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幼儿五种分离焦虑类型-儿童分离焦虑症状

幼儿五种分离焦虑类型

分离焦虑通常见于儿童,类型分为:严重哭闹型,跟随哭闹型,不断唠叨型,后发作型,身体不适型,矛盾型,绝食型,出现这些情况要给儿童进行心理安慰支持治疗,多关心儿童,让儿童有安全感。

自闭症、焦虑症、、有什么不同呢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从3岁之内发病,以交际困难,言语发育迟缓,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儿童精神障碍。

      而焦虑症一般是成年之后发病,主要形式是广泛性焦虑。特点是对没有明显对象和具体内容的一种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

      同时伴随有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和自经症状。自闭症是精神障碍,而焦虑症属于精神障碍中的神经症的范畴。一般自闭症恢复的比较慢,治疗手段也不是很多而焦虑症可能通过积极地治疗,加上自身的调理,可以彻底恢复健康。

如何识别儿童心理问题躯体化症状

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追求,可是现实中,常常存在由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及心理学因素引发的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即精神障碍)。

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局部心理活动在某个时段失衡的表现,常被简称为“心理问题”。通常情况下,只有由一定的情景性刺激引起的消极情绪,在合理的时段内(即他人能理解的时段内)无法化解和排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功能,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际交往的动机和兴趣,影响了生活质量,影响了学习和工作的情绪与效率等。

心理问题表现类型有:

一、 情绪问题。如懊恼、郁闷、烦躁、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

二、 行为问题和人格问题。例如经常性说谎、习惯性地与父母对抗等不良行为表现,以及偏执、怯弱、孤僻等人格表现。

三、 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例如注意转移困难、记忆减退、选择性思维迟滞等。

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相比,通常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情景性;2.暂时性;3.心理状态无病理变化。

心理异常躯体症状,是患者因为心理原因造成出现躯体生病表现,如心慌、心跳加快、冒汗脸红、头疼......

儿童假如只是一般心理问题,会有情绪、言行上的异常,可能没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如果心理异常发展成了心理障碍,才可能有躯体症状,如恐惧症除了精神症状的强烈紧张不安内心体验,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躯体症状,如心慌、脸红、出汗、颤抖等。有的心理障碍,躯体症状不明显,只是心理状态病理变化。

儿童心理障碍常见种类很多,如特指的学习技能障碍、自闭症、儿童强迫症、儿童抑郁症、儿童精神症、儿童分离性焦虑症、抽动症等等,共有二十多种。儿童心理障碍种类不同,其躯体症状表现就不同。

比如儿童分离性焦虑症,患儿分离前的强烈恐惧表现为不现实地过分恐惧独处、害怕自己因迷路走失而不愿独自外出,拒绝去做本必需做的事避免与依恋对象分离。夜间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噩梦并惊醒等;分离后,患儿回凭空想象各种可怕结果认为依恋对象不能再回到他身边,显得烦躁不安和痛苦,有时哭喊、发脾气,有时淡漠、退缩,并常常会出现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

因此题干中提问如何识别,在没有其他提示情况下,不能作详细回答。

如果怀疑儿童心理异常,保险起见,最好让专业人士诊断,不能仅仅根据躯体症状来自行判定。

婴儿和母亲的分离焦虑是怎么回事

现在动不动就提分离焦虑,搞得妈妈们都很紧张,生怕自己和孩子分开,会让宝宝有分离焦虑,影响健康发育。

为了让妈妈们不再担心,我从专业角度来说一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分离焦虑分为正常的分离焦虑和不正常的分离焦虑。

1、正常的分离焦虑。

比方说,妈妈想出去溜达一会,刚把宝宝递给爸爸,宝宝就开始大哭大闹。妈妈一哄一抱,宝宝就不哭了。

这种就是典型的分离焦虑,而且是正常的。

分离焦虑,指的是小孩子同家人分开的时候产生的不安、不愉快的悲观情绪反应。

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哭闹等。

这是在婴幼儿时期,孩子对父母等亲人的依赖程度是最高的。待在熟悉的人身边,他们才能获得充足的安全感。

而突然和亲人分开,他们本能地就会觉得失去了安全,会害怕,这个时候,分离焦虑就出现了。

分离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情绪。

这种情绪只要控制在适度范围,不是长时间的出现,没有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那就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是心理疾病。

2、不正常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障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疾病。

分离焦虑障碍,指的是婴幼儿对和亲人分开存在着过度的害怕和焦虑,长时间存在,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

只有出现这种情况,才是不正常的,才需要找医生。

举个例子对比一下,家长们就明白区别了。

比方说,我们送宝宝去幼儿园。

一开始,宝宝不愿意离开妈妈,又哭又闹。

过了几天,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去幼儿园上学也不再哭闹了,和老师、其他小朋友也能接触、交往了。

这种情况就是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情况。

而宝宝如果一直哭闹,持续不断哭闹,做噩梦、甚至身体出现呕吐、头疼、胃疼等反应,这种情况持续4周以上,那就不正常了。

这时,我们就要考虑这是分离焦虑障碍了。

通过上述的例子,大家应该明白了这两者的区别。

孩子刚开始去幼儿园,是分离焦虑最容易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才能让宝宝轻松一点呢?

1、提前熟悉新环境。

进入幼儿园的前两个月,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玩耍,同时分享一些幼儿园的有趣事情。

这样可以使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对上幼儿园有憧憬和向往。

2、平时多接触同龄阶段的小朋友。

平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和小朋友一起玩,能增强孩子的社会性。

3、提前训练适应。

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要让他们慢慢适应和妈妈的分开。可以和宝宝约定,妈妈大概几分钟后回来。

经常这样训练,宝宝们会慢慢适应妈妈的离开,培养出对家长的信任。

点个赞再走嘛~

我是柳柳老师,有趣有料的教育心理老师,情感导师。

关注我,更多实用知识推送给您。

有情感心理问题,可以私信问我哟~

多大的宝宝会出现分离焦虑症

判断分离焦虑其实很容易,孩子平时比较黏着妈妈,妈妈一离开就又哭又闹,妈妈一回来就跟没事人一样了。分离焦虑从宝宝开始认人的时候就会出现的。

正确面对分离焦虑,不要刻意去回避。分离焦虑其实是孩子没有安全感,很多宝妈因为怕孩子哭闹,每次出门都是偷偷摸摸走掉的,这样其实是会加重孩子的焦虑的,刚才妈妈还在,一扭脸就不见了,孩子会有恐慌感。不如大大方方的出门去,当然出门前要跟孩子宝宝,到个别,告诉孩子你要去哪,多久回来,回来的时候再跟孩子拥抱一下,告诉妈回来了。刚开始的时候宝宝可能会不习惯还是要哭一下的,经过几次以后孩子就会习惯这种,知道这时候妈妈要出门了,很快还是会回来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帮助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克服分离焦虑情绪

可以说设有一个孩子主动愿意去上幼儿园的,也就是说分离焦虑是即将入园孩子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影响孩子入园的焦虑主要体现在:一.来自安全的焦虑。这是分离焦虑的第一大焦虑。长期的和母亲和家人形影不离,突然有一天母亲要把自己丢弃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交给陌生的阿姨,孩子内心说什也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会本能的抗拒。第一天第一次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母亲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孩子会哭很长时间。有了这第一次的体验,这以后,只要孩子觉察到有送幼儿园的动向,在家便会哭着闹着,嘴里不停的嘟哝着:我不去幼儿园。即便是能送到幼儿园门口,也是走不了,孩子会拼命的拽着妈妈,死活不让妈妈离开。遇到这么难送的宝宝,妈妈也是崩溃了。

那么这种焦虑想让它完全没有也不可能,能有所改善也就可以了,只要不是那种死去活来,惊天动地的哭喊,孩子不是强烈的抵抗,出现一点点轻微的不适反应,到也正常。只要头几天能扛过去,接下来的几天就不会那么难舍难分了。

能做到这样算是好的,功课是要做的:知道孩子快要入园了,这段时间在家经常做一些分离训练,母亲早出晚归,让孩子体会到妈妈班班,要苦钱,给宝宝买好吃的,分离是暂时的也是必须的。早上妈妈班班了,晚上又能见到妈妈了,好象成了一种规律,渐渐的孩子适应了这种有规律的现象,也就不在感到分离恐惧了。有了这样的铺垫,真正到了孩子入园的那天,孩子若显得平淡,反倒是妈妈会多出一丝惆怅。二.来自对陌生环境的焦虑。这个焦虑虽不比分离焦虑让孩子痛彻心扉,但它的影响对孩子也足够大。孩子从出生一直到入园前,相处的环境相对狭小,所接触的人也有限。突然有一天把孩子带到了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的又是那么多的陌生的人。离巢的恐惧自然而然的会奔袭而来。

孩子表现出来的这种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情绪,想得到缓解可以这样去做:熟悉了解陌生环境。入园前,可以经常带孩子熟悉家到幼儿园这条以后要天天往返的路。在得到同意后可以带孩子到园内玩一玩,坐一坐,玩玩幼儿园的游乐设施:滑滑梯、荡秋千。并多给孩子灌输幼儿园的好。有了这些事前的准备,真正到孩子入园的那一天,你才会真正的体会到孩子是那么的配合,那种大的情绪波动的场景就根本没机会出现。

什么是分离焦虑

所谓分离焦虑即婴幼儿于与某个人(通常是父母等)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而百度百科中将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殊的表现:

反抗期——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那么如何来处理孩子分离焦虑呢?

第一我们需要先从孩子的情绪稳定处理入手,对孩子产生的焦虑和恐惧要以接纳孩子的情绪的安抚,包括家长的情绪流露甚至是眼神的交流。较好的做法就是提前告知,将要分离的原因和分离多久等情况一一告知孩子,让孩子对分离(事件)有一个预判。孩子的分离焦虑源自与对事件发展的未知和对亲密关系人的依赖,提前为孩子移除焦虑和恐惧的源头为其建立安全感

第二,分离焦虑源自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因此为孩子建立安全感要从多个维度介入。家长即将分离前先带领孩子熟悉将分离的环境。比如在孩子入幼儿园前带领孩子到幼儿园内参观熟悉环境。在分离时给孩子足够的关爱语言和陪伴,以及正能量的灌输与支持

分离时孩子对家长的情绪感知尤其敏感,家长也要做好分离时的情绪储备。一旦孩子觉察到家长同样也有分离焦虑情绪时,孩子则会出现更多的焦虑行为。

青春期焦虑症分几类,有何特征表现

分为三种:预期焦虑、临场焦虑和分离焦虑。预期焦虑特征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焦虑和担心。临场焦虑特征是它与执行一项任务有关,完成该项任务越没有把握,焦虑也可能越大。例如考试前出现的焦虑属此类。分离焦虑主要对父母或者是其他朋友分离的一种反应,通常出现哭叫易激怒和其他痛苦象征。

四岁半孩子有分离焦虑症怎么办

四岁半孩子有分离焦虑症,主要就是尽早的进行心理辅导,还有服用一些正定的药物,当然这个药也不是绝对要服用的,这还是要看您孩子病情来决定的。分离焦虑症需要去大一点的医院,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毕竟这不是普通的焦虑症,而且孩子还那么小,尽早治疗吧。

一个3岁的孩子有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吗

3岁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症是正常的呢。家长不要过于焦虑。

分离焦虑症

孩子有个认知,即事物永久存在性,一般6个月后,就会开始明白,东西看不见了也还是存在的,不是消失了。

然后他们知道妈妈或者其他养育人离开了,但还是存在的,想要快点看到妈妈等人,就会哭闹,希望他们早点出现。也就是出现“分离焦虑症”。

很多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家长都会担心孩子能不能适应,老师也特意交代孩子回家后,家长不要问在学校乖不乖,还习惯吗之类的话题。

我们这边幼儿园开学一周后才收学费,这一周时间是让孩子适应,看是否能安心的在幼儿园里,如果不适应,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可以选择暂时先不上。

如何应对分离焦虑症

可能以前比较多会偷偷躲着孩子,趁着孩子不注意就离开,可能一次两次有效,可是孩子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反而会更黏着妈妈。

所以,要离开的时候反而应该郑重其事的跟孩子告别,承诺一定会回来的。也可以找点事情给孩子做,让孩子有种责任的感觉。

如果答应了孩子之后,妈妈要尽量准时回家,因为分离焦虑症的出现也说明孩子安全感不足,如果妈妈失信了,会更不安的。

然后家里其他人也建议不要用:“你不乖的话,妈就不回来了”这些类似的话来哄孩子,也是容易让孩子没安全感的。

我是时而妈妈,关注我的头条号,分享育儿经验。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