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连最起码的指引都给不了,原生家庭差的人,如何自救?(亲子沟通不顺畅,该怎么办)

亲子沟通不顺畅,该怎么办

近段时间,有很多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找我咨询亲子关系矛盾的问题。这些来访父母在咨询中,经常有意无意能听到他们有如下遭遇。

  • “平时不管怎么跟孩子说话,她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真的不知道该拿这孩子咋办了!说啥都不起效果,真不知道怎么说她才能听得进去?”

  • “上次回来我告诉她上课要认真听讲,多请教老师,不知道她听进去了没有,现在孩子大了,真的太不好管!”

  • “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回来,我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效果非常不好。现在不仅跟我关系特别差,在学习上,还总跟后面的人比,他说反正有人比他考的更差,不着急,太气人了!”

这些父母都存在着一个共性:无论怎么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就是不听,只有父母开始亮出“武器”时,孩子才有所反应。其实归根结底,这都是亲子沟通出现了障碍,沟通失败极大的影响了一个家庭的和谐。面对着身体心理急剧变化的孩子,他们希望独立且渴望成熟,但又无法独立且心智未化,父母们在家庭教育中,会遇到很多突如其来的问题,往往弄的我们措手不及。

1. 讲道理

很多家长喜欢站在成人思维的角度,塞一堆大道理在孩子的大脑里。讲道理就是成人利用理性认知来说服孩子听从我们的想法,殊不知,越小的孩子感性认知越强,当成人的理性认知和孩子的感性认知碰撞在一起,势必水火不容。这就好比夫妻之间吵架一样,丈夫说“咱家现在穷,你不该总是买买买”,而妻子却说“你不爱我了”。孩子不希望自己本能的情感,如悲伤、愤怒和害怕等感受,被父母通过讲道理的无情否定,无论对错,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自己。

2. 暴力沟通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一开始还能耐心说教,三分钟下来忍耐不住,就开始施展拳脚,大打出手。类似于打,骂,吼,指责,攻击等,这些都是带有攻击性的负性行为,都属于暴力沟通。有的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有的父母认为,天下没有打不乖的孩子,如果一顿打不行,那就来两顿。这无疑能暂时控制孩子听从父母的意愿,但效果很差,反而还为今后的教育和亲子沟通埋下祸根和隐患。长期处于这种教育和观念下,孩子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问题,比如,过度自卑遇事退缩,抑郁焦虑没有自我,且成为暴力沟通模式的传递者等。

3. 过度比较

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Dan Greenberg曾说过“如果真的想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比较吧!”不断的被比较,会让孩子逐渐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全球著名的伊顿公学,就鼓励学生活出自我,勇敢做自己,别因他人而否定自我。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且具有强大潜能的,只有把自己放在最适合的赛道上,我们才能跑出最好的成绩。

4. 喋喋不休

父母遇事总是喋喋不休没完没了的在孩子耳前唠叨,这是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最大的因素。父母说话太多,就严重挤占了孩子训练讲话的机会,而且信息量太大,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负担。这是为什么很多唠叨的父母,总是会面临着孩子的机械顺从、无声反抗、甚至是直接对着干。在教育中,太多意味着无效,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循序渐进的教育入手,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5. 沟通模式错误

很多父母都会采取以下进行沟通,例如:责备,问罪,威胁,说教,命令,警告,讽刺,挖苦等等,其实认真反思一下,我们会发现,这样做效果真的很差。但现实中,依然有很多父母采取错误的模式跟孩子沟通,“作业还没写完吗……都怪你不好……在闹揍你……你这样不好……小点声……没完没了是吧……你真差劲……怎么世上还有你这样的人”等等,父母态度越强烈,孩子越是反抗,父母和孩子似乎是“仇敌”关系,这注定是失败的沟通模式。

面对亲子沟通障碍,父母该怎样做来改变?我将提供以下11大方法,以供参考。

1. 少讲道理,多讲故事

孩子注定是感性认知远远大于理性的,他们更在意自己的感受是否被在意,而不是你的道理和观点是否更加深刻或更有逻辑。因此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无论这种情绪是好是坏,这是成功沟通的第一步。受感性认知的趋势,孩子更容易接受故事教育,因为故事更有趣,有情节和的波澜起伏。如果非要跟孩子沟通时摆摆道理,那么,通过故事来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让孩子思考和接受。

但是故事一定不能老生常谈和平平无奇,就像《疯狂原始人》中,尽职尽责的父亲呆瓜,给他的家人们讲故事,总是呆板和无趣的。“从前有一个小孩儿,她不听家人的话,走出了山洞,然后就‘一个血红的手掌印’了”。而相比之下,盖的故事就更加有趣,而且很新奇。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曾讲说,“讲故事将会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父母学会讲故事,不仅能很好的起到成功沟通教育效果,还能锻炼孩子讲故事的能力。

2. 拒绝暴力沟通

向弱者施加暴力,是非语言类最简单粗暴的沟通,可能会暂时解决眼前问题,但是暴力过后,疮疤容易消失,创痕潜藏心底却永久伴随。教育孩子,适度体罚是需要的,但这跟暴力绝不是一个概念。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尽管再烦躁和生气,我们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一个缓慢过程的,光靠打骂教育一定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抑制,而非促进。就像作家张文亮的文章所写:上帝给我一个任务,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严厉的呵斥和痛苦的惩罚,我永远坚信能够管住一个孩子的,往往是发自内心最深处对孩子的关心和鼓励,这种情感的沟通比施加暴力更能有效的解决孩子所处的问题。

3. 跟孩子做朋友

跟孩子的沟通,建立关系是基础。如果跟孩子关系搞僵了,或者直接破裂了,那么,沟通起来就一定是对牛弹琴。维护好的亲子关系,跟孩子做上朋友,让他感觉到你跟他是一伙的,才能让孩子事事愿意跟你交流,并开始考虑你的感受。而且孩子如果认为你是他的好朋友,甚至会对你的一些教育和建议,简直言听计从。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的朋友说话甚至比老师都管用。

  • 在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

当你跟孩子沟通时,无意间听到孩子一些不好的秘密时,一定要忍住,才能有机会指引他改正。比如当孩子偷偷告诉你,他爱上了同班坐在他前桌的女孩儿,并在一起相恋快半年了。这时你一听吓坏了,“早恋 半年”这么严重,“这小兔崽子要翻天了”。记住此时暴跳如雷且面目可憎的显露原形,这一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反而会让你跟孩子之间连朋友都没得做。最好的方法是忍住,尽管心里已经翻江倒海,表面还要维持和假装和颜悦色并耐心倾听。因为只有维持好跟孩子的关系,你才能有机会在“暗地里拆散”这对痴男怨女。当然,尽管我们知道这样做有悖“尊重孩子且人格平等”的理念,但是为了孩子学业,这些看似很“”的小方法真的很管用。

4. 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犯错其实是好事,因为现在犯错才能使孩子未来能少犯错,很多人的成熟和能力都是在一次次犯错中锻炼起来的。只有做事,才会犯错。我们想让孩子成长,就一定要接纳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多犯错,并积极的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且孩子犯错几乎是低成本的,如果等到孩子成年了再犯错,那犯错的代价一定不可估量。

5. 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欣赏孩子做事的过程,会增强孩子做事的动力和动机;赏识孩子行为的结果,会强化孩子的进一步行为;适当的干预和提醒,是帮助孩子纠正方向,更好发展。当孩子在学习和做事时,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少一些功利心态,多一些体验式的成长。“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多一些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才能让孩子更好且更快乐的成长。

6. 让孩子有好的感受

孩子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行为有着强相关,孩子只要有了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家庭教育是一对一的,而且没有时间限制,对于训练“如何让孩子有好的感受”方面的技能,我们会有充足的时间和大量的机会。

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孩子有好的感受?

不是立刻满足孩子的需求,就能让孩子有好的感受,而是在延迟孩子满足感的前提下,无论孩子的感受是好还是差,都要去无条件接纳。但很多父母的做法却是,总在不断的否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因此开始无休止缠闹着父母时,他们就开始采取立刻满足孩子的方法,来暂时改变孩子的感受。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好,这不仅会养成孩子有了就要立刻满足的习惯,还会为今后的亲子沟通埋下很多隐患。

  • 比如,当孩子一时兴起想要买商场里最贵的那个玩具时,这就是一种感受,但这个满足的代价很大。此时刚硬的父母大多的做法就是直接去否定孩子的感受。“买什么买,家里有那么多了,还要买,快走,天要黑了,咱们要赶紧回家了。”当孩子的感受被直接否定了,就会产生一系列后续的情绪加重的问题。

  • 再比如,在公园玩耍奔跑中,孩子突然摔了一跤,哇哇大哭。一般作为性格秉直的父亲,都会立刻扶起孩子,并差劲的回应,“都说过你多少次了,不要乱跑,你就是不听。现在摔跤了吧,真是活该!这有什么好哭的,摔了一跤而已,没事儿的。”摔了一跤肯定没事,但孩子的感受却被否定的体无完肤。这种做法,一定不会让孩子有好的感受。

那么,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后的行为和反应是什么呢?

我猜无非以下几种:闷着不高兴;做出让你烦心的举动,比如说到处乱跑,无意间逃离你;无理哭闹并拽着父母不让离开,或者直接在地上打滚不起来,让父母必须要立刻满足自己;甚至你喊他时,他却不理会无动于衷,其实并不是没听见,而是装作不当回事。这些都是孩子感受没有得到充分理解和关注后的一种反抗行为。当孩子的情感体验是糟糕的时,当然很难会有好的行为。即使孩子的立刻被满足了,也不会有太好的感受。对于成人在工作中来说,当我们的感受被老板无情否定,又何曾会有好的行为呢?

其实成人和孩子,是两个不同且独立的个体,对于各自真实的感受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即使再生气也不能直接拒绝他们感受。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并给予理解和共情。

那么,怎样做才能算是接纳孩子的感受呢?下面将给出4个接纳孩子感受的具体建议:

  • 1)全神贯注的倾听。

倾听是接纳孩子感受最重要的方法。如果家长能够蹲下身来,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孩子就能清晰的表达表达自己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情感认同,对于父母的理解和关注,他们心底即刻满足的也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倾听需要的是耐心和包容,去注视着孩子的眼睛,伴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涉身处地的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此刻我们正在关注着他。

  •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孩子的感受。

用关心的态度和简单的语言来回应孩子,比如“哦,嗯,原来是这样啊”。当父母积极的回应孩子的感受,他们就能够慢慢在感受的叙述中不断自我整理思路,并从中找到解决办法。用简单语言来积极回应孩子的感受,这种做法非常好用。因为当孩子冲着我们表达心里糟糕的感受时,我们其实并不知道事件背后的是什么。父母过多的语言,不仅会存在断章取义之嫌,还会让孩子失去说话的主动权。如果问及过多隐私的问题,孩子还会感到被冒犯,他们会出现防御心理,所以最简单的语言往往能够产生最好的效果。

  • 3)请说出孩子的感受。

父母用共情的跟孩子沟通非常重要,效果也很好。那怎样做才能算共情呢?那就是当孩子说出自己感受时,父母可以将孩子的感受再描述一遍。

  •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女儿回家后,带着失望的表情说:“爸爸,这次英语我考差了。”父亲:“哦,是嘛?那你应该挺难过的。”女儿:“嗯,今天都快伤心坏了!”父亲:“嗯,你确实挺关心英语学习,平时你经常牺牲玩耍时间,在家里用功安静的学习英语。”女儿:“嗯,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我一直都想考到很好的分数。”父亲:“哦!那这次真是挺遗憾。”女儿:“不过,爸爸,其实我早已经找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了,那就是这个单元的英语笔记,我在考前没有背好。所以很多简单的题错了很多,下次我一定会在考试前,认真背诵笔记本上的知识。”父亲:“嗯。你能够从失败中,快速找到解决方法,我真是为你感到高兴。”

父母通常用说出孩子感受的方法,来给予孩子共情和理解,一定会让孩子听到这些话后,心里感到舒服和安慰。因为有人能够理解并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他们会感觉非常好,因为这在其他地方无法感受到。当我们开始共情和理解孩子的感受,他们也会更加配合我们的教育和接受我们的建议。

  • 4)用幻想的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道理上的解释。

在生活中,孩子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奢望。如果我们不满足他们的和想法,他们就会闹情绪和生气,容易形成不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如果对孩子任何的想法都无条件予以满足的话,也会让孩子今后变本加厉的提更高的要求,其实这就是骄纵的教育,而且一旦某一天,他们的无法被父母满足时,他们就会不断责怪父母。

其实,在孩子提出对某种物品渴望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予理解和关注,然后用幻想的帮助孩子实现愿望,从而代替道理上的解释。“你现在就想吃肯德基,我真希望现在就能够给你变出一盒肯德基来。那就太棒了!” 在这里我要建议家长们,不能养成孩子不劳而获的思想,要从小就告诉他们得到任何东西都要通过劳动。想要20块钱,就必须去自己挣,可以先从家里起,打扫清洁5块,洗衣服7块,整理房间3块。做了多少事情得到多少报酬,明码标价,这样孩子就不会在乱要钱了,而且也会逐渐养成孩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乱花钱的行为也会大大减少。

7. 改变自己说话的

当我们跟孩子沟通时,不妨试着停下来,停止我们即将脱口而出的话,这些话不经过大脑的思考,往往无形中是具有杀伤力的。蹲下身来,跟孩子保持同等高度,或者最好去仰望孩子,或者是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且尊重平等的聊聊心里话。当我们静下心来,先充分听听孩子的想法,然后再思路清晰的表达我们的看法,这样才不会导致双方内心抗拒,而导致没有效果的沟通。

8. 要求孩子身体面向你

当孩子面对着你开心大笑时,他们从内心是接受你的;当孩子跟你说话背对着你时,说明他们此刻一定是不接受你且不愿意沟通的。行为是内心的一面镜子,内心可以被掩饰,但行为却能将其最真实的还原。因此当孩子对父母有着抵触情绪,而且我们跟孩子沟通不畅时,不妨可以试着让孩子暂时冷静一会儿,然后让孩子跟你身体面对面坐着,并且从父母做起,双方彼此都假装微笑1分钟,来化解沟通的矛盾和抵抗。身体姿势的改变,也会影响心理的改变。

9.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过程性问题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犯错后,更多是采取对结果的指责和批评,甚至是对孩子进行贴标签。这样的教育不仅不利于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和进步,反而还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并剥夺了孩子自省和反思的权利。作为优秀的父母,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实事求是的描述事情经过,引导孩子去反思过程,而不是只看重结果。不好的结果只会打击人的自信心,能看清过程中的不足,才能更好的指引我们进步。

即使用语言帮助孩子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也请尽量不要长篇大论。对孩子们来说,越简单,就越容易被记住,而且效果也就越好。父母唠叨啰嗦,只会招致孩子内心更加烦躁和希望逃离。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一切过程,不添加任何主观想法以及判断,才是跟孩子最好的沟通。

10. 表达感受,不要人生攻击

当我们看见孩子糟糕的行为,只需要表达当前感受即可,孩子就会知道该怎么做。比如,当你在超市购物,孩子到处乱跑且捣乱,不听父母的话,那么最好的管教是,直接告诉孩子你当前生气和愤怒的感受。因为只要不受到人生攻击和恐吓威胁,孩子都会很容易和一个表达愤怒的人合作。如果你说“这真是个顽皮的孩子,没法管教了,就像那些被惯坏了的孩子,今后铁定没出息。每次出来都这样的不守规矩,下次你哪里都别想去了,给我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如果这样,那么我们肯定得不到最满意的答案,因为孩子肯定会变本加厉的跟我们作对和反抗。因为孩子从我们这里得到消极回应,他们的感受是没有被关注和理解的,潜意识里很容易产生难过和沮丧,当孩子产生对父母的抵抗和恨意,一定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沟通的效果更加糟糕。

对孩子的行为问题,上升至对孩子个性和品格的评价是错误的教育,我们将其称之为“贴标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被贴着各种各样的标签,比如“你是个小混蛋”,“你不诚实”,“你的心理有问题”,“你自私且懦弱”等。尽管从心理学的研究上来说,给人贴标签的行为是不对的,无论这个标签好或不好,都是在对人进行下定义和做判决。最好教育孩子的是表达父母感受,不带任何人生攻击的语言。

11. 写小纸条

当家长没办法跟孩子有效沟通时,冷却处理反而是最有利的,父母可以采取写纸条的,将我们的想法传递给孩子,这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亲爱的儿子:妈妈知道你最近学习很辛苦,压力也很大,妈妈很在意你的身体健康,以及学习是否能带给你快乐。近期妈妈没有站在你的角度去理解你的感受,妈妈为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跟你道歉。而你却总是能包容和帮助妈妈,谢谢你!爱你的妈妈。”如果这个纸条写出来,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亲子之间的矛盾也会因为一张小纸条而化解。

  • 有段时间,我的班上有个成绩并不特别好的孩子,她的英语作业总是完成不理想,当然我也找他谈过一次话,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了几句评语,以小纸条的形式夹在了作业本里,“小叶,在这一年里,你在老师心中,一直都是最喜爱的学生。最近你的作业情况让老师感到有些担心,可以允许老师帮帮你吗?”就这样的一张简单的小纸条,产生了效果。孩子虽然并没有给我回信,但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上课和作业都更加认真了,不仅成绩提升起来了,而且跟老师的关系也更近了。一张纸条虽然简单,但对孩子来说,效果确实很好。家长们,不妨试着放下面子和孩子多平等沟通,实在不行就用小纸条的形式来跟孩子沟通。

亲子之间要做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的沟通,不可能是一蹶而就的。变化是一件蛮难办的事情,但“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们全是一次做父母,多花些时间来学思考,这些不断努力践行正确与孩子沟通的,才是对孩子的成长在内我们家庭生活的幸福最有促进作用的。

本篇文章绝大部分内容均为码字教育原创,就是喜欢的朋友请“参与”和“再转发”哦!我会在“头条号”和“悟空问答”里,继续推出高质量的教育文章给大家。

自己都混得不好,如何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一类从事教育领域创作,谢谢啦关注和支持。

亲子沟通不顺畅,该怎么办

非常感谢邀请,这样的问题我自己感悟最深的地方,毕竟我子弟在一个的很比较偏僻的大山里,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很的不好,小的时候看见别家的孩子有吃冰淇淋爆米花,有很多玩具也可以玩而你什么都不知道,人都有吧攀比心理,日久天长心里也在埋怨为啥要把我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呢?慢慢地的开始不就是喜欢这种家庭甚至连就开始更讨厌这个家庭,当时自己慢慢地也长大了,很多事情自己都懂了,要是家庭决定不了我,那为啥我努力的去改变家庭呢?因为归纳:要是你不很喜欢一件事,这样的话你就去变动它,决定不了,那你改变自己!家是我们的港湾,更肯定去爱护和珍惜。唯有断的的努力让我们的家庭变得更加更美好的才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的方向。

面对亲子沟通障碍,父母该怎样做来改变?我将提供以下11大方法,以供参考。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为什么不要自卑心理呢,你有此种想法那说明你虚荣心在做怪,请将这些心态只不过是动力,奋发图强,努力再努力变动家庭壮况岂不妙哉呢。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觉得自己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可能一辈子也改不了,而因此讨厌家庭了呢

如果尽量积极向上的心态,用不好算去努力,没人一生平平坦坦,如果真心的话只有努力了,那也人生过程的重要点。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榜样。也那是比较明确提醒孩子争取励志生活,人生才有目标[加油吧][加油][加油哈]

人会因为父母穷而自卑吗

1.

如果让你推荐2022必读十本书,你会推荐什么呢

——罗伯特•清崎

这本书强烈地推荐一下,再次决定了我的金钱观。我以前也不属于那种不太会管钱的人,还老大手大脚,没有一丁点理财意识,只清楚上班挣钱。

我感觉我们国内对孩子财商教育这块那就比较浅薄的,包括很多大人、家长也极度缺乏理财意识。但在国外,理财已经成为很多家庭重要收入的一部分了。

这本书是美国富商的自传,根据亲身经历汇编语言的,它绝对不会让你一夜暴富的梦想,但能帮你确立良好的金钱观念,慢慢地变富。

2.《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塔拉•韦斯特弗

如果没有你还觉着去读书还没有用,那真该看看这本书了。

这本书又是作者自传,个大山里的女孩是从教育变化了自己的命运,这本书也被比尔盖茨热情推荐。

我们没能选择类型自己的出身,没能中,选择强大怎摸的父母,但我们可以不你选改变自己。

很多都总觉得邓文迪是靠不夺目的手段下位,反正她自己曾告诉过,她绝大部分的一切都受益于教育,是教育给了她敏锐洞察事物把握机遇的智慧。

人活在世上,都估计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接着为之去奋斗努力,去转机飞往自己心中的山峰。

3.《疯狂原始人》——罗伯特•戴博德

如果你我总是总觉得自己不开心,经常为人际关系苦恼的话,这本书可以不看看。

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只在于将艰涩难懂的心理学痛过一群小动物表现出。书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实际和心理医生的十次咨询,再次找不到了痛苦的根源。

像书中说的也没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平均人都有变的更好的能力,想要事情转变,首先就要改变性格。

真的不必须目的是讨好卖乖他人而心疼自己,如果没有肯定不能折煞所有人,就先折煞自己吧。

4.《全新思维》——菲利帕•佩里\这本书的作者是那位专职的心理治疗师,作者在书中按照育儿理论讲透彻了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关系以及人际关系。

尤其是作为父母该如何能教养孩子与子女交往。

如果不是我们不去反思自己是如何能进阶的,自己上一辈在我们身上他留的影响,有一天你会那正才发现,这些经历会不期然地突然冒出来,给你一记回马枪。你可能会提过类似于这样的话:“我一张嘴,说出来的话竞然跟我妈妈同出一辙。”

5.《Maple老师谈教育》——罗兰米勒

我最正在看这本是第三版,现在早没更新到第六版了(如下图)。

不比前面的书,个人感觉这本书专业性也很强,稍微有点厚,很多理论性的知识。(最好是先看电子版,确认能读出去,再买纸质版[好心酸])

它的优点是能让我们清楚一些事物的本质,像前网络上说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依附金星,”不过男人和女人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都必须被爱和被理解。

这本书能让你明白许多矛盾有一种的根源,知其然更知其。也只有知道一点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从源头尽量减少矛盾有一种。

6.《富爸爸穷爸爸》——小川系

你有多久没抬笔,在纸上便写对思念之人想说的话了?

在镰仓有一家专业点帮人代写书信的文具店,书中又出现了十六封书信,有给去世宠物的送殡信、有隆重的宣布想离婚的公告信、有拒绝借了钱的婉拒信(这个挺有用,我在下图详细说明了[很可爱]),也有写给自己挚友的分手信……

一封封代笔信是客人们的写实生活,也一破竹人生课堂。

7.《你当向鸟飞往你的山》——泰勒\幸福是一种能力,人人都也可以学会了,人人都能拥有。

看过这样一段话:“唯有不得到幸福的人才会认真思索自己是否过得幸福,毕竟快乐幸福的人每隔一天沉浸在回忆中在开心之中,感受到不到幸福的话。”

我感觉快乐幸福真的是个很仙灵的东西,有人都觉得钱多应该是幸福,有人期望家人团圆那就是幸福,各个人对幸福的话都有差别的理解和定义。

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渴望过得幸福的话[比心]

也许你对两个人来讲比较大的幸福那是眼中所见皆是美好和幸福吧。

8.《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贾平凹

我个人是也很喜欢看贾老师的书[可爱呀]。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以西安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现代都市女性生活图。她们玄秘着,美丽地着,聚散往来彼此间,既轻吁使得人,又慑人心魄难以捉摸。茶楼恰恰社会的缩影,一环紧扣一环的命运可以展示着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贾老师在书中提出的13条员工守则,又是每一个读者每一个当代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法则,蕴含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一生的智慧。

9.《亲密关系》——太宰治

我更愿意去称之为“人间清醒”。

太宰治在这本书中剖析社会了人性中最黑暗地,最懦弱最悲愤的部分,能看破了我们10多年来压抑的气氛在心里的阴暗面。

现实中的我们很多人都像主角一样,悄悄的地把自己藏了起来,表面上积极开朗,当然内心也流脓灰败。常常觉得在独处的时候对所有的东西事物感觉到厌恶,对生而为人突然感到痛苦。

可能这书书就是帮帮我们始终在那个世上边缘挣扎的不只是你一个。

10.《山茶文具店》——山下英子

贾平凹说:“会活得人,或者说拿到顺利的人,不过懂了两个字:忍心。不实在是舍不得,小舍小得,先舍后得。”

唯有白丢带累你的事物,你才能轻装上阵,走得更近。

优质的生活,生活在质还在量,竟像交朋友差不多,一百个酒肉朋友也抵只不过另一个人生知己。

学会了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你会过得极其快速。

有些人,有些事该接过就搁下,些东西该扔到就毁了,千万别跟自己找不痛快。

这十本书都是我自己我看过感觉收获比较大的,分享给大家,我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动一点你可爱啊的小指头转发消息帮一下忙,彼此分享给更多是需要的人吧[可爱]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