)型和强控制型。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由于习惯于家里人的百依百顺,一旦在外面遇到挫折或者别人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失去理智,变得狂躁或者退缩;在强控制型养育中长大的孩子一般容易被压抑,从小心力就比较弱。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发展自我,更没有和父母沟通的机会,情绪一直没有机会释放,心力也一直提不上来。这种被压抑的状态如果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还没有被改善就很容易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

心力的提升要循序渐进,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可以经过设计在团队里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大体需要经历碰撞、怀疑、面对、尝试和体验这五个过程。

心力提升的过程就是内心成长的过程。

2. 提升专注力

这个时期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专注力问题。有许多孩子在休学后期情绪、心情已经调整的很好了,自己也有学习的意愿,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时最好是采用一些物理的方法做一些专注力的训练,比如正念练习、专注力游戏以及音乐和声音训练等等。

正念练习是训练专注力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对孩子的自制力要求有点高;游戏的专注力训练比较适合小孩子。

音乐和声音训练相对来说可能更适合青少年,因为可以被动接收且青少年普遍很喜欢音乐。人们都有通过听音乐或歌声来舒缓心情同时获得能量的经历。这是因为声音尤其是高频音通过外耳道、中耳、内耳刺激耳蜗,耳蜗里面有大量的高频受体。最后将这些音乐和声音传递到大脑,打开并增强大脑处理积极奖励的区域(当我们完成某事后带给我们愉悦感)与脑岛(大脑参与关注的皮层区域)的连接,这会让我们专注于完成一件事后感到很满足;同时这些音乐和声音还可以刺激前庭系统,使它发送信号到另一个皮层下区域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也是注意力回路的一部分,它通过阻止大脑与所做主要任务无关的事情来帮忙集中注意力。

耳朵还和迷走神经的感觉通路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从而帮助人们打开副交感神经系统,这可以让人平静下来,减缓焦虑。迷走神经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科学家称之为“智能迷走”,它可以让人高度关注、沟通,为学习做准备。

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频率的音乐和声音才能让自己的大脑感到放松和产生能量,这就需要把其他的频率过滤掉,以减轻耳朵对这些多余音频的吸收和分辨的压力。

所以科学家们称:耳朵是大脑的充电器。

5. 复学巩固期:自我实现、精准修复

家长们经过前面几个阶段,历经重重苦难,甚或是浴火重生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自我提升,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活出自我,绽放自我。

对于孩子继续保持关注外,一定要定期抽出时间跟孩子“闲”聊,从这些闲聊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储备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具体该怎么跟孩子聊天呢?孩子遇到困惑怎么帮孩子解决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相遇疗法。相遇疗法是徐冉老师于2013年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属于一种非指导性的无为式疗法。是以无为的倾听,照亮生命的流动。它从无为理念中,从王凤仪的性理疗病和王中平的心平健康学中,从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简德林的聚焦取向疗法、马歇尔的非暴力沟通中,从马丁布伯的哲学思想中,都吸取了精华,并独特地以“你”来表达自己的身心状态。

本方法不用说隐私,不用讲道理,依靠天赋的智慧而自我觉悟,依身体的反馈为航标,有效地避开妄想陷阱、意向陷阱,直达深层的错觉,故称“身体知道答案”。

相遇疗法的基本做法

1. 请求当事人回到现量的当下 [根据地]

2. 让当事人浮现出最困扰的事情 [信号]

3. 关注烦恼所引发的身心感受 [心情脚印,身体感受脚印]

4. 无为地友善地关照这种感受,并尝试体会感受内在的“劲” [最为关键的一环]

5. 前后左右关照这个劲 [怎么形成的?想怎么样?害怕什么?渴望什么?需要什么?]

6. 接受那份释然,享受那份自在或平静或融化

7. 用开头的烦恼去检验是否真的过关了

这个疗法初学者需要几次陪伴进行实践和体会慢慢就能掌握要领,学会后既能帮助别人疏导情绪,在跟孩子聊天过程中就把孩子的情绪自然而然地疏导了;也可以自我疗愈,把多年积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淤堵清理出来,让自己内心的爱和美好流动起来。

以上是家有休学孩子的家长最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只要是该放下的放下、该规避的规避、该理解的理解,亲子关系就不会被破坏,孩子总有一天孩子会扬起自信阳光的笑脸,去迎接属于Ta的美好未来。祝福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

自始至终,家长们都要记住一点:不要纠结孩子过去有多么优秀,也不要过于担心孩子未来的前途,只是以当下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主。

你的抑郁症痊愈的经历和过程是怎样的

一年前,我因工作上出了些严重的问题,自己没调整好心态!导致重度抑郁症,整夜睡不着,脑子一片空白,头紧崩,身体上很多症状!当时以为这辈子彻底完了,一心想了结自己,减轻家人的生活压力;求医路上的误区让我走上了绝路,幸运的是我活了下来,找到了属于我的救赎方法!4个月零23天后我好了,像经历了一场恶梦,我终于醒了,回归了正常生活和工作!一切比之前更好,经历低谷和绝望,让我更懂得生活!

我是怎么走出困境的,请看我以往发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示和帮助!

专家说抑郁症患者,出去旅行一年就能把抑郁

有可能,但只能是缓解,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抑郁的症状存在。

抑郁症的人外在的表现看似过于矫情,其实有多困在笼子里的痛苦只有他们本人知道,抑郁单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内心郁气太重影响着大脑,继而牵连全身的负能量太多导致反应迟钝,身体也越来越懒,这种懒和好吃懒做有点不一样,他们其实大多都是完美主义者,看透了太多东西,刻意让自己沉沦下去,说白了就是兴趣全无,五感尽失,好像世间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与其说看破红尘,倒不如说是行尸走肉好些。这样下去身体渐渐会衰败的。

之所以说旅行对抑郁症有帮助,是因为旅行不仅可以舒缓身心,还可以通过一点点冒险精神激起身体和大脑的重新修复,释放各种压抑的心情从郁气中走出来,很多人通过在旅行中寻找丢失的灵魂来治愈自己,治愈过去。

建议抑郁症的人可以去海边走走,或者去穷游个一年半载。旅行的感觉如此美妙,让人放松过后对生活中的压力更能得心应手。

如果你抑郁了那就去旅行,不管是不是真的,对心身健康总归是有好处的。

抑郁症能够痊愈吗

至于抑郁的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并发症,可关注我,每天发点心理学知识。那么,我就说下我的看法。首先要说的是,对于心境障碍来讲,治疗通常是非常有效的。而对于抑郁症的患者,即使没有经过任何治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最终也会好转甚至康复。但是,心境障碍却存在着易反复的特点。所以不用担心。百忧解,它是最常用的一种抗抑郁药,它属于一种选择性五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除了SSRIs之外,三环素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另外两类比较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方法还有电击疗法,虽然围绕这种方法的应用的争议一直不断,但对于一部分抑郁症患者来说,电击疗法确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心理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关系治疗两个方面。

著名心理学家贝克提出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心境障碍的治疗体系。贝克认为是患者的消极和错误的认知观念导致了心境障碍的产生,因此在他的认知疗法中,他努力通过质问这些认知错误的来缓解和治疗心境障碍。

首先,贝克努力帮助患者来认识和观察认知错误,直到患者可以识别出自己的哪些观念是认知错误的观念。然后,贝克会和患者一起来像设计实验一样,针对患者所面对的消极生活事件和患者所认为的消极观念做出假设和推论,看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否符合逻辑。同时,贝克还鼓励患者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来检验他们的消极观念是否符合现实的实际情况。最后,贝克指导心境障碍的患者对消极事件做出其他具有合理性解释的多种情况,以试图改变患者的认知错误,直到患者质疑之前自己的观念,并接受新的和合理的对于事件的解释。

在认知治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式的质疑问话是常用的技巧。前面的叙述有点抽象,那一起来看个例子吧,或许更直接和容易理解些,一个即将大学毕业的抑郁症患者在接受认知治疗,下面是从整个治疗过程中节选出来的一小段谈话,咨询师正质疑患者关于他的就业前景的武断推测,并试图帮助患者理解他的困境会在未来得到改变或出现转机。

咨询师:你觉得你毕业后一定找不到工作是吗?

患者:是的。

咨询师:你完全这么认为,不会改变吗?

患者:不会变的。

咨询师:你觉得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事情会不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患者:不会。

咨询师:你的看法也不会随着时间改变,是吗?

患者:是的。

咨询师:那你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想过自己毕业的时候会像现在这样找不到工作吗?

患者:呃,这个,没有。

咨询师:但是你现在认为你不会找到工作。

患者:嗯,是的。

咨询师:也就是说,一些事情会随着时间改变,你的想法变了,局面也不同了,是吗?

患者:这个,好像是的。

咨询师:所以,虽然你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但是有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了,是不是?

贝克的认知疗法就简单介绍完毕了。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通过人际关系疗法来治疗心境障碍。通过前面对抑郁症病因的分析,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越广泛,他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相对越小。在人际关系疗法中,咨询师的核心工作是指导心境障碍患者解决他们当下的人际关系问题,并和患者一起来尝试发展新的重要人际关系。心境障碍患者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通常包括一些人际(比如同事之间、夫妻之间)和人际关系的丧失(比如亲人或者好友离世)。发现和确定心境障碍患者在社交技能上的不足,并且帮助他们改正和提升这种能力也是咨询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提到了通过药物、电击来治疗心境障碍,也介绍了两种心理疗法的应用,那么,到底哪一种方法对心境障碍的治疗最有效果呢?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经典的答案来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虽然老套了一点儿,但事实的确如此。相比较来说,使用药物是一种见效很快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心境障碍患者都对药物有反应。而心理疗法则是慢工出细活,治疗的进程并没有药物那样快速,但采用心理疗法确实在对增强心境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上有着显着的效果,并且心理治疗的疗效保持更具有长效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能有效地预防心境障碍的复发。这一点有些像中医和西医在治疗身体疾病时的不同效果。西医见效较快,但往往不能标本兼治;中医讲求固本培元,但通常见效较慢。通常会选择整合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