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吃抗焦虑药反应大,正常么-焦虑症是不是总担心这担心那的

吃抗焦虑药反应大,正常么

焦虑症与精神情绪,遗传基因,突发事件,服用药物的副作用都会引起焦虑不安,心悸,手抖,寝食不安。等症状。一般可以用西药控制症状。再用中药固肾健脾胃滋阴补阳除寒湿。说明人到中年,抵抗力越来越差了。体内阳气不足了。气血虚,邪气盛。身体的敏感度增强。对西药的副作用敏感度增加。一般出现了这些症状。可以减量服用。说明你身体虚弱。对西药的副作用的敏感度增强。可以先服用一种西药试一试。一方面补气血。那么以后在用药方面。可能需要自己对药物的敏感度来调整用药。这个只能自己体会到。一般如果是敏感体质。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理用药。不然只能是吃药而吃药。其实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对药物的敏感度,及对药物副作用的反应。来调理用药。这样的敏感体质。一定要注意平时的上网。因为电辐射的敏感度一样可以加重病情。结果还不知道。还需要忌口。忌口最重要。忌口最重要。忌口最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次。一定不能熬夜。什么事情都会过去的。保持微笑也重要哦。

今天到医院确诊是抑郁焦虑症,心里特别害怕

说实话,本人曾经也被诊断出中度抑郁症。那是我读高二的时候的事了。当时自己脸上长了很多的痘痘,心里面非常的接受不了,因为在我旁边的几个同学,没有一个是长痘痘的,我当时就有点嫉妒,同时也有点自卑,觉得自己很丑。我变得很多疑敏感。只要别人一盯着我看,我心里就会发慌 ,只要别人看我一眼,然后窃窃私语,我就认为在说我脸的坏话了,心里面极度的不舒服,这慢慢演变成我不敢和别人对视,人特别的自卑,只要和别人一对视,就会立马低下头,不敢正视别人。你可以想象我当时的状况了吧。

由于高中学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我心里面还是想好好学习的,但是奈何自己已经没有那个精力了。因为我后面我连老师的眼睛都不敢看了,但是我又想搞好学习,你能想象我当时那种矛盾的心态吗?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精神高度紧张,别说听课学习了,只要一上课就会全身肌肉紧绷,冒汗,最后就是经常跑厕所。我当时就想直接不读了,我和家里面的人歇斯里底的吼叫:我不想读了,要读的话也要给我转学。我想离家近点可能好点,因为我当时读的高中是寄宿学校。谁知家里面的人没同意,他们单纯的以为我只是不适应新环境罢了。就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也变得越来越焦率,我就这样从一个不算内向的人变成了一个彻底内向的人,同时我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面家里人看我时终于发现我出现了大问题,开始带我去医院看病了。

我们去了省医院的精神科,一进去自己也是很紧张,生怕自己真的被鉴定出精神病,然后被关起来。现在想想还是幼稚了。进去后医生把我爸妈叫了出去,然后问了我几个问题,有些隐私就不说了,怪不好意思的。最后就诊断出我是中度抑郁症,接下来就开药给我吃,感觉是不是很草率。大抵开了三种药,两种中成药,一种西药,具体名字记不清了。但是药效我记得,好像是增强兴奋的吧,就这样我就开始吃这些药。

最后可能结果就是药吃了超量,人变得特别兴奋,鸡飞狗跳的,根本没办法控制住自己,心里面特别发慌。我就没吃药了。后面耐着考完高考后,慢慢通过锻炼身体,不断地绪,多和周边人说话,特别是家人。我对家人说话随便说,想说啥就说啥,把自己心里话都说出来,后面自己的焦虑慢慢没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就好了。

所以我给你你的建议是可以多找几家医院看看,对比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是抑郁症,如果不是,只是焦虑就学着调节情绪,锻炼身体,因为身体好了是可以帮助你有一个好的情绪基础的。如果真的是抑郁症且是严重的,一定要吃药的,不过不要像我那样乱吃了,一定要找专业医生,且一定要控制药物剂量。因为药物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不严重的话,能少吃药就少吃药,这样对身体才是负责人的态度。毕竟老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吗。

头脑中会经常出现过去的情节是焦虑症吗

头脑中会经常出现过去的情节是焦虑症吗?

不是焦虑症。如果头脑中会经常出现过去的事情,并且有后悔和惋惜等思维倾向,这都属于生活中的烦恼情绪,这种烦恼情绪的出现,主要原因大多是对现实的状态、状况不满意或有很多困惑,也是“情绪记忆”中所储存的内容,其内容大多是你经历或体验过的一些事情。而焦虑几乎完全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担心、害怕、恐惧,也就是说如果是焦虑症患者他会时刻在等待着不好的事情到来,不论什么事情都会让自己害怕出现最坏的结局,这是焦虑症患者大脑中所想的。

几乎任何人在头脑的思维当中都会有过相对于过去的回忆性体验,去思虑自己曾经过去所经历或做过的一些事情,当然有些美好的东西或一些后悔或惋惜的东西,都有可能在回忆当中,但情绪性记忆,多数是自己记忆深刻的事情所在其中,当自己对现状不满或者有些困惑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对过去的一些事情或情节的回忆,这既有对现状不满与过去的事实对比,更多的是

后悔和惋惜,自己曾经对某些事情或情境的处理结果,来弥补自己当下所需求应对性的对象出现。

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情节,就是为了应对现在出现的一些烦恼,也可以说是自我在找平衡感,其实当我们每个人出现烦恼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我们某种希望或者没有达到我们所需求的结果,我们想得到的但是却没有得到,但是从内心里是真的想去得到的,而其结果却适得其反,再有就是一些事情没有去做而感到后悔,所以在生活当中那些烦恼基本上都是这样产生的,因此大脑中老是出现过去的事情的回忆只是在烦恼层面上,不属于焦虑症的范畴,如果在大脑中所形成的思维过程泛化了,越想东西越多而持续的维持这种回忆性的东西,并有情绪不稳定,焦躁不安等症状出现,就属于焦虑情绪的体现了,但诊断为焦虑症的标准条件依然不足。

任何事都想到最坏的结果,感觉很焦虑应该怎

看到这问题,我脑海立马蹦出“杞人忧天”这四个字!

你现在还活着,但是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你经历了多少最坏的结果!

从你可能打了假疫苗,依然健在,到现在活着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这样度过的:

早晨,你吃的是地沟油油条,苏丹红咸蛋,三聚氰胺牛奶,吃完开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一壶香精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回到工程天价房,开一瓶甲醇勾兑酒,吃一个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钻进黑心棉的被窝休息。

你看这你都活过来了,还能坏到哪里去?只要活着,就没必要去焦虑,最坏的总会发生,美好的也终会到来!

焦虑症患者,整天心神不宁,忧心忡忡怎么办

焦虑,不安,的确越来越多的人都有,焦虑症几成通病。

轻微的还好,严重的,茶饭不思,坐卧不安,饱受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怎么办呢?

一、得正视并反思自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心态的,是因为未了的心愿?是生活的压力?抑或其他的原因?

二、人,是有丰富情绪的动物,怎么去学会并把握情绪,分散并转移注意力是很好的办法,狂躁不安时,可以去聊天、运动等等。

三、不要讳疾忌医,确诊了,是病就得治,得配合医生按时服药,并及时反馈病情。

最后,除药物控制、治疗外,要端正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借用一句话:一切派,都是纸老虎!

附:网上有一法可以一试,随身带一手珠或佛珠,闲着无聊或感到不安时,就摸一下,捻一下,配合数数,会有较好的效果。

为什么莫名的担心会有坏事来临,是心理疾病

现在搞的不少人出门前都先看看目历所示的当天“宜”什么“忌”叶么了,人们在担心什么呢?其实就安全两个字,防不了一万还要防万一不是,这不是病,是小心无大碍,多警覚点没坏处,但他别杞人忧天,太多虑对健康也是负担没好处。

焦虑症患者到底是由于焦虑导致杂念,还是杂

虑症患者在发病前曾遭受过比较多的应激生活事件,多以人际关系、婚姻、家庭、经济、工作等方面问题多见。患者多有敏感的个性,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是很强烈,一般是让人牵肠挂肚的日常琐事,患者一般是个性严肃刻板、多愁善感、保守、敏感、孤僻的人。

焦虑症有什么影响

会,严重时什么都干不了,心情烦躁浑身难受,就象得重病一样,去医院检查身体还查不出什么毛病,就是整天难受折磨人。

我总是担心得各种病,焦虑,好害怕怎么办

我之前跟你一样,身体有点不舒服就立马想到绝症, 尤其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各种医学科普,看完以后很容易对号入座!我曾经怀疑过自己胶质瘤,淋巴瘤,肺癌,白血病,尿毒症,心衰等等听起来就特别吓人的病!因为总跑医院,还检查不出问题,医生跟我沟通以后,让我去心理科看看,我在心理科确诊为焦虑症!还吃过2/3种抗焦虑的药物,但是自我感觉没什么作用! 直到有一次找心理医生复查开药的时候,她告诉我没事别在网上乱查,让我出门运动运动,我还真就听她的话开始跑步锻炼身体!从一开始1,2公里的煎熬,慢慢的3公里,5公里,10公里!距离越来越远,速度也越来越快,体能也比之前好很多!这段时间下来,感觉人特别自信,身体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了,抗焦虑的药也早就不吃了!生命在于运动,最起码对于我来说,运动确实改变了我的身体和心理!

精神症为什么有时会过度地担心别人

关于精神症患者过度担心别人的问题,我看过好几个答案,基本都认为过度担心别人就是妄想造成的,对此我有不同的意见。我是@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从事精神疾病诊治与心理行为治疗康复训练30年,很高兴为你解答精神症相关问题。

我们来看看患者担心的内容是什么。根据答主长期的工作经验来看,患者过度担心的主要内容为害怕别人背后说坏话、非议他,做手脚、陷害他,做对不起他的事。

过度担心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句话:缺少安全感和价值感。这些心理需求不是精神症患者所特有,而是人所共有,只是常人没有精神症患者的担心那么强烈和顽固而已。这些问题都关系到人的生存安全、自我价值等核心心理需求,所以是一个最敏感、最强烈的心理诉求。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没有价值感就无法立足,难以很好地生存,谁能不重视!对安全的适度担心,对自我价值的适度追求,有利于个体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但是,如果过度追求,又会成为一个问题。

第二、精神症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过度追求和自强化,失去分辩力

精神症患者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安全感和价值感都很低,越低就越渴望得到和认认同,越怕受到别人威胁和否定,这种心理需求过于迫切和强烈,就成为一种病态,经过自我的自强化机制,越发坚信不疑,以至于无法区分自我臆想和客观现实,认为有人背后说他坏话、非议他的各种不好,甚至要暗中陷害他。

只有当过度担心发展成一种非常牢固的错误信念,既没有事实依据,经仪器检查和医生解释,仍坚信不疑,才能认为是精神病学上的妄想症状,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疑病妄想等。

第三、消除精神症患者的过度担心,应从重建心理安全感、塑造价值感入手。

安全感不足、低价值感低,往往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成长经验有关,特别是与家庭教育不当,寄养、抱养、隔代扶养,重男轻女,父母长期关系紧张等问题有关,在 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一步步固化了这些错误认知。

解决常人的过度担心问题,可以使用虚拟重建和完形技术来实现,对于精神患者,需要在自知力恢复,进入康复期以后才可进行,而且必须由丰富经验和控场能力好的心理治疗师才可实施,否则触发精神症状后,心理治疗师可能会失手无措,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患者二次创伤。

小结:

安全感和价值感重建,是精神症康复绕不过去、也是省不掉的一个环节,它是病情发生、复发、预后的一个重要指针,药物很难从根本上来解决一个精神症患者安全感和价值感低的问题,只能抑制过度担心等认知过程,无法根除。

从小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爱的充分滋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安全感;父母的赏识和肯定教育,有助于形成孩子原始的自我价值感。

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价值感,患者对环境的焦虑、恐惧、害怕、敏感、多疑就无法消除,所以需要引入心理治疗来重建安全感和价值感。

同意的点赞,不同意的可以来喷我!

(文中配图由今日头条免费图库提供,与正文无关)

我是@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成长的路上我在陪着你,关注我,支持你!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