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神经症与心理治疗概论汇编(心理学的内涵与社会应用)

心理学的内涵与社会应用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内涵包括了人类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调查、观察等,旨在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心理学的社会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教育、医疗、司法、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心理学在社会应用方面的几个例子:

1. 教育领域: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方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 医疗领域:心理学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司法领域:心理学可以帮助法官评估被告人的心理状态,判断其是否具有犯罪倾向,从而做出更客观、公正的判决。

4. 企业管理领域:心理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动机,制定更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管理策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总之,心理学的社会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效益。

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1000字以上)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的心理特性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这段时期,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以及18世纪末法国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都试图纠正中古时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
  培根的归纳科学方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概念,这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这些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
  19世纪中叶,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的威信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生根.这时,作为心理学孪生科学的生理学也接近成熟,心理学开始摆脱哲学的一般讨论而转向于具体问题的研究.这种时代背景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觉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所以他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
  至今现代心理学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有过几次大的反复.最初,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的,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些心理元素.例如,对一本书的知觉是由长方的形状、一定的大小、绿色的书皮等感觉成分相加而成的.
  这种看法无疑受到当时化学发展的影响.化学采取了分析的方法,化学元素才不断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后人才把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称作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冯特晚年还开展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这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先导.冯特在莱比锡招收了欧美各国大批进修生,他们学成归国后,分别建立心理学系和心理学实验室,使这门新兴的科学得到迅速推广.
  冯特所创立的心理学只兴盛了三、四十年就遇到困难.问题出现在“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这个定义上.因为要承认这个定义,首先就要求承认意识的存在,但是,这不是心理学界所有的人都能同意的.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首先向冯特的心理学提出挑战.
  华生指出,心理学如果要成为一门科学,能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处于平等地位,就必须来一场彻底的革命,就要放弃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华生说意识是主观的东西,谁也看不见、摸不到,更不能放到试管里去化验,这样虚渺的东西决不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他认为科学的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上面.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客观观察的,因而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它要探讨一个使有机体发生了什么,在什么环境下产生了什么行为.至于头脑内部发生的过程,由于只能推测,不能肯定,所以不必给予理会.华生在心理学界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行为主义运动.
  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新行为主义,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最大胆的尝试是把行为主义原理用于改造社会.他写过一本小说《沃尔登第二》,是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斯金纳把这种社会设计称作“行为工程”,并把这样一个社会的实现寄托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社会危机四起,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的社会制度,向往一个理想社会,于是这本书便不胫而走.
  行为主义在美国影响很大,从20年代到50年代.行为主义一直统治着美国心理学.现在看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太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不能因为头脑的活动看不见,就否认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存在.同样,在物理学中,原子、分子、电子也不能被肉眼见到,但仍可以用仪器或其他工具进行研究.人的思维等心理活动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毕竟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内部过程.再者,人的社会活动极为复杂,不是简单的行为工程所能阐明的.
  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在欧洲又出现了两大心理学派别,一个是格式塔学派,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它反对冯特的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思是整体、完形.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的头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从而决定人看到的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当时,物理学中正流行着“场”的理论,格式塔学派则认为人的大脑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物理规律可以同样适用于人脑的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对猿猴的智力进行了研究.克勒观察了猿猴如何把几只木箱叠起来,爬到木箱顶上拿到悬挂在屋顶上的香蕉.猿猴还能把棍棒连起来取得被栏杆挡住的食物.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和动物解决问题是靠突然发生的“顿悟”.
  格式塔学派反对冯特学派只强调分析的做法,而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这种强调整体和综合的观点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科学研究不应只从分析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中的相互关系是更重要的一面.
  精神分析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它给予心理学以巨大的冲击,以致在讨论心理学对象的时候不能不提到它.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利用催眠术和自由联想法让精神病患者回忆往事,以找出致病的原因.他发现患者的幼年经验,特别是儿童与父母的情感关系非常重要.他还发现做梦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矛盾,所以分析病人的梦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一方面人的内在生物性的是最基本的冲动;另一方面人的社会习俗、礼教和道德又约束着这种原始冲动的发泄,将其压抑到无意识中去.意识的内容是理智的、自觉的;无意识的内容多是与理智、道德相违背的.当理智与无意识的矛盾激化,就造成神经症.为了治病就需要对病人的无意识进行心理分析.这就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冲动.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人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根本作用.至于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则只是显露在表面的一些孤立的片断.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么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更为重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发病率很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
  在心理学的发展上,苏联心理学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谢切诺夫以大脑的反射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稍后的别赫捷列夫写了《反射学》一书.接着,巴甫洛夫专门研究了条件反射.他的条件反射学说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巴甫洛夫学说对苏联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其理论基础之一,也直接影响了新成立以后我国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心理学.
  在,现代心理学开始于清代末年改革教育制度、创办新式学校的时候.在 当时的师范学校里首先开设了心理学课程,用的教材多是从日本和西方翻译过来的. 1907年王国维从英文版重译丹麦霍夫丁所著《心理学概论》.1918年陈大齐著《心理学大纲》出版,这是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书籍.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系.
  这时,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都被介绍到来,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新成立后,1951年便成立了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几所大学和各师范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学专业和教研室.

女裸父画,炒作还是艺术

看到过这篇轰动一时的文字,也看过李画家的油画,没看到有多写恶,从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角度讲,他没有什么错。想出名的人,想疯了的人太多太多,这里也不多加指责,既然选择如此,他就有自己的理由。至于有没有毁三观,违勃常理,也不做过多解释,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理解,想必也是五花八门,只要他做的,对社会没有危害,对社会没有危害,我们大可不比,如此愤世嫉俗,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道理和想法!油画作为一门艺术,一门美的艺术形式,以及她所表现出来的美,真的令人为艺术的震撼与感染力所折服,太美了,美到了极致,在画家柔媚纤细的笔下,如此传神逼真,令人窒息,栩栩如生的呈现在自己眼前,是不可多得的享受。说艺术家想出名,不管不顾人们的审美伦理,让人不可思议的,做出如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决定,也是破了世界画坛之戒,也算是别出心裁,叫人不可思议,也为之瞠目结舌,不过也没什么,他的认知偏属于自己的理解。没有和丝丝邪意,画面又美不胜收,让人读的如痴如醉,一种剔透玲珑,妩媚嫣然,青春之美之媚扑面而来,也是不可多得的享受,一个简单的欣赏者,站在画前,我想他或者她,不会有其他更多的想法吧,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想多了!无论“父画女裸”,还是极想出名,是不是操作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过程是结果的因,后面的果是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这很重要。当一副美不可多得的画,树在你的面前,你是看这幅画,还是胡思乱想着什么?

有哪些心理学的好书

心理学的书籍很多,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书。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值得的。

心理学书籍分专业与非专业两大类。

专业书又分很多流派,例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等等主攻哪个流派就去选择本流派需要的书。这里不多阐述。

对心理学爱好者来说,理论的学习并不是主要目的,自我成长才是根本目标,解决自身问题,当下的困惑。因此,学习心理学的最大作用就是服务于生活。

值得推荐的书籍按照用途不同来区分,我以自己的学习经历以及看过的书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母亲的羁绊》

这本书是美国卡瑞尔.麦克布莱德著作的以自亲与女儿为主线阐述自亲对孩子特别是女孩儿的影响。

每个人都在母亲的影响下长大,母亲的影响是关乎我们一生的,如果你深受家庭关系困扰,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以新的视角去重新看待家庭。

女性的自我认可、证明自我价值,如何看待自己的女性身份、如何应对复杂的情感、家庭关系,直接受母亲的人格影响。

书中有对自恋深入的解释,有具体指导如何走出困境。

虽然书中讲述母亲与女儿的关系以及影响,同样适合男性看,从旁了解自亲对男性力量的桎梏,也有助于帮助自己如何选择伴侣,如何与伴侣相处,如何处理情感的关系。

每个人都需要必看的书,强烈推荐。

《自卑与超越》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著作。

阿德勒从小因为身体的缺陷,内心自卑,因而对自卑有深层次的理解。

每个人都有或重或轻的自卑情结,这是人类之共性,当我们在一些自己做不到的,或者不如他人优秀的时候,自卑是本能反应。

我们是活在自卑的阴影里一生顾影自怜还是需要我们勇敢地去超越自我?

我们是永远活在过去、我不行的自我暗示中,还是不断突破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

如何超越自卑,如何启发内动力?

书中首先让你理解活着的价值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当你对生命有更深入的理解,就会油然而生萌发超越自我的成长动力。

阿德勒在书中全面的介绍一个女人如何行母道?男人如何行夫道?如何看待和理解自己的职业,爱情和婚姻的意义,怎样才能通往幸福之路。

每个对自我成长有需求的人都需要看得一本书,我们的父母在成长的道路无法给我们正确的指引。这本书就是我们的智慧父母,教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男人和女人,如何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直视骄阳》

这是人本主义之父欧文亚隆的著作。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到空虚?害怕死亡?生活没有意义?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脆弱,不去逃避内心的害怕和恐惧,勇敢地去面对,安在当下。

对死亡的焦虑几乎伴随人的一生,六岁前死亡恐惧还深埋潜意识,他们还无法表达自己对死亡的担心。青春期是孩子大规模爆发死亡焦虑的时期,很多人在这个时期都会对生死有思考,甚至有的想法。

对死亡焦虑的逃避的现实感受就是感觉空虚,迷茫,生活失去意义。用麻木应对生活。

探索生命的意义,丰富生命质量,让我们每个当下的每件事情都变得有意义是超越死亡焦虑的有效。

当我们的自我变得有价值,我们的关注点着眼寻找生活的意义,自然就活在当下。

想解决亲密关系看《亲密爱人》,

想了解儿童心理看《儿童教育心理学》等等

如果想了解家族代际传递对自己和后代的影响可以看海灵格的有关家排方面的书。

想了解家庭模式,改变家庭模式,看《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都是适合大众,浅显易懂的,实用性指导性很好的书。

与君共勉。

相关文章