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如何解决青春期脾气暴躁、焦虑、反复无常的问题?(父母怎么做,才能扭转孩子任性的性格)

父母怎么做,才能扭转孩子任性的性格

经常看到一些熊孩子的新闻:一个5岁多的孩子将2岁的女孩抱进电梯,不让孩子下电梯,然后按下了18层电梯按钮,女孩到了18层后坠亡了。

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熊孩子,出其不意的猛推孕妇,就是想看看孕妇会不会像电视里一样流产

事后孩子的奶奶竟然心疼自己的孙子受到了教训。

孩子在上班高峰期按了所有楼层键,有人去制止,熊孩子依旧不以为意。事后家长竟然说:不就是按个电梯吗,有必要这样说孩子吗?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总有个不懂教育的家长。长期的负面影响和缺乏教育造成了孩子的性格缺失。而性格缺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我发展,甚至扰乱社会秩序,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蒙台梭利把儿童的性格缺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强势孩子,主要表现为:性格反复无常,脾气暴躁,经常将争端付诸武力。行为自私、善妒。做事情时,他们目标性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肢体协调能力差。另一类为弱势孩子:主要特征是消极被动。他们表达意愿或求助的是哭泣,依赖性特别强。性格急躁,胆小怕事。有些孩子还有说谎,偷东西的坏毛病。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呢?关键在于0-6岁这个阶段家长的教育.

一、抓住0-6岁性格养成期,培养孩子好性格

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

性格的形成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包括身体因素、道德因素、智力因素、意志力、个性和遗传等。

蒙台梭利把孩子的性格成长分为三个阶段:0-6岁是孩子的初创阶段,是这个阶段的成长情况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发展方向。是最重要的形成阶段

6-12岁,孩子会逐渐建立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

12-18岁,孩子会慢慢懂得热爱国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孩子的性格养成是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而0-6岁这个阶段最为关键。《蒙台梭利敏感期早教手册》一书中,把0-6岁孩子的性格又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0到1岁,1-2岁,2-6岁,不同的时期,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发育情况,提供适当的引导。

总的来说,0到3岁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如果孩子受到暴力伤害或者其他障碍性的影响,那么长大后其性格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所以,在这一阶段,家长要保证孩子出生前后的科学养育。

3岁,孩子就开始形成独特的性格特点了。如果有性格缺陷的孩子,在3到6岁这个阶段,家长要尽快纠正。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孩子性格缺陷会逐渐放大,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对孩子造成消极的辐射性影响。

性格影响是会伴随孩子一生的,在家长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长的生活态度。

二.明确自己生活态度取向,给孩子正面影响

染苍者苍,染黄者黄

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大部分来自于家长的影响。家长的性格又会反射到平常对人对事的态度上,去影响孩子。所以,家长要做的,除了在孩子面前树立正面形象之外,还要明确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扬长避短,科学的给孩子性格引导。

美国教育家简.尼尔森所著的《正面管教》一书中,把父母按照对生活态度的不同分为四种。即安逸型父母,控制型父母,取悦型父母,力争优秀型父母。

1、安逸型父母,参考人物:《小欢喜》里方圆。安逸型的父母生活追求轻松快乐,让孩子能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但容易对孩子过于宽容,这样的孩子容易成为“被惯坏的淘气鬼”,像方一凡一样。安逸型的父母如果能让孩子制定目标,建立日常管理,并一起解决问题。就会让孩子避免骄纵,提升孩子成就感。

2、控制型父母,参考人物:《小欢喜》里宋倩,控制型的父母很擅长给孩子制定规则,但过度控制会招致孩子的反叛或者抗拒,而无法鼓励孩子更好的学习新技能。这类生活取向的父母应该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3、取悦型父母,取悦型家长善于帮助孩子学会友善、体谅、互不侵犯的行为。他们通常是和事佬。善于妥协并自愿帮助别人。他们过度关心别人的需要,甚至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了负担。这类父母应该学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要求。相信孩子能自己解决他们的问题。

4、力争优秀型父母。这类父母总是期望过高。他们非常善于给孩子树立榜样。并激励孩子追求卓越。他们注重结果,而完全忽略了过程中的喜悦。这样的个性容易让孩子成为完美主义者,不能忍受失败,即使赢了也无法放松下来欣喜,因为他们始终害怕失败给自己带来的难堪和耻辱。

人无完人。在孩子的性格影响上,家长只要明白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试着把自己的缺陷变成优点时,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让孩子的性格充满阳光。

可是,有的孩子已经发现了性格缺陷的端倪,那该如何补救呢?

三、做好这几点,纠正孩子性格缺陷

强势孩子和弱势孩子的性格缺陷,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生活环境让他们的心理缺乏营养。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尊重孩子意愿,温柔而坚定地引导孩子

蒙台梭利说: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成长,主要原因就在于收到了成人“”的压抑。很多父母不懂得倾听孩子的声音,对孩子总是干预和强制。这类父母的口头禅是:你不听话,我就怎样。一味让孩子服从,甚至不惜棍棒相加。家长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和孩子有关的一切,让孩子内心压抑,甚至以故意说谎来掩饰其不乖的行为。

曾有个这样的实验。有三组小白鼠走迷宫,迷宫中设置了多个岔路口,分别放置了奶酪和电击,一个迷宫只有电击,一个迷宫只有奶酪。最后实验的结论是:只有奶酪的迷宫里小白鼠最先通过。

2、 不格缺陷的孩子对症下药。

依赖性强的孩子:不懂得放手,会让孩子依赖成瘾

有些孩子性格懦弱,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意志薄弱。他们想要成人时时刻刻陪伴自己,给自己讲故事,唱歌。在这类孩子的纠缠下,成人彻底的失去了自由。

这样的孩子很听大人的话,表面看上去很乖巧,性格温顺,实际上有巨大的成长危险。这些孩子在长大后很容易出现对所有事情都漠不关心,甚至是反应迟钝和懒惰的情况。

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的原因是家长干预过多,事事给孩子考虑周全,让孩子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得到了依赖,也丧失了自由。这样的孩子,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不要越俎代庖。

占有欲强的孩子:盲目强制孩子分享,会加强孩子占有欲。

孩子是深深热爱他们身边的事物的,人生来有一种动力,让我们热爱并努力去适应周围的环境。无法获得动力的孩子只能被一些具体的物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会放在占有他们之上。因为与发展自身相比,占有物品并需要耗费太大的精神和努力就容易得到。在为了一件东西而发生争抢时,占有欲强的孩子会通过武力去达到目的。

在孩子进行的道德教育中,家长需要教育孩子不被物质所奴役,尊重别人的财产。一旦孩子对物品产生了严重的依赖,他们就会偏离成长路线,一味渴望获得某些外物。

所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要注意时间。不能在孩子自我意识和物有观念形成期-一般是2岁左右进行这种联系,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此外,培养孩子分享,要注意技巧,不能使用暴力强迫的。暴力强迫不仅不会让孩子学会分享,反而有相反的效果。

胆小的孩子:大人的威胁让孩子恐惧

蒙台梭利指出:孩子胆小,是其心理发展和性格培养出现问题的表现。

如果家长教育及时,孩子是可以改善的。胆小是因为孩子恐惧,这种恐惧分两种,一种恐惧来源于孩子见过的强烈刺激的事情,譬如怕黑,害怕某些动物;另一类恐惧是做什么都很胆怯,这种孩子似乎害怕一切陌生的东西。这两种恐惧都是可以后天改善的。

家长可以尝试两种做法:

1、让孩子多多接触现实,引导他们更多地体验,理解身边的环境,逐渐将这种紊乱的心理驱赶出去。家长可以借助一些游戏和道具来进行。见到生人胆小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多多与外人接触;怕黑的孩子,家长可以陪着夜间外出逛一逛超市。

2、 给孩子们树立一个精神支柱,并在他人帮助下克服恐惧。

但有一点,家长需要注意,千万不要使用强迫式疗法。譬如孩子怕黑,有的家长决定以毒攻毒。强迫孩子晚上自己关灯睡觉。孩子哭闹一段时间后,逐渐适应了。家长觉得孩子克服了恐惧,实际却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不是不怕黑了,而是出现了心理盲区,给未来的成长留下了隐患。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往往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能够有爱、自律、善良、豁达,开明。那么他们教育的孩子也不会差。

小孩固执,要怎么改变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但是这些天使也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有的“小天使”性格温柔,有的“小天使”喜欢臭美,还有的“小天使”性格非常固执。

大部分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有点“小叛逆”,“小脾气”;当然,也不乏有一些小孩子幼儿园就是家长心里的“犟牛牛”。

要是遇上孩子性格固执,家长该怎么办呢?好多家长少不了和孩子吵架生气,甚至被气的吹胡子瞪眼。

但是,可能家长朋友们不知道,孩子有自己的喜好和选择,其实是一件好事,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孩子有主见,并且有早慧的倾向。但是,家长如何“把控”好这个度,让孩子有主见但不惹事出麻烦呢?

在这里为各位家长介绍两种心理学的方法。

第一,打开“心理闭锁”。

当家长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很多孩子第一反应是“爸妈不理解自己,不考虑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孩子的意见经常被忽视时。所以,一定程度上,家长还是得经常尊重孩子意见,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那当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感受和想法,要么,他会选择放弃,从此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孩子;要么,他就会因为各种心理原因,不考虑外在条件,坚持自己的选择。所以,爸爸妈妈这个时候,讲任何道理都是没用的。如果条件不允许,爸爸妈妈也必须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要直接拒绝,而是先让“心理闭锁”的孩子,先“开锁”。

“心理闭锁”的意思是,当一个人想要坚持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不仅仅心理上排斥所有反对意见,在动作姿势上,也会像“姿态凝固”,或者“双手环抱”。

要想打开“心里闭锁”,首先,你得想办法让孩子姿势改变。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对孩子说:“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你坐到爸爸妈妈跟前来,让爸爸妈妈听听你的真实想法,可以吗?”这个时候,孩子一定会走到离你更近的地方,不仅打破了身体姿势上的“心理闭锁”,更加拉近了你们的心理距离。

第二,搭起“心灵之桥”。

在心理学上,和谈判术中,有一种方法叫做“搭建心灵之桥”。如果你想说服一个人,你得分两步,先到A,再到B,就好像在同意和反对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一样。什么意思呢?你得先完全接受他的意见和感受,先通过这种无条件的接受,拉近你们的心理距离,然后,再牵起他的手,走过这座桥,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

有的爸爸妈妈或许这样还不能理解“心灵之桥”的技术。举个例子吧。如果你的孩子读初中,他的同学约他一起去喝酒,说是啤酒,不会醉。可是爸妈觉得初中生还不能喝酒,就算是啤酒,也必须得让孩子成年以后喝。

我们来分析这个例子。孩子的想法是:1.啤酒不会醉;2.我不能不给同学面子;3.我是初中生了,喝酒这件事是可以的。

那如果爸妈想说服孩子,可以先认同孩子的观点:“爸妈觉得,你说的都对。你是个大孩子了,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能够分辨什么是应该的和不应该的。男孩子到了你这个年纪,可以喝酒,你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也不能抹了人家的面子。”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提“但是”两个字,因为孩子对这两个字绝对充满警醒和敌意。

你可以继续说。“爸爸妈妈完全相信你,喝酒可以,喝酒最安全的喝法,是你和朋友都只喝一杯。孩子,你要懂得,男孩子喝酒绝对不是为了装酷耍帅或者借酒消愁。爸妈相信你。爸妈更希望你和你的朋友都懂得这一点。你能保证你们都只喝一杯吗?爸妈对你完全信任,相信你是个有判断的孩子。你当然是一个绝对诚实可靠的男孩。你告诉爸妈,你相信他们会这样吗?”

最后,收尾。“孩子,拒绝是一种能力。如果你想要喝酒,爸爸陪你喝。如果你想要安慰兄弟,我们再想办法。”

青少年如何摆脱抑郁

青少年抑郁的症状

身体感觉

► 劳累,疲劳, 嗜睡

► 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记忆困难

► 睡眠改变(睡的更多/更少)

► 饮食改变 (食量增大/减少)

► 对爱好的活动或事物失去兴趣

行为表现

► 由于疲倦,睡眠困难,饮食障碍以及负面的思维,他们往往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

► 对之前喜爱的事物不再感兴趣

► 情况严重时,甚至无法工作,上学或在家做事情

► 只想躺在床上或待在家中什么事也不做

► 可能逃避朋友和家人

抑郁的青少年通常对自身,未来以及周围的世界抱有非常负面的想法。如同通过“ 灰暗的镜片”来看待世界。

► 一切都是绝望的 – 什么都无法改变

► 我特别没用,我一文不值

► 都是我的错

► 这个世界是个可怕的地方 – 一切都出错

他们不断地重复着这些想法,思考做过的每一件事,问自己为什么,后悔过去做过的事情,思考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当孩子出现上述这些表现时,建议您尝试下面这些方法来引导孩子。

技巧 1: 增加社交活动

► 让孩子多参加活动

向孩子推荐与他们兴趣相投的活动 – 比如运动,社团,艺术,跳舞或音乐课。

► 参与志愿活动

帮助他人能有效地抵抗抑郁的情绪并增强自尊。

技巧 2: 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 让孩子多运动

运动对心理健康是绝对必要的,所以让青少年积极参与运动。

► 限制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青少年经常通过上网来逃避自己的问题。

► 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又平衡的饮食

要确保青少年获得他们需要的营养来优化大脑健康的情绪支持。比如健康的脂肪和新鲜的果蔬等。

► 鼓励孩子早睡早起有充足的睡眠

如果通过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以及正向生活的改变仍然不能改善孩子的抑郁情绪,那么您可能需要带孩子向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寻求帮助了。

专业干预措施

针对抑郁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咨询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他们能够提供管理抑郁情绪的技巧来帮助并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做出正向的改变。专业的干预还能够教孩子相应的技能及洞察能力,以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如有或暴力倾向的青少年,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干预措施 。

但是药物虽然可以帮忙减轻抑郁症状,但其本身不是治愈的方法,也不是长久之计。

青少年在专业的心理干预机构干预时,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心理咨询师和孩子呢?

在抑郁干预过程中给予孩子支持

► 理解孩子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重要的是要记住孩子不是故意刁难你。孩子自己也很痛苦,所以家长能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耐心并多理解他/她。

► 持续参与专业干预措施

► 保持耐心

沮丧的青少年康复的道路可能崎岖不平,所以请家长保持耐心。

照顾好自己(以及其他的家庭成员)

► 不要因为孩子抑郁症父母就压抑自己的情绪

► 照顾好自己的健康

► 和家人坦诚相待

以坦诚的态度面对正在发生的事情,邀请其他孩子问问题并分享他们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感受。

不要忽略其他孩子

► 孩子患有抑郁症会引起其他家庭成员的压力或焦虑,因此确保其他的身心健康的孩子不会因此而被忽视。

► 避免责怪

我们很容易因为孩子的抑郁症而责怪其他家庭成员,但是这么做只会让已经紧张的情况变得更糟。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变化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还没有完全定型,相对于成年人会更加的活跃,也更易于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与学业的压力,面对挫折他们又往往缺乏足够的勇气。

因此,青少年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抑郁。就像很多中学生常挂在口头的“郁闷”一样,短时间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疲劳引起的,但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长期、频繁地承受“郁闷”,就会演变为抑郁症,这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甚至是生理状况都会造成伤害。所以家长对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要格外重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