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当遭遇性别歧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性别歧视的的成因和影响是什么)

性别歧视的的成因和影响是什么

个人认为,性别歧视的原因应该是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1、社会财富和家庭财富的增加主要靠人口的增殖(或者说为了增加物质财富需求大量的劳动力)
而因为男女的生理特点决定了男性是主要的劳动力,自然形成了 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也就形成了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性别歧视,这也是乡村地区性别歧视比城市严重的原因
2、生产力水平低下,“未富先老”现象频繁发生,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
如果说影响的话,最主要的应该是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调,其次是因为性别比例失调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遇到不友好的邻居该怎么处理邻里关系

遇到不友好的邻居该怎样处理邻里关系?对这一问题,笔者以《邻居相处有学问》作为回答: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相处,应该热情友好,相互关照、理解与同情,成为胜似兄弟姐妹之情的“友邻”。通常,要和谐邻里关系,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日常生活中,邻里见面要热情招呼;要遵守公共道德,对于公用没施的使用和费用负担等问题,要互相商量,力求做到公平合理。凡公用设置、面积,不可私自独占。开放电视、音响等电器,要顾及邻居的睡眠和休息,注意邻里中有无病人。在阳台上晾晒衣物或给盆花浇水,不应把水滴到楼下,更不要把其它脏水污物果皮等从楼上直扔楼下。住在楼上的邻居,在室内干活或搬动修理物品,动作要轻,尽量不使楼下邻居感到太大的震动。

二、邻居家有了病人或其它困难,要主动上门慰问,给以必要的帮助;邻居家有事或无时间购买物品,可顺便为之代劳;共同场地的卫生,要争先清扫。

三、邻居相处,有时难免会产生矛盾或“疙瘩”,而多数矛盾或纠纷都起因于生活中的小事,因此对出现的问题应冷静地分析原因所作,相互采取忍让和谅解的态度,就完全可以避免矛盾激化,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四、邻里间一旦发生纠纷,千万不可感情冲动,无理搅三分,或得理不让人。要力戒揭短揭丑,恶语伤人,甚至推拉、谩骂、动手打人等违法行为。除此,要切忌在左邻右舍间拨弄是非。对邻里间产生的矛盾,应主动为其从中合理调解,排除纠纷,促进团结。

总之,设身处地为邻居着想,尽力给予热心帮助,并富有“忍让”、“吃亏”精神,就能获得众邻居的尊敬和信任,就能为双方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国家为什么不允许鉴定胎儿性别

健康咨询描述:

搞不清自己的性取向该怎么办

1. 性取向有哪几种

通常来说,性取向分为恋、异性恋、双性恋。当然这是对人与人之间来说的。

如果不做限制在人与人之间的性取向,那么恐怕还要加上恋兽癖(对动物有生理冲动或性行为)和癖(对某些物品产生性冲动,比如有些男人对女人的内衣有性冲动)

2. 恋、异性恋、双性恋

抛开恋兽癖和癖不谈,我们先说说恋、异性恋和双性恋的问题。

异性恋恋是最为普遍存在的性取向,男的喜欢女的,女的喜欢男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最为正常的性取向。

而恋,则是男男或。恋的存在的比例大概为5%-10%,也就是说你周边肯定有恋存在,只不过由于社会压力等没有被你发现而已。以前恋曾经被列为变态心理范畴,但是现在由于对恋的研究深入和社会文化变化,恋已经摘掉了变态心理的帽子。

现在很多国家或地区已经允许恋结婚了,社会对恋的开放度在逐步放开。很多名人公开出柜也是社会风气开放的标志,比如现在苹果公司CEO库克,著名主持人蔡康永。

而在古代时期,恋是被排斥的。而的古代情况要好于西方。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幸是一个古代的恋,那么你生活在的日子要过得好得多。

更为严重的是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有恋的人会被认为是魔鬼附体,所以很多恋者被各种折磨,因为要把魔鬼从他们身体里驱逐出去。

在古代某些时期,恋者的待遇相对较好,比如有些皇帝是恋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好男风的风气就盛行。比如龙阳之好,断袖之癖的典故,就是描述恋的经典。

而双性恋,就是男女通杀了,不必细说。

3.如何判断性取向

在《The Unofficial Gay Mannual》 (DiLallo, 1994)书中,外国学者DiLallo认为:恋者拥有的一种在对方没有表明身份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断定他人恋身份的本能,异性恋者也有判断恋身份的本能,但准确度比恋者低,因为他们不像恋者那样有交往和获得归属感的需要。

也就是说DiLallo认为,恋本身有较高的能力识别其他恋者。而对异性恋者来说,判断别人的性取向是很难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有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性取向,是比较难以被发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恋者在社会压力下选择和异性结婚,害得对象守活寡的原因。因为很难发现。

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学家们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尽管性取向不像种族、性别等社会类别那样有明显的外部生理特征,大量研究证实人们能够根据少量的外貌特征、声音和动作行为等线索较准确地区分出恋者和异性恋者,并且准确率高于随机水平 仅给被试呈现时长 10s 和 1s 的短片视频,让被试进行性取向判断,发现被试判断的正确率高于随机概率(Ambady, Hn, &Conner, 1999)
Rule 和Ambady 等研究发现,通过观看静态图片面孔就能较准确地判断出图片中人物的性取向,对男性图片和女性图片的性取向判断正确率都高于随机概率(Rule &Ambady, 2008; Rule, Ambady, Adams, & Macrae, 2008; Rule, Ambady, & Hallett,2009)
Johnson 等(2007)探索身体形态和走路姿势对性取向判断的影响。若个体身材和走路姿态与人们对其生理性别身材期望不一致,则容易被判断为恋。即若个体生理性别为男性但扭臀,生理性别为女性但晃肩摇摆,则容易被判断为恋者。

如果想判断另外一个人的性取向,可以观察他的交往对象,如果他(她)看的眼神充满娇羞,甚至有一些超出正常范围的亲密举动,那么可以怀疑有恋或者双性恋取向的可能性。

4.恋无罪

最后,作为一个心理学从业者,我想说恋无罪,他们不,他们只是普通的人,跟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只是由于基因或者其他原因决定的,他们生下来就是恋,没得选择。

社会的开放对社会而言是好的,可以避免因为压力而造成的恋与异性恋结婚的悲剧。

你觉得男女失衡问题该怎么解决

国家统计局昨日披露,2014年末,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以女性为100),而正常的男女人口比范围一般在102-107之间。不少网民感叹:男同胞压力好大,脱单形式严峻。

生育政策要跟上人口“新常态”节奏

透过人口数量表象可以看到两个问题:性别结构失调,年龄结构失衡。前者主要体现在男女比例溢出正常值上,它意味着不少男性将沦为“光棍”。而家庭细胞一旦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社会机体不健康。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吧,我怎么觉得“剩女”比“剩男”多呢?其实这不过是发声多寡的问题:剩女往往文化程度较高,多能熟练运用网络等途径表达“剩女情结”;而剩男则多生活在落后乡村,连上网机会都没有。从另一个角度说,剩女往往是主动的“剩”,而剩男多是被动的“剩”,他们亮身份的机会也少。眼下性别失衡俨然成了死结:什么“关爱女孩行动”、“奖励扶助机制”作用微乎其微,而加大婚龄差、引进外国新娘之类的主意徒增笑料。有人觉得,其原因在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加之B超技术。但如果没有生育政策这根杠杆,区区观念和技术能轻易撬动天然的性别平衡?

再拿年龄结构来说,依照国际上对老龄化的判定标准,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非常严重。老龄化来袭,社会养老议题也愈发受关注。但别忘了,社会养老不过是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合作。缺少了年轻人,社会养老如何能持续?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还会导致“用工荒”愈演愈烈。有人说,不对吧,我听到更多的怎么是“就业难”,而不是“用工荒”呢?这与对“剩女”和“剩男”的错觉一样:感到就业难的多是大学生,未就业的大学生及其家人可和声共鸣;感到用工荒的则主要是企业,它们对人口红利消减的呼应,多体现在行动上,如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或是外迁。而科技进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劳动力需求会减少,只是劳动力在各产业的分布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增加,会对冲其他产业的需求萎缩。

人口数量只是表象,人口结构才是根本。如果只为控制人口数量,而破坏了人口结构,那跟“但管人直莫管人死”的治驼庸医没什么两样。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办法是根据生育率过低的人口“新常态”,进行生育政策联动调整,甚至适时放开自主生育,并适时鼓励生育和严限选择性别堕胎等措施。当那些夫妇可通过再生育而不是选择性别堕胎来实现自己的生儿或生女愿望,社会劳动力会得到相应补充,养老问题也更有依托。尽管人口结构不会立即得到优化,但至少会让人看到优化的希望。

女性人口少会导致女性身价高吗?

“老婆要成奢侈品了”、“单身汉们要加油了”——对出生性别比畸高的关注,总是落在“导致男人娶妻难”上。但事实真是是如此吗?如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看,与2000年相比,男性未婚率的增加并没有显著高于女性,未婚者的分布显著表现为所谓“甲女丁男”,即底层男性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未婚者多,这是由男女择偶需求不匹配,而不是女性太少造成的。婚配是动态和复杂的,不是同一年出生的男人和同一年出生的女人结婚,意识到这一点,就明白从出生性别比简单推论男性失婚现象靠不住。

然而“娶妻难”的担忧一直伴随着出生性别比话题,将这个话题建构成男性危机,仿佛女人的价值就是让男人有老婆,这耐人寻味。出生性别比问题的实质是生育限制恶化男孩偏好,是性别歧视,真正令人痛心的是女胎因为性别就不被允许出生,而不是她们没有为男性和社会贡献“当老婆”的名额。

出生性别比问题也在敦促我们正视的性别事实。受出生性别比所累,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一份报告中,2014年性别平等排名比上一年下降18位,类似这样的证据不应该被忽视。当然性别比还是在缓慢下降的,只是抵不过其他国家的进步。

另一个误会是女人少会导致女人身价高。没错,结婚成本是在提高,而且传统要求男性“主外”,但这和女性地位高风马牛不相及。男人出价、女人要价的婚配经济的潜台词是男性“买断”女性婚后的生育和照顾贡献,其最极端的形式就是买卖婚姻,这是女性一生无酬劳动的前奏,与受尊重是两回事。且这种婚配经济模式现在越来越过时了,坚持从男买女卖角度看结婚是罔顾女性婚姻贡献的表现。

指望一个动辄不欢迎女性出生的社会在其出生后尊重她,是悖论。更现实的预期是,“幸运”出生的女性将面临在各个生命周期中的歧视,而这正是当今的现实。因出生性别比而喊出男性危机的人,很多也不过是调侃罢了。这就像有些人讨论所谓“妻管严”时的态度,只是假装示弱和表演惊诧,底气仍然是男性优势的自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