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无论什么事,就是不想动,拖延问题怎么解决?(好几天都不排便怎么办)

好几天都不排便怎么办

三甲 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有时候做事情特别拖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好不容易空出一个周末,明明计划看书,结果看到有喜欢的综艺节目上线,还是立马去看了。到了周日晚上,才惊觉还什么都没有学。于是下定决心,下一次一定不要在拖延。可是真的到了下一次,一模一样的拖延动作再来一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心里想要把事情做好但是行动上有障碍的状态,就是“拖延”。那么拖延是如何产生的呢?在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看来,拖延并不能单纯的定性为懒惰和不负责任,在这种自我约束力差的表象背后其实有着很隐晦的心理恐惧。因为内心不具备自我支撑的能量,才会导致行动跟不上自我发展的目标。

说到《拖延心理学》的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这两个也算是拖延症的典型病例了。在写本书的第一版时,便拖过了交稿期两年之久。但是这本书自发行以来,确实没有让读者失望。豆瓣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就把本书列在推荐书目的前三位。可以这么认为,作者是一边与拖延症作斗争,一边写完了本书。除了作者的个人经验,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两个人也是心理学的博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在这本书中不仅会大量讲述自身克服拖延的经历,也会把学术上的成果和治疗的案例浓缩进去。

那么,一个人拖延的恐惧心理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演化而来的?

最近有一个热词,“原生家庭”,好像一个人的坏习惯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可作者在《拖延心理学》中还就认为,拖延行为这个锅该原生家庭来背。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据作者的研究,在施压、怀疑、控制、依附、疏远这五种家庭模式下,孩子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就拿我国典型的施压式教育模式举例,由于高考教育模式单一,竞争激烈,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总是单方面为孩子报各种课外班。久而久之,有的孩子为了逃避压力带来的恐慌,就会拖着什么事情都不做。长大后,拖延就成为这些孩子行为模式中难以抹去的烙印。

都成了烙印,还有挽救的办法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开始行动以前,拖延者最好弄清楚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在《拖延心理学》中,作者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心理:

第一种恐惧是害怕失败。害怕失败,我想大家都很好理解,一件事如果你全心全意的做了,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无疑是对个人能力的羞辱。本书中的戴维就是这样,他很想做一个优秀的律师,但是总拖着案件小结不写。如果败诉,他就以此为借口,“时间要是多一点,结果就会不一样了”。拖延帮他避开了认清真实自我能力的窘境,不至于把自己推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但是人不都是在挫折中成长的吗,失败不都是成功之母吗?一个小小的败诉,至于看得那么严重吗?这种心理便是典型的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一种正常的完美主义,是适应型的,这种完美主义者会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但他们的高要求与自己的能力是相匹配的。即使犯了错,他们也会勇敢面对,积极改正。而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则截然相反,他们对自己的高要求源于不切实际的期待,一旦期待不能实现,他们又很容易陷入深深的自责。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躲避心理上的煎熬,他们会开始拖延。

第二种恐惧是害怕成功。与前面的害怕失败相比,你是不是觉得很荒谬?难道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在渴望成功吗?其实不然,如果成功换取的是你再也无法好好享有一个周末,无法再陪伴孩子的成长,无法常回家看看,你还想成功吗?如果成功换取的是你可能会伤害到其他人的感受,失去朋友,受到更多的批评,你还想成功吗?如果成功会让你慢慢远离原来困苦的生活却与家人的距离越来越大,让你越来越歉疚,你还想成功吗?也许很多人就会因此在成功的路上止步,用拖延来代替对成功的追求,也省去了二选一的艰难抉择。但是这些我们所设想的问题真的就会发生吗?这些问题就真的不能被解决吗?作者认为,与其活在“成功可能带来问题”的假想里,是不是,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

第三种恐惧是害怕丧失个人自。与前面恐惧成功和失败不同,害怕丧失个人自更像是不愿意在“说了算”的争夺战中落败。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妻子交待丈夫回家路上顺便办什么事,但是丈夫偏偏忘掉,其实丈夫的潜意识是,办不办事,他说了算;又比如有些叛逆小孩,爸妈为他选择好了专业,安排好了工作,设计好了人生,可他偏偏在学校里搞砸,其实叛逆小孩的潜意识是: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他说了算;又或者迟迟不把报告交给上司的员工,其实员工的潜意识是,交不交报告,他说了算。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在这场“说了算”的争夺战中,丈夫、小孩、员工,他们所对抗的对象都相对强势,在没有办法直接说“不”的时候,拖延就成为了他们找补心理平衡的。只是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第四种恐惧是害怕心理舒适区被侵犯。心理舒适区是指人们习惯的一些心理模式,在本书指你愿意与他人保持的亲疏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你就会感到不安全、焦虑,甚至恐惧。大家上高中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女生课间上厕所都是成群结队的,尤其是在晚自习的课间,结伴上厕所的人数会达到顶峰。而女生之所以会有结伴上厕所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结伴会使她们产生安全感。有一部分拖延者也如同这些高中女生一样,他们在有人陪伴和支持的时候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发挥个人的潜力,一旦感觉被抛弃,就会一秒变小白。而与之相反的另外一种人则是不愿意和其他人保持过于亲密的关系,他们可能是怕麻烦,也可能是担心个人利益受损,或者是怕情感受到伤害。他们体内好像安装了雷达装置,一旦感觉有他人越过了警戒线,身体就会报警,从而本能的开始拖延。但是拖延真的是帮我们维持人际边界的良方吗?试想,如果你是一个依赖心很强的人,拖延并不会帮助你正视自身的问题,变得独立,反而会使你在无人依靠的时候自陷风险;如果你是一个生来喜欢独处的人,拖延也不会帮助他人了解你,从而尊重你的特性。反而一不小心还会被扣上孤僻,不靠谱的帽子,错失美好的友情。如此看来,拖延并不能代替我们在人际交往上应有的成长和必做的功课。

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如何使用知识,知识也无法转化为力量。当我们知道,拖延的背后是恐惧心理在作祟的时候,找到你在怕什么,直面它,将会是你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如何解决空有上进心,又无法行动的懒惰心理

空有上进心,这里的“上进心”或者可以理解为“,想象”,理想化的一种情绪状态,而真正的上进心,是一种不甘落后,永于开拓,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而这动力就是行动!

当你有无法行动,懒惰的心理时,可以确定那“上进心”也只是空想而已!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懒惰?从而有效的去克服!

1.没有清晰的目标,动力就不足,表现出来的就是没有行动,懒!所以要想解决无法行动,懒惰的心理,必须确定清晰的目标,目标专注,确定自己所在位置,自己想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可以把目标精确到每天,每天完成多少,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信心和动力,具体清晰的目标容易让人有了行动,消除懒惰心理!

2.我们要确定“懒”是心理问题,还是生理问题,如果总是感觉身体易疲劳,做事打不起精神,没有力气,那应去医院检查身体!如果是内心空虚,或者感觉压抑,或者是曾经的失败让自己失去了信心,恐惧担忧,精神消极变得很懒的!我们要清楚自己懒的真正原因,克制自己的惰性心理,增强自己的意志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3.生活环境很安逸,虽然有“理想”,但是不想改变,平时生活什么都不用做,吃喝都不愁,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人也变得越来越懒!当理性告诉你,你需要努力,需要进步,而实际上却是糊里糊涂过日子时,你应该想想,自己在逃避什么?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如何去面对!

没有行动,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想,所有的渴望都是白日做梦,只有行动起来,才有可能实现理想,脚踏实地的去执行,去落实,才有可能离目标越来越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